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學會大會2025: Rem Koolhaas 演講 2025年9月10日
配合日本建築學會2025年大會在九州大學伊都校區舉辦的安排,當代建築界指標性人物、同時與福岡淵源深厚的世界級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登場發表專題演講,活動圓滿落幕。
本文將介紹這位年屆八十、依舊思維敏銳與精力充沛的庫哈斯先生於演講中提出的重要觀點,並整理他與重松象平先生等人於現場進行的對談與問答內容,呈現思想交鋒的精彩片段。
Rem Koolhaas(雷姆・庫哈斯)簡介
1944年出生於荷蘭鹿特丹。曾從事記者、劇本作家等工作,之後於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 (AA School) 學習建築。1975年成立建築與都市計畫事務所 OMA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也擔任 OMA 智庫 AMO 的合夥人。
主要作品包括福岡市的集合住宅〈Nexus World 雷姆棟・庫哈斯棟〉、〈普拉達基金會藝術館 (Fondazione Prada)〉、〈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鄉村」展覽 (Countryside, The Future exhibition)〉等。
主要獲獎紀錄包括日本建築學會賞 (1992)、普利茲克建築獎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2000年)、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 建築部門 (2003)、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 (2004)、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 (2010) 等。主要著作有《Delirious New York (狂譫紐約)》、《S,M,L,XL (S,M,L,XL+ 論當代城市)》等。
演講內容
政治與社會的變遷對建築帶來了何種影響
我目前正在撰寫一本名為《Under the Influence》(暫譯) 的書,書中回顧了我至今所經手的專案、與日本的關聯以及所有經歷過的時代,並思考著政治與社會的變遷對建築究竟帶來了何種影響。
1990年代以前的世界極為單純。西方國家是自由的,而蘇聯則是不自由的共產主義。在東歐各國民主化運動高漲的背景下,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一切在一夜之間改變。當時各國的政治差異急遽加深,但我必須與各式各樣的國家推動專案。無論是阿拉伯世界、蘇聯還是中國,能夠在與該國領導人們的互動中進行工作,是一件很值得感謝的事。
建築師明確地需要具備政治意識。在外交逐漸式微的今日,我認為建築師的角色更增添了深度。那麼,接下來我將介紹幾項我曾參與的計畫。
日本|Nexus World Housing (1991)
1986年我認識了磯崎新先生,88年他邀請我參與一個充滿社會願景與希望的「Nexus專案」。88年是共產黨崩解前,社會主義依然存在的時代。深受日本感動的我,不想將西方式的設計強加於日本,而是希望能創造出具有日本風味的東西。建造中庭與低樓層的建築,並融入日本書齋等數種日本建築的技法,對我來說非常有趣且深具吸引力。我嘗試用混凝土打造模仿石牆的外牆,建築本身也致力於操作日本的DNA,盡可能地讓它像日本。
然後,我因為這個Nexus計畫在1992年獲得了日本建築學會賞。我能夠成為第一位在日本獲獎的外國人,這讓我強烈地感覺到,即使是外國人也能夠處理日本的DNA與主題,並且能夠巧妙地操作它。
中國|CCTV總部 (2012)
在為911事件中倒塌的世界貿易中心進行重建專案的同一時期,我也收到了中國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 (CCTV) 新建工程案的邀請。我對於美國的霸權,以及美國價值將變得普世化的那種感覺抱持懷疑態度,此外還有各種理由,讓我選擇參加北京CCTV的競圖。即使在柏林圍牆倒塌、社會主義被視為已死,而市場經濟、資本主義成為新價值觀的時代,我認為對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仍會持續。
在中國,透過與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層級人士互動來推動計畫進行,是個有趣的手法,當時對於中國未來將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將朝哪個方向發展充滿了希望。我認為CCTV如今不僅僅是一家現代化的媒體公司,在有限的情況下,已經達到了能與英國廣播公司 (BBC) 相提並論的程度。並且,在一個對所有事物都重視對稱性的國家裡,我為自己能夠設計出一棟左右不對稱、從所有角度看都呈現不同樣貌、改變立場觀看也會有所不同的建築而感到自豪。
俄羅斯|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15)
在俄羅斯,我進行了一項建於1960年代的美術館的改造工程。那是一座位於極其美麗的公園中,能容納數萬人參觀的設施,但卻像廢墟一樣被荒廢了20年。
我思考的是,該如何讓這棟在建築上容許通用性與自由、展現寬容性的建築物免於被完全摧毀,以及該如何在保留並維護歷史的同時賦予它新的功能。我們用聚碳酸酯將整棟建築包覆起來,壁畫也原地保留維護,最終成為一棟非常精緻的建築。我們以改造的形式,吸收了蘇維埃時代的建築,並將它帶往新的方向,從而保留了下來。
1970年代,當世界因石油武器而變得富裕時,對於那些與西方國家有所往來的亞洲國家,以及新獲得獨立的國家而言,某種意義上那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在日本的代謝主義 (代謝派、Metabolism) 逐漸退燒的同時,那是一個在日本以外的亞洲與中東地區能找到驚人機會的時代。開始走向自由的非洲、中東等地存在著討厭歐洲建築師的反西方主義,丹下健三先生等日本建築師因此非常受歡迎。
在日本,像是中銀膠囊塔 (Nakagin Capsule Tower) 等代謝主義的紀念碑式建築正逐漸消失。進行保存這件事,不僅僅是回顧過去,也關係到思考未來。它是否是應該被保存的東西,還是可以立刻被拆除的東西。在近代社會中,保存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與反應,也會促使我們思考當下。(摘錄自雷姆・庫哈斯先生演講會部分內容)
[問答環節]
■大學能為社會做些什麼
重松象平先生(以下簡稱重松):今天的會場BeCAT,以新的社會實踐 (social implementation) 為目標,我認為無論是環境模擬,或是教職員與學生朝著同一個方向進行研究與觀察的手法,都是從OMA那裡學來的。您對於現今大學的角色,以及大學能為社會做些什麼,有什麼看法?
