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建築師:馬里奧·羅伯托·阿爾瓦雷斯 Mario Roberto Álvarez
馬里奧·羅伯托·阿爾瓦雷斯(Mario Roberto Álvarez,1913年11月14日-2011年11月5日)是阿根廷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大量公共設施、劇院、企業總部與高層住宅的設計聞名,其職業生涯長達七十餘年,跨越拉丁美洲乃至國際舞台。
早年與教育
阿爾瓦雷斯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就讀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建築學院(UBA),於1936年以金牌榮譽畢業。1937年,他完成第一件設計作品——位於聖馬丁郊區的聖馬丁醫療中心公共建築。1938年,他獲得阿德爾獎學金前往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與英國深造,參與多項公共住宅與醫院項目,累積了豐富的歐洲現代建築經驗。
職業起步與劇院地標
1939年返國後,阿爾瓦雷斯於1942年出任阿韋亞內達市建築部主任。1947年,他與萊昂納多·科皮洛夫及愛德華多·T·桑托羅共同創立 MRA 建築事務所。事務所的首個重大專案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立聖馬丁將軍劇院(1954-1960),該劇院完工後迅速成為阿根廷舞台藝術的核心場館,也為他贏得了聖馬丁文化中心(1962-1970)的後續設計委託。
基礎設施與企業總部
1960至1970年代,阿爾瓦雷斯的設計足跡涵蓋交通、水利、文化與商業建築,包括:
-
埃爾南達里亞斯水下隧道(1969)
-
科隆歌劇院舞台生產設施(1972)
-
國家鋼鐵公司(Somisa)總部(1977)
-
布宜諾斯艾利斯證券交易所附樓(1977)
-
IBM 拉美總部(1980)
-
薩爾托格蘭德水壩(1979)
同時,他也在烏拉圭的度假勝地普塔德爾埃斯特設計大量高端住宅與酒店,服務南美精英客群。
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轉折與復甦
1980年代經濟危機使建築需求下降,阿爾瓦雷斯在此時為非營利的萊洛爾研究所(1983)無償設計新設施。此時期的代表作還包括 Chacofi 大樓、布宜諾斯艾利斯美國運通總部,以及馬德普拉塔的科斯塔加拉納酒店。1990年代經濟復甦後,他迎來新一波地標性專案:
-
羅薩里奧證券交易所新樓
-
Le Parc 塔樓(1996,曾為阿根廷最高建築)
-
布宜諾斯艾利斯希爾頓酒店(1999)
-
微軟拉美總部(2000)
-
雷科萊塔與巴勒莫多棟豪華高層住宅
晚年與國際舞台
2003年,90歲的阿爾瓦雷斯憑大阪北區改造計畫奪得國際競圖首獎。部分專案因涉及歷史建築拆除引發爭議,如加利西亞銀行總部案,他採用折衷方案保留原美術學院派外立面。晚年代表作還包括科爾多瓦塔拉韋利亞國際機場新航站樓、羅薩里奧的 Aqualina 塔、布宜諾斯艾利斯 Proa 基金會新館,以及巴里洛切希爾頓酒店。
榮譽與影響
阿爾瓦雷斯於1976年成為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會員,2007年被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議會授予「傑出市民」稱號,曾於1992年與2012年(追授)兩度獲得阿根廷科內克斯獎。他於2011年辭世,享年97歲,安葬於皮拉的和平花園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