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 URBANUS 都市實踐 - 土樓公舍 傳統客家土樓與低收入住宅之結合
客家土樓民居是一種獨有的建築形式,它介於城市和鄉村之間,以集合住宅的方式將居住、貯藏、商店、集市、祭祀、娛樂等功能集中於一個建築體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URBANUS 都市實踐建築師事務所試著將「土樓」作為當前解決低收入住宅問題的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承襲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土樓社區空間的再創造以適應當代社會的生活意識和節奏。傳統土樓將房間沿周邊均勻佈局,和現代宿舍建築類似,但較現代板式宿舍更具親和力,有助於社區中的鄰里感。
廣州土樓住房設計案給客家土樓此一傳統的住房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種鄰里之間高度融合的圓形多層住房形式,大家共享同一個中心大庭院。URBANUS 都市實踐在設計中採用了與傳統土樓相同的空間結構配置和融合安排,為社會保障性住房創建了新的樣板,希望透過這個設計案來改善收入較低人士的住房條件,提高他們的社會融入程度。
↗ 中國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土樓群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01-鳥瞰
URBANUS所設計,位於中國廣東的「土樓公舍」承繼了傳統土樓的優點,並在內部空間佈局上添增了新內容:每戶室內面積不大但帶有獨立廚房和浴室, 每層樓都有公共活動空間。社區的食堂、商店、旅店、圖書室和籃球場為民眾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05 - 社區主入口
URBANUS 是當今中國為數不多的持批判性立場、並有志於通過建築對社會進行改造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之一,設計團隊將「新土樓」植入當代城市的典型地段,通過實驗,從中遴選出最經濟、最貼切的模式,這一過程是對常規意義上城市建設的想像力的額外激發。土樓與城市、綠地拼貼,與城市立交橋拼貼,與高速公路拼貼,這些試驗都是在探討如何用土樓這種建築類型去消化城市高速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不便使用的閒置土地。獲得這些土地的成本極低,甚至由於這類土地的開發有貢獻於城市管理,還可以得到褒獎,從而低收入住宅開發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土樓外部的封閉性可將周邊惡劣的環境的予以屏蔽,內部的向心性同時又創造出溫馨的小環境。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11-屋頂平台
將傳統客家土樓的居住文化與低收入住宅結合在一起,不僅是一個研究課題,更標誌著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狀況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這項研究的特點是分析角度的全面性和從理論到實踐的延續性。對土樓原型進行尺度、空間模式、功能等方面的演繹,然後加入經濟、自然等多種城市環境要素,在多種要素的碰撞之中尋找各種可能的平衡,這種全面演繹保證了豐富經驗的獲得,並為深入的思考提供平台。從調查土樓的現狀開始,研究傳統客家土樓在現代生活方式下的適應性,將其城市性發掘出來,然後具體深化,進行虛擬設計,論證設計案的可行性,最終將研究成果予以推廣,這樣從理論到實踐的連續性研究,是「新土樓」構想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佐證。
設計理念和過程
