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裔墨西哥建築師:亞伯拉罕·扎布盧多夫斯基 Abraham Zabludovsky
亞伯拉罕·扎布盧多夫斯基(Abraham Zabludovsky,1924年6月14日-2003年4月9日)
簡介
亞伯拉罕·扎布盧多夫斯基(Abraham Zabludovsky Kraveski)是20世紀下半葉墨西哥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以厚實線性的大尺度量體、嚴謹的現代主義語彙與精準的材料運用聞名。他出生於波蘭比亞韋斯托克,戰前移居墨西哥,並於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建築系受訓,1949年畢業。早年以住宅與辦公樓設計嶄露頭角,採用國際式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並結合當代技術與工藝。自1968年起,他與另一位墨西哥建築巨擘特奧多羅·岡薩雷斯·德萊昂(Teodoro González de León)展開長期合作,兩人共同完成多項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與文化建築,如INFONAVIT總部、墨西哥學院新館等,對墨西哥現代建築風格形成深遠影響。他的作品兼具雕塑感與功能性,從市政大樓到文化中心,皆呈現出精練的幾何構圖與空間控制力。
早年與教育
扎布盧多夫斯基1924年6月14日出生於波蘭比亞韋斯托克的一個猶太家庭,後隨家人移民至墨西哥。他的弟弟雅各布·扎布盧多夫斯基(Jacobo Zabludovsky)後來成為著名的新聞記者與電視主持人。年輕時的他便對建築與現代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選擇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攻讀建築專業,並於1949年順利畢業。當時墨西哥正值現代化浪潮,國際式風格與拉丁美洲在地文化融合成為新興設計趨勢,這為他日後的設計理念奠定了基礎。
早期職業生涯
畢業後的二十年間,扎布盧多夫斯基投入大量住宅與辦公樓設計,活躍於墨西哥城的城市更新與新興社區建設中。他的作品以國際式風格為基礎,注重水平與垂直比例、結構邏輯以及材料的誠實表達,展現出嚴謹而純粹的現代主義精神。此時期的代表作包括與吉列爾莫·羅塞爾(Guillermo Rossell)合作的普埃布拉「五月五日市民中心」(Centro Cívico Cinco de Mayo,1962),該案以功能分區明確、公共空間開放著稱,反映他對社會性與實用性的重視。
與特奧多羅·岡薩雷斯·德萊昂的合作
1968年,扎布盧多夫斯基開始與特奧多羅·岡薩雷斯·德萊昂合作,雖然兩人各自保有獨立事務所與設計風格,但在聯手項目中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建築語言——龐大的幾何量體、明確的水平與垂直線條,以及混凝土等材料的精緻處理。他們共同完成的代表性作品包括:
-
庫奧特莫克行政大樓(Delegación Cuauhtémoc,1972-1973,與Jaime Ortiz Monasterio及Luis Antonio Zapiain合作)
-
全國勞工住宅基金會總部(INFONAVIT,1975)
-
墨西哥學院新館(Colegio de México,1974-1975)
這些建築不僅成為墨西哥城的地標,也在設計界被廣泛模仿,成為公共機構建築的典範。
個人風格與獨立作品
除合作項目外,扎布盧多夫斯基的個人作品同樣具高辨識度。他擅長將劇場性與功能性結合,以雕塑般的建築形態回應使用需求。1983年的埃米利奧·O·拉瓦薩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Emilio O. Rabasa,恰帕斯州圖斯特拉古鐵雷斯)便是典例,整體造型厚實而富於動態,既適合戲劇表演也適合作為公共文化空間。1990年代,他陸續設計了瓜納華托州塞拉亞與多洛雷斯伊達爾戈的多功能禮堂(1990)、瓜納華托市與阿瓜斯卡連特斯市的兩座劇院(1991),以及圖斯特拉古鐵雷斯的會展中心(1994),皆展現出他成熟的空間控制與材料駕馭能力。
晚年與逝世
進入1990年代末期,扎布盧多夫斯基持續在全國各地參與公共與文化項目設計,並維持與岡薩雷斯·德萊昂的專業交流。他的設計理念已成為墨西哥公共建築的重要參考模式。2003年4月9日,他在墨西哥城因心臟病發辭世,享壽78歲。其一生作品涵蓋住宅、辦公樓、文化設施與行政建築,既具現代主義的嚴謹邏輯,也反映拉丁美洲文化背景下的空間詮釋。
評價與影響
扎布盧多夫斯基被視為墨西哥現代主義建築的重要推手,他與岡薩雷斯·德萊昂的合作更被譽為「混凝土建築的黃金時期」。建築評論界稱讚他對量體、比例與材料的敏銳掌握,以及在功能與美學之間的平衡能力。他的作品啟發了後來一代的墨西哥建築師,並對公共機構與文化設施的設計標準產生持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