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S

LINKS

FATKAKCPRMRCGEDLBGFG

獨家收錄140位建築師完整星座資料庫!從貝聿銘到安藤忠雄,一次掌握建築大師的性格密碼

 建築師這門專業不但能夠融合藝術美感與實用功能,更是需要多元能力的綜合展現。相較於其他專業領域,建築師往往必須兼具創意思維與工程技術,從荷蘭建築師 Piet Klaarhamer 到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貝聿銘,這些橫跨不同時代的建築大師們,各自以獨特風格形塑城市風貌。然而因為這項職業的特殊性,究竟何種人格特質更適合投入?星座分析或許可以提供另類觀察角度。根據最新整理的建築師星座資料庫,魔羯座的嚴謹務實、水瓶座的創新前衛,也可以在不同建築作品中找到對應特質。

從捷克建築師 Oldřich Starý 到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處女座對細節的講究反映在精準的結構設計中;而天秤座的柯比意則展現出對比例與平衡的獨到見解。值得注意的是,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當中,射手座的 Oscar Niemeyer 以曲線設計聞名,雙子座的法蘭克·洛伊·萊特則開創有機建築先河。這份名單更收錄了台灣建築師黃聲遠姚仁喜等人的出生日期,為星座與建築風格的關聯性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儘管建築創作深受文化背景與時代思潮影響,但星座特質或許也能為理解設計理念開啟另一扇窗。

建築師星座 architects horoscope

2025.05.10 更新版

魔羯座建築師 12/22~01/19

Pieter Jan Christoffel Klaarhamer 皮特·克拉哈默(Piet Klaarhamer) - 1874年12月27日出生、1954年1月1日逝世(荷蘭建築師
Bedrich Feuerstein 貝德里赫·福伊爾斯坦(Bedřich Feuerstein) -1892 年 1 月 15 日出生、1936 年 5 月 10 日逝世(捷克建築師
Ladislav Hudec 拉迪斯拉夫·愛德華·鄔達克(Ladislav Hudec) - 1893年1月8日出生(匈牙利建築師
Vann Molyvann 旺.莫利萬 - 1926年11月23日出生、2017年9月28日逝世(柬埔寨建築師
Ada Karmi-Melamede - 1936年12月24日出生
C. Y. Lee 李祖原 - 1938年12月30日出生
Thom Mayne - 1944年1月19日出生 (2005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謝英俊 - 1954年1月4日出生
張基義 - 1962年1月15日出生
陸希傑 - 1965年1月14日出生
劉國滄 - 1972年1月13日出生
李元榮 - 1973年1月20日出生
謝宗哲 - 1973年12月26日出生
Ole Scheeren 奧雷‧舍人 - 1974年1月6日出生
Oki Sato 佐藤大 - 1977年12月 24 日出生
莊志遠 - 1985年1月3日出生
邵唯彥 - 1月29日出生

水瓶座建築師 01/20~02/18

Friedrich David Gilly 弗里德里希·吉利(Friedrich Gilly) - 1772年2月16日出生(普魯士時期為德意志建築師)
Émile Vaudremer J.-A.-E. 沃德雷梅(J.-A.-E. Vaudremer) 約瑟夫·奧古斯特·埃米爾·沃德雷梅(Joseph Auguste Émile Vaudremer)- 1829年2月6日出生
Auguste Perret 奧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 1874年2月12日出生(法國建築師
Josef Kriz 約瑟夫·克里日(Josef Kříž) - 1895年2月4日出生(捷克建築師
Alvar Aalto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 - 1898年2月3日出生、1976 年 5 月 11 日逝世(芬蘭建築師
Arne Jacobsen - 1902 年 2 月 11 日出生
Bruno Zevi - 1918年1月22日出生
Gottfried Böhm - 1920年1月23日出生 (1986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Peter Celsing - 1920 年 1 月 29 日出生
Myron Goldfinger - 1933年2月17日出生
Bernard Tschumi - 1944年1月25日出生
Kjeld Vindum - 1950 年 1 月 28 日出生
Ryue Nishizawa 西澤立衛 - 1966年2月7日出生 (2010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林友寒
方瑋 - 2月7日出生
張銘恩
邵唯晏 - 1月29日出生
楊秀川 - 1月28日出生
許正平

