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憲慶建築師設計 位於台北縣某山某地的「樹梢餐廳」 - 8月 31, 2010 曾經設計過宜蘭浮線私人住宅的林憲慶建築師,這次在台北縣某個地方的山坡上設計了一間「樹梢餐廳」,確切的地點我暫時不講,想知道的人可以自行去 google 看看,就會有答案。↗ 從山坡下眺望樹梢餐廳↗ 通往樹梢餐廳的小徑>>相關討論::林憲慶建築師設計 位於台北縣某山某地的「樹梢餐廳」::
教育 : 張基義老師 -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 3月 17, 2010 Dear all, 每一年看到那麼多優秀的朋友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組,每年口試中過程中也深刻體會這一些充滿熱忱的準建築人需要更多建議 與協助。昨天交大建築所剛初試完,心中頗多感觸,個人急忙中粗淺寫了十點正反面的建議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建築先進與前輩們,也可以提供意見,幫助這些為理 想努力而奮鬥的朋友們。 交大建築所 張基義 謹上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十點建議必要的準備工作 1.上網站上查詢學士後建築組相關的準備事宜:與網友相互交流、鼓勵。 準建築人手札 、 Archifeiled 、 建築人 ...等網站都提供了最好的資訊平台。 2.到大學相關系所旁聽設計課評圖:建築系所最重要的教育模式為設計課,藉由評圖可以體驗設計教育是完整過程的呈現與對話,絕非單項片面的技巧或想法。無法忍受設計評圖激烈的儀典,很難完成建築設計核心教育。 3.參觀設計相關展覽:美術館、博物館、藝文中心、藝文特區…常有設計相關展覽,認真看展覽參與演講、講座,這是建築甜美的成果分享。 4.聽演講:民間 / 誠品講堂、學學文創、築生講堂、南方建築論壇、敏隆講堂…,公部門 /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生活美學館、文化中心,每年台灣有超過一百場建築與設計相關的演講。 5.建築旅行與生活體驗:建築的教室在真實的世界,實際體驗建築、環境與生活的感動是做好建築人最基本要件。 6.廣泛閱讀建築與設計的啟蒙書籍與雜誌: 101 things I learned in architecture school、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等網路上有許多推薦給想入門者的啟蒙書。 7.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建築是一輩子的學習,體力與意志力沒有準備好是無法支撐下來。建築是晚熟的專業,要做好奮戰一生的準備。 8.至建築與設計相關系所大學修習或旁聽基本設計課:動手做與討論,訓練精準的工藝精神與抽象思考轉化能力。 9.認真準備作品集:想辦法找到申請上國內外一流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的作品集參考。請見 各國建築系學生作品集 Portfolio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 10. 提升語言能力:語言是通往世界的基本門檻。托福、全民英撿、英文在校成績…都有助於語言能力的鑑定。 十點應該可以避免的錯誤 1.孤軍奮戰求助無門:學士後建築組的朋友來自各... 閱讀完整文章 »
Richard Meier在韓國的傑作——Sorol Art Museum 美術館:融合自然與現代建築的詩篇 - 2月 19, 2024 Richard Meier在韓國的傑作——Sorol Art Museum 美術館:融合自然與現代建築的詩篇 由建築大師理查德·邁爾( Richard Meier )設計,在 韓國 江陵市教洞的「索羅爾 美術館 」(Sorol Art Museum,韓語:솔올미술관)於2024年2月14日開幕。這座 美術館 名稱「索羅爾」,取自該地區舊稱,意寓「松樹繁茂之地」,座落於教洞第七 公園 內,擁有地上兩層及地下一層,總總樓地板面積約3,200平方公尺。經過約四年的建設期,這座精緻的建築預期將成為江陵新的地標,同時充當地區新的公共 文化設施 。 理查德·邁爾,作為 柯比意 (Le Corbusier)的精神繼承人,以其利用光線的純白色建築聞名於世。邁爾一生對光線有著深刻的探索,追求明朗而複合、實用而克制的詩意空間。他的建築哲學在許多文化空間如 美術館 和 博物館 中尤為閃耀,包括亞特蘭大高 美術館 (1983年)、法蘭克福應用 美術館 (1985年)、巴塞隆納當代藝術館(1995年)以及洛杉磯蓋蒂中心(1997年)等,均由他巧手打造。 