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 台博館開幕 展期2009.04.04~2009.07.05
* 2009-05-24
* 中國時報
* 【吳垠慧/台北報導】
二 次世界大戰後的艱困年代,台灣仍然出現不少精彩建築作品。國立台灣博物館和高雄市立美術館共同主辦「原鄉與現代—台灣戰後建築文件展」,精選出卅件戰後第 一代建築師的建築設計,依原設計圖重製模型展示,並另闢六位建築師專區,介紹他們的生平與訪談記錄,作為建構台灣戰後建築發展史的序曲。
原鄉與現代 揭開建築發展史
展出由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雄和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徐明松兩人策劃。卅六件展出的建築模型和設計圖,都是一九五○至七○年代期間完成的建築作品。年代最早的是一九五三年、建築師王大閎在建國南路的自宅設計,這也是王大閎來到台灣執業後的第一件作品。
所 謂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大致可分成兩大類。一是台籍建築師,在日治時期接受養成教育,其中有台灣本地培養出來的,如李重耀,也有留學日本者,如陳仁和。另一 類是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陸建築師,又可分成在大陸完成建築教育,以及留日、歐、美等不同背景。因為戰亂的關係,各路人馬齊聚台灣。
光復後新貌 與日治時期切割
王俊雄說,光復後台灣建築的特色和日治時期的風格「簡直是一刀劃開」。
「日治時期的建築我們稱是『古典折衷主義』,喜歡貼裝飾,有巴洛克風格。光復後的建築只有幾何和線條。」他表示,「我們很難歸納出戰後第一代的建築特色是什麼,因為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呈現的樣貌相當多元。只能說,他們共通追求的目標就是『現代化』。」
不過,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卻對台灣的建築界產生重大的影響,培養出之後包括漢寶德、吳明修、高而潘等二代建築師。
培養出新血 第二代引領風騷
在 現場展出的一件件建築模型中,李重耀的指南宮凌霄寶殿設計圖和模型,顯得相當顯眼。今年八十四歲的李重耀,日治時期就讀開南工業學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被日籍校長推薦進入台灣總督府營繕課任職。因為他接受過傳統工匠訓練,一九六六年以傳統尺度設計出木柵指南宮的凌霄寶殿,更以此成為台灣知名建廟建築師, 還曾受邀到日本蓋「徐福廟」。一九七八年李重耀負責林安泰古厝遷建工程和二○○○年草山行館修復。
* 中國時報
* 【吳垠慧/台北報導】
二 次世界大戰後的艱困年代,台灣仍然出現不少精彩建築作品。國立台灣博物館和高雄市立美術館共同主辦「原鄉與現代—台灣戰後建築文件展」,精選出卅件戰後第 一代建築師的建築設計,依原設計圖重製模型展示,並另闢六位建築師專區,介紹他們的生平與訪談記錄,作為建構台灣戰後建築發展史的序曲。
原鄉與現代 揭開建築發展史
展出由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雄和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徐明松兩人策劃。卅六件展出的建築模型和設計圖,都是一九五○至七○年代期間完成的建築作品。年代最早的是一九五三年、建築師王大閎在建國南路的自宅設計,這也是王大閎來到台灣執業後的第一件作品。
所 謂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大致可分成兩大類。一是台籍建築師,在日治時期接受養成教育,其中有台灣本地培養出來的,如李重耀,也有留學日本者,如陳仁和。另一 類是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陸建築師,又可分成在大陸完成建築教育,以及留日、歐、美等不同背景。因為戰亂的關係,各路人馬齊聚台灣。
光復後新貌 與日治時期切割
王俊雄說,光復後台灣建築的特色和日治時期的風格「簡直是一刀劃開」。
「日治時期的建築我們稱是『古典折衷主義』,喜歡貼裝飾,有巴洛克風格。光復後的建築只有幾何和線條。」他表示,「我們很難歸納出戰後第一代的建築特色是什麼,因為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呈現的樣貌相當多元。只能說,他們共通追求的目標就是『現代化』。」
不過,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卻對台灣的建築界產生重大的影響,培養出之後包括漢寶德、吳明修、高而潘等二代建築師。
培養出新血 第二代引領風騷
在 現場展出的一件件建築模型中,李重耀的指南宮凌霄寶殿設計圖和模型,顯得相當顯眼。今年八十四歲的李重耀,日治時期就讀開南工業學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被日籍校長推薦進入台灣總督府營繕課任職。因為他接受過傳統工匠訓練,一九六六年以傳統尺度設計出木柵指南宮的凌霄寶殿,更以此成為台灣知名建廟建築師, 還曾受邀到日本蓋「徐福廟」。一九七八年李重耀負責林安泰古厝遷建工程和二○○○年草山行館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