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結構工程師與美國建築師:法茲魯爾·汗 Fazlur Rahman Khan,
法茲魯爾·汗(Fazlur Rahman Khan,1929 年4 月 3 日–1982 年3 月 27 日)
簡介
法茲魯爾·汗是孟加拉裔美國結構工程師與建築師,被譽為「高層建築管系設計之父」,也是電腦輔助結構設計(CAD)先驅。他在芝加哥的Skidmore, Owings & Merrill(SOM)事務所擔任合夥人,設計了世界貿易中心(原西爾斯/威利斯大廈)及芝加哥漢考克中心,並開創了框架管、支撐管、綑綁管與外伸支撐等「管系結構」體系,徹底革新高層建築的材料效率、抗風抗震性能與形式可能性。
早年與教育
-
出生於英屬印度(今孟加拉)達卡,父親為教育官員,母親出身地主家庭。
-
1952 年自孟加拉工程與科技大學(今BUET)取得土木工程學士,獲福布萊特獎學金赴美。
-
1955 年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連續取得結構工程與理論力學碩士及結構工程博士學位。
職業生涯與創新
-
1955 年加入SOM芝加哥事務所,1966 年晉升合夥人,與建築師布魯斯·格雷厄姆(Bruce Graham)長期合作。
-
管系結構:首創將外牆柱列「框架管」化,以全周邊構件承受水平載荷,大幅提高結構剛度並節省材料。並延伸發展出︰
-
支撐管(Trussed Tube)︰在外牆加入X型斜撐,進一步分散風載,形成漢考克中心標誌性外支撐。
-
綑綁管(Bundled Tube)︰將多根管柱組束,造就西爾斯/威利斯大廈「世界最高樓」結構。
-
外伸支撐+帶狀桁架(Outrigger & Belt Truss)︰以水平桁架連結核心剪力牆與外牆管柱,提升大樓整體剛度。
-
剪力牆—框架互動︰用于中高層,以核心剪力壁與外框互動抗橫載。
-
-
混凝土管系:在1963 年芝加哥Chestnut DeWitt公寓率先以混凝土管系結構示範,後續作品亦採複合或全混凝土體系。
代表作
-
漢考克中心(1965–1969,芝加哥)︰世界首座支撐管示範。
-
西爾斯/威利斯大廈(1970–1973,芝加哥)︰綑綁管結構,當時世界最高樓。
-
Hajj航站樓(1974–1980,吉達)︰花瓣狀張力帳篷屋頂,阿迦汗建築獎得主。
-
McMath–Pierce太陽望遠鏡(1962,亞利桑那州)︰拱形混凝土架構。
-
First Wisconsin中心(1973,密爾瓦基)︰外伸支撐+帶狀桁架示範。
-
One Magnificent Mile(1983,芝加哥) 等多項高層與公共建築。
獎項與榮譽
-
美國混凝土學會Wason獎(1971)、鋼結構協會Kimbrough獎(1973)、結構工程師學會Oscar Faber獎(1973)等。
-
1972 年敲入美國工程院(NAE)。
-
1982 年逝世後,國際高層建築與城市棲息協會(CTBUH)設立「Fazlur Khan終身成就獎」,以資紀念。
逝世與遺產
1982 年3 月27 日因心臟病逝於沙烏地阿拉伯吉達,葬於芝加哥Graceland公墓。法茲魯爾·汗的「管系結構」原理至今仍是超高層建築的核心設計法則,他以工程之眼重塑天際線,開啟摩天大樓的第二次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