索羅爾 美術館 正是邁爾建築設計與哲學的集大成之作,目的在於創造一個展示藝術本質之美、融合自然與人文的 開放空間 。 美術館 運用了「極簡的白色飾面」和「克制的框架」,充分呈現地名「松樹繁茂之地」的特色,周圍密林環繞,從綠意盎然的山路開始引導訪客進入這片純潔、克制的白色建築世界。從 韓國 傳統建築中汲取靈感, 美術館 主體建築圍繞一個中心庭院,分為三大部分:北翼的懸挑結構提供了壯觀的空間感,內有兩個主要展廳;清晰的方塊形狀展示室和辦公空間,天花板高達7.5公尺,展現冥想般的特質;而透明的亭子則設有主入口、大廳和咖啡廳。 從蜿蜒上山的道路進入,沿著穿過精心規劃的文化 公園 的步行道,便開始了對索羅爾 美術館 的探索之旅。 美術館 圍繞一個中央庭院配置,這一特色受到傳統 韓國建築 的啟發,並分為三個主體建築:北翼是一個大型的懸挑亭,用於臨時 展覽 ;「方塊」是一個潔淨的量體,內含永久收藏、辦公室和 圖書館 ;而透明的亭子則包含了主入口、大廳、咖啡廳和 博物館 商店。流通路線呈T字形,不僅方便在 美術館 不同樓層和空間間移動,也為與室外展品、花園以及更遠的反射池互動提供了更多介面。 美術館 的開幕作品包括「Lucio Fontan... 閱讀完整文章 »
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025年2月15日開展 睽違六年!忠泰美術館再邀平田晃久,展出最新創作 - 2月 14, 2025 「纏繞」與「迴響」: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 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這位備受矚目的中生代 日本建築師 ,其建築哲學深受其導師 伊東豊雄 (Toyo Ito) 的影響,並發展出自我觀點。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擅長從自然界的秩序中汲取靈感,將建築視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 (ecosystem),強調人、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聯性。本次展覽的核心概念「纏繞的相容性 (karamari shiro)」,便是他長期以來探索的主題。他認為,建築不該是獨立於環境的個體,而應該像生物般與周遭環境產生互動、彼此影響。此外,平田更進一步提出「物我交織的臨界」概念,將探討範圍延伸至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層面,試圖透過建築,引發人們對這些抽象議題的思考與共鳴。 從草圖到模型:展覽亮點作品巡禮 本次《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由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2025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 策劃,於台北「NOKE 忠泰樂生活」三樓 Uncanny 空間展出。 展覽 精選了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近年來的代表作品,包括東京 (Tokyo) 原宿 (Harajuku) 新地標「HARAKADO」,以及臺灣 (Taiwan) 在地的重要建築項目等。展覽中呈現了將近40件珍貴的建築草圖與模型,觀眾得以藉此一窺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的設計思考過程,並見證他如何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建築空間。展期自2024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免費參觀,建築師本人也將於3月22日親臨現場舉辦講座。 奧夫塞計畫:忠泰美術館的實驗精神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作為一座持續關注未來議題與城市建築的美術館,透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展現其對於當代藝術與建築的實驗精神與前瞻視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是一個長期性的藝術實踐,跳脫美術館的傳統展示空間,選擇在非典型的場域進行展演。這樣的策略,一方面能讓藝術與建築作品,更直接地與大眾產生互動,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創作者的靈感,發展出更多元的創作形式。