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丹克瑪·阿德勒 Dankmar Adler
丹克瑪·阿德勒(Dankmar Adler,1844—1900)
簡介
丹克瑪·阿德勒是德裔美國建築師與土木工程師,以與路易士·沙利文(Louis Sullivan)長達十五年的合作最為人知。兩人以鋼骨結構為語彙,塑造外觀與結構緊密呼應的早期摩天樓原型,代表作包括聖路易市的「溫萊特大樓」(1891)、芝加哥「證券交易所大樓」(1894,已拆)與水牛城的「保證大樓」(1896)。阿德勒同時是公認的聲學權威,從「中央音樂廳」到「芝加哥禮堂大樓」累積出色的廳堂聲學實績,對芝加哥學派以及美國高層建築發展影響深遠。
早年與教育
阿德勒出生於德國施塔特倫斯費爾德,母親薩拉(Sara Eliel)在他出生時過世。1854 年隨父親、拉比利布曼·阿德勒移民美國,先定居底特律,後轉往芝加哥。受教育程度不高,早早離校成為製圖員;美國內戰期間,他以伊利諾州輕炮兵第一團 M 連的列兵服役,並於查塔努加與亞特蘭大戰役中從事工程相關工作。這段戰地工程經驗,成為日後他處理大跨度構造與廳堂技術的底子。
芝加哥重建與合夥階段
內戰後,阿德勒在芝加哥投入建築實務,先後任職奧古斯都·鮑爾、Ozias S. Kinney 事務所。1871 年與愛德華·柏靈(Edward Burling)合夥,承攬超過百件重建工程,為芝加哥大火後的都更要角。其後自立門戶,1880 年延攬年輕的路易士·沙利文為設計師,1883 年正式結為合夥。阿德勒善於統籌結構、機電與聲學等技術,沙利文專注於立面、比例與裝飾語言,兩者專長互補,奠定芝加哥學派的技術+美學雙軌傳統。
-
代表性的合作作品與意義
-
芝加哥禮堂大樓(Auditorium Building, 1889):集劇院、飯店與辦公於一體的複合體,結構與聲學表現堪稱經典。
-
溫萊特大樓(Wainwright Building, 1891):以垂直分割強調高層建築的「直立性」,外觀清楚表述鋼骨邏輯。
-
芝加哥證券交易所大樓(1894):已拆,但其結構節奏與細部仍為學界反覆討論範本。
-
保證大樓(Guaranty Building, 1896):以結構節奏、窗帶與裝飾帶出「骨架可視化」的現代語彙。
-
1893 年經濟恐慌重創業務,加上阿德勒意欲引入兩名兒子加入事務所,引發與沙利文的路線與經營歧見,終於分道揚鑣。阿德勒短暫轉至電梯公司任工程與業務,旋又攜子重返建築實務,但再未恢復與沙利文合作時的高度。
聲學工程與技術實作
阿德勒在廳堂聲學名聲卓著,自早期的中央音樂廳(1879)到Kehilath Anshe Ma’ariv 猶太會堂(1890–91)與芝加哥禮堂大樓,皆以清晰傳真與均勻覆蓋著稱。他以結構與體量配比、拱與包廂的幾何關係、反射面材與體型控制,達到出色的音場。然而他亦坦誠無法「完全」解釋其作品何以聲學優異——這份經驗性與實驗性的結晶,反倒使其名聲更添傳奇。
對芝加哥學派與後世的影響
阿德勒是芝加哥學派的重要技術領袖,在大火後的城市再造、鋼骨高層建築的構造表達、複合建築的系統統籌上貢獻關鍵方法論。他與沙利文共創的工作室,亦孕育出**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等後來巨匠——萊特稱阿德勒是他心目中的「美國工程師」與「大酋長」,其敬重甚至不下於對沙利文的「吾愛之師」。
私人生活與晚年
1872 年阿德勒與迪拉·科恩(Dila Kohn)結婚,育有三子女:亞伯拉罕、席尼、莎蒂。他晚年的最後一件大型作品為以賽亞聖殿(Temple Isaiah)。1900 年逝於芝加哥,安葬於當地 Mount Mayriv 公墓。其手稿、照片與文件由芝加哥藝術學院萊爾森與伯納姆圖書館典藏,並保存有自傳材料。
重要作品(節選)
以下僅列部分、含與柏靈及與沙利文合作之作,年份為竣工年(或主體年代):
-
中央音樂廳(1879)/大歌劇院(1880)
-
珠寶商大樓(1881–82)、Revell 大樓(1881–83)
-
第三代麥克維克斯劇院(1883)、Wirt Dexter 大樓(1887)
-
標準俱樂部(1887–88)、James H. Walker 倉庫(1888)
-
芝加哥禮堂大樓(1887–89)
-
Kehilath Anshe Ma’ariv 會堂(1890–91,2006 年室內毀於火災)
-
溫萊特大樓(聖路易,1891)
-
席勒大樓(Schiller Building)(1891–92)
-
詹姆士·查納里之家(Charnley House)(1891–92)
-
世界哥倫布博覽會—運輸館(1891–93)
-
保證大樓(Guaranty Building)(水牛城,1894)
-
芝加哥證券交易所大樓(1894,已拆)
註:多數作品在結構節奏、窗帶比例與立面層次上,皆以「可讀性」呈現鋼骨系統——這正是芝加哥學派的現代性核心。
評價
阿德勒最被肯定之處,在於他以工程師的精準整合建築與結構、聲學與營運邏輯,成就沙利文的形式語言與高層建築雛型;沒有阿德勒的技術支撐,芝加哥學派的美學突破難以落地。他與沙利文的作品為 20 世紀摩天樓的起點之一,也為現代複合建築的聲學與系統整合樹立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