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建築師:吉安卡洛·德·卡洛 Giancarlo de Carlo,
吉安卡洛·德·卡洛(Giancarlo de Carlo,1919 年12 月 12 日 – 2005 年6 月 4 日)
簡介
吉安卡洛·德·卡洛是義大利資深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建築理論家,以其在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 design)上的先驅貢獻聞名國際。他是CIAM(國際現代建築大會)後期「Team X」運動最活躍的成員之一,主張以使用者需求與在地脈絡為核心,為戰後現代主義建築帶來根本轉向,被譽為義大利後現代建築思潮的重要奠基者。
早年與教育
-
1919 年生於義大利熱那亞,成長於熱那亞、利佛諾與突尼斯間。
-
1939 年入讀米蘭理工大學,1943 年以工程學位畢業。
-
二戰期間服海軍軍官,1943 年九·八停戰後加入義大利抵抗運動,與建築師法蘭科·阿爾比尼(Franco Albini)等人共組馬特奧蒂(Matteotti)旅,投入解放運動。
早期職業生涯與CIAM
-
1948 – 49 年於威尼斯建築大學(IUAV)深造並獲建築學位。
-
1952 – 59 年應邀出席CIAM VIII (荷德斯頓)至CIAM X (奧特洛),並參與「Team X」核心討論,提出以「情境、尺度、人性」為設計核心的批判。
-
1956 年於CIAM IX 展示馬特拉(Matera)公共住宅提案,強調地形、氣候與社會結構與設計的在地化。
代表作品
-
馬特拉社會住宅(1956):拋棄柯比意功能主義,依地勢階地布局,尊重在地建材與生活方式。
-
烏比諾大學城規劃(1964 – ?):將校園建築與山丘景觀融合,打破傳統大學建築獨立體塊形式,開創「景觀校園」範型。
-
特爾尼·馬特奧蒂工人住宅(1970 – 75):義大利首例實際運作的「參與式建築」,勞工及家庭自發介入設計與施工。
-
里米尼市區更新計畫(1972):首次在義大利實踐市民共同決策的城鎮規劃,後因行政程序膠著而無果。
理論與參與式設計
-
長期於IUAV和多所歐、美大學授課,推動「開放式教學」與「倒金字塔」課程實驗,強調建築教育的民主化。
-
著有〈參與式建築的可能性〉等論文,主張設計必須「由下而上」、與使用者不斷對話,避免「權威式規劃」的僵化。
-
1976 年創立ILAUD(國際建築與都市設計實驗室),每年夏季邀集全球建築師與學者,於義大利不同城市進行跨文化議題研討與實作。
教學與遺產
-
1955 – 83 年任教於IUAV城市規劃系,培育出維托里奧·格雷戈提(Vittorio Gregotti)、彼得·史密森(Peter Smithson)等後起之秀。
-
1978 年創辦《Spazio e Società》期刊,成為批判性建築與社會議題的重要論壇。
-
2004 年法國龐畢度中心舉辦回顧展;2005 年羅馬大型展覽揭幕,深獲好評,堪為其思想對話的國際里程碑。
-
逝世後,其參與式經驗持續影響全球「共創式規劃」運動,並於義大利多地留下「社區共同設計」的範例。
吉安卡洛·德·卡洛以其拒絕盲從、始終堅持「建築為人、由人參與」的理想,成為義大利乃至世界建築圈中最具批判精神與人文關懷的先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