傳統土樓的居住單元單外廊式放射性佈局是最適應現代小單元式住宅佈局要求的,其它的功能需要添加和改良的是URBANUS介入設計所認真思考的問題。首先URBANUS認為這是一個小型的,這應當是一個配套齊全的社區,不可以出現面積和位置上的等級差異;第二必須打破傳統土樓的封閉性,實牆的外立面從功能角度必須開窗,底層應該開放;第三這應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低造價的具有現實意義的住宅模式,但在建築設計上具備較高的水準,做到低價不低質,URBANUS反對以普通小區的高標準建設低收入住宅,而通過政府大量補貼的形式去實現,這顯然不是科學的和有普遍意義的做法。
規模量體
在開始階段URBANUS做了大量的研究,進行體量的研究,確定一個基本直徑。影響因素實際是兩個:一是規模,必須能夠讓這個建築形成一定的規模,而且使得建築內部房間之間的距離達到相對舒適的狀態;二是達不到足夠的直徑,每一個居住單元的平面形狀就會出現較大的變形而出現使用效率變低。
傳統的客家土樓平均直徑僅有50多米,高度也只有三四層高,這顯然不適應現代住宅的規模需要。URBANUS曾經嘗試過達到120米直徑9層高的規模,終因考慮體量以及對場地的限制而放棄了。最終確認了72米6層高的直徑單位。
↗ URBANUS 曾經嘗試過達到120米直徑9層高的規模,終因考慮體量以及對場地的限制而放棄了。最終確認了72米6層高的直徑單位
城市關係佈局
如何形成一個適應現代城市居住需要的完整住宅區是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設計一開始URBANUS就出現兩個方向。一種是將完整的圓樓架在一個比較自由分隔街道格網化的小建築群上。這種格式是受城中村格局的影響。設計團隊期望這個住區是一個異常活躍的商業發達的區域。它非常容易和臨近的城市街區連成一體,同時又能十分輕鬆地取得城市特色。底層的街道空間可以在土樓中心上升,形式有些類似城中村模式的居住單元。這使得社區有條件形成一個完全能夠自我服務的充滿活力的場所。它有著極強的適應性、靈活性、延展性和自我生成修復能力。它能夠提供部分的就業機會並給初來移民工搭建一個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第二個方向就是放棄滿鋪底層商業的做法,直接在圓樓本身體量上下工夫。這種方式相對簡單實際,規模能夠控制,也比較統一,更接近一個原型。反覆比較之後,URBANUS選擇了後者。
建築佈局
在建築佈局上第一要點就是打破圓形的封閉格局。設計最終採用了e字型的平面方式,打開一個通高的切口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入口。體量上採用一個台階式螺旋形的姿態,既保持統一完形的圓樓形象又能有效打破其封閉平淡的缺陷,使其脫離傳統民居的框框為創造活躍和豐富的現代建築風格打下良好基礎。
設計全面貫徹完整配套自成一體的城市社區概念,在建築功能佈局上做到齊全。居住單元外圓內方分兩層單廊排列。中央方形院落做為主要公共空間與內圈角部的公共空間和屋頂平台組成區內公共空間的系統。底層外圍為半地下全部架空用作自行車庫和消防車道,中心部分為全地下室為設備和公共用房,內部設公共活動空間,如乒乓球室,閱覽室和管理用房等。首層入口處安排部分商業零售面積。在內圈部位考慮若干間招待所以備親友來訪時臨時租用。
外圓內方的兩層之間隔出了幾個弧形空間。這些看似狹窄的內庭實際效果要遠遠優於內廊式的佈局。這一系列的內庭、外廊和轉角平台形成土樓公舍裡最主要的公共交往空間。它們的積極意義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單元設計
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他們用比較低的租金去獲得一套住宅,那麼其面積會比一般的住宅單元空間要小,但是在生活上人們對住宅的各種功能要求又必須得到滿足,這樣必然會產生每個生活功能所能獲得的空間上的減少,甚至是最小尺寸。土樓公舍標準單元的使用面積在30m2左右,裡面包含了客廳,兩個臥室,廚房,衛生間和陽台。那麼在每戶空間裡面,各種使用空間出現重疊,借用或者多用途的空間就成為瞭解決「小空間,功能全」的策略。公共空間的客廳和飯廳是重疊的,以一套桌椅簡易解決平時看電視,聊天,吃飯等行為,同時廚房採用開放式的設計,令廚房的操作空間跟走道重疊,使得小空間裡面不出現非必要的牆面分隔。而兩個臥室的設計是單元設計的中心,因為使用人群中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單身或有伴侶,那麼對於他們來說在臥室的時間會比公共空間的時間要多。臥室的開間 2m,URBANUS決定把臥室一分為二,一邊是滿足幾乎所有基本功能的一個居住裝置,一邊是靈活的使用空間及走道。裝置上包括了900mm的單人床(可向靈活空間摺疊成1500mm的雙人床),電腦桌,小衣櫃,書櫃,儲物架,空調和窗戶。這個裝置希望它不僅僅是解決這些行為,而是能讓用戶發揮他們使用的創造性,產生更多使用的可能性。而陽台和廁所這兩個功能性的空間是互相借用,因為廁所能佔據的室內空間很小,幾乎就是最小尺寸,那麼很多在廁所的使用行為便轉移到陽台上,如洗衣服,洗被子等,同時當衛生間使用緊張的時候,如早上洗漱,陽台上設計的洗漱台也分擔了衛生間的部分功能。
