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憲慶建築師設計 位於台北縣某山某地的「樹梢餐廳」 - 8月 31, 2010 曾經設計過宜蘭浮線私人住宅的林憲慶建築師,這次在台北縣某個地方的山坡上設計了一間「樹梢餐廳」,確切的地點我暫時不講,想知道的人可以自行去 google 看看,就會有答案。↗ 從山坡下眺望樹梢餐廳↗ 通往樹梢餐廳的小徑>>相關討論::林憲慶建築師設計 位於台北縣某山某地的「樹梢餐廳」::
教育 : 張基義老師 -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 3月 17, 2010 Dear all, 每一年看到那麼多優秀的朋友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組,每年口試中過程中也深刻體會這一些充滿熱忱的準建築人需要更多建議 與協助。昨天交大建築所剛初試完,心中頗多感觸,個人急忙中粗淺寫了十點正反面的建議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建築先進與前輩們,也可以提供意見,幫助這些為理 想努力而奮鬥的朋友們。 交大建築所 張基義 謹上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十點建議必要的準備工作 1.上網站上查詢學士後建築組相關的準備事宜:與網友相互交流、鼓勵。 準建築人手札 、 Archifeiled 、 建築人 ...等網站都提供了最好的資訊平台。 2.到大學相關系所旁聽設計課評圖:建築系所最重要的教育模式為設計課,藉由評圖可以體驗設計教育是完整過程的呈現與對話,絕非單項片面的技巧或想法。無法忍受設計評圖激烈的儀典,很難完成建築設計核心教育。 3.參觀設計相關展覽:美術館、博物館、藝文中心、藝文特區…常有設計相關展覽,認真看展覽參與演講、講座,這是建築甜美的成果分享。 4.聽演講:民間 / 誠品講堂、學學文創、築生講堂、南方建築論壇、敏隆講堂…,公部門 /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生活美學館、文化中心,每年台灣有超過一百場建築與設計相關的演講。 5.建築旅行與生活體驗:建築的教室在真實的世界,實際體驗建築、環境與生活的感動是做好建築人最基本要件。 6.廣泛閱讀建築與設計的啟蒙書籍與雜誌: 101 things I learned in architecture school、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等網路上有許多推薦給想入門者的啟蒙書。 7.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建築是一輩子的學習,體力與意志力沒有準備好是無法支撐下來。建築是晚熟的專業,要做好奮戰一生的準備。 8.至建築與設計相關系所大學修習或旁聽基本設計課:動手做與討論,訓練精準的工藝精神與抽象思考轉化能力。 9.認真準備作品集:想辦法找到申請上國內外一流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的作品集參考。請見 各國建築系學生作品集 Portfolio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 10. 提升語言能力:語言是通往世界的基本門檻。托福、全民英撿、英文在校成績…都有助於語言能力的鑑定。 十點應該可以避免的錯誤 1.孤軍奮戰求助無門:學士後建築組的朋友來自各... 閱讀完整文章 »
高雄市楠梓國小第二期工程開工 郭書勝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 - 2月 03, 2025 高雄市楠梓國小第二期工程開工 完工後提供優質學習環境 台積電進駐 高雄 市楠梓產業園區設廠,將帶動在地產業升級及城市轉型發展,因應隨之增加在地學生人口數,工務局新工處進行「楠梓國小健康樓及和諧樓拆除及新建工程(第二期工程),114年1月20日正式開工,預計116年完工,總經費約4.6億元,期待以老校新生之姿創新學習空間,提供一個充滿健康、活力又富朝氣的優質教育環境。 工務局指出,市府共編列6億8千萬元,將此項 公共工程 分2期進行楠梓國小校舍拆除新建作業,並提供足夠空間供校方調度使用,確保施工期間,學童仍有足夠的使用空間。由郭書勝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日前楠梓國小一期工程已順利完成,而二期工程同樣延續樹屋概念規劃,與一期工程共同營造整體學習環境。二期 校園建築 工程 主要內容,包含拆除舊校舍與新建地上5層鋼筋混凝土校舍一棟、警衛室一棟,總樓地板面積約9344平方公尺,包括14間普通教室、12間專科教室、1間大活動室、1間廚房及20間辦公相關空間等,規劃設計包含基地綠化、保水、日常節能、水資源、污水與垃圾改善等五大綠建築指標,並已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 楠梓國小基地位於楠梓區東寧里,為楠梓舊部落中心地帶,開發甚早,機關林立,於民國前十二年即設立「楠梓坑公學校」(楠梓國小前身),校齡已屆120年,校內擁有多棵農業局列管老樹及時光標本等具有歷史紀念意義之相關設施,伴隨楠梓的孩童們一起成長,亦為學校特色課程的發展重點,期待新校舍完工後,將可提供教師們優質的教學環境及學生們更寬廣的活動空間。 精彩回顧 BG 高雄市楠梓國小第二期工程開工 郭書勝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 國立成功大學領軍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NON-Belief: Taiwan Intelligens of Precarity)」展現臺灣建築在效率、科技、控制之間的智慧權衡,以及對環境永續的深刻反思 「木都3.0」啟動:嘉義市「木造集居建築示範設計競圖」揭曉,台灣建築菁英展現新式木構造潛力,NALA+NABUMA Lab【構嘉未來】奪冠,打造宜居城市新典範 歸仁高鐵台南站區將有社宅 193戶「武東好室」2029年竣工 港威營造有限公司、林建宇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統包團隊共同打造 台中綠美圖: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聯手打造,夜間燈光設計重新定義城市美學 ... 閱讀完整文章 »
賴人碩建築師 - 宜蘭三星農舍 新移民活力注入的在地建築 - 1月 08, 2013 緣起 面對新移民浪潮的衝擊 跟很多土生土長的「宜蘭囝仔」一樣,面對著培育滋養 自己的土地,總有一份莫名的親近和熱愛。而設計團隊身為在地的建築設計工作者,面對著近十年來湧入宜蘭的一波波「新移民潮」,總是有著難以名狀的複雜情 緒,一方面欣喜能有新的活力注入,另一方面也對蘭陽風土樣貌的急劇轉變深感憂心。因此和在地同業的日常閒聊間,也慢慢累積了設計團隊想要挺身正面挑戰「農 舍」建築類型的決心與勇氣。 微型的統包運作 伴隨著與委託人的初次會面,設計者強烈感受到是小住宅業主對鄉居生活的諸多美好想像及真實面對農舍龐雜的土地、建營法規和營造體系的種種無助和挫折,於是在設計的初步階段便建議本案的執行,以扮演統包者的角色,將土地代書、營造廠及材料商在初始階段便整合為一工作團隊。 ↗ 賴人碩建築師 - 宜蘭三星農舍 - Photo 06 - 建築外觀 基地風土環境 基地位於宜蘭三星地區,遠處山景環繞,夏季以南風為主,冬季則為嚴峻的東北季風,朝南的基地座向,隔著八米道路和自行車道是供泛舟及供應三星地區灌溉用水的安濃溪,河的對岸是閒事的養鴨風情。基地東側是耕作逾數代的水稻田。 ↗ 賴人碩建築師 - 宜蘭三星農舍 - Photo 12 空間組織_水平、垂直交會,內外交融的迴遊可能 面對週邊環繞四季輪替的綠意和水景,設計的策略是將水平向度的室內迴廊和半戶外陽台及垂直向度的樓梯及屋突側窗交會於整體的空間組織內,藉此以擁抱基地側像地毯般稻田的及前方的閒適風景,同時也在確保使用者隱私的情況下,讓陽光和涼風適切帶入室內。 立面表情背後的室內物理環境對應 面 對基地東側滿滿的綠意,設計團隊採取了玻璃磚作為東向立面的主要外牆材料。策略是透過具馬賽克效果的玻璃磚做為光線引入的過濾器,同時,透過玻璃磚組成的 半透明牆體,完成一個內外觀看的視覺經驗;也提供室內廊道轉化為「戶外風景走廊」的空間體驗。為達成這樣的空間企圖,在室內物理環境的思考上,為避免夏季 東側過量的日射引入,除了外牆玻璃磚採隔熱型式外,相對應的通風策略也嚴肅地被對待,作法包含在廊道周邊配置推射窗門窗,以導入清涼外氣。同時為達成該區 的室內熱氣排出,連接一樓至屋頂層的垂直空間,設計透空的鋼構樓梯及屋頂層高側通氣窗以創造有利排出熱氣的「煙囪效應」空間,以確保東側廊道的室內環境舒 適性。 ↗ 賴人碩建築師 - 宜蘭三星農舍 - Phot... 閱讀完整文章 »
「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初選結果出爐! - 1月 20, 2007 為引領台灣建築界重拾住宅的核心價值,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創 辦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期望藉此獎項鼓勵優秀的建設公司與設計團隊,以達到提升台灣居住環境品質為使命,並於2006年春季開始規劃獎項活動辦法,歷經 數個月的籌備與公開徵件,彙集了129件作品,在2007年1月12日召開初選會議,由王俊雄教授、王增榮教授、金以容建築師、徐明松教授、陳珍誠教授、 黃長美建築師共六位初選評審討論篩選出入圍最佳單棟9件、入圍集合住宅22件一同進入決賽。 入圍之初選作品將於2007年3月中旬由漢寶德館長、日本建築師阿部仁史、黃永洪建築師、蘇喻哲建築師、黃聲遠建築師共同審議親赴現場勘查之作品名單,實地會勘之後將投票討論決選出「第一屆台灣 住宅建築獎」各項得獎作品。 