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的可能 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 - 神柰川工科大學 KAIT工房
當許多建築師努力追求形體的極限及表現時,日本有位建築師試著在單純的玻璃盒當中找尋空間更多的可能性。
神柰川工科大學(Kanag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 KAIT)2008年春天落成啟用的KAIT工房,是由現年三十四歲的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所設計的校園建築。

↗ KAIT 工房夜間迷人的模樣

↗ 很多人都會在第一眼就愛上她吧!
石 上純也曾經在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與西澤立衛共同主持的 SANNA 事務所工作過四年,之後於 2004年創設了自己的事務所,他也參與了一些與空間和傢具設計有關的藝術展覽,不過本案是他所完成的第一件建築設計,這樣一位年輕的建築師已經逐漸建立 了他的名聲,200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日本館就是由石上純也擔任策展人。

↗ 從某些角度,玻璃上的反射映照著周遭的景觀

↗ 望著她,你簡直弄不清自己在裡面還是外頭
神 柰川工科大學校園面積32英畝,已經創校四十年,之前的老舊建築都逐一被拆除改建新的建築,而 KAIT 工房位於校園中央,是最新的建築體之一,該工房主要提供學生一個創意的手工創作空間,走進裡面看不到區隔房間的牆面,整個通透的空間主要區分為十四個開放 的區塊,空間配置包括木工間、機具間、灌模間、印刷間、管理間等。

↗ 神柰川工科大學 KAIT工房空間配置圖
KAIT工房建築總面積約為 1990 平方米,四面以10mm厚的玻璃包覆,結構由三百零五根細長的五米鋼柱支撐,這些鋼柱的位置捨棄傳統使用的矩陣排列方式,而是採取不規則分佈。
對於一般人而言,KAIT工房可能只是個大大的玻璃盒加上散亂的柱位,然後塞了不同的空間配置罷了,但其實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花了三年的時間在研究前述每個空間的用途、大小,仔細地排列每個柱子的位置,以手畫、CAD方式探討各種可能性,製作了超過一千個模型,所以在不知情的人眼中那些看似隨機放置的柱子,其實它們圍塑出來的兩百九十個四邊形都是建築師經過審慎思考探究的結果。
曾 經在結構大師 SASAKI 門下為 SANAA事務所做結構設計的結構工程師小西康隆(Yasutaka Konishi)解釋「由於柱子的複雜度極高,所以簡化結構系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KAIT工房屋頂僅是常見的框架結構,但三百零五根柱子當 中有四十二根作為壓力構件承受垂直載重,而其他兩百六十三根則作為拉力構件。
每根柱子都是細扁的長方體,最薄的拉力構件剖面尺寸是16x145mm,最厚的壓力構件則是63x90mm,由於每根柱子的朝向都不一樣,依照人們所站立的位置,會看到不同粗細的柱寬。
施工時,必須先將壓力構件就定位去承接屋頂的重量,然後將屋頂加壓去模擬下雪可能承受的重量,等到屋頂降到某個高度時,才將拉力構件從樑架往下與地面連結,最後讓整棟建築的每個結構順應著結構工程師的設計,微量變形達到其所預定的尺寸,甚至屋頂的洩水坡度都已經考量在內。
為了模糊室內與戶外的空間界線,石上純也盡可能地移除了在玻璃牆面上的開口,僅保留了大門以及一些小小的通風口,雖然想毫無保留地將室外的風光「借入」室內,但因為結構的考量,四周的玻璃牆還是加裝了肋板幫助其穩定性,而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視覺上的純粹性。
石上純也所設計的KAIT工房可說是一座建築,但也可以將其視為景觀的延伸,結構的美在此轉化成為宛如樹林般的景致,我們可說,這是一件將「結構」最大化、「建築」最小化的優秀作品!
>>相關討論
::空間的可能 -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 設計之神柰川工科大學 KAIT工房::
>>相關網站
::石上純也 | Junya Ishigami::
::神柰川工科大學 | Kanag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相關圖片

↗ 你可以說她是個玻璃盒,但她的結構絕對沒你想像那麼簡單




↗ 樹影深深地透進了建築物

↗ 你可以說她是一種存在的不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存在


↗ 互相借景,室內室外融為一體......

↗ 你能分辨哪些柱子是壓力構件,哪些是拉力構件嗎?

↗ 每根柱子都是細扁的長方體,最薄的拉力構件剖面尺寸是16x145mm,最厚的壓力構件則是63x90mm



↗ 將天光、景觀,通通「借」到室內



↗ 來到這兒,你也會想坐下來,動手做點什麼東西吧!

↗ 間距較密的落柱,很自然地就扮演了隔牆的功能,將空間劃分開來

↗ 誰說桌椅一定要跟牆、柱對齊?



