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建築師:尤爾根·沙瓦德 Jürgen Sawade
尤爾根·沙瓦德(Jürgen Sawade,1937 年12 月19 日 – 2015 年1 月21 日)
簡介
尤爾根·沙瓦德是德國理性主義建築師,深受恩師翁格斯(O. M. Ungers)「城市由島狀巨體構成」概念影響,擅長將歷史建築(如戰時高架掩體、舊戲院)納入新形體中,創造兼具城市脈絡與當代需求的空間。
學經歷與影響
- 1958–1966 年:柏林工大(TU Berlin)師從卡爾·威廉·奧克斯(Karl Wilhelm Ochs),參與勒‧柯布西耶之家(Corbusierhaus)工地實習,並於喬治·海因里希斯(Georg Heinrichs)事務所累積經驗。
- 1963–1969 年:翁格斯事務所(Ungers Office)擔任助理研究員,深研「島狀大體」與理性主義格柵手法。
建築事業
- 1970 年:於柏林成立個人建築所,並依案與迪特·弗羅伊因(Dieter Frowein)、迪特瑪·葛翠茲巴赫(Dietmar Grötzebach)、龔特·普萊索(Günter Plessow)等同仁合作。
- 1976 年與1981/82 年:赴美擔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康乃爾大學客座講師,分享德國理性主義實踐。
風格與理念
- 延續翁格斯的幾何原型與格柵思維,以「島狀巨體」手法重組城市肌理。
- 強調「局部轉化」:讓老建築成為新設計的核心元素,兼顧歷史價值與現代生活機能。
代表作品
- 1974–1977 年︱「住在克萊斯特公園」(Pallasseum),柏林—將二戰高架掩體整合於社宅中,成為城市雕塑。
- 1978–1981 年︱ 改建「沙堡劇院」(Schaubühne am Lehniner Platz),從舊「宇宙影城」(Universum Kino)蛻變為當代劇院。
- 1977–1981 年︱ 查理滕堡Lewisham 街社宅,柏林—細膩回應街廓尺度與住戶需求。
- 1984–1987 年︱ IBA國際建築展「卡爾斯巴德」社宅,柏林Tiergarten—融入公園之綠意場域。
- 1986–1988 年︱ 大都會飯店(Grand Hotel Esplanade),柏林Tiergarten—結合ZERO藝術家作品,化建築為當代藝術場域。
- 1991–1996 年︱ 「洪堡園廣場」(Hofgarten)辦公大樓,法蘭西街48 號,柏林中城—為歷史街廓注入新辦公節奏。
學術與榮譽
- 1991 年:多特蒙德大學(TU Dortmund)建築系「設計與工業建築」教授。
- 2004 年:波茨坦應用科大(FH Potsdam)榮譽教授,培育學生兼顧「穩固結構」與「文化責任」。
- 2002 年:受聘為柏林藝術學院(Akademie der Künste)成員。
- 1973 年:柏林藝術獎(Förderpreis Kunstpreis Berlin);1982 年:密斯·凡德羅獎(Mies van der Rohe Preis)。
沙瓦德以「老構築+新構思」的獨到手法,讓柏林城市肌理在戰後重建之餘,保有記憶與創新活力,足見他對場域深度的執著與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