以下為進入決選之作品名單:(入圍名單順序依作品案名筆劃排列) ‧私人獨棟住宅(共9件) Argus Vision Internal Limited: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巧食鋪:打開聯合工作室(劉國滄) 台南三世代鄭宅: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浮線私人住宅:林憲慶建築師事務所 新竹科園區王宅:建築作坊(曾成德) 高雄阿蓮鄭宅:徐純一建築師事務所 彰化鄭宅兼牙醫診所:建築作坊(曾成德) 礁溪四城曾宅: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 霧峰街屋:未完成建築工作室(趙力行) ‧集合住宅(共22件) 十方蘭庭:十方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二月河:式澳建設╱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上善若水:誠寬建設╱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 文心隱士林:文心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北投大成堂集合住宅:嘉能建設╱廖子澔建築師事務所 何必館:府都建設╱施進宗建築師事務所 青田主人:德林建設╱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 忠孝東路商業住宅大樓:誠寬營造╱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 美術北一街:群基建設╱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 東西巷:府都建設╱張景堯建築師事務 泰安觀止:德林建設╱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 泰安連雲:展曜建設╱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 純境社區:本富建設╱葉嘉建築師事務所 框景—竹北集合住宅:翁天富先生╱何侯設計+柯善文建築師事務所 琉璃藏:十方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陸府觀峰:陸府建設╱龔瑞琦建築師事務所 鄉林霞關:鄉林建設╱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墅建築:宏銓建設╱劉偉彥、許榮江建築師事務所 璞園六逸:璞全建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璞園人子:璞永建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閱讀完整文章 »
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025年2月15日開展 睽違六年!忠泰美術館再邀平田晃久,展出最新創作 - 2月 14, 2025 「纏繞」與「迴響」: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 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這位備受矚目的中生代 日本建築師 ,其建築哲學深受其導師 伊東豊雄 (Toyo Ito) 的影響,並發展出自我觀點。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擅長從自然界的秩序中汲取靈感,將建築視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 (ecosystem),強調人、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聯性。本次展覽的核心概念「纏繞的相容性 (karamari shiro)」,便是他長期以來探索的主題。他認為,建築不該是獨立於環境的個體,而應該像生物般與周遭環境產生互動、彼此影響。此外,平田更進一步提出「物我交織的臨界」概念,將探討範圍延伸至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層面,試圖透過建築,引發人們對這些抽象議題的思考與共鳴。 從草圖到模型:展覽亮點作品巡禮 本次《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由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2025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 策劃,於台北「NOKE 忠泰樂生活」三樓 Uncanny 空間展出。 展覽 精選了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近年來的代表作品,包括東京 (Tokyo) 原宿 (Harajuku) 新地標「HARAKADO」,以及臺灣 (Taiwan) 在地的重要建築項目等。展覽中呈現了將近40件珍貴的建築草圖與模型,觀眾得以藉此一窺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的設計思考過程,並見證他如何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建築空間。展期自2024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免費參觀,建築師本人也將於3月22日親臨現場舉辦講座。 奧夫塞計畫:忠泰美術館的實驗精神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作為一座持續關注未來議題與城市建築的美術館,透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展現其對於當代藝術與建築的實驗精神與前瞻視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是一個長期性的藝術實踐,跳脫美術館的傳統展示空間,選擇在非典型的場域進行展演。這樣的策略,一方面能讓藝術與建築作品,更直接地與大眾產生互動,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創作者的靈感,發展出更多元的創作形式。而本次展覽選址於 NOKE 忠泰樂生活 (... 閱讀完整文章 »
周易設計 - 國泰建設璞匯接待中心 - 10月 29, 2012 「國泰璞匯接待中心」發想肇基於臨時建築如何低調融入周邊地景,深度推演極簡量體與環境的對應關係。 建築本體以方整的矩形打開橫向面寬,設計上以簡潔的水平、垂直線條結構,搭配大小不規則拼接的灰階水泥板,展現建築體外觀的素樸與精緻,更結合擅長的點狀、帶狀情境光源,凸顯綠地、水景承托主建物的輕盈之美,隱喻內斂中蓄勢待發的生命力。 ↗ 周易設計 - 國泰建設璞匯接待中心 - Photo 01 - 建築整體外觀 幾何延展的灰階量體,左側依適當比例浮凸俐落的鋼構、茶玻架構,宛若琥珀光盒般的意象,與水泥板的粗獷恰成生動對比。訪客駐車後自樹籬開口走上踏階平緩漸昇的抿石子步道,跟著迂迴轉折的步道燈光指引,可以欣賞沿途相隨的無邊界水池,安靜地倒映漂浮水面的點點光影。 ↗ 周易設計 - 國泰建設璞匯接待中心 - Photo 03 - 戶外步道及水景 主 建物前端分別有兩道成90度角的屏風牆,運用細膩的牆體開窗方式,讓視覺有條件穿透,賦予隨機變化的框景效果。兩牆中間圍拱著前方圓形鑿孔的天井廊遮,在 這圓孔下方精心栽種綠竹,服膺取法自然的綠建築概念,在視覺的導引上,則透過前後景的巧妙堆疊,兼具維護隱私與美化地景的實質意義。 推開 特製竹編大門進入售樓處內部,亮黑色地坪延展的空間開闊而深邃,動線配置也如同簡約外觀的延伸。醒目的迎賓櫃台是巨大的空間光點,由摺紙概念而來的立體天 棚與櫃台基座,分別以木作搭配人造石建構,如同鑽石立體切割的形體,在焦點燈光襯托下尤其力道遒勁,橫斜其間的黑色樹枝,別具設計者獨有的風格印記味道。 此外,櫃台後靠的水泥板背牆穿插錯落黑玻,除了讓碩大牆體更有層次,也讓牆後辦公室內的工作人員,可以透過玻璃窺視孔隨時照看前臺動靜。 ↗ 周易設計 - 國泰建設璞匯接待中心 - Photo 09 - 櫃台與端景接待區 櫃 檯旁有方以大面格柵襯底的角落,用來展示興建中的建築模型,同樣鑽石立體切割的白色基座,透過上方自天花板深處懸垂而下的煙囪式聚光照明,凸顯精妙的情境 光源效果。獨立洽談區的設計相當注重來客隱私,刻意降板的地面鋪設長毛地毯,點綴其上的鼓凳帶出微妙的東方人文,ㄇ型環繞的沙發同樣低檯處理,而嵌於沙發 中央的裝置藝術,利用相互銜接的壓克力棒,媒介上下光源的傳導,表現煙霧般輕盈的光纖之美。 ↗ 周易設計 - 國泰建設璞匯接待中心 - Photo 14 - 櫃台往樓梯... 閱讀完整文章 »
李文勝建築師 - 天街樓井 向天借鑿一個景 是井也是景 - 1月 07, 2013 自然與人造之間,李文勝建築師設計的「天街樓井」企圖創造新型態建築,設計過程行為認為創作是不斷延綿連續的過 程,「天街樓井」的天井,是建築實體空間之間的虛空間,透過天井讓建築物的「氣」流動,上可通天,下達地脈,好似「天公」儀式,是人與大自然溝通,觀察歲 時氣候的變化... 一棟樓,一個天井,一場繁華的場域,破除騎樓的低垂制式印象,有所為般地建構著座落於忠孝東路上,正挑戰了都會裡「極致限制」的面窄凸字型基地,從此有了天間、人間、地間、間接、間隙與中介...的「真實自然」關係。 「天街樓井」向天借鑿了一個景,是井也是景。 井裡裝著自然的日光、空氣、雨水、風流、星光、及與人互動的景緻。 ↗ 李文勝建築師 - 天街樓景 Lightwell 集合住宅 - Phot0 01 李 文勝建築師設計的「天街樓井」集合住宅體現了建築是情感與理智平衡的主張,突破台灣傳統騎樓下的路人一貫式水平行走的經驗值及低暗式的人造燈泡閃爍的手 法;「天街樓井」視覺作為,從一般低垂的慣性行為,轉換成天「井/ 景」的自然垂直視覺(與繁忙都會人的匆忙生活,及下班時抱著疲憊的身心...走在水平視線之台灣特有的「騎樓」文化,作為對比的提醒),無一秒相同的頻 率,循著一道不同斜面矩形深凹的量體實牆、線性格柵所約制幾何圍構的虛牆,與方格秩序分佈的光線處理等,所產生的理智感受隨機能的邏輯安排,創建了天井明 晰的行徑。 ↗ 李文勝建築師 - 天街樓景 Lightwell 集合住宅 - Phot0 04 - 向天借鑿了一個景,是井也是景 在 處理材料與光的同時,情感的層次接續了行人大腦的思維。抬頭看,天頂的容器承載著自然的景,行人感受光的蘊意、雨絲的詩意、裝在天花板上的燈可以是星光及 享受光與格柵影舞在高牆天幕裡...在建築配置上,具有通風及採光、對流的機能外,重新被提醒人與自然的關係,即使沈浮在日出日落的塵囂中,也可以如此 「真實」。 設計過程行為把光線當作「天然的建材」所營造出的光與影交流,是延續性概念的藝術表現。而利用光的幾何學,創造出一個地方的精 神;幾何形體的洞牆和光線放在一起時,有能力製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也中介於創造者與觀賞者之間,或許程序不同、或是行為不同、但萬物的存在力量卻 無法抹煞。 牆體設計給予平行走在騎樓的行人一個向上仰望的機會,另外也提供了夜間都市對側行人關注的元素,洞牆的大小、... 閱讀完整文章 »