雙魚座建築師 02/19~03/20

Oldřich Starý 奧爾德里赫·斯塔利(Oldřich Starý) - 1884 年 3 月 15 日出生(捷克建築師
Jan Wils 約翰·維路斯(Jan Wils) - ,1891年2月22日出生、1972年2月11日逝世(荷蘭建築師
Louis I. Kahn - 1901年2月20日出生 (1902年?)
Luis Barragán Morfin - 1902年3月9日出生 (1980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Rex Distin Martienssen - 1905年2月26日出生
Amancio Williams - 1913年2月19日出生
Ralph Erskine - 1914 年 2 月 24 日出生
José María García de Paredes - 1924 年 2 月 20 日出生
Gustav Peichl - 1928 年 3 月 18 日日出生
Frank O. Gehry – 1929年2月28日出生 (1989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Swoo-Geun Kim 金壽根 - 1931年2月20日出生
Pierre Puttemans – 1933 年 2 月 20 日出生
Kinya Maruyama 丸山欣也 - 1939年3月14日出生
Enric Miralles - 1955年2月25日出生
廖偉立 - 1960年3月4日出生
Igarashi Taro 五十嵐太郎 - 1967年3月17日出生

牡羊座建築師 03/21~04/19

Oldřich Tyl 奧爾德里赫·泰爾(Oldřich Tyl) - 1884 年 4 月 10 日出生(捷克建築師)
Erich Mendelsohn - 1887年3月21日出生
Gustav Hassenpflug 古斯塔夫·哈森普盧格(Gustav Hassenpflug) - 1907年4月12日出生(義大利裔瑞士建築師
Mario Botta 馬里奧·博塔(Mario Botta)-1943年4月1日出生
Jacques Herzog 雅各·赫佐格(Jacques Herzog) - 1950年4月19日出生 (200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Hans Hollein - 1934年3月30日出生 (1985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顯 - 1945年4月15日 (2024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Jorn Oberg Utzon - 1918年4月9日出生 (2003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Mies van der Rohe - 1886年3月27日出生
Teodoro Fernandez Larranaga - 1948年4月11日出生
Carme Pigem - 1962年4月18日出生(RCR建築師事務所,2017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Mathias Klotz Germain - 1965年4月13日出生
Junya Ishigami 石上純也 - 1974年 4月10日出生

金牛座建築師 04/20~05/20

Charles Robert Ashbee 查爾斯·羅伯特·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 C.R. 阿什比(C. R. Ashbee) -1863年5月7日出生
Henri Sauvage 亨利·索瓦日(Henri Sauvage)- 1873年5月10日出生、1932年3月21日逝世(法國建築師
Bruno Taut 布魯諾·陶特 (Bruno Taut) - 1880年5月4日出生
Julian Francis Abele 朱利安·阿貝爾(Julian Francis Abele)- 1881 年 4 月 30 日出生、1950 年 4 月 23 日逝世(賓州大學建築系第一位非裔畢業生)
Hugo Häring 雨果·黑林(Hugo Häring) - 1882 年 5 月 11 日出生
Konrad Wachsmann 康拉德·瓦克斯曼(Konrad Wachsmann) - 1901 年 5 月 16 日出生、1980 年 11 月 25 日逝世(德國建築師
Ludvík Kysela 盧德維克·基塞拉(Ludvík Kysela)-1883 年 4 月 25 日出生、1960 年 2 月 10 日逝世(捷克建築師
Walter Gropius 華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 - 1883年5月18日出生
Antonio Sant’Elia 安東尼奧·聖特利亞(Antonio Sant’Elia)- 1888年4月30日出生
Adolf Bens 阿道夫·本斯(Adolf Benš) - 1894 年 5 月 18 日出生、1982 年 3 月 8 日逝世(捷克建築師
Gordon Bunshaft - 1909年5月9日出生 (1988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Constantinos Doxiadis - 1913 年5月14日出生
Ieoh Ming Pei 貝聿銘 - 1917年4月26日出生 (1983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James Frazer Stirling - 1926年4月22日出生 (198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安東尼·約翰·黑爾·拉姆斯登(Anthony John Hale Lumsden) - 1928年5月16日出生、2011年9月22日逝世(美國建築師
Aldo Rossi - 1931年5月3日出生
José Rafael Moneo Vallés - 1937年5月9日出生 (1996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Peter Zumthor - 1943年4月26日出生 (2009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 1944年5月5日出生 (1994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Pierre de Meuron 皮耶·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 1950年5月8日出生 (200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張瑪龍 - 1957年4月26日出生
Ramon Vilalta - 1960年4月25日出生(RCR建築師事務所,2017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Rafael Aranda - 1961年5月12日出生(RCR建築師事務所,2017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呂惠瑛
大西麻貴 Maki Onishi - 1983年5月13日出生
漆志剛 - 19xx年5月20日出生

