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布魯斯·格雷厄姆 Bruce J. Graham
布魯斯·格雷厄姆(Bruce J. Graham,1925 年12 月 1 日–2010 年3 月 6 日)
簡介
布魯斯·格雷厄姆是哥倫比亞出生的秘魯—美國建築師,長期任職於美國最大的建築事務所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SOM)。他深度參與芝加哥「柏南計畫」(Burnham Plan)演進,代表作遍及全球,尤以伊利諾州芝加哥的內陸鋼鐵大廈(Inland Steel Building)、約翰·漢考克中心(John Hancock Center)及曾為世界最高樓的西爾斯/威利斯大廈(Sears/Willis Tower)最為人稱道。此外,他亦主導英國倫敦Broadgate和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兩大城市更新案之總體規劃。
早年與教育
-
出生背景:1925 年生於哥倫比亞La Cumbre,父親為加拿大裔國際銀行家,母親為秘魯人。
-
語言文化:母語為西班牙語,幼年曾在波多黎各受教育。
-
大學求學:1944 年自波多黎各San José學院畢業,後赴美學習——先在俄亥俄州代頓大學(University of Dayton)攻讀建築,隨即於克里夫蘭凱斯理工學院(Case School)進修結構工程,最終1948 年於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獲建築學士學位。
職業生涯
-
SOM歲月:1948投身芝加哥事務所Holabird & Root,1951轉入SOM,並於同所服務超過四十年,設計作品遍及北美、歐洲、亞洲及中東。
-
教學與基金會:長期支持建築教育,曾於賓大美術學院、哈佛等高校授課,並創立SOM Foundation推動建築理論研究。
代表作
-
Inland Steel Building(1958,芝加哥):鋼結構美學外露、辦公大樓新典範。
-
John Hancock Center(1970,芝加哥):形似X形鋼桁架外立面,結構即裝飾。
-
Sears/Willis Tower(1973,芝加哥):採複式「捆綁管」(bundled tube)結構創下當時世界最高紀錄。
-
Broadgate開發(1982,倫敦):將廢棄鐵路廠區活化為商務區。
-
Canary Wharf規劃(1988,倫敦):重塑倫敦東區金融地標。
-
Hotel Arts(1992,巴塞隆納):結構美學延伸至度假酒店。
設計風格與理念
-
結構即美學:強調「讓結構說話」,將鋼桁架、管狀結構等承重系統設為外觀造型,加深建築力量感。
-
城市脈動:主張建築必與所處城市對話,打造適應行人與街景的公共空間;廣場、步行通廊、公共藝術皆見其用心。
-
多元文化影響:自童年西語背景到國際化視野,格雷厄姆深信建築必兼容歷史、哲學、藝術與科學。
晚年與遺產
-
影響再評價:逝世後,其設計理念與結構創新獲後世建築史家重新肯定;1993 年獲皮博獎(Pew Fellowship),2010年芝加哥設立「Honorary Bruce J. Graham Way」以誌紀念。
-
過世:2010 年3 月 6 日因阿茲海默症併發症逝於佛羅里達,享年84,安葬於芝加哥Graceland公墓,與結構工程師法茲魯爾·汗(Fazlur Rahman Khan)為鄰。
格雷厄姆憑藉深厚結構學養與城市規劃遠見,不僅塑造摩天大樓新面貌,更影響後世對「結構美學」與「城市更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