而本次展覽選址於 NOKE 忠泰樂生活 (... 閱讀完整文章 »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2025年3月4日 公視、TaiwanPlus首播 - 3月 03, 2025 具深厚建築涵養的金鐘導演符昌鋒創作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以黑潮為隱喻,探索不同族群與文化思潮如何建構台灣各個時代的建築,從日治時期到當代,呈現台灣獨特的建築美學與文化底蘊。 2025年3月3日公視、十月影視舉辦紀錄片特映記者會,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會中提到導演符昌鋒過去曾與公視合作《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不羈》等紀錄片,皆獲得金鐘獎肯定。他說「公視一直以來致力於保存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影像,記錄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看過《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後,胡元輝認為「這部紀錄片不僅是一部建築紀錄片,更藉由建築探討台灣歷史、文化與人民之間深刻的連結」。 胡元輝說,「符昌鋒導演透過鏡頭,讓我們看見建築家們在人性尺度與空間上的細膩,以及對於美感的追求」,也認為「這部紀錄片讓人省思人與環境的關係」。 符昌鋒導演說「建築像人一樣,有年青義氣風發的時候。也會衰老,建築是有他獨特的記憶與個性,在不同的天候、不同的時間,都有不一樣的表情,一不注意就消失了,再也補捉不到那瞬間的感觸。」 《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係由文化策進院、十月影視、建築師 蘇喻哲 、宋文嶽、莊子華共同出品。導演符昌鋒自2018年開始發想,2022年開始為期兩年半、148處建築拍攝,並採訪超過100位建築師、學者、專家。 符昌鋒從 東海大學建築系 畢業,後赴美修習電影碩士並投入影視工作,記者會上他說「我內心裡一直覺得我是建築人超過電影人」,這次紀錄片也算圓了建築夢。也說我一定要把建築師帶到現場,也感謝 李祖原 、 張哲夫 、 姚仁喜 、 薛琴 、 邱文傑 、 黃聲遠 等建築師到其最得意的作品現場訪談並拍攝「希望讓觀眾看到建築,也看到建築師們談建築」。 郭肇立 也提到,希望這部作品用自己的論述角度去看建築,他認為「建築有各種時間、人間、空間的綜合,建築永遠拍不完」,郭肇立自己蒐集了八萬多張幻燈片與無數的數位檔,但仍然希望「建築用電影來拍,不是靜態攝影的問題,它是立體的、有生命的」,遂有了與符昌鋒攜手詮釋建築。 監製、建築師蘇喻哲也形容懷抱熱情的拍攝狀態說「永遠精神狀態是很亢奮的」,也形容 郭肇立 與 符昌鋒 是「超級理想主義與超級浪漫主義,這案子非常艱辛」;蘇喻哲也提到建築師們聽到要拍台灣建築都首肯且配合,他說「他們把對設計案的掙扎、轉折的奮鬥分享在鏡頭前」,也說「他們都是這... 閱讀完整文章 »
台鐵桃園新站開工,Mecanoo攜手中興工程顧問,重塑桃園都市軸心,迎接未來交通挑戰 - 7月 11, 2024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7月10日, 台鐵 地下化 桃園 新站的開工典禮標誌著 桃園 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台鐵 桃園 新站地上三層、地下二層,設置兩座島式月台、三處出入口, 工程 金額約新台幣119億元,預計2030年底完工。 桃園 車站 每日旅運量達5萬3,000人次,是台鐵全線運量第二名的 車站 。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ecanoo與中興 工程 顧問合作設計的新站不僅將重塑城市地景,更將帶來交通便利。 桃園 市新站興建的歷史背景與未來展望 桃園 市,作為 台灣 西北部的大都會區,不僅擁有全國最大的機場,更是 台灣 的主要門戶。在過去的二十年中, 台灣 逐步將地面鐵路系統轉變為地下交通網絡。然而, 桃園 市中心的發展因鐵路軌道的存在受到限制。在這樣的背景下, 桃園 市政府與交通部共同推動了鐵路地下化計畫,連接城市的南北區域,並改變城市面貌。 Mecanoo的設計概念與機能配置 作為兩階段總體規劃的重要部分,位於 桃園 舊城區的新 桃園 車站 即將成為城市的中心軸心。新站包括商業空間、地鐵、巴士站和地下鐵路,屋頂遮蓋三個建築量體和兩個大空間。重型結構柱被分割成更細的柱子,營造出輕盈的感覺,彷彿屋頂懸浮在空中。 