立面與形象
傳統土樓的實牆處理主要用於防衛功能,這在現代城市住宅中已經失去了意義。土樓公舍的外側全部是陽台,所以最後確定外立面採用預製纖維混凝土花格預製板外掛在外面的陽台上,加上一扇可開啟的的木百頁窗,視覺上能夠達到完整統一的效果,功能上既滿足了通風採光的要求,也代替了普遍使用的防盜網。四個弧形內院的立面兩邊基本都是住宅的外廊,外側只安裝欄杆,欄杆是以土樓中心點為圓心,2.5度的弧度做成單元進行安裝。方樓情況相對複雜,除了外廊以外還有部分住宅陽台,公共空間。因此採用木百葉單元建立一個遮蔽系統,木百葉以防腐木內外疏密不同交叉釘成網格,外加鋼框,根據百葉所遮蔽的功能,決定木百葉的疏密程度,陽台最密,走廊次之,公共空間最疏來形成一個符合實際使用變化的立面系統。中心院立面都是陽台,跟四個院落遮蔽方法一樣,用同一種模數的木百葉遮蔽,使得院落立面統一,同時又減少了在院落和在住宅裡的人的活動的互相影響。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12-住宅單元室內,把臥室一分為二,一邊是滿足幾乎所有基本功能的一個居住裝置,一邊是靈活的使用空間及走道。裝置上包括了900mm的單人床(可向靈活空間摺疊成1500mm的雙人床),電腦桌,小衣櫃,書櫃,儲物架,空調和窗戶。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13-住宅單元室內,公共空間的客廳和飯廳是重疊的,以一套桌椅簡易解決平時看電視,聊天,吃飯等行為,同時廚房採用開放式的設計,令廚房的操作空間跟走道重疊,使得小空間裡面不出現非必要的牆面分隔。
土樓公舍的圓形體型極具特色,同時也帶來許多質疑,為什麼一定要用圓形。URBANUS 都市實踐的態度是明確的:
1.不隱晦土樓公舍借鑑了福建土樓做為原型。
2.土樓的圓形環廊放射性單元對於現代居住模式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實用性,完全可以借鑑。
3.土樓所表現的公共空間的凝聚力是現代住宅設計所缺少的和需要挖掘的價值。
4.土樓做為古代移民的建築傳統與現代移民城市的狀態並不矛盾。
5.圓形表面的受光面很大,利於小單元的均好性。
6.做為低收入住宅原型之一,它不具備唯一性。相反,它是都市實踐對深圳城中村低收入住宅研究的繼續。相信它將是今後一系列其它形式的低收入住宅研究的開始。
7.期望將土樓公舍設計成為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建築。它一方面表達了勞動階層同樣應有的尊嚴,另一方面期望引起公眾對低收入人群居住問題的關注。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08-中庭
當今的城市在發生著迅速地變遷,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因而也大受影響,作為建築師如何在這方面發揮改善作用?「都市實踐」對探索這樣的命題抱有極大的興趣。中國的城市正越來越多地在以「由物品構築的城市」為取向而進行著改變,對老式結構少有保留,同時「郊區城市化」的進展迅速。URBANUS 都市實踐的建築和城市規劃設計,有別於當前流行的建築實踐,旨在充分挖掘每項任務委託的特殊語境脈絡,並將建築設計以一種完美的方式植入被割裂的城市環境之中。在過去的若干年裡,URBANUS 都市實踐 帶著這樣的思維在城市重建和社會保障性住房的設計方面,突顯其與眾不同。
>>相關資訊
設計案名稱:土樓公舍 Urban-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設計案位置:中國廣東南海 Guangdong Nanhai, China
業主:深圳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 Shenzhen Vanke Real Estate Co.,Ltd.
