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平台全新上線配合LEED v5 認證體系,從專案註冊到工具發布時程詳盡規劃,2026年舊版本正式關閉前專案團隊需把握最後機會完成轉換,確保認證流程順利銜接避免影響建築永續發展目標
摘要: 美國綠建築協會於2025年4月正式發布LEED v5認證標準,涵蓋新建建築、室內裝修、既有建築三大體系,並開放ARC平台專案註冊。新版本以脫碳為核心,占評分50%,強調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管控與再生能源應用。針對不同區域發展差異,提供多元綠電採購途徑,確保全球適用性。白金級認證要求100%再生能源使用,2026年第一季將關閉舊版註冊。
脫碳革命震撼登場,LEED v5重新定義綠建築標準
美國綠建築協會在2025年4月28日的重大發布,標誌著全球綠建築認證進入嶄新里程。LEED v5作為第五代認證標準,不僅承襲了前四代的精髓,更在脫碳議題上呈現前所未有的決心。此次發布包含三大認證體系,同步在全新ARC平台開放專案註冊,為建築產業帶來革命性變革。建築業作為全球碳排放大戶,每年排放量占全球總量近40%,LEED v5的推出猶如及時雨,為業界指引明確方向。
LEED v5三大認證體系:
- 新建建築版(BD+C):專注新建案的永續設計與施工
- 室內裝修版(ID+C):針對室內空間改造與裝修
- 既有建築版(O+M):關注現有建築的營運與維護
脫碳重點策略:
- 占據評分權重50%,突顯氣候危機迫切性
- 涵蓋建築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管控
- 強調再生能源應用與能源效率提升
三大核心領域並駕齊驅,永續建築邁向全方位發展
LEED v5的架構設計體現了「三足鼎立」的均衡理念,以脫碳、生活品質、生態保護恢復為三大核心,各自承擔不同使命。這種多元並重的評估方式,突破了傳統綠建築僅關注能源效率的侷限,轉向更全面的永續發展思維。USGBC北亞區蔡聖君高級經理強調,這樣的設計架構是基於對建築全生命週期的深度思考,從搖籃到墳墓的每個環節都納入考量。
三大核心領域配置:
- 脫碳(Decarbonization):占比50%,包含營運碳、隱含碳、冷媒碳、交通碳
-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占比25%,關注使用者健康福祉與室內環境
- 生態保護恢復(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占比25%,著重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復育
評估面向突破:
- 從單純能源效率擴展至全方位永續發展
- 整合社會公平與環境正義概念
- 強調建築對生態系統的正面影響
全生命週期碳足跡管控,建築減碳無所遁形
建築的碳排放並非僅存於營運階段,而是貫穿整個生命週期的複雜過程。LEED v5針對這些隱藏的碳足跡提出嚴格管控要求,特別是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評估。新增的「減少隱含碳」積分項目允許承包商透過結構、圍護、硬景觀材料的碳排放減量獲得最高6分。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建築脫碳提供強力技術支撐,使得淨零碳建築從夢想逐步邁向現實。
建築碳排放來源階段:
- 建材階段:原料開採、製造、運輸配送
- 施工階段:現場營建、設備安裝、廢料處理
- 營運階段:日常能源消耗、維護保養
- 拆除階段:建築解體、材料回收處理
隱含碳管控重點:
- 鋼筋混凝土、鋼構、玻璃帷幕等主要建材碳足跡計算
- 結構系統、建築圍護、景觀硬體的材料選擇
- 承包商可透過低碳材料選用獲得最高6分積分
再生能源多元途徑,破解區域發展不均難題
面對全球再生能源發展的不均衡現象,LEED v5呈現高度的包容性與彈性。對於中國、印度、俄羅斯、台灣等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國家,新標準提供多種綠電取得管道。台灣目標在2025年達到8%再生能源占比,並計劃在2030年安裝6,500至10,000MW再生能源容量,顯示政府對綠能發展的積極態度。這種靈活的認證機制,讓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都能找到適合的減碳路徑。
