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首爾雙年展:英國設計鬼才湯瑪斯·海澤維克的最新策展力作,將首爾松峴綠地廣場,變身為一滿驚奇與反思的巨型戶外展場
當城市尋求人性的回歸:首爾建築雙年展的溫柔革命
在9月26日的秋日陽光下,亞洲規模最盛大的公共建築慶典——第五屆首爾建築都市雙年展(The 5th 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於首爾市中心的松峴綠地廣場(Songhyeon Green Plaza)正式拉開帷幕。
本屆雙年展特別邀請了以倫敦奧運聖火台、紐約Vessel等地標聞名於世的英國設計鬼才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擔任總監,並圍繞著一個極具時代性的策展主題:「一座城市,如何才能變得『極度地人性化』(radically more human)」。這場將持續至11月18日的盛會,不僅匯集了國際級的展覽、論壇與公民自發的參與計畫,更像是一場溫柔的革命,試圖在全球都市化的浪潮中,重新探尋建築在形塑更具包容性與永續性的都市環境時,所應扮演的核心角色。
鋼鐵的宣言:90公尺長的「人性化之牆」
甫踏入展場,參觀者首先會被一座宏偉的裝置所震撼——長達90公尺、高達四層樓的「人性化之牆」(Humanize Wall)。這座巨大的戶外展覽結構,是由1428塊鋼瓦所構成,每一塊鋼瓦上都銘刻著來自全球各地市民、科學家與設計師的貢獻與智慧。整座裝置匯集了來自38個國家、110位建築師所設計的400件作品,它不僅是一面牆,更構成了一道蜿蜒曲折的門戶,框景出一份倡導建築與都市生活新視角的生動宣言。其開放式的設計,邀請著所有到訪者,能以不同的距離與角度,細細品味牆上豐富的圖像與文本,形成一場多層次的深度對話。
24面生命之壁:關於建築表皮的全球對話
在「人性化之-牆」的周邊,錯落著24面「公共生活之壁」(Walls of Public Life)。每一面牆都是一個寬2.4公尺、高4.8公尺的巨型建築片段,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所設計。這些片段猶如從真實建築上剝離下來的皮膚,生動地闡述了對於建築物外部——這個介於私人領域與公共生活之間的關鍵界面——的多元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的創作者橫跨了多個學科與文化背景,其中不僅有建築師與工程師,更包含了廚師、工匠等非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塑造者,他們來自韓國、布吉納法ソ、印度、中國、日本、美國與英國等地,共同譜寫出一曲關於城市面容的全球變奏。
情感城市的腦力激盪
雙年展的開幕活動,由首爾市長吳世勳親自主持,緊接著登場的,是一場名為「情感城市」(Emotional City)的兩日國際論壇,匯集了超過400位來自全球的社會運動家、學者與建築師。這場腦力激盪的核心,是發表了三份來自「人性化運動」(Humanize Campaign)的最新研究。這些研究深入地探討了建築物的立面設計,與居民的公共健康及社會福祉之間,存在著何種密不可分的關聯。此舉清晰地展現了本屆雙年展的企圖心:不僅要提出美學上的倡議,更要為一個人性化的城市,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與政策建言。
從市民的眼光,重塑首爾的未來
除了主展場的宏大敘事,位於首爾都市建築展覽館的分展場,則呈現了更為細膩與多元的市民視角。其中包括了由超過500位首爾居民親身參與的草根計畫,他們透過創作,反思建築如何深刻地影響個人的情感體驗;名為「情感上屬於你,首爾」(Emotionally Yours, Seoul)的參與式數位裝置,則收集了公眾提交的建築立面照片與相關感受,構成一幅動態的城市情感地圖。此外,「城市的面容」(The City's Face)展覽匯集了來自21座城市的25個以人為本的設計案例,而「從鳥瞰到人眼」(From a Bird's Eye to the Human Eye)則聚焦於18件正在形塑首爾未來的嶄新建築作品,引導觀者從宏觀的規劃者視角,重新回到街道上充滿溫度的個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