劉偉彥「山里時晴」宏銓建設向異托邦的永續理想致敬 - 4月 24, 2023 宏銓建設「山里時晴」與城市共生 劉偉彥回歸自然、致敬文化 宏銓 建設成立36年,是台中地區知名建商,近期推出了小坪數 住宅 「山里時晴」,並請來綠建築大師 劉偉彥 合作, 建案 位於 台中 市八期南屯文心秀泰特區,擁有8萬平方米的綠地。它採用360度環繞式垂直綠化等特色,打造出一個「都會里山院落」,以重新定義永續宜居建築。它的設計反映了宏銓建設的永續理念,強調自然、文化的重要性,並回應全球的ESG議題。 宏銓建設致力於製作細膩、獨特的建築作品 宏銓 建設以製作細膩、獨特的建築作品而聞名。每件建築作品都是經過細膩精緻的設計,且外觀不會重複。他們秉持「做自己的建築」的理念,回歸自然、致敬文化。這個理念不只受到購屋者的熱烈迴響,也為他們贏得了建築獎項的殊榮。例如,「緣溪行」獲得了第10屆台中市都市空間大獎的「建築空間卓越獎」和「年度空間設計大獎」兩項大獎。宏銓建設在設計建築作品時,也將永續理念納入其中。 宏銓建設的建築風格充滿辨識度。他們的建築作品以綠建築為主創起點,並以文化反思為核心價值,致力於詩意棲居的文化實踐。觀察它們的過往作品,我們可以發現,「緣溪行」回歸了文化和自然,並以流線型錯層陽台和戶戶三面綠意環繞的設計讓住戶感受到自然,宏銓建設的建築理念強調以自然、文化為主創起點,並致力於詩意棲居的文化實踐。這一理念是宏銓建設在36年的歷史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也是品牌成功的關鍵所在。 觀察宏銓建設的過往作品,可以發現這一理念的貫穿始終。例如,「緣溪行」的設計靈感來自當地的文化與自然景觀,流線型錯層陽台及戶戶三面綠意環繞,呈現出對文化與自然的回歸與致敬;「述森林」則以特殊三翼風車造型結構,達到戶戶三面採光與360度視野,讓居民能夠享受自然景觀的美好;「入深林」則將建築物隱身在茶園、樹海和天空之橋中,充分詮釋王維在〈鹿柴〉詩中「返景入深林」的意境。 宏銓建設的建築理念不僅讓其作品成為建築獎項常勝軍,也獲得了購屋者的熱烈迴響。這種以自然、文化為主創起點的建築設計,不僅是對當地文化的尊重,更是回應了人們對永續、生態友好 住宅 的追求。 與建築師劉偉彥合作——打造辨識度超高的建築作品 宏銓建設在近年多與建築師 劉偉彥 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座座辨識度超高的建築作品。這些作品以綠建築為主創起點,以文化反思為核心價值,致力於詩意棲居的文化實踐。 宏銓建設... 閱讀完整文章 »
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 衛禾居 新移民與宜蘭夢 從傳統農地住宅(農舍)思考 [耕地+住宅]的重要性 - 7月 17, 2012 宜蘭由於雪隧開通後,開始落入大台北生活圈的泥淖.大量懷抱「american dream house」般夢想的人,大量進入宜蘭購買農地興建住宅。大片農地裡量身定作的個人豪宅如雨後村筍般出現.提供新移民來此”短暫定居”,而非落腳於此.獨 房獨院的背後,隱含著耕地不斷縮減與合法性問題.政府變象漠視這些以合法農地掩蓋非法農舍別墅的狀態.但移民還是不斷游移在台北與宜蘭之間,將此視為渡假 之所。 宜蘭地區除了這些大量客製化的「商品」,另一方面卻朝向價格低廉取向的"站街飯厝".雖然早期宜蘭厝試圖帶動地方文化與住宅型態整 合,呈現建築型態在地化的特色.但對於耕地與住宅建築關係的緊迫性,卻是當下建築設計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思考提供人”為何”來此而居的本質,成 為本案發想與開端.進而朝向找尋介於都市與鄉村之間的”宜蘭居”的住宅型態。 ↗ 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 衛禾居 - Photo 02 - 農地與建築關係2 基地涵構 「衛 禾居」基地位於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有機米田中央,歷史悠久的萬富國小對面,約300坪的不規則狀建地,南北座向且2邊臨路。本案基地原為鐵路局員工宿舍, 面前道路則是來往太平山與羅東林場的主要五分車幹道,但後來伐木業式微後,鐵道本身與周圍紋理早已改變,周圍為部份農家與農地.基地為國有地,後來釋出作 為建地拍賣。 設計說明 「衛禾居」包含三棟雙拼住宅及一棟獨棟住戶。不同於既有的農舍及傳統連棟透天住宅,希望能定義一種新的居住形式及生活密度。以小型的社區聚落為概念,強化未來居住者的聯繫關係。並希望在適度的基地尺度下,創造合宜的戶外生活空間,與室內外交流的生活經驗。 主要設計元素如下: 1.適應在地氣候的設計 2.輕量的材質及量體表達 3.抬高的社區中庭 4.挑高的地面層戶外客廳 5.水平眺望延伸的屋頂平台 ↗ 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 衛禾居 - Photo 09 - 戶外景觀完工照片 基地本身狹小且形狀限制性高,為克服基地限制且考量戶與戶之間的互動與隱私,因此考量以多層次視野的嘗試,設計上,藉由挖空與錯位、虛體與實體互嵌的方式,讓地面層留設出較大的開放空間,能與基地周邊的自然景觀做連結,也能更多元的使用空間。 將 社區主要的活動中庭抬高至2F的高程,提高人的活動高度且可有更大的範圍接觸... 閱讀完整文章 »
台鐵桃園新站開工,Mecanoo攜手中興工程顧問,重塑桃園都市軸心,迎接未來交通挑戰 - 7月 11, 2024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7月10日, 台鐵 地下化 桃園 新站的開工典禮標誌著 桃園 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台鐵 桃園 新站地上三層、地下二層,設置兩座島式月台、三處出入口, 工程 金額約新台幣119億元,預計2030年底完工。 桃園 車站 每日旅運量達5萬3,000人次,是台鐵全線運量第二名的 車站 。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ecanoo與中興 工程 顧問合作設計的新站不僅將重塑城市地景,更將帶來交通便利。 桃園 市新站興建的歷史背景與未來展望 桃園 市,作為 台灣 西北部的大都會區,不僅擁有全國最大的機場,更是 台灣 的主要門戶。在過去的二十年中, 台灣 逐步將地面鐵路系統轉變為地下交通網絡。然而, 桃園 市中心的發展因鐵路軌道的存在受到限制。在這樣的背景下, 桃園 市政府與交通部共同推動了鐵路地下化計畫,連接城市的南北區域,並改變城市面貌。 Mecanoo的設計概念與機能配置 作為兩階段總體規劃的重要部分,位於 桃園 舊城區的新 桃園 車站 即將成為城市的中心軸心。新站包括商業空間、地鐵、巴士站和地下鐵路,屋頂遮蓋三個建築量體和兩個大空間。重型結構柱被分割成更細的柱子,營造出輕盈的感覺,彷彿屋頂懸浮在空中。 桃園 有「航空城」的稱號,Mecanoo利用摺紙飛機的型態賦予這座 車站 的屋頂折板造型,結合線性燈光的天花板圖案,為使用者帶來動感的視覺體驗。屋頂還提供遮陽和庇護,融合了城市與 車站 的公共特性。 新站的交通便利性與未來發展規劃 作為一個緊湊高效的交通樞紐,新站讓乘客能夠輕鬆地穿梭其間。中央的流通設計使得多方向進入站台層變得容易。照明和 景觀設計 將引導人們流動,並為都市紋理提供綠化。新站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一個社交場所,提供咖啡館、便利商店、 餐廳 和紀念品店等服務。總體規劃的第二階段將在 車站 東側建設一棟商辦大樓。 未來 桃園 新站的都市規劃與期待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全長約18公里,將消除20個平交道、8座陸橋及8處地下道,徹底改變 桃園 的都市面貌。 桃園 新站與捷運綠線及棕線共構,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務。設計融合現代藝術、美學及人文歷史元素,期望在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站能如期、如質完工,為 桃園 市民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此外,鐵道局指出,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包含改建 桃園 、內壢、中壢等三座 車... 閱讀完整文章 »
台北未來地標「劍潭站TOD大樓」闕河彬建築師改採柔化流線造型 - 10月 20, 2023 避免毀龍骨 劍潭站TOD大樓改流線型 台北捷運劍潭站多目標TOD大樓工程案2023年10月19日簽約,預計2027年底完工,下個目標是劍南站。先前 建築界連署反對興建,擔心TOD(大眾運輸導向的開發)拉高捷運站周邊的容積 、做高強度開發的大樓,會影響劍潭站特殊的龍骨造型屋頂景觀,衝擊圓山和北藝視野。負責的建築師闕河彬說,建築採柔化流線型降低視覺壓迫感,並調降高度、向南退縮。 北捷表示,大樓將利用劍潭站東側平面停車場土地,興建地下3層、地上16層複合式大樓,用途包含商場、教保中心、 辦公大樓 、景觀 餐廳 等。不過,先前建築界連署反對,認為大樓高度拉高後會破壞周邊景致,增加的人流還會衝擊中山北路交通,特別是劍潭站的龍骨造型懸吊屋頂,曾被選為全球十大設計最酷地鐵站,蓋了大樓會遮蔽視野、破壞附近天際線。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林靜娟 就認為,北市府應珍惜地理環境,不該為填補北捷虧損,犧牲市民擁有的公共財,破壞城市重要的人文脈絡。 大樓建築師 闕河彬 說,已參考各界意見後更新設計,建築物改採柔化流線造型、向南側退縮,連通道採輕量設計,預留更大開放空間。北捷董事長趙紹廉說,北捷從1996年通車後,不曾調漲票價,本業依舊虧損,才會以聯合開發 TOD 模式活化捷運周遭環境土地,一併改善人行空間及街景,下個目標是捷運劍南站。 北捷新事業開發處長馮兆興補充,TOD案的宗旨在於大眾運輸交通導向,希望前來的民眾都搭乘大眾運輸,現行的停車空間有135格,建物完工後再增175格,數量不多,避免衝擊交通。 市長 蔣萬安 說,考察 新加坡 、 上海 、 韓國 首爾 等千萬人口的都市,都利用交通場站優勢帶動整體區域發展,這棟多目標大樓在中山北路及承德路,是台北市南北交通運輸主要動線,緊鄰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及士林夜市,可望成為地區指標性商辦大樓。 FAM MEDIA 被當掉的保送生,出軌的捷運劍潭TOD開發案!!!請加入連署! 全球10大最酷地鐵站 北捷劍潭站將興建TOD大樓遭建築師反對 一週回顧 BG 跨世紀的認可 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獲頒賓大建築學位 桃園長庚轉運站BOT案大成功! 長庚國際會議中心閃耀亮相 99.98億預算下,台中巨蛋的投標之困 保留工業風貌的屏東美術館 石昭永從奧賽美術館獲取靈感融合歷史與現代 吳聲明規劃「放樣 at the beginning」新北建築設計... 閱讀完整文章 »