↗ 夜晚,她是一片發光的森林......


神柰川工科大學(Kanag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 KAIT)2008年春天落成啟用的KAIT工房,是由現年三十四歲的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所設計的校園建築。
↗ KAIT 工房夜間迷人的模樣
↗ 很多人都會在第一眼就愛上她吧!
石 上純也曾經在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與西澤立衛共同主持的 SANNA 事務所工作過四年,之後於 2004年創設了自己的事務所,他也參與了一些與空間和傢具設計有關的藝術展覽,不過本案是他所完成的第一件建築設計,這樣一位年輕的建築師已經逐漸建立 了他的名聲,200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日本館就是由石上純也擔任策展人。
↗ 從某些角度,玻璃上的反射映照著周遭的景觀
↗ 望著她,你簡直弄不清自己在裡面還是外頭
神 柰川工科大學校園面積32英畝,已經創校四十年,之前的老舊建築都逐一被拆除改建新的建築,而 KAIT 工房位於校園中央,是最新的建築體之一,該工房主要提供學生一個創意的手工創作空間,走進裡面看不到區隔房間的牆面,整個通透的空間主要區分為十四個開放 的區塊,空間配置包括木工間、機具間、灌模間、印刷間、管理間等。
↗ 神柰川工科大學 KAIT工房空間配置圖
KAIT工房建築總面積約為 1990 平方米,四面以10mm厚的玻璃包覆,結構由三百零五根細長的五米鋼柱支撐,這些鋼柱的位置捨棄傳統使用的矩陣排列方式,而是採取不規則分佈。
對於一般人而言,KAIT工房可能只是個大大的玻璃盒加上散亂的柱位,然後塞了不同的空間配置罷了,但其實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花了三年的時間在研究前述每個空間的用途、大小,仔細地排列每個柱子的位置,以手畫、CAD方式探討各種可能性,製作了超過一千個模型,所以在不知情的人眼中那些看似隨機放置的柱子,其實它們圍塑出來的兩百九十個四邊形都是建築師經過審慎思考探究的結果。
曾 經在結構大師 SASAKI 門下為 SANAA事務所做結構設計的結構工程師小西康隆(Yasutaka Konishi)解釋「由於柱子的複雜度極高,所以簡化結構系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KAIT工房屋頂僅是常見的框架結構,但三百零五根柱子當 中有四十二根作為壓力構件承受垂直載重,而其他兩百六十三根則作為拉力構件。
每根柱子都是細扁的長方體,最薄的拉力構件剖面尺寸是16x145mm,最厚的壓力構件則是63x90mm,由於每根柱子的朝向都不一樣,依照人們所站立的位置,會看到不同粗細的柱寬。
施工時,必須先將壓力構件就定位去承接屋頂的重量,然後將屋頂加壓去模擬下雪可能承受的重量,等到屋頂降到某個高度時,才將拉力構件從樑架往下與地面連結,最後讓整棟建築的每個結構順應著結構工程師的設計,微量變形達到其所預定的尺寸,甚至屋頂的洩水坡度都已經考量在內。
為了模糊室內與戶外的空間界線,石上純也盡可能地移除了在玻璃牆面上的開口,僅保留了大門以及一些小小的通風口,雖然想毫無保留地將室外的風光「借入」室內,但因為結構的考量,四周的玻璃牆還是加裝了肋板幫助其穩定性,而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視覺上的純粹性。
石上純也所設計的KAIT工房可說是一座建築,但也可以將其視為景觀的延伸,結構的美在此轉化成為宛如樹林般的景致,我們可說,這是一件將「結構」最大化、「建築」最小化的優秀作品!
>>相關討論
::空間的可能 -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 設計之神柰川工科大學 KAIT工房::
>>相關網站
::石上純也 | Junya Ishigami::
::神柰川工科大學 | Kanag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相關圖片
↗ 你可以說她是個玻璃盒,但她的結構絕對沒你想像那麼簡單
↗ 樹影深深地透進了建築物
↗ 你可以說她是一種存在的不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存在
↗ 互相借景,室內室外融為一體......
↗ 你能分辨哪些柱子是壓力構件,哪些是拉力構件嗎?
↗ 每根柱子都是細扁的長方體,最薄的拉力構件剖面尺寸是16x145mm,最厚的壓力構件則是63x90mm
↗ 將天光、景觀,通通「借」到室內
↗ 來到這兒,你也會想坐下來,動手做點什麼東西吧!
↗ 間距較密的落柱,很自然地就扮演了隔牆的功能,將空間劃分開來
↗ 誰說桌椅一定要跟牆、柱對齊?
↗ 夜晚,她是一片發光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