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奇達魯快跑!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設計(王柏仁) - 新城托兒所
從兩棵老榕樹開始的故事……
串連
設計團隊於「新 城托兒所」基地勘查時,在後方發現了社區原有開放空間與兩棵老雀榕,直覺地希望能串連這個空間,因此將托兒所地面層部分空間放空,留出大半的半戶外空間, 期望引導社區使用行為在基地東西向穿越,成為社區廊道,這樣的穿越行為,將帶動原有社區既有開放空間的序列連結,更能強化此建築物在鄰里空間中的獨特位 置。
↗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設計(王柏仁) 所設計之新城托兒所-01 西南向立面,兒童戶外候車等待空間
大樹下的空間轉化
悠 遊在基地後方大樹下的空間,引發了設計團隊對於教育基本原型的發想,期望也能創造出類似的空間經驗。藉由二樓屋頂板的拉大,在一、二樓間創造出一個大小共 存的階梯,小階梯供動線使用,大階梯作為看台座椅使用,配合二樓屋頂,希望塑造一個小型戶外教室,亦成為入口處的一個重要空間。
↗ 新城托兒所 04-1 南向大樓梯不只是通道,同時具有教室與聚會場舞台的功能
伏而上揚 挑簷而穿透
新 城托兒所基地處於聚落之中與面對南向空曠土地裏,對於田野聚落尺度,把地面層的牆體移除的挑空設計是可攻可守的架構。像是潛伏於田野準備展翅的鳥類,加上 四周的聚落與大樹的包圍。教室直接面對南向的空曠土地,旋轉大門開啟後連接幾乎跟教室一樣大的半戶外走道空間,把空曠土地與教室相的串接聯合在一起。
↗ 新城托兒所 05-1 一樓教室延展至半戶外與戶外空間的多元使用
基地兩側的進出口成為行進在聚落中彎折的入口,只開放東邊與西邊,裏面的空間因為方向性的明確限制與易於管理而顯得動態自在。
觀察室可直接觀察保育室與兒童廁所,所有的空間像是全部在一個大屋簷的覆蓋下保持其穿透性。方便老師可以及時照料幼兒,保持視覺穿透的同時也滿足了阻絕氣味的基本需求。
↗ 新城托兒所 16 教師觀察室
新城托兒所所採用大懸臂的反樑版系統與上方的鐵木整合成一個元素,簡化了構造環境同時也強化了穿透與阻擋、行進交織的多元屬性空間。
北倚太魯閣國家公園南臨七星潭海岸線,新城托兒所邀請我們聽覺、嗅覺與使用關懷來參與山與海、田野共同交織的環境經驗。
自然環境考量
新城托兒所教室直接面對南向的空曠土地,旋轉大門開啟後連接幾乎跟教室一樣大的半戶外走道空間,把空曠土地與教室相的串接聯合在一起。
為了大開口迎接南面的光線及阻擋颱風時帶來的豐沛雨量,同時具有遮陽與雨遮功能的加大懸臂板,與清水混凝土及厚實的鐵木共同組構南向的表情。清水反樑樓板加強了下層空間內外永久相連通的氣息,由內而外的打開了封閉。不規則的模板分割呈現施作到使用的時間態度與延續感。
↗ 新城托兒所 24 清水模天花懸挑出的一樓半戶外空間,在尺度上成為孩童偌大的遊戲空間
空間配置思考
以 兒童活動行為的啟發與引導為思考前提,將兩間保育室中央夾著廁所與觀察室的主要架構下來配置,觀察室可直接觀察保育室與兒童廁所,所有的空間像是全部在一 個大屋簷的覆蓋下保持其穿透性,方便老師及時照料幼兒,保持視覺穿透的同時也滿足了阻絕氣味的基本需求。南向將走廊放大的設計,以因應增加不同活動使用行 為的發生。
基地兩側的進出口成為行進在聚落中彎折的入口,只開放東邊與西邊,裏面的空間因為方向性的明確限制與易於管理而顯得動態自在。
↗ 新城托兒所 22 一樓半戶外空間延伸至室外,成為孩童寬裕的遊戲空間
材料的表情