桃園 有「航空城」的稱號,Mecanoo利用摺紙飛機的型態賦予這座 車站 的屋頂折板造型,結合線性燈光的天花板圖案,為使用者帶來動感的視覺體驗。屋頂還提供遮陽和庇護,融合了城市與 車站 的公共特性。 新站的交通便利性與未來發展規劃 作為一個緊湊高效的交通樞紐,新站讓乘客能夠輕鬆地穿梭其間。中央的流通設計使得多方向進入站台層變得容易。照明和 景觀設計 將引導人們流動,並為都市紋理提供綠化。新站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一個社交場所,提供咖啡館、便利商店、 餐廳 和紀念品店等服務。總體規劃的第二階段將在 車站 東側建設一棟商辦大樓。 未來 桃園 新站的都市規劃與期待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全長約18公里,將消除20個平交道、8座陸橋及8處地下道,徹底改變 桃園 的都市面貌。 桃園 新站與捷運綠線及棕線共構,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務。設計融合現代藝術、美學及人文歷史元素,期望在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站能如期、如質完工,為 桃園 市民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此外,鐵道局指出,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包含改建 桃園 、內壢、中壢等三座 車... 閱讀完整文章 »
流動大地的拓印者 艾瑞克‧米拉勒斯 Enric Miralles - 2月 13, 2010 圖、文 :張基義 交大建築研究所 2000年7月3日,年僅45歲的西班牙天才建築師艾瑞克‧米拉勒斯(Enric Miralles)因患腦瘤,與世長辭。 Enric Miralles 乃1955年2月12日出生於巴塞隆納,1973年~1985年間與 Albert Vilaplana、Helio Piñón 共同合作並贏得許多競圖,畢業於巴塞隆納 ETSAB(Escola Tècnica Superior d'Arquitectura, Barcelona)並在該校與美國哈佛等名校任教,1991年與第一任妻子 Carme Pinós(是建築師也是當時的合作伙伴)離異,之後與合夥建築師 Benedetta Tagliabue 結婚,1995年獲得第一屆西班牙國家建築獎。 Enric Miralles 習慣透徹的觀察基地現況,細心的尋找基地週遭隱性的涵構,在一種固定的體系中引入了漸變,將之當成設計元素發展出與基地融合的連續狀建築體。 他 的設計作品充滿能量的原創力,由角度各異的大小碎形幾何形體所構成。所有的體塊被轉化為「線」的疊合與編織,建築延續了環境的涵構,宛若橋樑、隧道等基礎 設施或地景設施,透過一種非連續的形態和不穩定的結構,構築建築與環境景觀的微妙關聯,綿延不斷的空間迴響,恍若流動大地的拓印。加泰羅尼亞地區特殊的手 工藝傳統造就了高迪充滿夢幻色彩的有機形體,艾瑞克‧米拉勒斯繼承驚人的創意,為加泰羅尼亞建築創意攀登另一個高峰。 聖卡特納市場Santa Caterina Market:時尚的傳統市場 巴 塞隆納第一座有屋頂的傳統市場:聖卡特納市場(Santa Caterina Market)興建於19世紀,歷經時代變遷,空間不敷使用、環境品質惡化、街道擁擠、開放空間與公共設施缺乏。迫使巴塞隆納市政府於1997年痛下決心 徹底改善,舉辦了盛大的聖卡特納市場及周遭環境的都市更新競圖,結果由西班牙天才建築師 Enric Miralles (Enric Miralles - Benedetta Tagliabue | Arquitectes associats, 簡稱 EMBT) 勝出。 ↗ 西班牙建築師 Enric Miralles 設計之聖卡特納市場(Santa Caterina Market) - 龐大的波浪形屋頂宛如都市中一張色彩繽紛的藝術桌布 Santa Ca... 閱讀完整文章 »
呼應外埔田園印象,台中公共圖書館外埔分館/蔡顯恭建築師事務所 - 1月 07, 2022 台中市立 圖書館 外埔分館自1993年落成以來,既有樓地板面積及設備已不敷使用,導致室內書籍排列擁擠,無法再配置適當的閱讀傢俱與器材,也難以提供不同族群與年齡層更完善之閱讀服務,有鑑於此,依照 教育部的「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 規定直轄市立 圖書館 分館必須有1800平方公尺以上,此 圖書館 符合其增建需求與急迫性,於2018年動工擴建, 圖書館 總樓地板面積從168坪增加至689坪,擴增為4倍;不僅閱覽空間變大、可容納的館藏增多, 圖書館 的設計並與緊鄰的外埔國小結合,方便學童到 圖書館 等候家長接送。 