建築師:URBANUS 都市實踐 | 劉曉都+孟岩+王輝
總樓地板面積:13,711平方米
設計:2006年~2008年
完成:2008年
>>相關討論
::URBANUS 都市實踐 - 土樓公舍 傳統客家土樓與低收入住宅之結合::
>>相關網站
::URBANUS 都市實踐建築師事務所::
廣州土樓住房設計案給客家土樓此一傳統的住房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種鄰里之間高度融合的圓形多層住房形式,大家共享同一個中心大庭院。URBANUS 都市實踐在設計中採用了與傳統土樓相同的空間結構配置和融合安排,為社會保障性住房創建了新的樣板,希望透過這個設計案來改善收入較低人士的住房條件,提高他們的社會融入程度。
↗ 中國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土樓群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01-鳥瞰
URBANUS所設計,位於中國廣東的「土樓公舍」承繼了傳統土樓的優點,並在內部空間佈局上添增了新內容:每戶室內面積不大但帶有獨立廚房和浴室, 每層樓都有公共活動空間。社區的食堂、商店、旅店、圖書室和籃球場為民眾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05 - 社區主入口
URBANUS 是當今中國為數不多的持批判性立場、並有志於通過建築對社會進行改造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之一,設計團隊將「新土樓」植入當代城市的典型地段,通過實驗,從中遴選出最經濟、最貼切的模式,這一過程是對常規意義上城市建設的想像力的額外激發。土樓與城市、綠地拼貼,與城市立交橋拼貼,與高速公路拼貼,這些試驗都是在探討如何用土樓這種建築類型去消化城市高速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不便使用的閒置土地。獲得這些土地的成本極低,甚至由於這類土地的開發有貢獻於城市管理,還可以得到褒獎,從而低收入住宅開發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土樓外部的封閉性可將周邊惡劣的環境的予以屏蔽,內部的向心性同時又創造出溫馨的小環境。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11-屋頂平台
將傳統客家土樓的居住文化與低收入住宅結合在一起,不僅是一個研究課題,更標誌著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狀況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這項研究的特點是分析角度的全面性和從理論到實踐的延續性。對土樓原型進行尺度、空間模式、功能等方面的演繹,然後加入經濟、自然等多種城市環境要素,在多種要素的碰撞之中尋找各種可能的平衡,這種全面演繹保證了豐富經驗的獲得,並為深入的思考提供平台。從調查土樓的現狀開始,研究傳統客家土樓在現代生活方式下的適應性,將其城市性發掘出來,然後具體深化,進行虛擬設計,論證設計案的可行性,最終將研究成果予以推廣,這樣從理論到實踐的連續性研究,是「新土樓」構想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佐證。
設計理念和過程
傳統土樓的居住單元單外廊式放射性佈局是最適應現代小單元式住宅佈局要求的,其它的功能需要添加和改良的是URBANUS介入設計所認真思考的問題。首先URBANUS認為這是一個小型的,這應當是一個配套齊全的社區,不可以出現面積和位置上的等級差異;第二必須打破傳統土樓的封閉性,實牆的外立面從功能角度必須開窗,底層應該開放;第三這應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低造價的具有現實意義的住宅模式,但在建築設計上具備較高的水準,做到低價不低質,URBANUS反對以普通小區的高標準建設低收入住宅,而通過政府大量補貼的形式去實現,這顯然不是科學的和有普遍意義的做法。
規模量體