面對不充足的預算,運用明快的技術系統,直接了當的面對每一個機會。
為了大開口迎接南面的光線及阻擋颱風時帶來的豐沛雨量,同時具有遮陽與雨遮功能的加大懸臂板,與清水混凝土及厚實的鐵木共同組構南向的表情。清水反樑樓板加強了下層空間內外永久相連通的氣息,由內而外的打開了封閉。不規則的模板分割呈現施作到使用的時間態度與延續感。
↗ 新城托兒所 11 北向建築立面,呈現不同年級使用的多種樣貌
色彩分明的拉毛牆面除了傳達粗曠中帶細膩手工精神,明確的讓每一個不同的空間屬性有了自己的名字與個性,使用中的方向感更加確定。
洗石子大牆經得住每年從南面海上襲擊的颱風,不均質的自然斑剝色澤讓質感的細膩程度因時間增加而提升。
手工味道的火頭磚大牆面,是鑿開封閉的空間精靈。穿梭在南向光面的移動照射中,呈現了空間延展與聚落環境融合的一致性。
每種材料都做自己,傳達原來的特色與質感。
↗ 新城托兒所 12 行動不便廁所外牆 本色材料在日射下更加鮮明
想像力的延伸...
清水斷崖驚險的地質落差、太魯閣曲折的石洞地形、七星潭觀日沙灘的兒時遊歷經驗時常出現在腦海裡。
穿梭在大梯下玩砂空間的孩童彷彿像是身體縮小之後的鳥類在太魯閣石洞上自在的進出;懸臂出挑的大屋簷像是迎接清水斷涯與七星潭的海水侵蝕聲,同時也在颱風帶來豐沛的雨水來臨時能足夠維持敞開門窗延展至半戶外空間使用的深度。
↗ 新城托兒所 25 由煤渣染黑的洗石子外牆,在陽光下呈現出天然的墨綠色,呼應中央山脈景色
灰色清水模板的斑駁色澤與火頭磚及半戶外鐵木的整體組構,像是整個花蓮山與海及早期木構日式房子相互交織的縮影。
教室的南向是半戶外的大平台,北向是半戶外的廁所;再加上垂直的雙動線與室內、半戶外、戶外編織在一起的空間布局,穿梭其中就像是整個康樂社區聚落的縮影。
當幼兒自在的穿梭,我們的觀察室守護著極需要被照顧的幼兒;活動的同時仍然能在無視覺死角的環境下被照顧著。
這是一個學習、遊樂也是充滿無限可能與想像的園地。
↗ 新城托兒所 04-1 南向大樓梯不只是通道,同時具有教室與聚會場舞台的功能
>>基本資料
設計案名稱:新城托兒所 RUNNING Pacidal ! - Kindergarten Sinchen
設計案位置: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段
業 主:新城鄉公所
建築師: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設計(王柏仁)
主持人:林祺錦、王柏仁
設計團隊:陳仁豪、邱景煜、黎蔚鋒、劉宇倫、江昌霖、陳逸雯、朱國華、徐佳誠、陳威廷、鐘文財
結構:胡裕輝結構技師事務所
機電:欣鈦電機技師事務所、鎮世電機技師事務所
室內、景觀: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聯合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洲義營造有限公司(甲級)/羅健忠
基 地 面積:1007.1 平方米
建築面積:404.07 平方米
樓地板面積:1073.24 平方米
層數:三層
造價:新台幣 16,607,385元
設計時間:西元2006 年2 月至西元2007 年10 月
施工時間:西元2008 年1 月至西元2009 年6 月
主要建材:水泥粉光拉毛、洗石子摻媒渣、火頭磚、婆羅洲鐵木地坪、清水模天花板、香杉實木木門
>>相關討論
::巴奇達魯快跑!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設計(王柏仁)-新城托兒所::
