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 Zaha Hadid
札哈·哈蒂(Zaha Hadid,1950年10月31日-2016年3月31日)
簡介
札哈·哈蒂出生於伊拉克巴格達,後成為英國籍建築師、藝術家與設計師,被視為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女星級」建築師之一。她以解構主義(Deconstructivism)與新未來主義(Neo‑Futurism)風格著稱,創立的事務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ZHA)至今仍橫跨全球,承接摩天大樓、博物館、體育場館等多元項目。2004年,哈蒂成為首位獲頒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的女性建築師,並先後於2010、2011年摘下英國史特林建築獎(Stirling Prize)、2012年受封英女王頒授女爵(Dame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2016年則獲皇家英國建築師學會金獎(Royal Gold Medal)。
早年與教育
札哈·哈蒂生於1950年,父親穆罕默德·哈迪德(Muhammad al‑Hajj Husayn Hadid)為摩蘇爾富商與政治家,母親瓦吉哈·薩本吉(Wajiha al‑Sabunji)則是畫家。幼年隨家人遊歷南部蘇美爾遺址,啟發對古代建築的好奇。1960年代遠赴英國與瑞士寄宿學校求學後,先在貝魯特美國大學修讀數學,1972年轉入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師從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埃利亞·曾格利斯(Elia Zenghelis)與伯納德·楚米(Bernard Tschumi)等大師。其畢業設計《馬列維奇的動力學》(Malevich’s Tektonik)即以超現實畫板探索酒店體量與橋樑結構的關係。1977年畢業後,她曾在荷蘭鹿特丹的 OMA 工作室歷練,並與結構工程師彼得·萊斯(Peter Rice)建立深厚師友情誼。
早期與崛起(1980–1995)
1980年,哈蒂回到倫敦創立 Zaha Hadid Architects;一開始以大尺幅水彩草圖與模型吸睛,但建築多屬未實現的概念設計。1988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解構建築」展(Deconstructivism in Architecture)收錄其作品,讓她一舉進入國際視野。
-
維特拉消防站(Vitra Fire Station,1993,德國):首件完工作品,以原始混凝土、銳角與穿透玻璃營造動態衝擊感,成為建築展覽館。
-
貝爾吉塞爾跳台(Bergisel Ski Jump,1999–2002,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結合跳台與咖啡廳功能,塔體宛如橋塔,強調流動線條與速度美學。
-
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Contemporary Arts Center,1997–2003,美國):首位設計美國藝術博物館的女性建築師,以黑色樓梯與曲面混凝土牆體創造內部戲劇性空間。
代表作與設計理念(2005–2015)
哈蒂將「流體建築」推向高峰,習慣以曲面、斜拋柱與穿透窗洞扭轉空間感:
-
MAXXI — 21世紀藝術國家博物館(2003–2010,義大利羅馬):白色曲牆宛如重疊管道,懸挑廊橋與鋼構階梯創造「動態凍結」的觀覽體驗。
-
廣州大劇院(2003–2010,中國廣州):「兩塊卵石」造型,以 granite 與玻璃板拼貼,內部如牡蠣般柔軟曲面天頂點綴星光燈。
-
倫敦奧林匹克水上運動中心(2005–2011,英國倫敦):靈感源自水波,單跨弧形屋頂僅三點支承,結構挑戰複雜度亦成為場館代表。
-
蓋伯里中心(Zaragoza Bridge Pavilion,2005–2008,西班牙薩拉戈薩):展覽廳與橋樑合體,26,000 片三角金屬鱗片勾勒出低矮曲線,與河畔草坡相融。
這些作品充分體現她「建築即雕塑」的信念:功能隱含於曲面流線中,並以新未來主義裝飾語彙轉譯結構。
晚年、榮譽與傳承(2010–至今)
哈蒂於2010和2011年連獲史特林建築獎,2012年受封「大英帝國女爵」,2016年成為首位單獨獲皇家英國建築師學會金獎的女性。逝世時仍有多項跨國作品進行中,包括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卡塔爾 Al Janoub Stadium、杜拜 Opus 大樓等,皆於死後相繼完工。ZHA 持續接案並由 Woody Yao 與 Maha Kutay 領軍,承襲哈蒂以「弧形、流線、爆破式構圖」為核心的設計方法。
哈蒂亦創立 Zaha Hadid Design,跨足家具與家飾領域,其「月球沙發」、「冰川桌」等作品呈現建築語彙的小比例詮釋。2013年,她成立 Zaha Hadid Foundation,收藏逾1.5 萬件手稿與模型,延續其對實驗性與多學科跨界的堅持。
影響與評價
札哈·哈蒂在建築史上的地位具有多面性:
-
解構到新未來:她打破直線與直角,而非回歸古典,開創數位時代的參數設計(Parametricism)先河。
-
破除性別、高牆:身為女性與阿拉伯裔建築師,她不斷提醒業界「外界定義不該限制創造力」,激勵全球年輕建築師。
-
爭議與傳奇:雖然作品曾因成本、施工品質等風波引發爭議,但評論家普遍肯定她以「不妥協的想像力」重塑都市地標的勇氣。
哈蒂的建築不僅是空間體驗,更是對當代城市、科技與文化交織的深刻提問,影響力將持續在全球各地的城市天際線中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