在開始階段URBANUS做了大量的研究,進行體量的研究,確定一個基本直徑。影響因素實際是兩個:一是規模,必須能夠讓這個建築形成一定的規模,而且使得建築內部房間之間的距離達到相對舒適的狀態;二是達不到足夠的直徑,每一個居住單元的平面形狀就會出現較大的變形而出現使用效率變低。
傳統的客家土樓平均直徑僅有50多米,高度也只有三四層高,這顯然不適應現代住宅的規模需要。URBANUS曾經嘗試過達到120米直徑9層高的規模,終因考慮體量以及對場地的限制而放棄了。最終確認了72米6層高的直徑單位。
↗ URBANUS 曾經嘗試過達到120米直徑9層高的規模,終因考慮體量以及對場地的限制而放棄了。最終確認了72米6層高的直徑單位
城市關係佈局
如何形成一個適應現代城市居住需要的完整住宅區是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設計一開始URBANUS就出現兩個方向。一種是將完整的圓樓架在一個比較自由分隔街道格網化的小建築群上。這種格式是受城中村格局的影響。設計團隊期望這個住區是一個異常活躍的商業發達的區域。它非常容易和臨近的城市街區連成一體,同時又能十分輕鬆地取得城市特色。底層的街道空間可以在土樓中心上升,形式有些類似城中村模式的居住單元。這使得社區有條件形成一個完全能夠自我服務的充滿活力的場所。它有著極強的適應性、靈活性、延展性和自我生成修復能力。它能夠提供部分的就業機會並給初來移民工搭建一個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第二個方向就是放棄滿鋪底層商業的做法,直接在圓樓本身體量上下工夫。這種方式相對簡單實際,規模能夠控制,也比較統一,更接近一個原型。反覆比較之後,URBANUS選擇了後者。
建築佈局
在建築佈局上第一要點就是打破圓形的封閉格局。設計最終採用了e字型的平面方式,打開一個通高的切口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入口。體量上採用一個台階式螺旋形的姿態,既保持統一完形的圓樓形象又能有效打破其封閉平淡的缺陷,使其脫離傳統民居的框框為創造活躍和豐富的現代建築風格打下良好基礎。
設計全面貫徹完整配套自成一體的城市社區概念,在建築功能佈局上做到齊全。居住單元外圓內方分兩層單廊排列。中央方形院落做為主要公共空間與內圈角部的公共空間和屋頂平台組成區內公共空間的系統。底層外圍為半地下全部架空用作自行車庫和消防車道,中心部分為全地下室為設備和公共用房,內部設公共活動空間,如乒乓球室,閱覽室和管理用房等。首層入口處安排部分商業零售面積。在內圈部位考慮若干間招待所以備親友來訪時臨時租用。
外圓內方的兩層之間隔出了幾個弧形空間。這些看似狹窄的內庭實際效果要遠遠優於內廊式的佈局。這一系列的內庭、外廊和轉角平台形成土樓公舍裡最主要的公共交往空間。它們的積極意義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單元設計
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他們用比較低的租金去獲得一套住宅,那麼其面積會比一般的住宅單元空間要小,但是在生活上人們對住宅的各種功能要求又必須得到滿足,這樣必然會產生每個生活功能所能獲得的空間上的減少,甚至是最小尺寸。土樓公舍標準單元的使用面積在30m2左右,裡面包含了客廳,兩個臥室,廚房,衛生間和陽台。那麼在每戶空間裡面,各種使用空間出現重疊,借用或者多用途的空間就成為瞭解決「小空間,功能全」的策略。公共空間的客廳和飯廳是重疊的,以一套桌椅簡易解決平時看電視,聊天,吃飯等行為,同時廚房採用開放式的設計,令廚房的操作空間跟走道重疊,使得小空間裡面不出現非必要的牆面分隔。而兩個臥室的設計是單元設計的中心,因為使用人群中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單身或有伴侶,那麼對於他們來說在臥室的時間會比公共空間的時間要多。臥室的開間 2m,URBANUS決定把臥室一分為二,一邊是滿足幾乎所有基本功能的一個居住裝置,一邊是靈活的使用空間及走道。裝置上包括了900mm的單人床(可向靈活空間摺疊成1500mm的雙人床),電腦桌,小衣櫃,書櫃,儲物架,空調和窗戶。這個裝置希望它不僅僅是解決這些行為,而是能讓用戶發揮他們使用的創造性,產生更多使用的可能性。而陽台和廁所這兩個功能性的空間是互相借用,因為廁所能佔據的室內空間很小,幾乎就是最小尺寸,那麼很多在廁所的使用行為便轉移到陽台上,如洗衣服,洗被子等,同時當衛生間使用緊張的時候,如早上洗漱,陽台上設計的洗漱台也分擔了衛生間的部分功能。
