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金·薩默斯 Gene Summers
金·薩默斯(Gene Summers,1928年7月31日-2011年12月12日)
簡介
金·薩默斯是美國現代主義建築師,被譽為路德維希·密斯·范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左右手」,在20世紀中期對高層建築與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影響深遠。早年他在密斯事務所擔任專案建築師,參與了紐約西格拉姆大廈(Seagram Building)、多倫多多米尼恩中心(Toronto‑Dominion Centre)、柏林國家美術館(Nationalgalerie)等國際級大作。1967年起,他擔任芝加哥C. F. 墨菲建築師事務所(C. F. Murphy Associates)設計合夥人,主導麥考密克會議中心(McCormick Place)的落成;1973年移居加州,與菲利斯·蘭伯特(Phyllis Lambert)合作進行都更與飯店整修;1985年轉往法國,1989年返芝加哥出任伊利諾理工學院建築學院院長,並兼任校園建築師,推動O’MA麥考密克‐論壇校園中心(McCormick Tribune Campus Center)與葛瑞漢資源中心(Graham Resource Center)等標竿工程。
早年與教育
薩默斯1928年生於德州聖安東尼奧,1950年自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建築系取得學士,隨後進入伊利諾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IT)師從密斯·范德羅,1951年獲得建築碩士學位。求學期間,他對密斯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哲學深信不疑,並在IIT完成多項量體與結構研究,為日後投身國際一流建築舞台奠定扎實基礎。
密斯事務所時期(1950–1966)
畢業後,薩默斯1960年留任密斯·范德羅事務所,歷任專案建築師:
-
西格拉姆大廈(Seagram Building,1954–58):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的玻璃鋼骨摩天大樓,薩默斯負責立面細部與結構節點設計,締造紐約現代主義地標。
-
多倫多多米尼恩中心(Toronto‑Dominion Centre,1958–60):加拿大金融區核心,由多座統一立面塔樓組成,展現密斯嚴謹的模組化概念。
-
柏林國家美術館(Nationalgalerie,1965–68):柏林新博物館擴建工程,薩默斯協助將密斯的極簡鋼骨樣式融入冷戰氛圍下的歐洲文化重建。
在這16年中,薩默斯以精準的結構圖與施工圖著稱,成為密斯最倚重的執行團隊成員。
芝加哥C. F. 墨菲時期(1967–1973)
1967年,薩默斯受邀加入芝加哥C. F. 墨菲建築師事務所,擔任設計合夥人並主導:
-
麥考密克會議中心(McCormick Place,1967–1970):全球最大展覽中心之一,佔地逾100萬平方英尺,採用大跨度鋼構屋頂與潔淨的玻璃幕牆,展現機能主義與極簡美學的完美結合。
此案確立他作為大型公共與展覽建築大師的地位,也為美國中西部帶來建築與城市再造的活力。
加州都更與飯店復興(1973–1985)
1973年起,薩默斯移居洛杉磯,與著名開發者菲利斯·蘭伯特共組不動產開發團隊:
-
洛杉磯比爾特摩飯店(Biltmore Hotel, Los Angeles):歷史地標飯店全面修復與擴建,兼顧原有裝飾風格與現代化客房設計。
-
紐波特海灘度假村(Newporter Resort Hotel, Newport Beach):結合海濱度假風情與現代簡約語彙,打造南加州渡假新典範。
-
工業園區再造:數座工業遺址活化計畫,運用現代派簡約建築語言結合創新園區規劃,促進地方經濟與文化再生。
這段期間,薩默斯將現代主義原則應用於商業營運與都市更新,開創建築師跨界開發的先例。
學術領導與晚年貢獻(1985–1996)
1985年薩默斯移居法國,卻於1989年被母校IIT延請返校,擔任建築學院院長(Dean of Architecture),並兼任校園建築師(Campus Architect):
-
McCormick Tribune Campus Center(2001):委請OMA操刀,新舊建築穿插對話,薩默斯督導細部整合,重塑校園活力。
-
Graham Resource Center(2003):結合圖書館與學習空間,展現高透明度玻璃幕牆與極簡量體。
-
S. R. Crown Hall整修(1997–99):密斯經典教學樓修復工程,由薩默斯親自領軍,兼顧原作精神與當代功能需求。
1996年7月15日,金·薩默斯在芝加哥病逝,享年68歲。他一生秉承「經濟、效率、紀律與秩序」的建築信念,既是密斯美學的忠實執行者,也融合自己的設計實踐,跨足公共建築、飯店營運與校園空間,為後世留下豐富的現代主義建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