逾75年成就!《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於東京盛大展覽 2022.12.21-2023.05.28 - 4月 07, 2023 逾75年成就!《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於 東京 盛大展覽 2022.12.21-2023.05.28 2017年,「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 展 覽於 巴黎 裝飾藝術 博物館 盛大開幕,以品牌創始人 Christian Dior 帶領觀眾穿越時間的視覺饗宴,吸引了大批觀眾,成為 巴黎 史上參觀人數最多的時尚展覽。而這個展覽隨即在 倫敦 V&A 博物館 、 紐約 布魯克林 博物館 等城市展出,深受好評。而即將在2023年上半年來到 東京都 現代 美術館 (MOT)的「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展覽,由策展人 Florence Müller 與 知名建築事務所OMA主持建築師之一重松象平攜手合作,以建築的設計視野為基礎,帶領觀眾進入全新的敘事角度,透過沉浸式的場景與多樣化的技術與主題,將 日本 文化與 Christian Dior 品牌歷史作品巧妙結合,為2023年上半年帶來最大、最夢幻的時尚展覽。 《Christian Dior : Designer of Dreams》展覽於 東京都 現代 美術館 (MOT)舉辦,展覽日期從2022年12月21日至2023年5月28日。展覽時間每日10:00-18:00(17:30 最後入場),週一休館。如果你熱愛時尚和藝術,那麼這個展覽不容錯過,期待你能在其中感受Christian Dior品牌的魅力與精神。注意: 請記得先在線上預約看展 。 現代設計新詮釋,展現傳統美學 在 巴黎 舉辦的「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展覽中,共有22個主題展覽空間,其中,設計師以 日本 文化與視覺元素為靈感,重新詮釋傳統建築元素,以現代的設計語彙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透過沉浸式的展覽空間,觀眾能夠深入感受展覽的故事核心與張力,探索 Dior 的歷史、品牌故事與文化內涵。而在即將於 東京 舉辦的展覽中,策展人與建築師的合作,更是期待能夠給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透過多元的技術與主題,展現傳統美學與現代設計的巧妙結合,為觀眾打造一場充滿驚奇與美感的視覺饗宴。 「迪奧和 日本 」的淵源 品牌和 日本 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關聯,迪奧... 閱讀完整文章 »
櫻花台中霧峰新廠預計2023年首季動工 搶攻整體廚房市場 - 1月 14, 2023 台灣廚衛電領導品牌-櫻花(9911)因應逐年成長的整體廚房市場需求,以及未來幾年的交屋潮,將砸下六億元重金打造 台中 霧峰新廠,預計農曆春節過後動工興建,最快2024年投產,年產能可望提高到五萬套,年產值上看30億元以上,助攻集團未來的營收表現。 櫻花表示,台中霧峰新廠基地面積廣達6,650坪,由於目前櫻花外租倉庫的年租金達780萬元,未來在霧峰新廠完工啟用後,可望省下這筆高額租金支出,提高新廠的經濟效益。 櫻花整體廚房生產線設在台中烏日,近兩年受惠房市買氣夯,烏日廠產能供不應求,2021年整體廚房銷售量2.94萬台,其中新建案占約七成,占集團整體營收約25%;2022年整體廚房在新購、換購市場齊揚下,年營收成長15%,無論新建案市場或是生活館皆呈雙位數成長,營收占比進一步提高。 法人表示,近兩年因全台房市交易熱絡、帶動建照申請量創新高,代表未來幾年將進入交屋潮,櫻花的整體廚房在新建案市場看旺可期。 櫻花受惠整體廚房及廚電配備逐年穩健成長,加上近幾年布局的三項新事業-淨水產品、家居事業、越南子公司,同樣開始挹注營收,帶動2022年合併營收達到82.13億元,續創歷年新高,年增8.35%,營收連續12年穩健成長;2022年前三季稅後純益7.5億元,年增4.5%,EPS達3.47元,獲利續創歷史同期新高。 櫻花在新產品布局方面,淨水產品在積極布點淨水專櫃及持續推出新品的雙重效益下,2022年整機及濾心銷售業績大幅成長41%,預期淨水產品在產品創新速度快及通路滲透率高帶動下,2023年可望持續呈現價量雙成長。 閱讀完整文章 »
2022構竹林鐵新銳展,台灣竹構設計新場域 New Field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 11月 18, 2022 2022構竹林鐵新銳展,台灣竹構設計新場域 昔日,竹子和台灣先民的生活密切不分,生活器物、建築、竹筏⋯⋯,曾幾何時,竹子幾乎從現代生活消失⋯⋯,看著滿山遍野荒廢的竹林,台灣有何機會在竹木建築的想望之中?在臺灣竹產業屬於相對傳統的產業,從事者多為年紀稍長的工藝人士,相關的工藝和技術,在過去現代化的進展進程中,已流失不少,竹子領域存在一個傳承與永續發展的迫切危機。 構築於林鐵之中 探尋竹子的蹤跡 也因此2021年林務局開始支持臺灣竹會辦理 竹構造 人才培育計畫,驚喜地得到很多專業者的響應和熱情參與,策展人 陳冠帆 結構技師帶領去年六位建築設計師的創作展現在阿里山林業藝術園區與竹崎車站,得到許多民眾的驚艷與關注,可以看到竹建築在台灣人內心的情感與對永續資源利用的寄望。臺灣竹會理事長甘銘源表示,在重建竹產業的同時,我們要練兵,選擇手作程度高的原竹讓設計者練練手感,讓有心的專業者熟悉竹子,打好工業化的基礎。竹子仍要走進現代建築,不是鄉土建築的附庸;竹子做為建材,長遠目標要工業化,曾經輝煌、但已式微的竹產業也待產官學界共同努力才能重新建立。原竹桀驁不馴的個性恰也要讓年輕的建築設計師磨練,讓設計者有邊界感、接地氣,來日運用起竹集成材方能恰如其分,扎實的工藝文化才是產業發展的靈魂。 而2022年第二屆構築林鐵新銳展,臺灣竹會同樣找來結構技師陳冠帆擔任策展人,延伸第一屆想探索竹子採用新結構手法的可能(New Dimension),2022年依然朝向此目標,但是將焦點放在重新看待竹構中的接頭,並計畫讓竹構與林鐵場域的特性更加結合,以帶來全新的空間體驗(New Field)。第一屆展覽場地在嘉義製材所與竹崎車站,今年則移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的車站,策展人 陳冠帆 表示,這7組新銳建築設計師將會發掘阿里山林鐵環繞著嘉義城市與山林的特色,同時基地以嘉義林鐵環繞城市山林,希望打造出與當地文化、紋理相呼應之地景構造物。延續第一屆構竹林鐵之目標,希望能藉由新的竹構造物進而帶動林業鐵路周邊之活化可能,藉此拉開“新”竹構的序幕,亦作為竹構城市的藍圖。 如果山不能來,不如我們往山裡走去 這次設計的場域拉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車站,從海拔127公尺的竹崎車站,一路爬升至1534公尺的十字路車站,這些車站平日一天行駛一班次,錯過班次想要再上山就得自行開車繞遠路;此外,建... 閱讀完整文章 »
台中舊城百年歷史建築「台中市役所」再現風華,義式餐廳Narratore、展演空間開幕 - 2月 10, 2023 台中著名地標及歷史建築「台中市役所」,歷經兩年的重新招商、室內裝修與設備更新,2023年2月10日舉行開幕式,副市長黃國榮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表示,台中市役所重新營運,可結合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台中刑務所演武場等官舍群及台中文學館,加上市府近年舉辦多場藝文活動,將有區域活化的加乘效果,對於復興台中市中區、西區充滿期待。 黃副市長今日在營運團隊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穎華的帶領介紹下,仔細巡看台中市役所的內部整體狀況。黃副市長表示,他個人認為台中市役所是所有歷史古蹟中最漂亮的建物,該所建於1911年,民國初年與日治時期作為辦公廳舍,到民國9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當作市府文化局的文化展場,後委外古典玫瑰園營運五年多。 黃副市長強調,近年再重新整修,現委由好役思公司經營,隨文化保存觀念提升,建築利用方式也越來越進步,一樓是藝文空間,不定期舉辦藝文活動、二樓是義大利餐廳,由米其林級主廚料理,歡迎大家來台中市役所參觀體驗。感謝市議員、民間團體單位等支持,一同努力恢復往日光華。 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將以藝文展演、歷史傳承為經營理念,融入飲食文化、生活美學等元素,打造別具特色的藝文交流平台。未來也將串聯台中州廳、刑務所官舍群等周邊文化資產場域力量,打造老時光、新潮流的文化聚落,形塑獨特新舊共榮的聚落氛圍,再現台中歷史風華,重現屬於舊城區的集體記憶。 營運團隊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穎華指出,未來將以「有役思、說故事」為主題,一樓「有役思藝文空間」規劃主題常設展覽,並集結文化與生活選書、特色風格選物等;二樓義式餐廳「Narratore」,取自義大利文「說故事的人」、「作家」,邀請曾任職於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Trattoria Zappatori的台灣主廚林耀輝(Lance),結合人生旅程與各地文化,融合為有故事性的料理,以故事入菜,為顧客端上一道道美味故事料理;三樓保留開放空間,供民眾參觀,可見陽光從古典巴洛克式建築圓頂投射而下,照映刻滿歷史印記的牆面。 文化局說明,台中市役所創建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為台中首見鐵筋混凝土建築,也是舊城區指標建物,更是日治時期全台最華麗的市役所。最初作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後曾作為台中市行政官署、台中市政資料館、新聞室、交通局辦公室等空間使用。市府積極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活化,重新開幕後的... 閱讀完整文章 »
