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建築師:布魯諾·賴希林 Bruno Reichlin
布魯諾·賴希林(Bruno Reichlin,1941年2月10日生於盧塞恩)
簡介
布魯諾·賴希林是瑞士建築師、理論家與家具設計師,活躍於義大利南部提契諾區及德國,並長期擔任多所大學教授。他與法比奧·萊因哈特(Fabio Reinhart)於1970年在盧加諾共組建築事務所,並於1970至1980年代創作出多座代表「提契諾學派」的別墅與公共建築。作品風格兼容德國現代主義與義大利後理性主義,重視形式的多義性與歷史文脈的融合。
教育與教學
• 1967年 — ETH蘇黎世建築系畢業,師從阿爾弗雷德·羅斯(Alfred Roth)。
• 1969–1970年 — 受聘佛羅倫斯現代建築史研究所,師從喬瓦尼·克勞斯·柯尼格(Giovanni Klaus Koenig)。
• 1971–1972年 — 於烏爾比諾大學參加符號學夏季學院課程。
• 1972–1974年 — ETH蘇黎世建築系助教,跟隨客座教授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
• 1972–1981年 — ETH gta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並曾任奈伯(Nancy)建築學校客座教授(1983–1985)。
• 1984–2006年 — 日內瓦聯邦理工學院(EPFL)建築系正教授,負責後學位課程並推動博士制度發展。
• 2001–2011年 — 孟德里西奧(Mendrisio)建築學院教授。
建築語彙與風格
• 多義性整合:將古典、現代及當地建築元素並置,追求視覺上的「二重性」與象徵豐富度。
• 文脈回應:設計深植提契諾傳統,常見瓦屋頂、石材與簡潔立面,兼顧當代功能需求。
• 計劃與再造:既注重建築物本身的形體語言,也參與歷史建築與工業遺產的修復與再利用。
• 跨領域創新:除建築外,跨足家具設計,強調材料質感與結構美學。
代表作品
• 1972–1974年 — 托里切拉·塔韋爾內別墅(Casa Tonini, Torricella‑Taverne)
• 1975–1977年 — 里韋歐薩托里別墅(Casa Sartori, Riveo)
• 1976–1989年 — 比亞斯卡佩蘭達老屋修復(Casa Pellanda, Biasca)
• 1977–1982年 — 紹拉托工廠翻新與擴建(Sferax Factory, Cortaillod;與Bétrix & Consolascio合作)
• 1979–1989年 — 門德里西奧克羅奇住宅(Casa Croci, Mendrisio)
• 1981年 — 熱那亞卡洛·費利切劇院改建(Teatro Carlo Felice, Genoa)
• 1983–1987年 — 科斯費爾德工廠(Coesfeld‑Lette Factory;與Calatrava合作)
• 1988–1989年 — 貝林佐納莫飛派克高速公路酒店(Mövenpick Motel Castello, Bellinzona)
• 1973–1981年 — 貝林佐納大城堡修復(Castel Grande Restoration, Bellinzona)
專業榮譽
• 1983年 — 獲聯邦德國建築師協會(BDA)榮譽會員。
• 2017年 — ETH蘇黎世榮譽博士(與法比奧·萊因哈特同獲)。
• 2021年 — 義大利聖路加國家美術學院(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 Luca)院士。
賴希林以其兼收並蓄的設計態度,將提契諾地區的建築傳統與全球化的當代需求結合,並透過教學與展覽策劃,持續影響瑞士及歐洲的建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