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工程師與都市規劃師:莫里斯·羅蒂瓦爾 Maurice Rotival
莫里斯·羅蒂瓦爾(Maurice Rotival,1892年3月28日-1980年2月4日)
簡介
莫里斯·羅蒂瓦爾是法國工程師與都市規劃師,畢業於巴黎中央理工學院(1920年班),是二十世紀中葉法國與國際都市計畫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他曾負責阿爾及爾地區規劃,並提出以摩天大樓構築面向歐洲的商業中心構想;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他於1939年規劃了以「西蒙·玻利瓦爾大道」為軸心的紀念性都市方案(Plan Rotival);在法國,他也主持了戰後蘭斯市的重建計畫(1959年)。他最早於1935年在《今日建築》雜誌發表文章時使用「大規模集合住宅」(grand ensemble)一詞,對後世法國都市住宅政策的語彙與理念產生影響。羅蒂瓦爾同時活躍於國際學術圈,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並提出以電子控制系統管理都市運作的前瞻性構想。
早年與教育
羅蒂瓦爾生於巴黎第四區,1920年自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畢業。工程背景使他在都市規劃上兼具技術與空間構想的整合能力。20世紀30年代,他投入法國殖民地的都市規劃工作,與雅克·吉奧尚(Jacques Guiauchain)及「佩雷兄弟公司」(Perret frères)合作,於1933年完成阿爾及爾總督府及論壇廣場方案,開啟其大型公共空間設計經驗。
職業生涯與主要計畫
1930年代中期,羅蒂瓦爾在《今日建築》發表文章〈Grand ensemble〉,首次引入此術語,用以描述具有統一規劃與集中建設的住宅群,後來成為戰後法國公共住宅政策的重要概念。1939年,他為阿爾及爾制定地區性規劃,主張在濱海地帶興建商業摩天樓群,象徵性地面向歐洲,並在著作《是否要讓阿爾及爾成為一座首都?》(Veut-on faire d'Alger une capitale?)中詳述構想。同年,他在卡拉卡斯提出「羅蒂瓦爾計畫」,設計一條紀念性軸線「西蒙·玻利瓦爾大道」,以紀念性廣場與大型建築組構城市中心,雖未實現,但對委內瑞拉都市計畫史留下深刻印象。
二戰期間,他前往美國,1943年完成康乃狄克州紐黑文市的都市規劃,並受邀在耶魯大學授課,將歐洲都市設計理念引介至美國。戰後,他擔任法國都市計畫與重建相關職務,1959年受法國重建與都市發展部(MRU)委任主持蘭斯市重建計畫;1952至1954年間,他也曾參與馬達加斯加的全島開發規劃,提出基礎方法論、區域劃分與發展前景分析,展現宏觀的地理與經濟統合視野。
都市理念與影響
羅蒂瓦爾視都市中心為「交流場所,同時也是城市治理的指揮中樞」,在1975年重訪委內瑞拉時,他描繪未來都市的構想:由間距適宜的高塔組成,內部運作依賴電腦與自動化系統,統籌城市的管理與運行。這一構想在當時顯得超前,與後來智慧城市與資訊都市的理念有相通之處。他的「grand ensemble」概念對戰後歐洲住宅區的集約化建設影響深遠,也反映了工業化與現代主義時代對大規模都市整體規劃的信心與挑戰。
晚年與身後
羅蒂瓦爾晚年持續關注國際都市發展,並在學術與專業領域留下重要影響。1980年逝世於巴黎第七區,安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第92區。他的跨洲計畫經驗與前瞻性理念,使其成為二十世紀都市計畫史上連結歐洲、非洲與美洲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