雙子座建築師 05/21~06/21

Peder Vilhelm Jensen-Klint |P. V. 延森-克林特(P. V. Jensen-Klint)延森·克林特 - 1853 年 6 月 21 日出生、1930 年 12 月 1 日逝世(丹麥建築師)
Charles Francis Annesley Voysey(C.F.A.沃伊齊、查爾斯·弗朗西斯·安尼斯利·沃伊齊)- 1857年5月28日 出生
Frank Lloyd Wright 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 1867年6月8日出生
Michel Roux-Spitz 米歇爾·盧-斯皮茨(Michel Roux-Spitz) - 1888年6月13日出生於里昂、1957年7月14日逝世(法國建築師
Arthur Korn 亞瑟·科恩(Arthur Korn) - 1891年6月4日出生
Ernst Plischke - 1903 年 6 月 26 日出生
Carlo Scarpa - 1906年6月2日出生、2025年4月28日逝世
Kevin Roche - 1922年6月14日出生 (1982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Toyo Ito 伊東豊雄 - 1941年6月1日出生
陳聰亨 - 1956年6月2日出生
Enrique Sobejano García - 1957 年 6 月 13 日出生
張景堯 - 1961年5月27日出生
黃聲遠 - 1963年6月19日出生

巨蟹座建築師 06/22~07/22

Paul Hedqvist 保羅·赫德奎斯特(Paul Hedqvist) - 1895 年 7 月 21 日出生(瑞典建築師
Eugène Beaudouin 歐仁·艾利·博杜安(Eugène Élie Beaudouin) - 1898年7月20日出生於巴黎第五區、1983年1月14日逝世於巴黎第十六區(法國建築師
Ladislav Zák 拉迪斯拉夫·扎克(Ladislav Žák) - 1900 年 6 月 25 日出生、1973 年 5 月 26 日逝世(捷克建築師
Philip Cortelyou Johnson - 1906年7月8日出生 (1979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陳仁和 - 1922年7月20日出生
夏德拉克·伍茲(Shadrach Woods)- 1923 年 6 月 30 日出生、1973 年 7 月 31 日逝世(美國建築師、TEAM X 十次小組成員)
Robert Charles Venturi - 1925年6月25日出生 (199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Claude Schnaidt 克勞德·梅里爾·施奈特(Claude Méril Schnaidt)- 1931年6月23日出生於日內瓦、2007年3月22日逝世於於巴黎(瑞士裔法國建築師
Alvaro Siza Vieira - 1933年6月25日出生
Dennis Crompton - 1935年6月29日出生
阮慶岳 - 1958年出生
陳永興 - 1961年6月28日出生
Harry Seidler - 1923年6月25日出生
Alejandro Aravena - 1967年6月22日出生 (2016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Akihisa Hirata 平田晃久,1971年出生
吳光庭
劉宛育

獅子座建築師 07/23~08/22

Gustave Serrurier-Bovy 古斯塔夫·塞呂里耶-博維(Gustave Serrurier-Bovy) - 1858年7月27日出生、1910年11月19日逝世(英國建築師
Tony Garnier 托尼·加尼耶(Tony Garnier) - 1869年8月13日出生、1948年1月19日逝世(法國建築師
Eileen Gray - 1878年8月9日出生
Pierre Charea 皮耶·夏羅(Pierre Chareau) - 1883年8月4日出生於波爾多、1950年8月24日逝世於美國紐約州
Jaromir Krejcar 雅羅米爾·克雷查(Jaromír Krejcar) - 1895 年 7 月 25 日出生、1950 年 10 月 5 日逝世( 捷克建築師
Eero Saarinen - 1910年8月20日出生
Sverre Fehn - 1924年8月14日出生 (1997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Arata Isozaki 磯崎新 - 1931年7月23日出生於日本九州島大分市 (2019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Peter Eisenman - 1932年8月11日出生
Richard Rogers - 1933年7月23日出生 (2007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Glenn Marcus Murcutt,1936年7月25日出生於於英國倫敦(2002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Jean Nouvel - 1945年8月12日出生 (2008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Markku Komonen - 1945 年 8 月 14 日出生
Eduardo Souto de Moura - 1952年7月25日出生 (201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Shigeru Ban 阪茂 - 1957年8月6日(2014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Sou Fujimoto 藤本壯介 - 1971年8月4日出生於日本北海道
彭文苑 - 1976年7月24日出生

處女座建築師 08/23~09/22

Jean-Jacques Lequeu 讓-雅克·勒秋(Jean-Jacques Lequeu)- 1757年9月14日出生於魯昂、1826年3月28日於巴黎逝世(法國建築師
Alfred Fischer - 1881年8月29日出生
Kenzo Tange 丹下健三 - 1913年9月4日出生 (1987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Romaldo Giurgola - 1920 年 9 月 2 日出生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 1927年8月26日出生 (1995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Maki Fumihiko 楨文彥 - 1928年9月6日出生 (1993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Ram Karmi - 1931年9月13日出生
藤井博巳(Hiromi Fujii) - 1933年8月23日出生、 2023年11月10日逝世
Renzo Piano -1937年9月14日出生 (1998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Tadao Ando 安藤忠雄 - 1941年9月13日出生 (1995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Mikko Heikkinen - 1949 年 9 月 8 日出生
Patrik Schumacher - 1961年8月30日出生
David Adjaye 大衛‧阿德傑耶 - 1966年9月22日出生
吉村靖孝 - 1972年8月23日出生
林建華 - 1975年9月6日
田根剛 - 1979年9月14日出生

