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建築師:約翰·特納 John F. C. Turner
約翰·特納(John F. C. Turner,1927年7月9日-2023年9月3日)
簡介
約翰·特納是英國建築師及理論家,以倡導「自助式居住」(self‑help housing)及「居民主導社區營造」著稱。他在1960~70年代對發展中國家住房政策的影響,被譽為聯合國與世界銀行「自助城鎮援助」方案的主要推手。1988年,因「捍衛人民自行建構、經營與維繫居住環境的權利」,獲頒右行良心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
早年與教育
特納生於倫敦肯辛頓,父母為藝術世家,母系祖父母為知名畫家喬治與亞瑟·蓋斯金(Georgie & Arthur Gaskin)。他先後就讀薩里郡聖愛德蒙學校(St Edmund’s School)與伯克郡惠靈頓學院(Wellington College),1944年進入倫敦建築協會(AA)研讀建築,期間因服兵役及赴義大利米蘭BBPR事務所實習而中斷學業。重返AA後,受巴特里克·蓋茲德(Patrick Geddes)與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思想影響,並於1954年畢業。
在秘魯的實踐與突破
1957~65年間,特納受邀赴秘魯,協助亞雷基帕(Arequipa)及利馬(Lima)政府部門推動 barriadas (非正式住區)政策轉向「國家協助、居民自建」模式。他負責:
• 住區調查:以Geddes「城市調查」方法掌握人口與住屋狀況
• 權益協商:與居民協調土地使用權及基本服務供應(水、污水)
• 標準化構件:制定模組化建築材料與簡易施工法,降低成本與技術門檻
• 災後重建:1958年亞雷基帕大地震後,聯手同袍帕崔克·克魯克(Patrick Crooke)參與救災與重建
1963年,他受《建築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雜誌主編莫妮卡·皮傑恩(Monica Pidgeon)之邀,策畫專題,初露學術影響力。
學術與著作高峰
1965年移居美國麻州,先後任教於哈佛‑MIT城市研究中心與MIT城鄉規劃系(1965‑73),並領導美國住房與城鄉發展部自助式住宅研究(1970‑71)。1972年與羅伯特·費希特(Robert Fichter)合編《建造自由:居民主導的住房過程》(Freedom to Build),1976年出版代表作《人民的住房:邁向建住自主》(Housing By People),體現其「住者自主」理念。
返英與影響認可
1973年返英,在倫敦建築協會及倫敦大學規劃系(1973‑83)任教,持續拓展「自助建築」理論實踐。
• 1988年獲右行良心獎,肯定其捍衛自建與社區自主管理的貢獻
• 1992年獲聯合國人居署榮譽獎章(UN‑Habitat Scroll of Honour)
• 秘魯國立工程大學、秘魯中心大學榮譽博士
晚年與遺產
特納晚年定居英國黑斯廷斯,2023年辭世,享壽96歲。他將個人檔案捐予巴塞隆納「開放建築中心」(Centre Obert d’Arquitectura)。後世學者沿用其「居民自助、政府協助」模式,作為發展中國家千萬級人口住區策略範本;其著作與案例迄今仍是社區營造、參與式規劃與可持續住房研究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