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查爾斯·摩爾 Charles Moore
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1925年10月31日-1993年12月16日)
簡介
查爾斯·摩爾是美國建築師、教育家與作家,1991年獲美國建築師學會(AIA)金獎,常被視為後現代主義之父。他以充滿人文情懷與幽默感的建築語彙聞名,主張「建築應帶給人們歡愉與驚喜」,並將土地文化、歷史文脈與大眾景觀納入設計思考。他的著作與教學影響了一整代美國建築師。
早年與教育
摩爾1925年生於密西根州,1947年以優異成績自密西根大學建築系畢業,隨後投入實務並服役美國陸軍。1950年代初他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師從尚·拉巴圖(Jean Labatut)深造,1957年獲建築碩士及博士學位,並留校擔任路易斯·康(Louis Kahn)工作室助教。他在普林斯頓期間結識羅伯·文丘里(Robert Venturi),亦與唐侖·林登(Donlyn Lyndon)、威廉·特恩布爾(William Turnbull Jr.)等人成為終身好友。
教學與事務所生涯
1959年,摩爾應聘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系,並與林登、特恩布爾及理查·惠塔克(Richard Whittaker)合組MLTW事務所。他們率先主張「與場地共生」的在地化設計,代表作為北加州海濱社區Sea Ranch,將環境敏感度與現代建築結合,成為20世紀後半最具影響力的住宅範例。1965年,他奉命出任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期間創立耶魯建築實務計畫(Yale Building Project),推動學生親手參與社區建設,強調社會責任與工法透明。
主要著作與理論
• 《花園的詩學》(The Poetics of Gardens)──揉合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詩學,探討水景與空間經驗;
• 《房屋的所在》(The Place of Houses)──以輕鬆筆調與精美手稿,推廣「場所營造」(placemaking)概念;
• 《身體、記憶與建築》(Body, Memory and Architecture)──將心理學、人類學與建築理論結合,預見「具身認知」潮流。
他並與唐侖·林登共同創辦《Places》期刊,論述「地靈」與建築對話。
代表建築與風格
摩爾的作品常以大膽色彩、超平面圖形(supergraphics)、歷史元素與非傳統新材料(塑膠、PET膜、氯化鉑磚、霓虹燈)見長,帶有挑釁與趣味,並常融入路邊建築美學。
• Sea Ranch(1965)──將陡峭屋頂、木瓦外牆與廣闊玻璃結合,開創西岸「木造棚屋」風格;
• 義大利廣場(Piazza d’Italia,1978,新奧爾良)──後現代城市廣場典範,以拱門、馬賽克與霓虹彷彿戲謔歷史;
• 佩布爾海灘母親之家(母親宅,1950年代末,加州Pebble Beach)──早期作品,將當地Adobe建築與新詩學融為一體;
• 大學校園建築──達特茅斯Hood美術館、威廉斯學院藝術館、柏克萊哈斯商學院、加州聖塔芭芭拉師生俱樂部、德州奧斯汀分校國東華大學校園規劃等。
晚年與遺產
1985年起,摩爾擔任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O’Neil Ford百年講座教授,直到1993年逝世。他筆耕不輟,將「場地精神」與後現代語彙散播全球。1997年在奧斯汀成立「查爾斯·W·摩爾基金會」,保存其最後宅邸並推動建築文化交流。摩爾的設計勇於打破現代主義桎梏,兼容歷史符號與當代圖像,對後現代主義與日後「體現建築」理念深具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