天秤座建築師 09/23~10/23

Petrus Gerardus (Piet) Buskens|P.G. Buskens - 1872年10月9日出生(荷蘭建築師
Le Corbusier 柯比意(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 - 1887年10月6日出生
Gaston Eysselinck 哈斯通·艾瑟林克 - 1907 年 10 月 12 日出生
Francisco Javier Sáenz de Oiza - 1918 年 10 月 12 日出生
Richard Meier - 1934年10月12日出生
閔賢植 민현식 Min Hyun Sik - 1946年10月21日出生
承孝相 승효상 Seung Hyo-Sang - 1952年10月26 日出生
東利惠(Rie Azuma)- 1959年10月5日出生
Bjarke Ingels (BIG 建築師事務所) - 1974年10月2日出生

天蠍座建築師 10/24~11/22

Jan Snellebrand 詹·斯內勒布蘭德(Jan Snellebrand) -1891 年 11 月 3 日出生
Erik Moller(Erik Møller) - 1909年11月7日出生
Hiroyuki Iwamoto 岩本博行 - 1913年11月4日出生
Mario Roberto Álvarez - 1913年11月14日出生
Paulo Mendes da Rocha - 1928年10月25日出生 (2006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John Andrews - 1933年10月29日出生
Axel Schultes - 1943 年 11 月 17 日出生
Rem Koolhaas - 1944年11月17日出生 (2000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Zaha Hadid - 1950年10月31日出生 (2004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Kazuyo Sejima 妹島和世 - 1956年10月29日出生 (2010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Stephane Beel - 1955 年 11 月 1 日出生
林洲民 - 1955年11月5日出生
劉培森 - 1956年11月17日出生
王澍 Wang Shu - 1963年11月4日出生(2012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劉育東 - 1963年10月30日出生
龔書章 - 1963年11月10日出生
顏忠賢 - 1965年11月8日出生
李文勝 - 1967年11月2日出生
吳建森
李瑋民
王喆 - 1977年11月13日出生
陳冠帆 - 1979年11月2日出生
王采元

射手座建築師 11/23~12/21

Friedrich Weinbrenner - 1766年11月24日出生
Adolf Loos - 1870年12月10日出生
Walter Burley Griffin - 1876 年 11 月 24 日出生
Michel de Klerk 米歇爾·德克勒克(Michel de Klerk) - 1884年11月24日出生
Hans Johannes Schmidt 漢斯·施密特(Hans Schmidt) - 1893 年 12 月 10 日出生
Berthold Lubetkin - 1901 年 12 月 14 日出生
Oscar Niemeyer 奧斯卡·尼邁耶 - 1907年12月15日出生 (1988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Gino Valle - 1923 年 12 月 7 日出生
Ricardo Bofill - 1939年12月5日出生
Steven Holl - 1947年12月9日出生
Will Alsop - 1947年12月12日出生
Ron Wommack - 1950年12月4日出生
Kris Yao 姚仁喜 - 1951年12月6日出生
Julien De Smedt (JDS 建築師事務所) - 1975年12月3日出生
曾成德
謝文泰
曾瑋 - 19XX年12月15日出生

去年最多人瀏覽文章

明日博物館24小時不打烊 首推 theFLOWmarket (含展場相片、影片)

台灣建築史上施工難度最高!美國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O. Gehry)設計中醫大美術館,2025年5月3日舉行動工典禮,國際級不銹鋼外牆將閃耀台中

呼應外埔田園印象,台中公共圖書館外埔分館/蔡顯恭建築師事務所

劉偉彥「山里時晴」宏銓建設向異托邦的永續理想致敬

當文創情懷遇上營建現實的挑戰!「小國生活」建築師林憲慶揮軍台中,「賣房子也賣生活」的獨特訴求,在引發市場關注後,為何會深陷購屋糾紛與可能爛尾的泥淖?