教育 : 張基義老師 -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 3月 17, 2010 Dear all, 每一年看到那麼多優秀的朋友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組,每年口試中過程中也深刻體會這一些充滿熱忱的準建築人需要更多建議 與協助。昨天交大建築所剛初試完,心中頗多感觸,個人急忙中粗淺寫了十點正反面的建議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建築先進與前輩們,也可以提供意見,幫助這些為理 想努力而奮鬥的朋友們。 交大建築所 張基義 謹上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十點建議必要的準備工作 1.上網站上查詢學士後建築組相關的準備事宜:與網友相互交流、鼓勵。 準建築人手札 、 Archifeiled 、 建築人 ...等網站都提供了最好的資訊平台。 2.到大學相關系所旁聽設計課評圖:建築系所最重要的教育模式為設計課,藉由評圖可以體驗設計教育是完整過程的呈現與對話,絕非單項片面的技巧或想法。無法忍受設計評圖激烈的儀典,很難完成建築設計核心教育。 3.參觀設計相關展覽:美術館、博物館、藝文中心、藝文特區…常有設計相關展覽,認真看展覽參與演講、講座,這是建築甜美的成果分享。 4.聽演講:民間 / 誠品講堂、學學文創、築生講堂、南方建築論壇、敏隆講堂…,公部門 /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生活美學館、文化中心,每年台灣有超過一百場建築與設計相關的演講。 5.建築旅行與生活體驗:建築的教室在真實的世界,實際體驗建築、環境與生活的感動是做好建築人最基本要件。 6.廣泛閱讀建築與設計的啟蒙書籍與雜誌: 101 things I learned in architecture school、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等網路上有許多推薦給想入門者的啟蒙書。 7.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建築是一輩子的學習,體力與意志力沒有準備好是無法支撐下來。建築是晚熟的專業,要做好奮戰一生的準備。 8.至建築與設計相關系所大學修習或旁聽基本設計課:動手做與討論,訓練精準的工藝精神與抽象思考轉化能力。 9.認真準備作品集:想辦法找到申請上國內外一流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的作品集參考。請見 各國建築系學生作品集 Portfolio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 10. 提升語言能力:語言是通往世界的基本門檻。托福、全民英撿、英文在校成績…都有助於語言能力的鑑定。 十點應該可以避免的錯誤 1.孤軍奮戰求助無門:學士後建築組的朋友來自各... 閱讀完整文章 »
「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初選結果出爐! - 1月 20, 2007 為引領台灣建築界重拾住宅的核心價值,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創 辦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期望藉此獎項鼓勵優秀的建設公司與設計團隊,以達到提升台灣居住環境品質為使命,並於2006年春季開始規劃獎項活動辦法,歷經 數個月的籌備與公開徵件,彙集了129件作品,在2007年1月12日召開初選會議,由王俊雄教授、王增榮教授、金以容建築師、徐明松教授、陳珍誠教授、 黃長美建築師共六位初選評審討論篩選出入圍最佳單棟9件、入圍集合住宅22件一同進入決賽。 入圍之初選作品將於2007年3月中旬由漢寶德館長、日本建築師阿部仁史、黃永洪建築師、蘇喻哲建築師、黃聲遠建築師共同審議親赴現場勘查之作品名單,實地會勘之後將投票討論決選出「第一屆台灣 住宅建築獎」各項得獎作品。 以下為進入決選之作品名單:(入圍名單順序依作品案名筆劃排列) ‧私人獨棟住宅(共9件) Argus Vision Internal Limited: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巧食鋪:打開聯合工作室(劉國滄) 台南三世代鄭宅: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浮線私人住宅:林憲慶建築師事務所 新竹科園區王宅:建築作坊(曾成德) 高雄阿蓮鄭宅:徐純一建築師事務所 彰化鄭宅兼牙醫診所:建築作坊(曾成德) 礁溪四城曾宅: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 霧峰街屋:未完成建築工作室(趙力行) ‧集合住宅(共22件) 十方蘭庭:十方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二月河:式澳建設╱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上善若水:誠寬建設╱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 文心隱士林:文心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北投大成堂集合住宅:嘉能建設╱廖子澔建築師事務所 何必館:府都建設╱施進宗建築師事務所 青田主人:德林建設╱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 忠孝東路商業住宅大樓:誠寬營造╱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 美術北一街:群基建設╱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 東西巷:府都建設╱張景堯建築師事務 泰安觀止:德林建設╱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 泰安連雲:展曜建設╱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 純境社區:本富建設╱葉嘉建築師事務所 框景—竹北集合住宅:翁天富先生╱何侯設計+柯善文建築師事務所 琉璃藏:十方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陸府觀峰:陸府建設╱龔瑞琦建築師事務所 鄉林霞關:鄉林建設╱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墅建築:宏銓建設╱劉偉彥、許榮江建築師事務所 璞園六逸:璞全建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璞園人子:璞永建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閱讀完整文章 »
台中市社宅再邁新里程碑 豐原安康二期好宅上梁 興亞營造承造 開務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 - 1月 05, 2024 台中市社宅再邁新里程碑 豐原安康二期好宅上梁 台中 好宅 工程 進度持續穩健推動,滿地開花,繼去年東區東勢子、西屯區國安一期及太平區永億段及育賢三期好宅結構體皆順利完成後,今年年關剛過,2024年1月3日又舉行「豐原區安康二期好宅」上梁典禮,由 台中 住宅 發展 工程 處長陳煒壬陳煒壬主持,並與 開務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龔瑞琦 及興亞營造 工程 (股) 有限公司董事長卓燦然一同祈求新建 工程 圓滿順利, 工程 預計2025年完工。 住宅 處表示,豐原安康二期好宅於 1 期 1 樓配設健康關懷服務站、社會服務站及共好實踐基地等社會福利設施,結合已完工入住的豐原安康一期中國醫及伊甸等整體規劃,提供更多元的社福設施, 工程 共規劃地下 3 層地上 9 至 13 層共 5 棟複合混居式的 社會住宅 ,地面層設有 500 戶 住宅 單元房型分為 1 房型 232 戶、2 房型 223 戶、3 房型 45 戶,及大小店舖、社會福利設施 (含托嬰中心、身障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共享 公共空間 (含親子室、共享廚房、共同工作室、瑜珈室、社區閱覽室) 的優質 住宅 ,將公共服務設施集中於一樓與一期的中國醫及伊甸空間,共同圍塑出以人行為主 廣場 。 住宅 處指出,豐原安康二期特色是打開基地與鄰里各向出入口,以景觀散步道串連鄰里與社區活動空間。對外,打開基地對外各路口,方便鄰里親近基地內部空間,將社區地面層回歸鄰里共享;對內,串聯基地內部動態與靜態空間,以 鋼構 迴廊連結各項 公共空間 ,打造一個與鄰里共享的開放生活空間,分散配置的建築,創造豐富的留白活動連結及共享、活力、友善的社區。 住宅 處說明,目前已完工 社會住宅 基地共 9 處,其中東區尚武好宅預計今年 3 月入住,將提供 800 戶 住宅 單元予市民入住,中市府持續興建中基地尚有 12 處,加上已決標待開工基地有 3 處,總計興辦戶數已推升至 7,370 戶,今年度持續將興辦 社會住宅 目標推升至 1 萬戶,未來結合中央預計興辦的 8,000 戶,總計可提供 台中 市民約 1.8 萬戶社宅,落實市長 盧秀燕 推動的居住正義政策,將 台中 打造成為更宜居的城市。 精彩回顧 BG 台中市社宅再邁新里程碑 豐原安康二期好宅上梁 興亞營造承造 開務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 設計改變世界 石巻工... 閱讀完整文章 »
劉偉彥「山里時晴」宏銓建設向異托邦的永續理想致敬 - 4月 24, 2023 宏銓建設「山里時晴」與城市共生 劉偉彥回歸自然、致敬文化 宏銓 建設成立36年,是台中地區知名建商,近期推出了小坪數 住宅 「山里時晴」,並請來綠建築大師 劉偉彥 合作, 建案 位於 台中 市八期南屯文心秀泰特區,擁有8萬平方米的綠地。它採用360度環繞式垂直綠化等特色,打造出一個「都會里山院落」,以重新定義永續宜居建築。它的設計反映了宏銓建設的永續理念,強調自然、文化的重要性,並回應全球的ESG議題。 宏銓建設致力於製作細膩、獨特的建築作品 宏銓 建設以製作細膩、獨特的建築作品而聞名。每件建築作品都是經過細膩精緻的設計,且外觀不會重複。他們秉持「做自己的建築」的理念,回歸自然、致敬文化。這個理念不只受到購屋者的熱烈迴響,也為他們贏得了建築獎項的殊榮。例如,「緣溪行」獲得了第10屆台中市都市空間大獎的「建築空間卓越獎」和「年度空間設計大獎」兩項大獎。宏銓建設在設計建築作品時,也將永續理念納入其中。 宏銓建設的建築風格充滿辨識度。他們的建築作品以綠建築為主創起點,並以文化反思為核心價值,致力於詩意棲居的文化實踐。觀察它們的過往作品,我們可以發現,「緣溪行」回歸了文化和自然,並以流線型錯層陽台和戶戶三面綠意環繞的設計讓住戶感受到自然,宏銓建設的建築理念強調以自然、文化為主創起點,並致力於詩意棲居的文化實踐。這一理念是宏銓建設在36年的歷史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也是品牌成功的關鍵所在。 觀察宏銓建設的過往作品,可以發現這一理念的貫穿始終。例如,「緣溪行」的設計靈感來自當地的文化與自然景觀,流線型錯層陽台及戶戶三面綠意環繞,呈現出對文化與自然的回歸與致敬;「述森林」則以特殊三翼風車造型結構,達到戶戶三面採光與360度視野,讓居民能夠享受自然景觀的美好;「入深林」則將建築物隱身在茶園、樹海和天空之橋中,充分詮釋王維在〈鹿柴〉詩中「返景入深林」的意境。 宏銓建設的建築理念不僅讓其作品成為建築獎項常勝軍,也獲得了購屋者的熱烈迴響。這種以自然、文化為主創起點的建築設計,不僅是對當地文化的尊重,更是回應了人們對永續、生態友好 住宅 的追求。 與建築師劉偉彥合作——打造辨識度超高的建築作品 宏銓建設在近年多與建築師 劉偉彥 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座座辨識度超高的建築作品。這些作品以綠建築為主創起點,以文化反思為核心價值,致力於詩意棲居的文化實踐。 宏銓建設... 閱讀完整文章 »
