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建築師:漢斯·霍萊因 Hans Hollein
漢斯·霍萊因(Hans Hollein,1934 – 2014)
奧地利建築大師、設計師與理論家,亦涉獵雕塑、裝置與展覽策劃。
生平與教育
-
1934年生於維也納,出身礦業技師世家。
-
1949–53年就讀維也納聯邦工藝學校,1953–56年於維也納美術院建築系研習。
-
1958–60年赴美,先後就讀伊利諾理工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1960年獲建築碩士學位。
早期創作與理論
-
深受美國西南印第安普韋布洛(Pueblo)建築與荒漠景觀影響,主張「可行走的建築」,將階梯、坡道融入設計。
-
1963年與沃爾特·皮希勒(Walter Pichler)在維也納畫廊「建築展」發表《絕對建築》宣言,反對戰後功能主義,提出「一切皆建築」──從物體到符號、從場地到儀式。
-
中期以「轉化」(Transformation)拼貼系列聞名,將飛機、茶具、汽車格柵等日常物件幻化為巨型建築意象。
代表作
-
Retti 蠟燭店(維也納 Kohlmarkt,1966):十四平方公尺的鏡面鋁盒空間,美學與陳列結合的先驅。
-
Monument Museum Abteiberg(蒙興格拉德巴赫,1972–82):地下一層、跌宕起伏的紅磚與梯臺,開創「藏於地下」的展示體驗,奠定博物館建築新典範。
-
Frankfurt MMK 現代美術館(1987–91):三角形「蛋糕切片」地塊上斜塔盡顯雕塑性,館內斜向樓梯與轉角入口成為館藏互動的連結。
-
Haas Haus(維也納史蒂芬廣場,1985–90):玻璃幕牆與歷史天主教大教堂對話,展現後現代主義的張力。
-
Soravia Wing Albertina(維也納,2001–03):伸出歷史宮殿的羽翼形鈦金屬透明屋頂,將博物館入口化身為現代地標。
其它貢獻
-
策展與展覽設計:《一切皆建築》(1968)、巴黎「隱喻與蛻變」(1987)、紐約 Cooper‑Hewitt 開幕展(1975)等。
-
工業設計與家具設計:為 Alessi、Bösendorfer 鋼琴(1991 黃金雕花大鋼琴)、潮流眼鏡與生活用具注入雕塑美學。
-
教學足跡:杜塞爾多夫藝術院、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1974–2002)、耶魯、UCLA、俄亥俄州立大學等。
-
1995年獲普利茲克建築獎,成為奧地利首位得主。
核心理念 | 「Alles ist Architektur」
「絕對的建築不只在牆與屋頂之間,它是符號、儀式、變形、連結—建築無所不在。」
霍萊因一生以大膽的比喻、顛覆尺度與材料玩味、結合當代科技與文化脈動,開拓建築後現代的疆界,成為20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建築思想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