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園藝師:約瑟夫·莫尼耶 Joseph Monier
約瑟夫·莫尼耶(Joseph Monier,1823年11月8日-1906年3月13日)是法國園藝師,生於法國聖康坦拉波特里(Saint-Quentin-la-Poterie),卒於巴黎,被譽為鋼筋混凝土主要發明者之一。他通過在混凝土中嵌入鐵網,革新建築材料,廣泛應用於花盆、管道、橋樑與建築。莫尼耶出生於烏澤斯公爵(duc d'Uzès)園藝世家,十子女之一,因務農未受正規教育。17歲展露園藝才華,受公爵聘於巴黎府邸,參加夜校學讀寫。1846年,他任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Gardens)柑橘園負責人,尋求耐用容器取代易碎陶盆與易腐木盆,開始實驗水泥(混砂、煤渣或碎耐火磚)與鐵網結合,開發鐵筋水泥(ferro-cement)。鋼筋混凝土創新莫尼耶非首創鋼筋混凝土,但其結合鋼與混凝土的理念充分利用兩者優勢:混凝土易塑形、抗壓強,但抗拉與抗剪弱;鋼材抗拉強,但加工複雜昂貴。他嵌入鐵網,增強混凝土抗拉力,適用於梁、板與薄牆。1867年,他於巴黎世博會展出發明,同年7月16日獲首項專利(編號77165),涵蓋園藝用鐵筋混凝土槽。此後專利包括:
1868年:鐵筋混凝土管與水池。
1869年:建築立面鐵筋混凝土板。
1873年:鐵筋混凝土橋樑。
1875年:查澤萊城堡(Chazelet)首座鐵筋混凝土橋,跨14米,梁與板一體,欄杆仿木(faux bois)。
1878年:鐵筋混凝土T型梁與鐵路枕木,證明水泥防鐵鏽。
事業發展
1849年,莫尼耶開設小型工坊,承接斯特拉斯堡等地園林項目,用鐵筋水泥製作假山、洞穴與亭閣,模仿鄉村木結構。1869年,其事業擴展,擁有辦公室、工坊、溫室與馬廄。客戶包括阿方斯·羅斯柴爾德(Alphonse de Rothschild)與馬克斯·德·斯普林格男爵(Baron Max de Springer)。他建多座水庫,如布吉瓦爾(Bougival,1872,130立方米)與布呂耶爾塞夫爾(Bruyères à Sèvres,1000立方米)。
1870年普法戰爭重創事業,巴黎圍城期間其財產被掠,工坊遭普魯士轟炸。1871年巴黎公社期間,他與工人重建業務,後因口碑擴展,專注水庫與橋樑。1875年建查澤萊橋,1878年申請樓梯與枕木專利,1886年專利住宅系統,建抗震、耐火示範屋,1887年在尼斯受委託建住宅。
晚年與挑戰
1887年,其子保羅(Paul)於尼斯項目墜亡,長子皮埃爾(Pierre)因家庭爭執斷絕關係,莫尼耶事業無子嗣承接。1888年6月,公司「J Monier constructeur」破產,1889年4月清算。1890年,他創「J Monier水泥工程總公司」,1891年專利電話與電力電纜管道,最後項目為克拉馬爾(Clamart)養老院水庫(1910年仍存,10米高,8米直徑,古典風格外飾)。皮埃爾另創「莫尼耶子」公司,1889年世博展出混凝土洗衣房與污水管,1900年前逝世,其公司續建多座水庫與1900年世博柬埔寨館。
莫尼耶晚年受債務與稅務困擾,1902年外國公司(受益其專利)請願法國總統授予其養老金,稱其為鋼筋混凝土發明者,發起募捐。他於《Le Ciment》雜誌致謝,1906年3月13日逝於比揚古(Billancourt)公墓,享年82歲。
國際影響
莫尼耶專利遍及歐洲與海外,1883年英國專利以代理人約翰·伊姆雷(John Imray)名義註冊。他多以一次性付款出售國外專利權。德國工程師古斯塔夫·阿道夫·魏斯(Gustav Adolf Wayss,1851-1917)購其專利,創「莫尼耶系統」(Monierbau),與馬蒂亞斯·科嫩(Matthias Koenen)及埃米爾·默爾施(Emil Mörsch)完善技術,推廣拱橋與建築,成立魏斯與弗雷塔格(Wayss & Freytag)及混凝土與莫尼耶建築公司(Beton- und Monierbau AG)。
在澳洲,1890年代起,魏斯專利推廣至管道與拱結構。懷茨溪與約翰斯頓溪引水渠(1897-1898)為澳洲首座鋼筋混凝土拱結構,由弗蘭克·穆爾豪斯·古莫(Frank Moorhouse Gummow)公司與設計師威廉·巴爾策(Wilhelm Julius Baltzer)建造。莫尼耶管道由古莫-福雷斯特公司(Gummow Forrest & Co)生產,用於新南威爾士橋樑基礎,如紐卡斯爾附近科克爾溪橋。墨爾本莫尼耶管道公司及其後繼者莫尼耶管道與鋼筋混凝土公司,由工程師約翰·莫納什(John Monash)主持,建約20座維多利亞州莫尼耶拱橋。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亨內比克(François Hennébique)於1867年巴黎世博見莫尼耶混凝土容器,創建公司,1892年專利鋼筋混凝土建築系統,推廣至建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