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20世紀上半葉重要的建築師與城市規劃師:亨利·普羅斯特 Henri Prost
亨利·普羅斯特(Henri Prost,1874年2月25日-1959年7月16日)
簡介
亨利·普羅斯特是法國20世紀上半葉重要的建築師與城市規劃師,以在摩洛哥與土耳其的綜合城市規劃聞名,被視為法國都市主義先驅之一。他的作品涵蓋卡薩布蘭卡、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拉巴特與伊斯坦堡等地的總體規劃,將交通基礎建設、廣場、公園、步道與公共建築有機結合。他強調城市現代化與歷史保存並重,曾在伊斯坦堡推動大型道路開闢與公共空間改造,同時保護拜占庭與奧斯曼的地標性建築,影響深遠。
早年與教育
普羅斯特出生於巴黎北郊的聖但尼,就讀於巴黎建築專科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與巴黎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師從曾勘測雅典衛城的馬塞爾·朗貝爾(Marcel Lambert)。1902年,他憑藉義大利國家印刷所設計圖獲得著名的羅馬大獎(Prix de Rome),得以遊歷義大利及歐洲,深入研究古典與文藝復興建築,為日後的規劃理念奠基。
摩洛哥時期
1913年,時任法屬摩洛哥總督呂亞泰(Hubert Lyautey)邀請普羅斯特擔任多個摩洛哥主要城市的規劃顧問,他為卡薩布蘭卡、拉巴特、非斯、馬拉喀什與梅克內斯制定總體規劃。特別是卡薩布蘭卡,被譽為成功應用現代城市主義原則的典範,他在規劃中引入寬闊大道、公共廣場、綠地系統與功能分區,為城市擴張與殖民統治提供了空間架構。
返回法國與巴黎地區規劃
1923至1924年間,普羅斯特為法國蔚藍海岸西段(Côte Varoise)制定沿岸開發計畫。1932年,他受聘主持巴黎大區的區域都市研究,提出《巴黎地區規劃方案》(Plan d'Aménagement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內容涵蓋交通網、綠化空間與都市分布,於1939年獲官方批准,成為巴黎都市發展的重要藍本。
伊斯坦堡改造計畫
1924年起,普羅斯特偶爾受土耳其政府諮詢;1936年,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正式邀請他制定伊斯坦堡的重建總規劃,他擔任市規劃局長長達15年。普羅斯特將現代化比喻為「精密外科手術」,在不停止城市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開闢大型交通幹道、步行長廊、公共公園與紀念性廣場,同時保護聖索菲亞大教堂等歷史地標,並促成其由清真寺改為博物館。然而,他大規模切割歷史街區的手法備受爭議,包括拆除塔克西姆軍營等決策,引發如柯比意(Le Corbusier)等人的批評。
專業成就與影響
普羅斯特與東尼·加尼耶(Tony Garnier)、萊昂·若塞萊(Léon Jaussely)及歐內斯特·埃布拉爾(Ernest Hébrard)並列為法國都市主義第一代代表。他於1911年共同創立法國城市規劃師協會(Société française des urbanistes),1933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1929年至1959年間擔任巴黎建築專科學校校長。他的規劃理念將法式軸線規劃、景觀設計與交通系統整合,兼顧美學與功能,對殖民地與大都市的空間布局影響深刻。楊恩達認為,普羅斯特在現代化與歷史保護間尋求平衡的努力,雖未盡完美,卻為20世紀城市規劃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與實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