外埔分館外觀建築採用垂直分割錯落設計呼應外埔的田園印象,大面積玻璃幃幕納入遼闊的綠景與遠方火燄山及鐵砧山,使民眾充分體驗與山伴讀的悠閒。 鳥瞰建築及周遭環境,透過2、3樓整面玻璃幃幕,可眺望遠方的鐵砧山及火炎山 基地位於台中市外埔區外埔國小的西南角臨甲後路,與外埔國小有區隔可獨立管理,原 圖書館 為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的建築物,面積為553平方公尺,本案申請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基地範圍約為2100平方公尺,但整體校園30000平方公尺的7%面積。 主要的規劃設計特色共有三個層面,由外而內,首先是增建 圖書館 與校園間的關係,其次是增建後所經營出的 圖書館 都市空間,最後則是新館與舊館間的全面整合。 此 圖書館 是全台灣第一個在學校範圍內重新以增建型式整合校園空間跟公共 圖書館 空間的規劃設計案,在規劃設計上必須可慮到公共 圖書館 的獨立性,也必須考量到與校園空間的連通關係。 本案位於學校運動場旁的駁坎平台上,且正好位於北面,無遮蔽物的狀況下,設計團隊在二、三樓設計一整面的玻璃帷幕,可俯瞰整個運動場,讓動與靜之間有不同的交流,遠方則是山峰綿延的鐵鑽山,把窗戶給填滿,讀者不自覺的感覺在大自然裡閱讀。 蔡顯恭 建築師將增建量體集中於基地後方,保留較大的空地給入口空間,形成一個如同「埕」一樣的空間,讓讀者及學童都有個良好可以停留的半戶外活動空間,重新利用圓形的幼兒園遊戲場整合與校園之間的空間,讓學校與 圖書館 間產生有趣且方便的通路。 圖書館 1樓樂齡區特別布置沙發、閱讀長桌、高度適宜的書架營造出家中客廳氛圍,讓長者舒適自在的閱讀;兒童閱讀區運用巧思與色塊,架構出一處歡樂的閱讀天地。沿著書牆樓梯迴旋而上,2、3樓簡... 閱讀完整文章 »
建築與電影的交錯:《粗獷派建築師》為何未能捕捉粗獷主義的真諦? - 3月 04, 2025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試圖打造一部建築師為主角的史詩電影,卻在建築呈現上失準。故事圍繞包浩斯(Bauhaus)背景的匈牙利建築師拉斯洛·托特(László Tóth),從大屠殺倖存後移居美國,獲得富商哈里森·李·範布倫(Harrison Lee van Buren)支持。然而,電影中的建築風格錯置,既非粗獷派,也無法承載電影試圖表達的多重隱喻。即使導演布雷迪·科貝特(Brady Corbet)細緻還原 1950 年代氛圍,AI 協助的建築設計卻顯得乏力。最終,托特的代表作竟源於納粹集中營的比例,讓人質疑電影的建築詮釋是否真正成立。 《粗獷派建築師》如何將建築史詩化卻徹底失敗?探討電影中的建築與文化衝突 作者:埃德溫·希思科特(Edwin Heathcote)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試圖成為一部史詩級電影。我們多久能看到一部以建築師為主題的史詩片?幾乎從來沒有。但很遺憾,這並不是一部關於建築的史詩電影。 儘管這部電影的演技、導演手法與攝影都十分精湛,它卻以某種方式把建築表現得一團糟。你可能已經熟悉這個故事:匈牙利裔猶太人、受過 包浩斯 (Bauhaus)訓練的建築師拉斯洛·托特(László Tóth,由艾德里安·布洛迪(Adrien Brody)飾演——艾德里安·布洛迪詮釋艾德里安·布洛迪式的嚴肅電影表演)在大屠殺中倖存,並來到 美國 。 他在找工作時四處碰壁,直到一位富商的兒子委託他為父親建造一座圖書館,作為生日驚喜。在這位父親哈里森·李·範布倫(Harrison Lee van Buren,由蓋·皮爾斯(Guy Pearce)飾演)身上,他找到了自己的贊助人,並最終經歷必然的奮鬥後成就偉業。儘管電影著重於這場奮鬥,卻未能清楚展現他的偉業究竟是什麼。 在電影中,建築被用來象徵許多事物:它象徵創造性的天才,象徵激進的歐洲與資本主義美國之間的對立,象徵透過文化來對抗大屠殺(或許也包括美國資本主義)的野蠻,象徵異質性與疏離感。 它象徵願景與個人主義,然而,同時它也關乎一座社區中心的建造。它象徵海洛因成癮的狂喜與悲劇,象徵黑暗與光明、陰影與虛無,象徵電影與建築之間的種種對應關係。如此種種,層層疊疊。 事實上,它象徵的東西太多了,而建築本身根本無法承受如此沉重的負荷。而它... 閱讀完整文章 »