雷姆・庫哈斯先生(以下簡稱庫哈斯):我在1995年受邀到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任教,當時我提出的條件是如果完全不需要做設計,我就接受。於是,我每年得以和12名學生一起進行研究,我自身的可能性也因此獲得了驚人的擴展。這不是為了賺錢或任何組織,而是純粹的調查。
關於在哈佛的工作,在川普政權 (Trump administration) 下確實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嘗試在市場經濟的框架內活動,但不去追求烏托邦的維度,或是懷舊記憶的世界,而是直接地面對當前的現實狀況。
■關於日本建築所面臨的木質化狀況
重松:在日本,使用木材的趨勢很盛,「多用木材蓋木造建築」這件事,我認為已經成為一種語言。我同時也覺得這是不是一件全球性的事?
庫哈斯:這並不是壞事,但我認為這顯然是一種潮流。我想,現今任何一位活躍的建築師,都是在極大的壓力下工作的。因為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去迎合被提出的非常明確的要求,以及比以往更嚴格的規則與需求。
我認為,像是「多用點綠色」、「多用點木材」這種用姿態來表達的方式,正是對現況的一種警示。大家都覺得只要用木材就好了,但並非如此。我期待看到真正有才華的建築師,從可行性與永續性的觀點深入探究後,會提出什麼樣的提案。即使結果是令人失望的結論,我也不會感到驚訝。
■關於設計與研究的並行
重松:您在經手了許多令人振奮的建築作品的同時,也持續進行著研究。同時做設計與研究實際上是怎麼樣的呢?要兩者並行是很罕見的,也是很了不起的事吧。
庫哈斯:與其說是我,不如說是時代很罕見。我認為,談論蘇聯的消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崛起,以及我投身其中的種種樣貌,是很有意義的。
建築並非只是能從無到有創造出美麗事物而已,它必然會被透過研究所獲得的資訊所注入,並在其中被創造、被補充,這就是現實。我過去曾是記者,對建築有一定程度的熟悉,而調查則是透過經驗習得的。調查有助於我們創造出一種能夠運用才智來運作的狀況。
■面對一項建築計畫時,最先思考的是什麼?
提問者:我想您長期以來參與了多樣化的作品,雷姆先生在面對一項專案時,最先思考的是什麼呢?
庫哈斯:這是個好問題。當我開始一項建築計畫時,我幾乎不會想「好,這是一個新案」。基本上,無論是什麼樣的案子,那都是一場相遇,一場遭遇。
讓我談談參加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改造競圖時的事吧。總之,館內的收藏品已經滿到塞不下了,通風狀況也極差。我認為超過一半的收藏品都應該歸還給被掠奪的原屬國。當我第一次見到館長和理事長時,他們回答說「沒有問題」。如果一切都完美又理想,那就沒有必要舉辦建築競圖了。這就是我與將成為合作對象的人們相遇的第一個瞬間。
如果要設計住宅,第一印象和初次的交流至關重要。這關係到如何去捕捉一個將與你共度漫長時間的人的感覺與能量。因此,我認為無論是什麼樣的案子,首先都必須釐清要與什麼樣的社會夥伴一起合作。
■關於世界博覽會,您有什麼看法?
提問者:引發了各種討論的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 (大阪世博、Expo 2025 Osaka, Kansai),您對於世界博覽會有什麼看法?
庫哈斯:本來,世博會是政府舉辦的活動。我也去過杜拜世界博覽會 (Expo 2020 Dubai),但第一次去的是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Expo 58 Brussels),那次經驗衝擊很大。那是一個非常樂觀主義的時代,世博會裡有非常有趣的類型學 (typology),同時我認為也有悲觀的類型學存在。在世博會中,全球化的熱情有時會變得非常高漲,或具攻擊性,有時又會衰退。然後,又會以樂觀的形式進行觀光,或是進行類型學的區別化、差異化等。
我認為世博會也是一件能展現那個時代究竟發生了什麼,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但與此同時,有時也會發現「那個時代什麼都沒有」,變成一件非常令人震驚的事。(摘錄自問答環節部分內容)
雷姆・庫哈斯演講會 資訊(活動已結束)
日期時間:2025年9月10日(星期三)16:00~18:00(與紀念座談會連續舉行)
會場:ACROS福岡 活動廳 (ACROS Fukuoka Event Hall)
講者:Rem Koolhaas(建築師, OMA / AMO)
主辦:雷姆・庫哈斯演講會執行委員會
協辦:日本建築學會九州支部、九州大學BeCAT、學生設計評論 (Student Design Review)
後援:日本建築家協會九州支部、福岡縣建築師會、福岡縣建築師事務所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