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 10月 10, 2008 設計案: 國立嘉義新港藝術高中 新建工程 用途:學校 設計案位置:台灣嘉義縣新港鄉宮後村藝高路1號( on google maps ) 建築設計: 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景觀設計: 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龔書章、吳建森、陳麗雪 設計人員:伍迪安、蔡大仁、邵彥文、高德城、楊士翔、蔡宜潁、蔣右華、林宜萱 基地面積:46,670 平方米 建築面積:13,798 平方米 工程造價:新台幣 760,000,000元 設計時間:2004年10月~2006年7月 施工時間:2006年9月~2008年2月 使用材料:RC、洗石子 特殊材料:南方松、歐松木、石頭漆、防黴漆、磨石子、防火板、鋁板 顧問群 結構顧問:長浩結構技師事務所 電氣/給排水/空調顧問:棣鼎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營造廠:鈺通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龔書章+吳建森)設計之 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01 ↗ 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龔書章+吳建森)設計之 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02 ↗ 全區地面層配置圖 ↗ 全區2F平面圖 ↗ 東北方校內中庭透視圖 ↗ 東南方校外對街透視圖 ↗ 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教學大樓立面圖 ↗ 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實習劇場大樓立面圖 ↗ 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實習劇場大樓剖面圖 ↗ 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模型 閱讀完整文章 »
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025年2月15日開展 睽違六年!忠泰美術館再邀平田晃久,展出最新創作 - 2月 14, 2025 「纏繞」與「迴響」: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 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這位備受矚目的中生代 日本建築師 ,其建築哲學深受其導師 伊東豊雄 (Toyo Ito) 的影響,並發展出自我觀點。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擅長從自然界的秩序中汲取靈感,將建築視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 (ecosystem),強調人、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聯性。本次展覽的核心概念「纏繞的相容性 (karamari shiro)」,便是他長期以來探索的主題。他認為,建築不該是獨立於環境的個體,而應該像生物般與周遭環境產生互動、彼此影響。此外,平田更進一步提出「物我交織的臨界」概念,將探討範圍延伸至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層面,試圖透過建築,引發人們對這些抽象議題的思考與共鳴。 從草圖到模型:展覽亮點作品巡禮 本次《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由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2025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 策劃,於台北「NOKE 忠泰樂生活」三樓 Uncanny 空間展出。 展覽 精選了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近年來的代表作品,包括東京 (Tokyo) 原宿 (Harajuku) 新地標「HARAKADO」,以及臺灣 (Taiwan) 在地的重要建築項目等。展覽中呈現了將近40件珍貴的建築草圖與模型,觀眾得以藉此一窺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的設計思考過程,並見證他如何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建築空間。展期自2024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免費參觀,建築師本人也將於3月22日親臨現場舉辦講座。 奧夫塞計畫:忠泰美術館的實驗精神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作為一座持續關注未來議題與城市建築的美術館,透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展現其對於當代藝術與建築的實驗精神與前瞻視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是一個長期性的藝術實踐,跳脫美術館的傳統展示空間,選擇在非典型的場域進行展演。這樣的策略,一方面能讓藝術與建築作品,更直接地與大眾產生互動,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創作者的靈感,發展出更多元的創作形式。而本次展覽選址於 NOKE 忠泰樂生活 (... 閱讀完整文章 »
第九屆建築改革社大會選出新任理監事,何震寰擔任社長 - 10月 22, 2023 第九屆建築改革社大會選出新任理監事,何震寰擔任社長 建築改革社大會之耀眼成果 2023年10月21日「 建築改革社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建改論建交流會 」完美落幕,建築改革社的資深社員和伙伴、以及一直與風雨同行的建改之友們齊聚一堂,見證了此次大會的歷史性時刻。 第九屆理監事選舉與「建改論建」結合 本屆的會員大會巧妙地結合與第九屆建築改革社理監事選舉,為了吸引更多社員(包括新進成員)踴躍參與競選理監事,主辦者特意於公告活動資訊之際,開放了報名「建改論建」的機會,允許意欲參選的社員上台分享他們對建築改革的看法及意向。經過三周的激烈報名,共有15位社員和建改之友響應此次活動,其中21位表達了參選意願,且包括3位新進成員。 建改社 理監事選舉結果與新核心團隊 在全體社員的參與與期待下,新的理監事團隊終於問世。透過公正的投票,第九屆建築改革社理監事團隊成功誕生,並由新當選的理監事召開會議,選舉出具代表性的常務理監事。 陽明交大建築所的何震寰教授,被選為新一屆的建築改革社社長,同時,林欣億建築師和楊秋煜建築師,則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擔任副社長,賴人碩建築師則延續了其領導魅力,獲選為新一屆理事。 新面孔與老夥伴的共同努力 除了核心的重要人選外,還有許多新進的建築界精英如林宛蓁、劉獻文、張立群和鄭人豪等加入了理事行列。他們將為建築改革社注入新的活力和獨到的觀點,與資深的社員們如陳柏森、呂欽文、謝英俊等一同努力,推動建築改革。 建築改革的未來與感謝 此次 建改社 大會感謝多位建築學界、業界重要人士參與,包括 陳柏森 、 呂欽文 、 謝英俊 、 邱文傑 、 張基義 、 褚瑞基 、 林彥穎 、 劉仲豪 、 姜樂靜 等人。 感謝所有參與這次盛典的社員和夥伴們的參與與支持,使得第九屆建築改革社理監事團隊的「黃金組合」成功當選,未來的兩年,他們將帶領大家邁向更進一步的建築改革。 建改社新舊任理監事 在**理事部分**: 1. 何震寰 從第八屆的常務理事、副社長升任為第九屆的社長。 2. 第八屆的社長 賴人碩 在第九屆改任理事。 3. 第九屆還有多位新進理事,包括 林宛蓁 、 劉獻文 、 張立群 和 鄭人豪 等。 4. 李仁豪 、 陳冠帆 、 陳書毅 、 景雅琦 和 楊恩達 未再續任第九屆的理事。 在**監事部分**: 1. 吳宜晏 由第八屆... 閱讀完整文章 »
謝伯昌建築師設計 彩蝶紛飛的校園 台中市長安國小 - 8月 17, 2008 台中市長安國小 設計:謝伯昌建築師 位置:臺中市西屯區櫻花路18號 台中市長安國小校門口 鏘鏘鏘鏘.........巨型蝴蝶出現了! 那隻蝴蝶比台中科博館的蝴蝶還大隻哪! 守衛室 守衛室旁是地下停車場的車道出入口,右邊可以見到一部份的校舍 走進校園內,傳統校門口常見的移動式高護欄鐵門在這裡由低矮的結構(不知道該怎麼給它一個名字)取代了,上面還擺放盆栽,視覺穿透性極佳。 來到建築主體,眼前中央的一樓部分都設計為教職員辦公室及行政部門,左邊圓桶狀的建築體就好像手的手掌部分,與其他如手指部分的量體相連接(沒看過平面圖,純屬感覺) 這部分的空間應該類似所謂的「穿堂」,老師、學生都會經過此處進入校舍 那是什麼? 鑽入教室的巨型毛毛蟲嗎?(明明就是蝴蝶的蛹......「毛毛蟲」聽起來很不專業耶!) 靠近一點來看毛毛蟲(我比較喜歡這樣的稱呼...),原來是樓梯啊!怎麼左邊還有一支樓梯?謝建築師你是嫌預算過多,多做幾支樓梯來消耗預算嗎? 換個角度來看,真相大白!竟然是溜滑梯耶! 要是做成滑水道的話,爽度會提高不少唷!找幾個比基尼女郎在那邊戲水,旁邊再弄個沙灘排球.....(天氣太熱,我熱昏頭了,別理我 ) 喔....沒有比基尼女郎,只有兩位小朋友在玩耍,以及穿著短褲涼鞋的謝建築師 居中的校舍地面層是通透的空間,遇到下雨天,學生們可以在這邊打沙灘排球(抱歉,我還是想著比基尼女郎),站在此處可以感覺到涼風吹過,還挺舒服的呢! 為了服務準建的朋友們,我還是試著將比基尼女郎放到上述那個空間裡,如果有長安國小的年輕女老師看到此圖覺得穿比基尼應該不錯,歡迎仿效....... = screen.width * 0.7) this.width = 600"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 == 600)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else {if(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69) {this.width = 600}};" oncontextmenu="javascript:window.open('http://img383.imageshack.us/img383/6815/p1300550dsa8.jpg'); wi... 閱讀完整文章 »
