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理查德·莫里斯·亨特 Richard Morris Hunt
理查德·莫里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1827年10月31日-1895年7月31日)
簡介
理查德·莫里斯·亨特是十九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被譽為美國建築專業化的奠基者。他不僅在設計上塑造了紐約市的重要地標,例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第五大道館的入口立面與大廳、自由女神像基座,以及眾多已消逝的第五大道豪宅,更以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的比特摩爾莊園(Biltmore Estate)與羅德島紐波特的奢華夏季別墅,為「鍍金時代」的社交菁英與新興富豪樹立了奢華生活的新標準。他的作品橫跨私人住宅、公共建築、博物館與展覽館,融合歐洲學院派嚴謹與美國在地需求,影響深遠。
早年與教育
亨特出生於佛蒙特州布拉特爾伯勒一個顯赫的政治與文化世家,父親喬納森·亨特是律師與美國國會議員,家族與美國開國元勳古弗尼爾·莫里斯有姻親關係。1832年父親早逝後,母親帶著五名子女輾轉搬遷至紐海文、紐約與波士頓。1843年,為了長兄威廉的健康,全家啟程前往歐洲,定居羅馬。亨特最初學習藝術,後在母親與兄長鼓勵下轉向建築,先在日內瓦跟隨當地建築師薩繆爾·達里耶研習,1846年進入巴黎赫克托·勒弗爾(Hector Lefuel)的工作室,並於1847年成為首位進入巴黎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建築科的美國人。1853年,他受勒弗爾之邀參與新羅浮宮計畫,負責圖書館館舍設計與監工,這段經驗奠定了他學院派嚴謹的設計基礎。
紐約初期事業
1855年聖誕後亨特返美,曾短暫協助美國國會大廈擴建,1857年於紐約自立門戶。他在第十街興建工作室大樓(Tenth Street Studio Building),並創辦美國首個建築學校,門下培養了日後的重要建築師如喬治·波斯特、威廉·羅伯特·韋爾等。他早期在紐約的設計經歷法律糾紛與挫敗,例如中央公園60街「學者門」的古典設計遭到奧姆斯特與沃克斯反對而被否決,但他的實務精神與健談性格為他贏得廣泛人脈,尤其在紐波特建立了與范德比家族等富豪的合作關係。
成熟時期與重要作品
1870年代起,亨特承接大型計畫,包括紐約論壇報大樓(1875)、自由女神像基座(1886)、普林斯頓與哈佛的學術建築,以及耶魯大學秘密社團會所等。他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第五大道入口翼樓與大廳(1902竣工)、芝加哥1893年哥倫比亞博覽會的行政大樓(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與比特摩爾莊園(1895),後者是美國最大的私人宅邸。紐波特的「大理石屋」(Marble House)、奧克法院(Ochre Court)與「破浪別墅」(The Breakers)等,將歐洲宮殿式建築移植到美國豪宅文化,成為鍍金時代奢華的象徵。
專業倡議與組織參與
亨特不僅是設計師,更是建築專業地位的推動者。1857年,他參與創立美國建築師協會(AIA),並於1888至1891年間擔任第三任會長,倡導建築師應與醫師、律師同等受尊重與合理報酬。1893年,他共同創立紐約市藝術協會並任首任會長,推廣「美化城市運動」(City Beautiful Movement)。他的事務所培養出許多傑出人才,並長期與藝術家合作,如雕塑家卡爾·比特爾為其多件作品製作裝飾雕塑。
晚年與身後影響
亨特於1895年在羅德島紐波特逝世,安葬於當地公共墓園。1898年,市藝術協會在中央公園第五大道設立紀念碑,由布魯斯·普萊斯設計,丹尼爾·切斯特·法蘭奇雕刻半身像與象徵藝術與建築的女像柱。他的兒子與侄子延續事務所運營,完成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入口翼樓等未竟計畫。今日,儘管紐約多數亨特的豪宅與公共建築已不復存在,他以學院派美學、專業制度化與豪宅文化為美國建築史留下深刻印記,被評論家保羅·高德伯格譽為「美國建築的第一位偉大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