::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公布入圍名單::
串連
設計團隊於「新 城托兒所」基地勘查時,在後方發現了社區原有開放空間與兩棵老雀榕,直覺地希望能串連這個空間,因此將托兒所地面層部分空間放空,留出大半的半戶外空間, 期望引導社區使用行為在基地東西向穿越,成為社區廊道,這樣的穿越行為,將帶動原有社區既有開放空間的序列連結,更能強化此建築物在鄰里空間中的獨特位 置。
↗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設計(王柏仁) 所設計之新城托兒所-01 西南向立面,兒童戶外候車等待空間
大樹下的空間轉化
悠 遊在基地後方大樹下的空間,引發了設計團隊對於教育基本原型的發想,期望也能創造出類似的空間經驗。藉由二樓屋頂板的拉大,在一、二樓間創造出一個大小共 存的階梯,小階梯供動線使用,大階梯作為看台座椅使用,配合二樓屋頂,希望塑造一個小型戶外教室,亦成為入口處的一個重要空間。
↗ 新城托兒所 04-1 南向大樓梯不只是通道,同時具有教室與聚會場舞台的功能
伏而上揚 挑簷而穿透
新 城托兒所基地處於聚落之中與面對南向空曠土地裏,對於田野聚落尺度,把地面層的牆體移除的挑空設計是可攻可守的架構。像是潛伏於田野準備展翅的鳥類,加上 四周的聚落與大樹的包圍。教室直接面對南向的空曠土地,旋轉大門開啟後連接幾乎跟教室一樣大的半戶外走道空間,把空曠土地與教室相的串接聯合在一起。
↗ 新城托兒所 05-1 一樓教室延展至半戶外與戶外空間的多元使用
基地兩側的進出口成為行進在聚落中彎折的入口,只開放東邊與西邊,裏面的空間因為方向性的明確限制與易於管理而顯得動態自在。
觀察室可直接觀察保育室與兒童廁所,所有的空間像是全部在一個大屋簷的覆蓋下保持其穿透性。方便老師可以及時照料幼兒,保持視覺穿透的同時也滿足了阻絕氣味的基本需求。
↗ 新城托兒所 16 教師觀察室
新城托兒所所採用大懸臂的反樑版系統與上方的鐵木整合成一個元素,簡化了構造環境同時也強化了穿透與阻擋、行進交織的多元屬性空間。
北倚太魯閣國家公園南臨七星潭海岸線,新城托兒所邀請我們聽覺、嗅覺與使用關懷來參與山與海、田野共同交織的環境經驗。
自然環境考量
新城托兒所教室直接面對南向的空曠土地,旋轉大門開啟後連接幾乎跟教室一樣大的半戶外走道空間,把空曠土地與教室相的串接聯合在一起。
為了大開口迎接南面的光線及阻擋颱風時帶來的豐沛雨量,同時具有遮陽與雨遮功能的加大懸臂板,與清水混凝土及厚實的鐵木共同組構南向的表情。清水反樑樓板加強了下層空間內外永久相連通的氣息,由內而外的打開了封閉。不規則的模板分割呈現施作到使用的時間態度與延續感。
↗ 新城托兒所 24 清水模天花懸挑出的一樓半戶外空間,在尺度上成為孩童偌大的遊戲空間
空間配置思考
以 兒童活動行為的啟發與引導為思考前提,將兩間保育室中央夾著廁所與觀察室的主要架構下來配置,觀察室可直接觀察保育室與兒童廁所,所有的空間像是全部在一 個大屋簷的覆蓋下保持其穿透性,方便老師及時照料幼兒,保持視覺穿透的同時也滿足了阻絕氣味的基本需求。南向將走廊放大的設計,以因應增加不同活動使用行 為的發生。
基地兩側的進出口成為行進在聚落中彎折的入口,只開放東邊與西邊,裏面的空間因為方向性的明確限制與易於管理而顯得動態自在。
↗ 新城托兒所 22 一樓半戶外空間延伸至室外,成為孩童寬裕的遊戲空間
材料的表情
面對不充足的預算,運用明快的技術系統,直接了當的面對每一個機會。
為了大開口迎接南面的光線及阻擋颱風時帶來的豐沛雨量,同時具有遮陽與雨遮功能的加大懸臂板,與清水混凝土及厚實的鐵木共同組構南向的表情。清水反樑樓板加強了下層空間內外永久相連通的氣息,由內而外的打開了封閉。不規則的模板分割呈現施作到使用的時間態度與延續感。
