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 第二次空間閱讀/草祭二手書店
圖、文:沈憲彰|平面風景事務所 本文刊登於GREEN[綠雜誌]vol.9 2011年2月號 書與空間 家 裡書架上的書,有多少只讀過一次?有多少一次都沒讀完?甚至一次都沒翻開過?這些書立在架上,擠出窄窄的書背,是什麼角色?讀過一次有些記憶,沒讀完的有 些距離,沒翻開過的就只剩下一些體積了。紙頁上有字而成書,我們之所以閱讀,是為了文字的重量,還是書的重量?我們悠遊的,是文字裡的空間,還是書本堆疊 出的空間?如果書存在的空間與重量遠遠超過文字,那麼是本末倒置,書沒有價值。唯有文字的閱讀,書在讀者手中被展開、翻動,重量流動不落於書架上,書才有 價值。書的流通、多次的被閱讀,文字裡的空間將被無限複製,價值也將無限延伸。 閱 讀者第二次讀同一本書,或同一本書被不同人第二次閱讀,字裡行內所呈現的空間是什麼形狀,因人而異、因時而變,空間是主觀的。建築空間同樣渴望被閱讀,也 許建築本體是客觀存在,但梁柱牆板所定義出來的空間,就如文字、章節、段落,被閱讀消化後的結果將大異其趣。在建築的生命中,從開工建造到頹圮倒塌,我們 期待建築可以像書本一樣被多次閱讀,空間的意義才勝過容積與建蔽。草祭二手書店,在「回收」舊房子裡,做起「回收」舊書的生意,賣的不只二手書,還有二手 空間。 畫面中的書房 草 祭二手書店,「草祭」就是蔡漢忠老闆姓氏的文字拆解。蔡老闆曾經有過八年攝影工作經驗,後來攝影進入到數位時代,就直覺毅然離開,想築起腦中那個畫面的書 房。南門路孔廟對街是草祭第二個落腳處,這個房子在草祭進駐之前,已經閒置了10年,經過前後將近9個月的溝通、說服,房東才願意把房子出租。蔡先生會想 將幫草祭找個舊房子為家,是認為舊書是一種時光的回溯,舊房子也是,而把舊書安置在舊房子內,書與空間相輔相成,空間氛圍特別諧調。雖然一但將二手書做成 生意,營業成本等現實條件都得考量,但是將理想書房的樣子實現出來,才是蔡先生最終想做的事,也因為他對藝術人文的持續關注,將平日所吸收的養分,拿出來 滋養這棟舊房子和舊書,才讓這個「書房」跳脫一般二手書店的陳舊霉味。 從印刷工廠到二手書店 這 個房子建於1966年,閒置以前是印刷業住辦混和的雙拼街屋,北棟三層、南棟五層,屋後有一地下一層、地上兩層的倉庫。蔡先生將南棟一樓與倉庫的一樓與地 下室改造為書店空間。雖然將近45年屋齡,但建築材料使用得相當扎實,屋況良好,除了水電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