台鐵桃園新站開工,Mecanoo攜手中興工程顧問,重塑桃園都市軸心,迎接未來交通挑戰

教育 : 張基義老師 -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當地圖不再只是地理課本上的疆界線,教育家曾成德正帶領一場無聲的認知革命,為台灣的未來世代裝備最重要的世界觀

大阪關西世博閉幕後,會場原址將何去何從?解構夢洲的重生藍圖

台東縣關山鎮隆興部落終於迎來第一座文化聚會所 Taitung County Guanshan Township Longxing Tribe finally welcomes its first cultural gathering house

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BG
楊文科帶隊參訪檮原町:新竹縣文化建設從隈研吾「雲之上圖書館」汲取靈感與經驗
劉嘉珍建築師融合客家文化與現代設計!萬巒圖書館未完工先轟動,獲法國金獎
從膠囊塔到生態家園:滋賀縣立美術館滋賀住宅展揭揭示日本住宅建築60年巨變
南台灣高等教育新里程:高雄「國家重點領域校際研教園區」規劃揭曉 誠蓄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林洲民建築師事務所聯手打造產學研合作與創新發展樞紐
台灣建築界盛事:2024年第七屆ADA新銳建築獎入圍名單公布,展示設計熱情與努力
竹構造建築的熱帶天堂:Kul Kul Farm農場的永續之路,印尼峇厘島Bamboo U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未來
淡江建築系學生在新北建築師公會競圖中表現傑出,奪得四項特優獎
台北都市空間年度盛事「第12屆X-site計畫」徵件開跑!北美館廣場等你來挑戰,即日起至9月23日截止,400萬總製作費等你來拿
臺灣建築的傳承與創新!首屆「臺灣建築25年獎」公布七件進入複選作品
新北市美術館:台灣建築大師姚仁喜打造電影般的藝術殿堂,獲美國知名建築雜誌《Architectural Record》盛讚
台灣藝術家的國際舞台——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幾米參展「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展現台灣藝術魅力
德國建築師林友寒台中開講:暢談建築如何從平凡中創造價值,翻轉城市印象
台鐵桃園新站開工,Mecanoo攜手中興工程顧問,重塑桃園都市軸心,迎接未來交通挑戰
香港設計師困境與台灣的機會,邱柏文提出產業發展建議
減碳建築新星!日本KISM木構住宅登台,越秀木打造低碳新生活
鑽石閃耀台北!「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新總行大樓」落成,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開創人文藝術新地標
吳忠勳與mICHELE & mIQUEL聯手打造的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獲得Architizer A+Awards肯定,展現台灣綠地設計實力


AK
房市新勢力崛起:代銷雙雄愛山林、海悅上半年業績飆升 自建案佈局成關鍵
雙橡園再創銷售奇蹟:鐵粉加碼購屋,台中豪宅市場熱度不減
高雄房市新王者:左營高鐵特區「鑫天際」創下單坪63萬天價,揭開豪宅新紀元
台中7期重劃區迎來新標桿:豐邑匯禮住宅大樓開發計畫吸引高端購屋族
人口磁吸效應如何重塑台灣都會區房市?專家深度解析雙北市與高雄的房價走勢
2024新北市預售熱銷建案推薦:捷運、科技與親民房價引領購屋潮
台中市人口增長推動房市需求,北屯區成為新興熱點,大城知丘限時優惠吸引購屋族
創新演繹傳統台菜!有春茶館為何成為台中人味蕾的首選?
獵地大戰驚心動魄:建商布局2024,台灣房市版圖重塑中
台中國際機場航點擴張,沙鹿房市坐4望5,挑戰5字頭
機能成熟價格實惠,自住客回流舊市區,台中市南區成新寵
台中港重劃區崛起,聯悦馨引領房市新風潮 * 百億建設挹注,台中港特定區2024年轉骨起飛 蔦屋書店進駐打造最美書香街廓
敦泰建設以「敦泰一境」為起點 深耕台中房市打造精品建案 引領城市發展新方向
2024台灣房市大解析:價量齊揚背後的經濟動能與社會變遷,解讀全國房市走向
台中14期、中央公園特區房價狂飆!8字頭豪宅聚落成形
花蓮震後重生:烹飪公會領軍,美食結合科技創新局
台中建築美學新地標:王銘鴻建築師事務所「精銳Garden One」與「創健Moon Park」雙雙榮獲2024德國iF設計大獎肯定
大陸建設「衡沐」板橋綠洲,髙田浩一自然建築美學新地標
2024上半年全台十大熱銷行政區,中古屋市場價格與交通成熱銷關鍵
臺中7期將推51層超高住宅建案 總銷達280億
台中七期後花園爭霸戰:單元二、三、四、五重劃區搶當新豪宅聚落
建商積極獵地,2024上半年購地金額670億元,成長120%,火力集中新北與高雄
高雄仰德建設的建築美學:從和平路首作「仰德」到「仰德.美術館」
中台灣隱富莊園!順天建設ONE33超極寓進駐單元二三品味生活指標地段
台中「中科2.0計畫」推動,周邊西屯、沙鹿及龍井房市熱度攀升成為一級戰區
台灣傳統味道與文化傳承,台中向上市場「在來碗粿米糕」入選米其林指南

