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保羅·魯道夫 Paul Rudolph
保羅·魯道夫(Paul Rudolph,1918年10月23日—1997年8月8日) 簡介 保羅·魯道夫是美國現代主義建築師,以其複雜多變的平面構成、強調混凝土結構的雕塑感及粗獷的布魯塔利主義風格聞名。他曾於1958至1965年間擔任耶魯大學建築系主任,培育出諸如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gers)等重要建築人才。代表作品包括耶魯藝術與建築大樓(Yale Art & Architecture Building)、波士頓政府服務中心(Boston Government Service Center)、薩拉索塔客房(Healy Guest House,又稱「繭屋」)等。 早年與教育 魯道夫1918年生於肯塔基州埃爾克頓,其父為循迴傳道牧師,童年隨家人在美國南方各地旅行,耳濡目染當地傳統建築。1940年畢業於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建築系,旋即進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師從包豪斯創始人華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及馬塞爾·布羅耶(Marcel Breuer)。二戰期間,他於布魯克林造船廠任海軍預備役軍官,負責商船設計與建造;戰後重返哈佛,1947年取得建築碩士學位。 薩拉索塔學派時期 畢業後,魯道夫南下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與拉爾夫·特維切爾(Ralph Twitchell)合夥四年(1948–1952),此即「薩拉索塔學派」的核心時期。他以極簡幾何之外骨骼結構與通風迴廊彰顯對熱帶氣候的回應,代表作有: 繭屋(Healy Guest House,1950):屋頂噴塗混凝土猶如包裹船隻的「繭」,搭配百葉窗,實現自然通風。 沃克客房(Walker Guest House,1953):在沙丘與灌木叢中拼組而成的外骨骼結構,純粹而嚴謹。 河景高中(Riverview High School,1957):大規模混凝土造型,實驗遮陽板與交叉通風,堪稱早期綠建築原型。 耶魯時期與重要公共建築 1958年受邀出任耶魯建築系主任並留任六年,期間以空間複雜的耶魯藝術與建築大樓(1963)奠定聲名。他將垂直與水平樓板交錯,並以粗獷混凝土展現結構美學。此外,波士頓政府服務中心(1971)則以懸臂樑與重疊體塊組合,強調城市公共機能。此時期其他要件: 杜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