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建築師:奧里奧爾·博希加斯 Oriol Bohigas
奧里奧爾·博希加斯(Oriol Bohigas,1925 年12 月20 日–2021年11月30日)
簡介
奧里奧爾·博希加斯是西班牙籍建築師、都市規劃大師,畢生奉獻於巴塞隆納的現代化改造,被譽為「現代巴塞隆納之父」。他兼具學術與公共職務,1950年代即投身批判舊城風貌、倡導現代主義;1980年代起先後擔任市府都市規劃委員與文化部長,推動1992年奧運前後的城市更新與重大文化機構興建,深刻改寫城市肌理與城市氣質。
早年教育與思想萌芽
博希加斯生於加泰隆尼亞首府巴塞隆納,家中語言與人文氛圍濃厚:父親佩雷·博希加斯(Pere Bohigas i Balaguer)是著名語言學家,童年就讀由加泰隆尼亞政府創辦的Institut-Escola;內戰期間隨家人遷至赫羅納省的奧洛(Olot),完成高中學業。
1940年代,他回到巴塞隆納,在高等建築學院(ETSAB)學習:
-
1951 年畢業,即以「批判本地傳統」揚棄陳腐裝飾;
-
1963 年獲建築博士,發表論文探討現代都市與歷史文脈的張力。
「R 組織」與MBM時期
年僅25歲的博希加斯即在1950 年加入「加泰當代建築進步聯盟」(Grup d’Arquitectes i Tècnics Catalans per al Progrés de l’Arquitectura Contemporània),為此遭獨裁政權以「左翼分離主義」名義審查。1951 年,他在《Destino》雜誌發表尖銳評論,隨後與同道創立「R 組織」(Grupo R),成為西班牙早期現代派建築推手。
1960 年代初,博希加斯與大衛·麥凱(David Mackay)和約瑟普·馬托雷爾(Josep Martorell)攜手成立 MBM Arquitectes:
-
發表《巴塞隆納:塞爾達規劃與棚戶區之間》(1963),分析城市擴張與社會不公;
-
以理性主義園區、公寓與公共建築為主,作品兼具美學與社會功能。
公職生涯與都市改造
1977 年起擔任ETSAB院長,1980 年民主選舉後出任巴塞隆納市都市規劃委員(Urban Planning Delegate),直至1984年,其核心理念集中在:
「中心功能化,邊陲紀念化」
-
區域公共設施:在各社區增設學校、運動場與醫療中心,縮短市民日常生活半徑;
-
市中心商務化:優先提升商業與服務業空間品質,結合步行街與文化場館,活絡都市心臟;
-
文化地標:主導1992奧運相關建設,如波布雷諾奧運村(La Vila Olímpica del Poblenou)、奧運港(Port Olímpic)與設計博物館(Disseny Hub Barcelona),以大型場域翻轉舊城區。
文化部長與後奧運願景
1991 年以獨立身分加入加泰社會黨,當選後由市長帕斯夸·馬拉格爾(Pasqual Maragall)任命為文化部長,推動建設:
-
新藝術中心:擴建美術館、音樂廳與劇院,吸引國際演藝;
-
大型展館:為1992 年塞維亞世博設計「未來館」(Pabellón del Futuro);
-
公共空間再造:改善城市廣場、步行街與街角微建築,深化文化參與。
1994 年因財政危機與計畫延宕辭職,轉而自辦建築事務所,持續為都市提出策略諮詢。
代表作與風格精粹
博希加斯兼顧「宏觀規劃」與「單體落實」:
-
波布雷諾奧運村 & 奧運港(1992):廢棄工業區蛻變為海濱社區,橫向拓展至大海;
-
設計博物館(Disseny Hub Barcelona, 2001–2003):以多面切割體量回應周邊地塊,強調「展覽即建築」;
-
帕塔努韋大學(Pompeu Fabra University, 2001):老車站改造為現代校園,兼具歷史與新生;
-
白塔(Plaça Europa, 2006–2010):高樓立面以橫向凹槽呼應城市肌理,展現理性美學。
遺產與影響
博希加斯於2021 年辭世,享壽95歲。他的都市思維與作品:
-
激活地方:從街角小規模改造到大規模賽事場館,持續強化公眾參與;
-
文化與經濟並舉:將建築視為城市品牌與產業引擎;
-
教學啟蒙:半世紀來影響ETSAB世代,令巴塞隆納成為世界級城市典範。
他獲加泰隆尼亞十字勳章(Creu de Sant Jordi, 1991)、西班牙建築國家大獎(2006)、加泰隆尼亞金獎(2013)等殊榮,其著作與論文亦為城市規劃與現代建築研究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