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思維下的建築挑戰!北美館第十三屆X-site計畫啟動徵件,2025年10月7日下午5時截止,創作者需以低碳工法回應時代,尋找廣場敘事的全新可能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盛事「X-site計畫」(X-site Project),已正式為2026年的第十三屆活動拉開徵件序幕。此計畫長年以來,始終扮演著城市與藝術之間的關鍵橋樑,將館前廣場轉化為當代建築與環境實驗的競技場。本屆更將「永續性」的份量再度提升,要求提案團隊必須在循環利用與低碳思維上卓有建樹,將藝術轉化為環境實踐的具體動能。勝選團隊將獲四百萬元總製作經費,評選標準涵蓋實驗創新、永續方案及公共參與等多重面向,徵件將於2025年10月7日截止,廣邀各方好手投件,共同擘劃都市廣場的未來風貌。
廣場上的思辨:X-site計畫的永續進化論
臺北市立美術館門前的廣場,從來就不只是一片單純的鋪面,而是城市表情的有機部分。行之有年的「X-site計畫」,便是在這片介於藝術殿堂與都會喧囂的中介地帶,展開的一場關於建築、空間與公眾對話的長期實驗。此計畫素來以鼓勵結構的開創性、挑戰媒材的想像力聞名,近年更幡然醒悟,毅然將「永續實踐」納入核心評選標準,猶如暮鼓晨鐘,要求創作者從雲端的概念探討,走向扎實的低碳節能與循環經濟思維,力求讓每一屆的裝置,都成為環境永續的具體實踐。循環的詩學:當低碳成為創作的硬指標
2026年的第十三屆徵件,無疑是對前述理念的深化。評選標準開宗明義,要求團隊必須提出完整的永續減碳方案與評估,這已非紙上談兵。從施工工法的選擇、材料的生命週期,乃至展期結束後的回收計畫,都構成評審團檢視的重點。這意味著,未來的X-site作品,其價值判斷不再僅僅停留於美學表現或形式突破,更在於能否提出一套深思熟慮的循環策略,將廢棄物降至最低,讓短暫的地景裝置,也能對環境產生長遠的正面效益,言之有物。四百萬元的邀約:探尋公共性的多元可能
北美館提出新臺幣四百萬元的製作經費合約,等待著能脫穎而出的勝選團隊,除了結構與永續性,提案的「公共性」亦是關鍵。團隊必須思考如何透過空間設計,誘發民眾的參與及互動,讓廣場從一個單向的觀賞場域,轉變為一個能夠激發對話、凝聚社群意識的文化客廳。為鼓勵源源不絕的創意投入,對於進入複審但未獲選的團隊,亦提供五萬元提案費,厚植台灣新銳創作的土壤。號角響起:一場獻給未來城市的邀約
這場與城市地景發展息息相關的創意競賽,已正式鳴槍起跑,至2025年10月7日下午五時截止收件。所有提案皆須為首次公開發表,並嚴格考量廣場基地的承重限制與公共安全。獲選的桂冠之作,預計將在2026年仲夏時節(5月16日至7月26日)與世人見面。為使有志者對繁複的規範有更清晰的理解,館方特訂於2025年8月15日舉辦徵件說明會,廣邀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堂,共同在這座城市的門戶之地,寫下屬於下一個世代的空間篇章。閱讀完整圖文:循環經濟思維下的建築挑戰!北美館2026年第十三屆X-site計畫啟動徵件,2025年10月7日下午5時截止,創作者需以低碳工法回應時代,尋找廣場敘事的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