光學玻璃牆創造的都市住宅風景,日本廣島私人住宅Optical Glass House/中村拓志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 6月 17, 2013 撰文:方尹萍 資料提供: 中村拓志&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日本建築師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設 計的 Optical Glass House 位於日本廣島市中心內,基地周邊環繞著高層建築物,基地正面面臨著繁忙的車道道路與路面電車的交集狀態,噪音的干擾是此基地最大挑戰,為創造有私密性又保 有寧靜的住宅,設置 Optical Glass 光學玻璃外牆面對車道,與半室內庭院相鄰,從室內的每一處空間都可挑望二樓挑空的庭院。 在光學玻璃的另一端隱約可見無聲的電車和汽車繁忙的景象、豐富生活的場景,身處在市中心內的住宅裡,感受一天當中自然光與街景的變化及季節變遷。 ↗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 Optical Glass House - Photo 02 - 建築外觀 Optical Glass 光學玻璃 運 用約6000塊50公厘的光學玻璃磚(每塊50mmx 235mmx 50mm),重疊組裝的點貫穿方式交疊施工。為了淬鍊出無瑕疵的塊狀真空玻璃,單元大小與真空狀態的質取決於隔音效能的係數。但因為玻璃內容易殘留應力, 所以需要緩慢冷卻後再行加工;並需要製作非常精準的尺寸,而顯得製作上極為挑戰性,儘管如此,當玻璃磚成形時,表層設計入奈米級處理凹凸質感,創造視覺上 的錯覺效果,以確保住宅內部的私密性。 ↗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 Optical Glass House - Photo 03 - 光學玻璃牆 垂簾式外牆 彷 彿日式溫泉館入口處垂簾的隔間,一種傳統日式空間的美學狀態,充滿輕薄飄逸感,同時將光影曖昧的若隱若現的引入室內區域的垂簾式光學玻璃外牆上。此外牆面 積寬8.6m、高8.6m、深為玻璃磚50mm之厚度,建構透明玻璃外牆是一項有挑戰性的工程。此牆重達13噸,此為RC構造的關係,梁需要加大變粗,所 以僅此處採SRC的結構方法對應,並運用鋼架得到拱預張力上升後,玻璃外牆的重量得以承載後,他處皆運用RC結構方式及縮小梁的尺寸。建築中上方的橫梁上 放置了74根不銹鋼BLOT,玻璃磚之間每10公厘的間隔處嵌入了(40mmx4m)可承載地震力負擔的金屬棒作為主要的支撐架構,並在水平線上置入扁... 閱讀完整文章 »
「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初選結果出爐! - 1月 20, 2007 為引領台灣建築界重拾住宅的核心價值,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創 辦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期望藉此獎項鼓勵優秀的建設公司與設計團隊,以達到提升台灣居住環境品質為使命,並於2006年春季開始規劃獎項活動辦法,歷經 數個月的籌備與公開徵件,彙集了129件作品,在2007年1月12日召開初選會議,由王俊雄教授、王增榮教授、金以容建築師、徐明松教授、陳珍誠教授、 黃長美建築師共六位初選評審討論篩選出入圍最佳單棟9件、入圍集合住宅22件一同進入決賽。 入圍之初選作品將於2007年3月中旬由漢寶德館長、日本建築師阿部仁史、黃永洪建築師、蘇喻哲建築師、黃聲遠建築師共同審議親赴現場勘查之作品名單,實地會勘之後將投票討論決選出「第一屆台灣 住宅建築獎」各項得獎作品。 以下為進入決選之作品名單:(入圍名單順序依作品案名筆劃排列) ‧私人獨棟住宅(共9件) Argus Vision Internal Limited: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巧食鋪:打開聯合工作室(劉國滄) 台南三世代鄭宅: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浮線私人住宅:林憲慶建築師事務所 新竹科園區王宅:建築作坊(曾成德) 高雄阿蓮鄭宅:徐純一建築師事務所 彰化鄭宅兼牙醫診所:建築作坊(曾成德) 礁溪四城曾宅: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 霧峰街屋:未完成建築工作室(趙力行) ‧集合住宅(共22件) 十方蘭庭:十方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二月河:式澳建設╱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上善若水:誠寬建設╱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 文心隱士林:文心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北投大成堂集合住宅:嘉能建設╱廖子澔建築師事務所 何必館:府都建設╱施進宗建築師事務所 青田主人:德林建設╱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 