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約翰·黑達克 John Hejduk
約翰·黑達克(John Hejduk,1929 年7 月 19 日 – 2000 年7 月 8 日)
簡介
約翰·黑達克是20 世紀後半葉美國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師、藝術家與教育家。他以先鋒性的概念建築與「圖像物件」(figure/objects)聞名,作品多以神話、詩意與精神性為創作動機,遠離功能主義,對後來解構主義與敘事建築產生深遠影響。
早年與教育
黑達克自幼在紐約成長,年少即展現藝術天賦。
-
1950 年代學業
-
先後就讀 Cooper Union School of Art and Architecture、辛辛那提大學,並於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GSD)深造。
-
在哈佛期間,受現代主義大師路易斯·康(Louis Kahn)與密斯·凡 德 羅(Mies van der Rohe)啟發,奠定其嚴謹的「立方體–網格–容器」建築練習基礎。
-
職業生涯與教學
-
早期職場歷練
-
曾任職於紐約 I. M. Pei 事務所及 A.M. Kinney 事務所,積累龐大理論與實務經驗。
-
-
教育貢獻
-
1964–2000 年:加入 Cooper Union 建築系任教授,並自 1975 年起擔任系主任。
-
同期曾受邀至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任教,與 Colin Rowe、Werner Seligmann 等組成「德州遊騎兵」建築教育團隊,深耕建築理論與教學實踐。
-
-
創立個人工作室
-
1965 年:自行創業,並於 1967 年獲 Graham Foundation 助學金,開啟無數「硬派現代主義」到以神話詩篇為主題的實驗作品。
-
設計特色與建築理念
-
形象物件(figure/object):跳脫純粹理性空間,作品猶如劇場場景,具詩意敘事與神話象徵。
-
繪本與文本化建築:常將建築概念以手繪手稿、文字段落和詩句並置,強化建築如同文學的多重閱讀。
-
「遭遇」(Encounter):其建築似能「看見」訪客、與之對話,如同主體間的相互凝視,引人自省。
-
練習緣起:由方塊、網格、平面與曲面練習,逐步衍生成富有想像力的立體世紀建築語彙。
代表作品
-
Diamond Houses(1962):早期練習作品,探討方塊與結構基本語素。
-
Three Projects(1969):首冊建築素描集,展示其平面–曲面實驗。
-
House for a Musician(1983):為音樂家量身訂製的居所,空間如同聲響般流動。
-
Victims 系列(1986):一系列「受難者之家」概念,關注人類痛苦與精神救贖。
-
Kreuzberg Tower and Wings(1988,柏林):在舊城區中置入雕塑性塔樓與展翅廊廳。
-
Wall House II(2001,荷蘭格羅寧根):曲壁穿透的平面關係,後世建築實驗地標。
-
House of the Suicide(2016,布拉格):後人依圖實現的「自殺者之家」,以紀念與反思生命終點。
約翰·黑達克以其將建築當作詩與神話的實踐,開拓了建築的敘事與象徵維度,成為後現代建築思潮中不可或缺的文學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