台南市永康區舉辦「東橋安居」社會住宅動土 預計2026年11月完工 - 5月 18, 2023 台南永康「東橋安居」社宅 動土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2023年5月18日於 台南市永康區 舉辦「東橋安居」 社會住宅 動土典禮,由黃景茂執行長與各方嘉賓一同蒞臨,祈求工程順利進行。繼5月12日橋北安居動土後,緊接著又推東橋安居 動土 。「東橋安居」社會住宅新建 統包 工程由「兆子星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承喬國際建築師事務所 、宏信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統包團隊承攬。本案總經費10億8,000萬元,由 國家住都中心 全額負擔,展現中央對台南永康居住需求的重視。 「東橋安居」地理位置優異,基地位於永康新興開發區之大橋重劃區,東臨東橋三路,南臨東橋八街,與小橋公園比鄰而居,距市立新總圖步行10分鐘,亦鄰近警察局永康分局、消防局第五大隊等主要機關場所,週邊生活機能豐富。本案考量在地需求,設置托嬰中心及身心障礙者社區式日間服務,提供各項生活照顧。 「東橋安居」建築規模為1幢2棟,地上10層、地下3層,可提供220戶社宅單元,全案規劃設計公設比約31.2%,可提供住戶更實惠的戶內大空間,低建蔽率的規劃約41.4%,於地面層特別考量週邊環境,與鄰房及主要道路皆退縮5米以上,創造友善步行空間,亦呼應公園綠帶,打造出與周邊鄰里共享的休憩場所,全案預計2026年11月完工。 大橋重劃區鄰近醫院、學校、圖書館,以及由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轉型之永康創意設計園區,為台南近年來重要人口聚集之新興發展區。國家住都中心於該區陸續興建橋北安居與東橋安居,期能透過社會住宅興辦,提供更多在地居住與社福需求,成為台南市發展後盾。 「東橋安居」為中央於永康動土第二案、於台南動土第五案的社會住宅,全台目前累積開工達46處。國家住都中心直接興辦社宅已完工及決標戶數達31,219戶、全國社宅已完工及決標戶數達73,225戶。 一週回顧 BG Centre Pompidou 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諾曼·福斯特同名回顧展「Norman Foster」2023年5月10日至8月7日 女性董事長引領潮流!台東綺麗珊瑚館展現呂家甄與珊瑚產業的力量 林坤層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神社般的「森林辦公室」 名古屋融合多功能空間與自然環境的辦公空間 Tomoaki Uno Architects宇野友明設計 澎湖重光媽祖文化園區何去何從? 澎湖縣政府定調採BOT 台中14期重劃區《敦泰一境》舉行開工動土典禮 預計202... 閱讀完整文章 »
花蓮全民運動館動土!預計2026年完工 蘇建榮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 - 5月 31, 2024 為提供縣民友善運動環境,打造 花蓮 縣首座兼顧身心障礙者、失能者及銀髮族需求之運動空間,30日舉行「 花蓮 縣全民運動館興建計畫」 動土 典禮, 花蓮 縣長徐榛蔚出席儀式,期待完工後的全民運動館,成為 花蓮 縣民健康生活的據點,讓年輕人、年長者或是身心障礙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合適的運動方式,打造全民樂活最佳的 運動設施 。 徐榛蔚表示, 花蓮 是全民的健身房、 台灣 的運動場,近年來透過辦理全民運及全中運,將全縣多處賽事場館全面翻修並符合國際標準,今日的全民運動館除維持原有提供身心障礙者游泳服務的功能外,還將設立健身/體適能中心、韻律教室、瑜珈教室、多功能教室等多元 運動設施 設備與空間,考量大眾需求,也關注身心障礙者特殊需求及銀髮族,不僅是一個運動場館,更是促進本縣各年齡層社會共融、健康生活的重要設施。 花蓮 縣政府社會處表示, 花蓮 縣全民運動館為地下1層地上4層樓建物,1樓水域空間,除仍維持原有提供身心障礙族群游泳服務之功能,另增設SPA區、烤箱及蒸氣室;2樓為營運廠商辦公空間;3樓規劃設置健身/體適能中心(含銀髮/身障者體適能區);4樓為可進行TRX、舞蹈課程、有氧課程、兒童律動、肌力訓練之教室空間,工期約730日曆天,預計115年上半年完工。場館後續營運將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規定,採OT(營運轉移)方式辦理委託民間經營管理,提高場館營運效益,俾利永續經營。 花蓮 縣全民運動館興建基地前身為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復健游泳池,因建築及設施設備老舊損壞且不符現行無障礙設施規定,於是 花蓮 縣政府110年積極向教育部體育署爭取「前瞻基礎建設-充實全民運動環境計畫」,獲核定補助新台幣1億元整,加上縣府自籌2億元,總計畫經費3億元,改建為全民運動館,期待本場館促進身心障礙及社會共融、青銀共享之特色與亮點,作為國內運動場館之典範,「 花蓮 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游泳池改建全民運動館新建 工程 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工作」由 蘇建榮 建築師事務所承攬, 工程 由見安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造。 花蓮 縣政府近年來積極爭取辦理各項全國性及國際性的賽事,透過賽事帶動 花蓮 觀光及服務產業,讓 花蓮 沒有觀光淡季,從109年全民運、111年全中運,再到今年的全國地政盃,以及115年世界龍舟錦標賽與爭取中的國際少年運動會,不僅吸引來自各地的朋友來到 花蓮 切磋... 閱讀完整文章 »
教育 : 張基義老師 -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 3月 17, 2010 Dear all, 每一年看到那麼多優秀的朋友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組,每年口試中過程中也深刻體會這一些充滿熱忱的準建築人需要更多建議 與協助。昨天交大建築所剛初試完,心中頗多感觸,個人急忙中粗淺寫了十點正反面的建議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建築先進與前輩們,也可以提供意見,幫助這些為理 想努力而奮鬥的朋友們。 交大建築所 張基義 謹上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十點建議必要的準備工作 1.上網站上查詢學士後建築組相關的準備事宜:與網友相互交流、鼓勵。 準建築人手札 、 Archifeiled 、 建築人 ...等網站都提供了最好的資訊平台。 2.到大學相關系所旁聽設計課評圖:建築系所最重要的教育模式為設計課,藉由評圖可以體驗設計教育是完整過程的呈現與對話,絕非單項片面的技巧或想法。無法忍受設計評圖激烈的儀典,很難完成建築設計核心教育。 3.參觀設計相關展覽:美術館、博物館、藝文中心、藝文特區…常有設計相關展覽,認真看展覽參與演講、講座,這是建築甜美的成果分享。 4.聽演講:民間 / 誠品講堂、學學文創、築生講堂、南方建築論壇、敏隆講堂…,公部門 /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生活美學館、文化中心,每年台灣有超過一百場建築與設計相關的演講。 5.建築旅行與生活體驗:建築的教室在真實的世界,實際體驗建築、環境與生活的感動是做好建築人最基本要件。 6.廣泛閱讀建築與設計的啟蒙書籍與雜誌: 101 things I learned in architecture school、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等網路上有許多推薦給想入門者的啟蒙書。 7.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建築是一輩子的學習,體力與意志力沒有準備好是無法支撐下來。建築是晚熟的專業,要做好奮戰一生的準備。 8.至建築與設計相關系所大學修習或旁聽基本設計課:動手做與討論,訓練精準的工藝精神與抽象思考轉化能力。 9.認真準備作品集:想辦法找到申請上國內外一流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的作品集參考。請見 各國建築系學生作品集 Portfolio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 10. 提升語言能力:語言是通往世界的基本門檻。托福、全民英撿、英文在校成績…都有助於語言能力的鑑定。 十點應該可以避免的錯誤 1.孤軍奮戰求助無門:學士後建築組的朋友來自各... 閱讀完整文章 »
高雄市楠梓國小第二期工程開工 郭書勝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 - 2月 03, 2025 高雄市楠梓國小第二期工程開工 完工後提供優質學習環境 台積電進駐 高雄 市楠梓產業園區設廠,將帶動在地產業升級及城市轉型發展,因應隨之增加在地學生人口數,工務局新工處進行「楠梓國小健康樓及和諧樓拆除及新建工程(第二期工程),114年1月20日正式開工,預計116年完工,總經費約4.6億元,期待以老校新生之姿創新學習空間,提供一個充滿健康、活力又富朝氣的優質教育環境。 工務局指出,市府共編列6億8千萬元,將此項 公共工程 分2期進行楠梓國小校舍拆除新建作業,並提供足夠空間供校方調度使用,確保施工期間,學童仍有足夠的使用空間。由郭書勝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日前楠梓國小一期工程已順利完成,而二期工程同樣延續樹屋概念規劃,與一期工程共同營造整體學習環境。二期 校園建築 工程 主要內容,包含拆除舊校舍與新建地上5層鋼筋混凝土校舍一棟、警衛室一棟,總樓地板面積約9344平方公尺,包括14間普通教室、12間專科教室、1間大活動室、1間廚房及20間辦公相關空間等,規劃設計包含基地綠化、保水、日常節能、水資源、污水與垃圾改善等五大綠建築指標,並已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 楠梓國小基地位於楠梓區東寧里,為楠梓舊部落中心地帶,開發甚早,機關林立,於民國前十二年即設立「楠梓坑公學校」(楠梓國小前身),校齡已屆120年,校內擁有多棵農業局列管老樹及時光標本等具有歷史紀念意義之相關設施,伴隨楠梓的孩童們一起成長,亦為學校特色課程的發展重點,期待新校舍完工後,將可提供教師們優質的教學環境及學生們更寬廣的活動空間。 精彩回顧 BG 高雄市楠梓國小第二期工程開工 郭書勝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 國立成功大學領軍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NON-Belief: Taiwan Intelligens of Precarity)」展現臺灣建築在效率、科技、控制之間的智慧權衡,以及對環境永續的深刻反思 「木都3.0」啟動:嘉義市「木造集居建築示範設計競圖」揭曉,台灣建築菁英展現新式木構造潛力,NALA+NABUMA Lab【構嘉未來】奪冠,打造宜居城市新典範 歸仁高鐵台南站區將有社宅 193戶「武東好室」2029年竣工 港威營造有限公司、林建宇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統包團隊共同打造 台中綠美圖: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聯手打造,夜間燈光設計重新定義城市美學 ... 閱讀完整文章 »
