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建築師:卡洛斯·勞爾·維拉紐瓦 Carlos Raúl Villanueva
卡洛斯·勞爾·維拉紐瓦(Carlos Raúl Villanueva,1900 年5 月30 日—1975年8月16日)
簡介
維拉紐瓦是委內瑞拉現代主義建築的大師,深植法國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的嚴謹訓練,並融合歐洲先鋒作風與拉美在地需求。他主導了加拉加斯市區的現代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委內瑞拉中央大學校園」(Ciudad Universitaria)更於2000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堪稱拉丁美洲現代建築的里程碑。
早年與學習歷程(1900–1928)
維拉紐瓦生於倫敦,家族根源深耕西班牙瓦倫西亞,父親為委國駐美領事。童年隨家人在巴黎與西班牙馬拉加度過,1919 年返法求學。1922 年,他考入巴黎美術學院建築系,師承建築家加布里埃爾·赫羅(Gabriel Héraud)與 Léon Joseph Madeline。
• 1928 年,以《設計遠東使館大樓》獲羅馬大獎賽(Grand Prix de Rome)二獎,並於同年取得建築師學位。
• 同年初訪委內瑞拉與美國,並在紐澤西州的 Guilbert & Betelle 建築事務所任職;1929 年返國後,於公共建設部任職建築與造景主管。
初試啼聲:馬拉開與早期現代主義(1929–1944)
返國後,維拉紐瓦將「空間組織即建築藝術」的信念化為行動,首度大膽嘗試現代主義語彙:
• 馬拉開花園旅館(Hotel Jardín,1929–30):採用雨棚迴廊與中央天井庭院,使室內外空間互動。
• 美術館(Museo de Bellas Artes,1935–38):引入直線、功能性空間,並首度與雕塑家法蘭西斯科·納瓦(Francisco Narváez)合作,實踐「藝術統合建築」理念。
• 自然科學博物館(Museo de Ciencias Naturales,1936–39)、大哥倫比亞學校(Gran Colombia School,1939–42):延續功能主義,刻劃教育與展演空間的純淨幾何。
巨作—中央大學校園(1944–1970)
獲國家撥地於舊伊巴拉莊園興建校園,維拉紐瓦耗時逾二十五年,與畫家、雕刻家、詩人等逾百位藝術家合作:
• 總佔地約2 平方公里,40 棟建築群:行政樓、圖書館、體育館、理工館等,統一以簡潔立面、開敞平台與連續迴廊串聯。
• 「藝術統合」實踐:漢斯·阿爾普(Hans Arp)雲朵雕塑、馬泰歐·馬紐雷(Mateo Manaure)牆面馬賽克,皆依建築結構量身訂製。
• 校園規劃:預留開闊草地與坡地,保留舊莊園林木,展現「自然—建築共生」的現代主義理想。
此校園於2000 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拉美最具影響力的現代校園範例。
「藝術統合」與建築理念
維拉紐瓦強調:「藝術統合非將畫作、雕塑貼於建築之上,而是依建築結構設計藝術品,雙方互為存在條件。」他主張:
• 形—色—光:空間以純白結構為基底,融合大師級雕塑與壁畫,創造動態光影與色彩節奏。
• 機能與美學平衡:在嚴謹功能需求之上,注入詩意形式,如迴廊天井、立面開洞,皆源自環境與使用者的節奏。
• 都市人文關懷:多次執行大規模市區改造(如 El Silencio 區再開發),以改善住居品質與街區活力。
晚年與影響
1970 年代因健康因素未能繼續操刀校園後期建築,1975 年病逝前仍對建築教育與城市規劃保持熱忱。其作品不僅塑造了現代加拉加斯的城市肌理,也深刻影響後輩建築家,奠定委内瑞拉「現代城市」與「藝術—建築統合」的典範。如今,每年都有無數建築師與學者拜訪中央大學校園,以此向維拉紐瓦的宏偉願景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