多元綠電採購途徑:
- 基地內發電:屋頂太陽能、小型風力發電系統
- 基地外再生能源:綠能電廠直接購電
- 購電協議(PPA):長期綠電供應合約
- 虛擬購電協議(VPPA):財務型綠電交易
- 可再生能源憑證(RECs):綠電證書購買
國際標準接軌:
- ANSI/ASHRAE Standard 228:建築綠電使用標準
- EPA綠色能源夥伴計畫:美國環保署認可方案
- Green-e再生能源標準:北美綠電認證體系
項目優先創新機制,因地制宜推動永續發展
LEED v5創新導入「項目優先與創新」評分機制,允許專案團隊根據區域特色與產業需求量身訂做永續策略。此項變革打破了過往「一刀切」的評估模式,讓建築專案能夠結合在地條件發揮最大效益。LEED v5更鼓勵開發支持弱勢與偏鄉地區的再生能源專案,並將能源權利所有權轉移給社區,促進社會公平與在地發展。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與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的整合應用,為企業長期減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評分機制特色:
- 區域特定機遇:因應在地氣候、文化、經濟條件
- 產業客製化:配合不同建築類型與使用需求
- 社區參與:鼓勵在地居民參與永續發展
替代措施選項:
- 建築能源效率提升:高效能空調、照明系統
- 圍護結構優化:超低能耗外牆、高性能門窗
- 創新節能技術:智慧建築管理、自然通風設計
社會公平推動:
- 弱勢地區再生能源專案開發
- 社區能源權利所有權轉移
- 偏鄉綠能基礎建設投資
白金級認證門檻驟升,專業顧問面臨新挑戰
LEED v5對白金級認證設定更嚴苛的標準,不僅需達到80分的基本要求,更必須滿足所有強制性條件。蔡聖君明確表示,BD+C體系建築物需100%採用再生能源方可取得白金級認證,對專案團隊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身為LEED Fellow,深諳認證實務,提醒專業顧問需思考如何串聯不同產業生態鏈,促進市場溝通,協助業主達成產業目標。在現有技術限制下,達到建築淨零碳排標準需要跨領域合作,從建築師、工程師到材料供應商,都必須重新思考設計與施工流程。
白金級強制性要求:
- 能源效率:建築能耗需達到基準值以下
- 碳排放:營運碳與隱含碳雙重管控
- 再生能源:100%綠電使用(BD+C體系)
- 隱含碳降低:建材選擇需符合低碳標準
專業顧問新挑戰:
- 跨產業生態鏈整合:建築、能源、材料業協作
- 市場溝通促進:協調各方利害關係人
- 技術限制突破:創新解決方案開發
氣候韌性評估:
- 特定地點氣候威脅分析
- 建築適應能力設計
- 極端氣候應變措施
時程規劃嚴謹有序,新舊版本平穩轉換
USGBC 對 LEED v5的推動時程規劃周密詳盡,呈現高度的執行力與前瞻性。6月發布O+M認證相關工具表格,8月推出BD+C及ID+C工具包,確保專案團隊有充分時間熟悉新標準。值得注意的是,USGBC預計在2026年第一季度末正式關閉LEED v4/v4.1版本的專案註冊通道,已註冊專案須在2032年第一季度前完成最終認證,給予6年緩衝期。這種循序漸進的轉換機制,既保障既有專案權益,又確保新標準能順利推動。LEED v5的全球通行永續價值,將持續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建築產業朝向更環保、更健康、更公平的未來發展。
LEED v5推動時程:
- 2025年4月:正式發布,ARC平台開放註冊
- 2025年6月:O+M工具表格發布
- 2025年8月:BD+C及ID+C工具包推出
- 2025年稍後:正式開放認證申請
舊版本轉換安排:
- 2026年第一季度末:LEED v4/v4.1停止註冊
- 2032年第一季度前:已註冊專案完成認證期限
- 6年緩衝期:確保既有專案順利轉換
費用結構維持:
- 與前版本相同收費標準
- 降低業主轉換成本負擔
- 維持認證可及性與市場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