↗ 新城托兒所 11 北向建築立面,呈現不同年級使用的多種樣貌
色彩分明的拉毛牆面除了傳達粗曠中帶細膩手工精神,明確的讓每一個不同的空間屬性有了自己的名字與個性,使用中的方向感更加確定。
洗石子大牆經得住每年從南面海上襲擊的颱風,不均質的自然斑剝色澤讓質感的細膩程度因時間增加而提升。
手工味道的火頭磚大牆面,是鑿開封閉的空間精靈。穿梭在南向光面的移動照射中,呈現了空間延展與聚落環境融合的一致性。
每種材料都做自己,傳達原來的特色與質感。
↗ 新城托兒所 12 行動不便廁所外牆 本色材料在日射下更加鮮明
想像力的延伸...
清水斷崖驚險的地質落差、太魯閣曲折的石洞地形、七星潭觀日沙灘的兒時遊歷經驗時常出現在腦海裡。
穿梭在大梯下玩砂空間的孩童彷彿像是身體縮小之後的鳥類在太魯閣石洞上自在的進出;懸臂出挑的大屋簷像是迎接清水斷涯與七星潭的海水侵蝕聲,同時也在颱風帶來豐沛的雨水來臨時能足夠維持敞開門窗延展至半戶外空間使用的深度。
↗ 新城托兒所 25 由煤渣染黑的洗石子外牆,在陽光下呈現出天然的墨綠色,呼應中央山脈景色
灰色清水模板的斑駁色澤與火頭磚及半戶外鐵木的整體組構,像是整個花蓮山與海及早期木構日式房子相互交織的縮影。
教室的南向是半戶外的大平台,北向是半戶外的廁所;再加上垂直的雙動線與室內、半戶外、戶外編織在一起的空間布局,穿梭其中就像是整個康樂社區聚落的縮影。
當幼兒自在的穿梭,我們的觀察室守護著極需要被照顧的幼兒;活動的同時仍然能在無視覺死角的環境下被照顧著。
這是一個學習、遊樂也是充滿無限可能與想像的園地。
↗ 新城托兒所 04-1 南向大樓梯不只是通道,同時具有教室與聚會場舞台的功能
>>基本資料
設計案名稱:新城托兒所 RUNNING Pacidal ! - Kindergarten Sinchen
設計案位置: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段
業 主:新城鄉公所
建築師: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設計(王柏仁)
主持人:林祺錦、王柏仁
設計團隊:陳仁豪、邱景煜、黎蔚鋒、劉宇倫、江昌霖、陳逸雯、朱國華、徐佳誠、陳威廷、鐘文財
結構:胡裕輝結構技師事務所
機電:欣鈦電機技師事務所、鎮世電機技師事務所
室內、景觀: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聯合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洲義營造有限公司(甲級)/羅健忠
基 地 面積:1007.1 平方米
建築面積:404.07 平方米
樓地板面積:1073.24 平方米
層數:三層
造價:新台幣 16,607,385元
設計時間:西元2006 年2 月至西元2007 年10 月
施工時間:西元2008 年1 月至西元2009 年6 月
主要建材:水泥粉光拉毛、洗石子摻媒渣、火頭磚、婆羅洲鐵木地坪、清水模天花板、香杉實木木門
>>相關討論
::巴奇達魯快跑!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柏林設計(王柏仁)-新城托兒所::
::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公布入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