立面與形象
傳統土樓的實牆處理主要用於防衛功能,這在現代城市住宅中已經失去了意義。土樓公舍的外側全部是陽台,所以最後確定外立面採用預製纖維混凝土花格預製板外掛在外面的陽台上,加上一扇可開啟的的木百頁窗,視覺上能夠達到完整統一的效果,功能上既滿足了通風採光的要求,也代替了普遍使用的防盜網。四個弧形內院的立面兩邊基本都是住宅的外廊,外側只安裝欄杆,欄杆是以土樓中心點為圓心,2.5度的弧度做成單元進行安裝。方樓情況相對複雜,除了外廊以外還有部分住宅陽台,公共空間。因此採用木百葉單元建立一個遮蔽系統,木百葉以防腐木內外疏密不同交叉釘成網格,外加鋼框,根據百葉所遮蔽的功能,決定木百葉的疏密程度,陽台最密,走廊次之,公共空間最疏來形成一個符合實際使用變化的立面系統。中心院立面都是陽台,跟四個院落遮蔽方法一樣,用同一種模數的木百葉遮蔽,使得院落立面統一,同時又減少了在院落和在住宅裡的人的活動的互相影響。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12-住宅單元室內,把臥室一分為二,一邊是滿足幾乎所有基本功能的一個居住裝置,一邊是靈活的使用空間及走道。裝置上包括了900mm的單人床(可向靈活空間摺疊成1500mm的雙人床),電腦桌,小衣櫃,書櫃,儲物架,空調和窗戶。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13-住宅單元室內,公共空間的客廳和飯廳是重疊的,以一套桌椅簡易解決平時看電視,聊天,吃飯等行為,同時廚房採用開放式的設計,令廚房的操作空間跟走道重疊,使得小空間裡面不出現非必要的牆面分隔。
土樓公舍的圓形體型極具特色,同時也帶來許多質疑,為什麼一定要用圓形。URBANUS 都市實踐的態度是明確的:
1.不隱晦土樓公舍借鑑了福建土樓做為原型。
2.土樓的圓形環廊放射性單元對於現代居住模式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實用性,完全可以借鑑。
3.土樓所表現的公共空間的凝聚力是現代住宅設計所缺少的和需要挖掘的價值。
4.土樓做為古代移民的建築傳統與現代移民城市的狀態並不矛盾。
5.圓形表面的受光面很大,利於小單元的均好性。
6.做為低收入住宅原型之一,它不具備唯一性。相反,它是都市實踐對深圳城中村低收入住宅研究的繼續。相信它將是今後一系列其它形式的低收入住宅研究的開始。
7.期望將土樓公舍設計成為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建築。它一方面表達了勞動階層同樣應有的尊嚴,另一方面期望引起公眾對低收入人群居住問題的關注。
↗ URBANUS 都市實踐 - 中國土樓公舍 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08-中庭
當今的城市在發生著迅速地變遷,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因而也大受影響,作為建築師如何在這方面發揮改善作用?「都市實踐」對探索這樣的命題抱有極大的興趣。中國的城市正越來越多地在以「由物品構築的城市」為取向而進行著改變,對老式結構少有保留,同時「郊區城市化」的進展迅速。URBANUS 都市實踐的建築和城市規劃設計,有別於當前流行的建築實踐,旨在充分挖掘每項任務委託的特殊語境脈絡,並將建築設計以一種完美的方式植入被割裂的城市環境之中。在過去的若干年裡,URBANUS 都市實踐 帶著這樣的思維在城市重建和社會保障性住房的設計方面,突顯其與眾不同。
>>相關資訊
設計案名稱:土樓公舍 Urban-Tulou Collective Housing
設計案位置:中國廣東南海 Guangdong Nanhai, China
業主:深圳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 Shenzhen Vanke Real Estate Co.,Ltd.
建築師:URBANUS 都市實踐 | 劉曉都+孟岩+王輝
總樓地板面積:13,711平方米
設計:2006年~2008年
完成:2008年
>>相關討論
::URBANUS 都市實踐 - 土樓公舍 傳統客家土樓與低收入住宅之結合::
>>相關網站
::URBANUS 都市實踐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