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 Paul Andreu
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1938年7月10日-2018年10月11日) 簡介 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是法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之一,以專精於國際機場設計聞名於世。他在29歲時便因設計巴黎羅瓦西—戴高樂機場(Roissy-Charles-de-Gaulle Airport)第一航廈而聲名大噪,之後一生共主持超過20座機場專案,足跡遍布歐洲、中東、亞洲與非洲。除了機場,他亦涉足大型公共建築與文化設施,包括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等地標。安德魯不僅是建築師,也曾以畫家與作家的身份探索藝術領域,作品融合工程技術與空間美學,展現出既理性又詩意的風格。 早年與教育 1938年出生於法國吉倫特省的科代朗(Caudéran),父親任教於波爾多的米歇爾—孟田中學,安德魯便在該校完成中學教育。之後,他進入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學接受高等學府預備課程,並同時考取法國高等師範學院與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畢業後,他繼續在國立橋路學院(É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取得工程師資格,並同時就讀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師從奧特羅·扎瓦羅尼(Otello Zavaroni)與保羅·拉馬什(Paul Lamache),最終於1969年獲得建築師資格。楊恩達指出,安德魯的雙重背景——理工與藝術——使他在大型基礎設施與空間藝術的結合上具備獨特優勢。 職業生涯與主要作品 安德魯的職業生涯幾乎與巴黎機場的發展同步。他在1968年加入巴黎機場公司(Aéroports de Paris,ADP),並於1969年起設計羅瓦西—戴高樂機場第一航廈,採用中空圓形混凝土結構與內部交通管道的創新方案,打破當時機場設計的傳統格局。之後,他主持該機場後續各航廈與配套設施,包括RER與TGV車站及中央飯店區。憑藉這段經驗,他陸續完成雅加達、阿布達比、開羅、達累斯薩拉姆、布魯尼、堺市關西機場、尼斯、波爾多、瓜德羅普等地的機場設計。 除了機場,安德魯的知名作品還包括: 北京國家大劇院(1999–2007)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2000–2004) 巴黎大凱旋門(1989,與Johan Otto von S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