賴人碩建築師 - 宜蘭三星農舍 新移民活力注入的在地建築 - 1月 08, 2013 緣起 面對新移民浪潮的衝擊 跟很多土生土長的「宜蘭囝仔」一樣,面對著培育滋養 自己的土地,總有一份莫名的親近和熱愛。而設計團隊身為在地的建築設計工作者,面對著近十年來湧入宜蘭的一波波「新移民潮」,總是有著難以名狀的複雜情 緒,一方面欣喜能有新的活力注入,另一方面也對蘭陽風土樣貌的急劇轉變深感憂心。因此和在地同業的日常閒聊間,也慢慢累積了設計團隊想要挺身正面挑戰「農 舍」建築類型的決心與勇氣。 微型的統包運作 伴隨著與委託人的初次會面,設計者強烈感受到是小住宅業主對鄉居生活的諸多美好想像及真實面對農舍龐雜的土地、建營法規和營造體系的種種無助和挫折,於是在設計的初步階段便建議本案的執行,以扮演統包者的角色,將土地代書、營造廠及材料商在初始階段便整合為一工作團隊。 ↗ 賴人碩建築師 - 宜蘭三星農舍 - Photo 06 - 建築外觀 基地風土環境 基地位於宜蘭三星地區,遠處山景環繞,夏季以南風為主,冬季則為嚴峻的東北季風,朝南的基地座向,隔著八米道路和自行車道是供泛舟及供應三星地區灌溉用水的安濃溪,河的對岸是閒事的養鴨風情。基地東側是耕作逾數代的水稻田。 ↗ 賴人碩建築師 - 宜蘭三星農舍 - Photo 12 空間組織_水平、垂直交會,內外交融的迴遊可能 面對週邊環繞四季輪替的綠意和水景,設計的策略是將水平向度的室內迴廊和半戶外陽台及垂直向度的樓梯及屋突側窗交會於整體的空間組織內,藉此以擁抱基地側像地毯般稻田的及前方的閒適風景,同時也在確保使用者隱私的情況下,讓陽光和涼風適切帶入室內。 立面表情背後的室內物理環境對應 面 對基地東側滿滿的綠意,設計團隊採取了玻璃磚作為東向立面的主要外牆材料。策略是透過具馬賽克效果的玻璃磚做為光線引入的過濾器,同時,透過玻璃磚組成的 半透明牆體,完成一個內外觀看的視覺經驗;也提供室內廊道轉化為「戶外風景走廊」的空間體驗。為達成這樣的空間企圖,在室內物理環境的思考上,為避免夏季 東側過量的日射引入,除了外牆玻璃磚採隔熱型式外,相對應的通風策略也嚴肅地被對待,作法包含在廊道周邊配置推射窗門窗,以導入清涼外氣。同時為達成該區 的室內熱氣排出,連接一樓至屋頂層的垂直空間,設計透空的鋼構樓梯及屋頂層高側通氣窗以創造有利排出熱氣的「煙囪效應」空間,以確保東側廊道的室內環境舒 適性。 ↗ 賴人碩建築師 - 宜蘭三星農舍 - Phot... 閱讀完整文章 »
「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初選結果出爐! - 1月 20, 2007 為引領台灣建築界重拾住宅的核心價值,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創 辦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期望藉此獎項鼓勵優秀的建設公司與設計團隊,以達到提升台灣居住環境品質為使命,並於2006年春季開始規劃獎項活動辦法,歷經 數個月的籌備與公開徵件,彙集了129件作品,在2007年1月12日召開初選會議,由王俊雄教授、王增榮教授、金以容建築師、徐明松教授、陳珍誠教授、 黃長美建築師共六位初選評審討論篩選出入圍最佳單棟9件、入圍集合住宅22件一同進入決賽。 入圍之初選作品將於2007年3月中旬由漢寶德館長、日本建築師阿部仁史、黃永洪建築師、蘇喻哲建築師、黃聲遠建築師共同審議親赴現場勘查之作品名單,實地會勘之後將投票討論決選出「第一屆台灣 住宅建築獎」各項得獎作品。 以下為進入決選之作品名單:(入圍名單順序依作品案名筆劃排列) ‧私人獨棟住宅(共9件) Argus Vision Internal Limited: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巧食鋪:打開聯合工作室(劉國滄) 台南三世代鄭宅: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浮線私人住宅:林憲慶建築師事務所 新竹科園區王宅:建築作坊(曾成德) 高雄阿蓮鄭宅:徐純一建築師事務所 彰化鄭宅兼牙醫診所:建築作坊(曾成德) 礁溪四城曾宅: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 霧峰街屋:未完成建築工作室(趙力行) ‧集合住宅(共22件) 十方蘭庭:十方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二月河:式澳建設╱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上善若水:誠寬建設╱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 文心隱士林:文心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北投大成堂集合住宅:嘉能建設╱廖子澔建築師事務所 何必館:府都建設╱施進宗建築師事務所 青田主人:德林建設╱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 忠孝東路商業住宅大樓:誠寬營造╱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 美術北一街:群基建設╱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 東西巷:府都建設╱張景堯建築師事務 泰安觀止:德林建設╱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 泰安連雲:展曜建設╱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 純境社區:本富建設╱葉嘉建築師事務所 框景—竹北集合住宅:翁天富先生╱何侯設計+柯善文建築師事務所 琉璃藏:十方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陸府觀峰:陸府建設╱龔瑞琦建築師事務所 鄉林霞關:鄉林建設╱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墅建築:宏銓建設╱劉偉彥、許榮江建築師事務所 璞園六逸:璞全建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璞園人子:璞永建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閱讀完整文章 »
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025年2月15日開展 睽違六年!忠泰美術館再邀平田晃久,展出最新創作 - 2月 14, 2025 「纏繞」與「迴響」: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 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這位備受矚目的中生代 日本建築師 ,其建築哲學深受其導師 伊東豊雄 (Toyo Ito) 的影響,並發展出自我觀點。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擅長從自然界的秩序中汲取靈感,將建築視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 (ecosystem),強調人、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聯性。本次展覽的核心概念「纏繞的相容性 (karamari shiro)」,便是他長期以來探索的主題。他認為,建築不該是獨立於環境的個體,而應該像生物般與周遭環境產生互動、彼此影響。此外,平田更進一步提出「物我交織的臨界」概念,將探討範圍延伸至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層面,試圖透過建築,引發人們對這些抽象議題的思考與共鳴。 從草圖到模型:展覽亮點作品巡禮 本次《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由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2025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 策劃,於台北「NOKE 忠泰樂生活」三樓 Uncanny 空間展出。 展覽 精選了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近年來的代表作品,包括東京 (Tokyo) 原宿 (Harajuku) 新地標「HARAKADO」,以及臺灣 (Taiwan) 在地的重要建築項目等。展覽中呈現了將近40件珍貴的建築草圖與模型,觀眾得以藉此一窺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的設計思考過程,並見證他如何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建築空間。展期自2024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免費參觀,建築師本人也將於3月22日親臨現場舉辦講座。 奧夫塞計畫:忠泰美術館的實驗精神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作為一座持續關注未來議題與城市建築的美術館,透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展現其對於當代藝術與建築的實驗精神與前瞻視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是一個長期性的藝術實踐,跳脫美術館的傳統展示空間,選擇在非典型的場域進行展演。這樣的策略,一方面能讓藝術與建築作品,更直接地與大眾產生互動,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創作者的靈感,發展出更多元的創作形式。而本次展覽選址於 NOKE 忠泰樂生活 (... 閱讀完整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