FG
走進「SHANGRI-LA」:日本九州大分縣的兒童遊樂場,藝術創作與自然景觀的融合
松尾芭蕉的詩意終點!大垣市船町ベース結合咖啡廳與和菓子店,再現江戶時代河港繁榮景象
俯瞰城市、擁抱自然:日本絕美展望台建築巡禮,感受建築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結合傳統與現代設計,松本市博物館重現松本城三之丸區域歷史風華與文化魅力
函館元町「千秋庵總本家」:融合紅磚與日式建築,長坂常再造百年老店的創新與傳承
瀨戶內海的明珠:屋島山上交流拠点施設「やしまーる」的建築之美,周防貴之展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首爾W-Mission總部大樓,林友寒建築師結合「神聖、庇護、社群」三大概念,紅磚波浪牆翻轉哥德式拱門,藝術、文化、設計的活力都市地標
侘寂美學的當代詮釋:工学院大学木構建築,在簡約中發現空間的禪意與深邃
揭開東京最新遊戲產業總部MONOSPINAL秘密:創意與設計的完美融合!


TK

連結過去與未來:高雄國家重點領域校際研教園區 林洲民建築師團隊規劃兼具歷史深度與前瞻視野的教育基地
峇厘島Kul Kul Farm農場的竹築夢想,Bamboo U開啟全球永續發展新篇章
「臺灣建築25年獎」彰顯台灣建築時代精神!7件經典作品進入複選
台灣之光!建築大師姚仁喜「新北市美術館」登上美國《Architectural Record》雜誌
重塑桃園軸心!台鐵桃園新站開工,Mecanoo 打造懸浮屋頂、漸變天花板的未來感車站
邱柏文:台灣設計業迎來黃金時代,把握機會提升競爭力
日本百年木業大廠登台!KISM木構住宅苗栗亮相,挑戰減碳建築極限
吳忠勳攜手mICHELE & mIQUEL,三貂嶺隧道榮獲Architizer A+Awards殊榮

FA
Chzon融入巴黎標誌性拱門與噴泉設計,法國戴高樂機場2G航站候機室成為城市文化的延伸
大分市Park Place AEON購物中心「SHANGRI-LA」兒童遊樂場,迫慶一郎結合親水廣場與天空環道打造親子樂園
圓形劇場般的購物體驗:墨西哥精品店Uncommon Ground變身時尚殿堂
在首爾遇見新自然主義:HaHouse Cafe咖啡館,清水混凝土與木紋交織的極簡美學
奧運規格泳池與多功能空間:塞納河「Annette K」 游泳健康中心成為巴黎新地標,引領都會運動新浪潮
陽明交大與清華高雄分部校區規劃曝光:林洲民建築師「以屋就樹」理念保留生態環境,推動教育創新與永續發展
神聖空間的現代詮釋:歐洲粗獷主義教堂建築之美,攝影師Jamie McGregor Smith鏡頭下的信仰與藝術交融
2024年第七屆ADA新銳建築獎公布入圍名單,十件優秀作品反映社會變遷與挑戰
印尼峇厘島Bamboo U:Kul Kul Farm農場的竹構造建築實驗場,打造自然友善的綠色樂園
Casa CC:墨西哥建築師事務所Lassala + Orozco Architecture Workshop打造的方塊堆疊豪宅,展現現代主義建築的詩意與奢華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布蘭頓美術館:戶外空間變身城市綠洲,Snøhetta 打造藝術與自然交融的療癒花園
新北建築師公會競圖揭曉,淡江建築系學生橫掃四項特優獎
久米設計重塑松本市立博物館:透過低調屋頂與展示櫥窗,打造全新文化地標
紐約首座淨零社區Arverne East,WXY Architecture打造永續新地標
墾丁嘉佩樂:國際奢華品牌落腳恆春半島,打造亞洲最頂級度假勝地,義大利建築大師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操刀,融合排灣文化與自然之美
X-site計畫邁入第12屆!北美館廣場化身永續實驗場,400萬總製作費徵選跨域創作
妹島和世五度來台,親自確認台中綠美圖建築成果,預計2025年完工
奧地利康士坦茨湖畔的文化復興:百年老屋變身精品旅店與藝文沙龍Kornmarktplatz Townhouse/Herzog & de Meuron
澳洲建築師髙田浩一操刀!大陸建設「衡沐」以森林為靈感,打造城市綠洲
回顧歲月淬鍊的建築之美!第一屆「臺灣建築25年獎」公布複選名單,七件作品入圍
台灣之光!新北市美術館登上《Architectural Record》:建築大師姚仁喜建築美學獲國際肯定
穿越時空的甜蜜滋味:長坂常改造函館百年老店「千秋庵總本家」,紅磚咖啡館的日西合璧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登場,台日建築師聯手創造新景觀,幾米新作引人注目
長坂常帶你穿越時空!對馬島Hotel Jin,體驗日韓交融旅宿獨特魅力
破除藩籬,共創雙贏:公共工程委員會與台灣建築界對話,公共工程改革勢在必行
藝術與生活交織:新北市美術館,姚仁喜實現電影敘事與空間流動的建築實驗

