拒絕塑膠的時尚宣言:Chaude Couture以稻草挑戰氣候變遷下的穿著設計想像,打造微型庇護空間登上雙年展舞台
柏林設計團隊Fabulism以稻草編織Chaude Couture雨衣,打破塑膠依賴,將傳統材質轉化為能抗雨、能穿戴、亦可作為臨時庇護的時尚裝置。此作受東亞農村雨衣與巴黎奧運塑膠斗篷啟發,訴求衣著應與氣候共生,而非對抗雨水。設計團隊強調服裝不只是功能物,也是文化地景延伸。此作品於2025年法國「建築與景觀雙年展」中展出,成為融合設計、氣候與材料永續議題的重要代表。 拒絕塑膠的時尚宣言:Chaude Couture以稻草挑戰氣候變遷下的穿著設計想像,打造微型庇護空間登上雙年展舞台 拒絕塑膠,從稻草開始的時尚革命 柏林設計團隊Fabulism,由Giulia Pozzi與Mirko Andolina共同創立,致力於擺脫對塑膠的依賴,轉而尋求天然材質的應用。為了重新定義雨具的材質與美學,他們攜手工藝職人,透過手工編織將稻草(rice straw)轉化為Chaude Couture雨衣的主要結構。這不僅是環保意識的實踐,也回應全球對塑膠污染日益升高的警覺。稻草這類天然纖維,在乾燥與水分交替的氣候中表現出出色的排水性與輕盈特性,展現出傳統工藝在當代表現設計中的可能性與活力。 穿戴式庇護所,讓服裝成為移動建築 Chaude Couture在外型設計上,形似一頂覆蓋上半身的穹頂,讓穿戴者彷彿被自然材料包裹保護。雨衣上方圓潤加長的構造不僅遮蔽頭部,還能平均分散重量,提升舒適性。這種設計語言不僅服從功能,也喚起人們對庇護與棲所的原始感知。Fabulism將「可穿戴建築(wearable architecture)」的概念推向生活實踐,使一件衣物不再僅是保護皮膚的薄膜,而是成為移動中的微型庇護所(micro‑shelter),回應城市中缺乏彈性空間的現實。 回應氣候劇變,設計也要換氣候衣裳 Fabulism設計團隊認為,氣候變遷不應只交給建築與基礎建設處理,服裝也能扮演文化反應的載體。衣著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一種地景語言。Chaude Couture的發想便源於觀察人們如何在不同氣候條件下調整穿著方式。他們主張,設計應該從身體尺度開始,才能對應氣候的不確定性,這種從微觀出發的思考,也讓衣物不再只是消費品,而是人與環境之間的轉譯者。 塑膠斗篷啟發,反思奧運與雨水關係 設計靈感之一來自2024年巴黎奧運期間,大量觀眾為了遮雨而臨時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