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建築師:伯納德·澤爾富斯 Bernard Zehrfuss
伯納德·澤爾富斯(Bernard Zehrfuss,1911 年10 月20 日 — 1996年7月3日) 簡介 伯納德·澤爾富斯是法國戰後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建築師之一,以公共建築與城市更新作品聞名。他曾任法國「公立建築與宮殿總建築師」要職,代表作包括巴黎 UNESCO 總部、拉德芳斯的工業技術中心(CNIT)以及里昂的高盧—羅馬博物館新館。1983 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1994 年起出任常務秘書,對法國當代建築發展影響深遠。 早年學習與戰時經歷 澤爾富斯生於安傑(Angers),家族 1870 年普法戰爭後自阿爾薩斯遷至法國。他 18 歲考入巴黎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1939 年以體育場設計榮獲羅馬大獎(Prix de Rome),卻因二戰爆發無緣赴義大利深造。戰爭期間,他輾轉至尼斯、馬賽 Beaudouin 工作室,並參與 Oppède 藝術公社;後加入自由法軍,並在法屬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1943–1953)擔任公建司令部建築師,推動中小規模住宅、學校與醫院設計。 重返巴黎:UNESCO 與 CNIT 1953 年,澤爾富斯獲任命為「公立建築與宮殿總建築師」,與馬塞爾·布洛耶(Marcel Breuer)、皮耶·路易吉·涅維(Pier Luigi Nervi)合作,完成巴黎 UNESCO 歐洲總部(1952–1958),融合混凝土結構與大面積玻璃幕牆,象徵戰後歐洲團結。緊接著,他與羅伯特·卡梅洛(Robert Camelot)、讓‑德·梅依(Jean de Mailly)攜手,在拉德芳斯興建首座商業綜合體——工業與新技術中心(CNIT,1954–1958),以大跨度拱形屋頂開創現代辦公空間典範。 中晚期:住宅、使館與博物館 1959 年起,澤爾富斯在南法楠西(Nancy)規劃「Haut‑du‑Lièvre」住宅區(1959–1963),並於 1960 年代在突尼斯大學理學院(1960–1963)及巴黎近郊 Pantin 興建大型集合住宅(1962–1967)。1962 年與亨利·貝爾納(Henry Bernard)合作,完成華沙法國大使館(1962–1970)。1975 年,他為里昂打造高盧—羅馬博物館新館,展示其對歷史與現代主義的巧妙融合。 風格特徵與影響 澤爾富斯作品多以清晰結構、俐落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