FAM@INSTAGRAM
美加建築師Frank Gehry為Louis Vuitton設計一系列限量版手袋
加拿大國家大屠殺紀念碑National Holocaust Monument,Daniel Libeskind設計
OMA住宅作品「耑岫」David Gianotten與林家如、大陸建設共同設計
英國2023年RIBA住宅年度獎頒發給倫敦「綠色住宅」(Green House)。由Hayhurst & Co設計
阿布達比(Abu Dhabi)法希德島Fahid Island 藝術家Jim Denevan大型地面裝置藝術「自相似」(Self Similar)
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煉計畫】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受邀參鋼結構創新
日本建築師夫妻檔藤貴彰和藤悠子 自宅兼辦公
拉斯維加斯Stadium Swim水上樂園,位於Circa Resort&Casino
Apple Piazza Liberty 米蘭市中心蘋果專賣店
新加坡建築師團隊WOHA打造的烏節泛太平洋酒店結合城市、建築、景觀和室內設計的元素

FAM@FACEBOOK
綠意盎然的金融殿堂!上海商銀新總部,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打造都市生態棲地
大師殞落!建築詩人槙文彥辭世,享耆壽95歲 祝願您一路好走
傳統校園的當代驚喜:英國Brighton College布萊頓公學演藝中心「The Richard Cairns Building」,起伏造型融合哥德式建築/KRFT+Nicholas Hare Architects
疫情催生的創新旅宿:神戶六甲山「ThinkStay Mt.」第三空間引領未來的生活方式變革/森下建築総研(Osamu Morishita Architect and Associates)
Minecraft啟發的布拉格創意辦公空間:Collcoll靈活工作場所解決方案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首爾「Hannam Place」建築,One O One Architects以獨特設計詮釋在地文化
巴塞隆納Curly Lab美髮沙龍室內設計:Miriam Barrio結合現代主義與有機設計
名古屋第一間Blue Bottle Coffee藍瓶咖啡:蘆澤啓治結合瓷磚藝術與歷史建築,創造名古屋咖啡文化新篇章
走進綠美圖:台中市立圖書館的閱讀與美學之旅
從街道到屋頂的騎行之旅:美國The Ledger辦公大樓改變Bentonville城市面貌 墨西哥建築師Michel Rojkind與Callaghan Horiuchi以及Marlon Blackwell Architects共同設計
法國建築經典現身倫敦:Jean Prouvé設計「Maison Démountable」成為永久空間裝置
東京WHAT MUSEUM特展「感覺する構造 – 力の流れをデザインする建築構造の世界」探索木造建築的歷史與未來
牛津大學 「Exeter College Oxford Library」 圖書館整建: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轉身,探索歷史建築的新生命/Nex Architects + Donald Insall Associates
結構與美學的雙重奏:探訪西班牙Francisco de Vitoria University學校運動中心Centro Deportivo UFV/Alberto Campo Baeza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2024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徵件即將啟動 總獎金30萬元,邀請老屋改造好手報名參加!
斯德哥爾摩人工山丘Vårbergstoppen:城市親子休閒場域,讓孩子成為冒險家
單殼結構小屋「Monocoque Cabin」的設計為何能在離網生活中達到自給自足?揭露英國建築師Peter Markos設計的Monocoque Cabin與眾不同設計靈感和工藝精華
從歷史到現代:巴西聖保羅Ipiranga Museum博物館的修復與現代化之路
探索設計與功能的極致平衡:日本遊戲公司MONOSPINAL總部大樓傾斜立面的獨特魅力!
疫情間誕生的森林家園:智利一對藝術家與心理學家夫妻的隱密居所 Hebra Arquitectos - Lone Oak House Chile
北美館第11屆「X-site計畫」之《林木林》:「感想工作室」連結自然與藝術的跨領域森林之旅
加拿大校園中的生態空間:蒙特婁梅松納夫學院室內花園的可持續創新校園中的生態空間Collège de Maisonneuve Jardin Intérieur
框架未來的科技博物館!斯德哥爾摩「Wisdome Stockholm」:木構穹頂下的3D視覺藝術
A6A將法國舊模型工作坊改造成「L'Atelier」:兼具美學與機能的工作空間
葡萄牙舊商店改造!建築師運用「波浪」與「雲彩」重塑住居藝術
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一期全面啟用:張永和主導創新校園設計,推動學生跨領域學習
綠波環抱中的美食旅程!MYT+GLVDK打造「Órale Milanga」,探索米蘭炸肉排的全新風味
堪薩斯大學新景象!BIG設計「Makers' KUbe」教學大樓:全木結構展現創意學習空間
三世紀的時光軌跡:從鄂圖曼帝國火藥廠到文化復興地標
適應熱帶氣候!芽莊「天空花園之屋」:突破100平方米限制,打造多功能奢華住宅
義大利Merate梅拉特校園新體育館,MD41 Architecture Studio在狹小基地創造理想的運動與社區中心
現代廚房如何成為新社交聚點?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在米蘭設計週展現巧思
透視拜內克古籍圖書館 耶魯大學現代主義建築經典揚名世 Gordon Bunshaft建築美學體現同理心
韓國成南市「Pangyo Two Courtyards House」住宅光影交織,June Architects設計
西班牙La terraza del Museo Marítimo del Cantábrico博物館餐廳,方形和三角形元素結構融合,Zooco Estudio設計
Christian Kerez巧思:巴林立體停車場,不只停車的空間藝術
反射大地之美:土耳其「Kalyon Karapınar 1.350 MWp SPP」太陽能發電廠展現環境融合藝術,Bilgin Architects設計
光與影的交織之美,江陵「索羅爾美術館(Sorol Art Museum,韓語:솔올미술관)」揭幕:理查德·邁爾(Richard Meier)的純白哲學在韓國展新篇
歐洲第一個野生河流國家公園的地景建築 從岩石到板塊:CEBRA在阿爾巴尼亞Vjosa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創新設計
花蓮「白羽岸pahanhannan」榮獲2023美國建築大師獎:王識源、盛郁庭完美結合原民智慧與現代科技
山東日照如詩美術館,石上純也以水為墨:「在水美術館」的設計哲學與實踐
鑽石般閃耀的台北市新地標!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新總行大樓,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學生學習與交流的微型城市!日本「神奈川大學栗田谷アカデメイア」國際學生宿舍

