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裔阿根廷建築師:克洛林多·特斯塔 Clorindo Testa
克洛林多·特斯塔(Clorindo Testa,1923 年12 月10 日-2013年4月11日)
簡介
克洛林多·特斯塔是義大利裔阿根廷建築師、畫家與雕塑家,其作品兼具強烈的塑性表現與大膽結構創新。1950 年代以「布魯塔利主義」(Brutalism)手法在南美嶄露頭角,代表作包括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國家圖書館(Biblioteca Nacional)與倫敦銀行大樓(Banco de Londres),被視為阿根廷戰後現代建築的里程碑。
早年背景與建築教育
特斯塔1923 年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幼時隨家人移居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最初學習機械工程,後因對城市與空間的熱愛,轉而就讀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建築系,並於1948 年畢業。畢業後不久,他與安東尼奧·鮑尼特(Antonio Bonet)等現代主義先驅合作,深受當時理性主義與國際風格影響,不斷拓展建築與藝術的交界。
代表作品:國家圖書館與倫敦銀行大樓
• 阿根廷國家圖書館(1962):這座懸浮於地面、宛如巨型混凝土筒倉的建築,以粗獷的裸露混凝土牆面與大尺度窗孔著稱,内部擁有劇場式閱讀空間,光影穿透流動,展現圖書館的莊重與詩意。
• 倫敦銀行大樓(1959):特斯塔打造的此樓以外牆曲面的雕塑性弧線見長,外露結構與深邃開口形成張力,突破傳統銀行建築的刻板印象,榮膺南美布魯塔利主義的經典之作。
布魯塔利主義與藝術探索
特斯塔將「材料誠實性」視為創作核心,善用裸露混凝土(béton brut)刻畫建築肌理。他的建築空間常帶有戲劇化傾向,宛如雕塑般的體量在城市中留下一道強烈的視覺印記。與此同時,他也是畫家與雕塑家,透過繪畫系列與裝置創作,持續在二維與三維媒材中探索形式與色彩的可能性。
教學生涯與文化影響
1996 年起,特斯塔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培育多屆阿根廷建築新秀。他主張「城市不僅是建築群,更是承載倫理與經驗的生活場域」,強調建築與社會、文化的交織關係,對後輩學子啟發甚鉅。其跨領域的創作態度也激勵了後世建築師在藝術與設計之間自由穿梭。
遺產與評價
2013 年特斯塔辭世後,他的作品被列為阿根廷文化遺產,國家圖書館等經典建築持續接受修復與保護。他那塑性張力與詩意空間的建築語彙,不僅豐富了南半球的現代主義,也讓全球建築界見證了布魯塔利主義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