好文回顧

台北未來地標「劍潭站TOD大樓」闕河彬建築師改採柔化流線造型

逾75年成就!《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於東京盛大展覽 2022.12.21-2023.05.28

櫻花台中霧峰新廠預計2023年首季動工 搶攻整體廚房市場

2022構竹林鐵新銳展,台灣竹構設計新場域 New Field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台中舊城百年歷史建築「台中市役所」再現風華,義式餐廳Narratore、展演空間開幕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明日博物館24小時不打烊 首推 theFLOWmarket (含展場相片、影片)

​當地圖不再只是地理課本上的疆界線,教育家曾成德正帶領一場無聲的認知革命,為台灣的未來世代裝備最重要的世界觀

台灣建築史上施工難度最高!美國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O. Gehry)設計中醫大美術館,2025年5月3日舉行動工典禮,國際級不銹鋼外牆將閃耀台中

《創造即生活》芬蘭國寶級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臺灣首度大型回顧展  8/16忠泰美術館登場 展出逾160件模型與設計手稿原件,勾勒出阿爾瓦.阿爾托與兩任建築師妻子的共創故事

當文創情懷遇上營建現實的挑戰!「小國生活」建築師林憲慶揮軍台中,「賣房子也賣生活」的獨特訴求,在引發市場關注後,為何會深陷購屋糾紛與可能爛尾的泥淖?

教育 : 張基義老師 -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再見李承寬

藝術之島直島的門戶危機:丹下健三「舊香川縣立體育館」若然傾頹,高松市將失落串連瀨戶內海藝術觀光的重要文化節點,經濟波及效應不容小覷

劉偉彥「山里時晴」宏銓建設向異托邦的永續理想致敬

國家兒童未來館「森林中的奇幻之城」伊東豊雄為台灣兒童繪夢想之城 競圖作品展至2024年1月6日

SPONSORS

TAGS

動土OMA幼兒園日本住宅工程競圖台北新竹台中台北美國酒店東京手錶

最近30天熱門文章

明日博物館24小時不打烊 首推 theFLOWmarket (含展場相片、影片)

台灣建築史上施工難度最高!美國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O. Gehry)設計中醫大美術館,2025年5月3日舉行動工典禮,國際級不銹鋼外牆將閃耀台中

呼應外埔田園印象,台中公共圖書館外埔分館/蔡顯恭建築師事務所

劉偉彥「山里時晴」宏銓建設向異托邦的永續理想致敬

當文創情懷遇上營建現實的挑戰!「小國生活」建築師林憲慶揮軍台中,「賣房子也賣生活」的獨特訴求,在引發市場關注後,為何會深陷購屋糾紛與可能爛尾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