忠孝東路商業住宅大樓:誠寬營造╱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 美術北一街:群基建設╱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 東西巷:府都建設╱張景堯建築師事務 泰安觀止:德林建設╱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 泰安連雲:展曜建設╱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 純境社區:本富建設╱葉嘉建築師事務所 框景—竹北集合住宅:翁天富先生╱何侯設計+柯善文建築師事務所 琉璃藏:十方建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陸府觀峰:陸府建設╱龔瑞琦建築師事務所 鄉林霞關:鄉林建設╱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墅建築:宏銓建設╱劉偉彥、許榮江建築師事務所 璞園六逸:璞全建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璞園人子:璞永建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閱讀完整文章 »
台北未來地標「劍潭站TOD大樓」闕河彬建築師改採柔化流線造型 - 10月 20, 2023 避免毀龍骨 劍潭站TOD大樓改流線型 台北捷運劍潭站多目標TOD大樓工程案2023年10月19日簽約,預計2027年底完工,下個目標是劍南站。先前 建築界連署反對興建,擔心TOD(大眾運輸導向的開發)拉高捷運站周邊的容積 、做高強度開發的大樓,會影響劍潭站特殊的龍骨造型屋頂景觀,衝擊圓山和北藝視野。負責的建築師闕河彬說,建築採柔化流線型降低視覺壓迫感,並調降高度、向南退縮。 北捷表示,大樓將利用劍潭站東側平面停車場土地,興建地下3層、地上16層複合式大樓,用途包含商場、教保中心、 辦公大樓 、景觀 餐廳 等。不過,先前建築界連署反對,認為大樓高度拉高後會破壞周邊景致,增加的人流還會衝擊中山北路交通,特別是劍潭站的龍骨造型懸吊屋頂,曾被選為全球十大設計最酷地鐵站,蓋了大樓會遮蔽視野、破壞附近天際線。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林靜娟 就認為,北市府應珍惜地理環境,不該為填補北捷虧損,犧牲市民擁有的公共財,破壞城市重要的人文脈絡。 大樓建築師 闕河彬 說,已參考各界意見後更新設計,建築物改採柔化流線造型、向南側退縮,連通道採輕量設計,預留更大開放空間。北捷董事長趙紹廉說,北捷從1996年通車後,不曾調漲票價,本業依舊虧損,才會以聯合開發 TOD 模式活化捷運周遭環境土地,一併改善人行空間及街景,下個目標是捷運劍南站。 北捷新事業開發處長馮兆興補充,TOD案的宗旨在於大眾運輸交通導向,希望前來的民眾都搭乘大眾運輸,現行的停車空間有135格,建物完工後再增175格,數量不多,避免衝擊交通。 市長 蔣萬安 說,考察 新加坡 、 上海 、 韓國 首爾 等千萬人口的都市,都利用交通場站優勢帶動整體區域發展,這棟多目標大樓在中山北路及承德路,是台北市南北交通運輸主要動線,緊鄰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及士林夜市,可望成為地區指標性商辦大樓。 FAM MEDIA 被當掉的保送生,出軌的捷運劍潭TOD開發案!!!請加入連署! 全球10大最酷地鐵站 北捷劍潭站將興建TOD大樓遭建築師反對 一週回顧 BG 跨世紀的認可 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獲頒賓大建築學位 桃園長庚轉運站BOT案大成功! 長庚國際會議中心閃耀亮相 99.98億預算下,台中巨蛋的投標之困 保留工業風貌的屏東美術館 石昭永從奧賽美術館獲取靈感融合歷史與現代 吳聲明規劃「放樣 at the beginning」新北建築設計... 閱讀完整文章 »
逾75年成就!《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於東京盛大展覽 2022.12.21-2023.05.28 - 4月 07, 2023 逾75年成就!《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於 東京 盛大展覽 2022.12.21-2023.05.28 2017年,「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 展 覽於 巴黎 裝飾藝術 博物館 盛大開幕,以品牌創始人 Christian Dior 帶領觀眾穿越時間的視覺饗宴,吸引了大批觀眾,成為 巴黎 史上參觀人數最多的時尚展覽。而這個展覽隨即在 倫敦 V&A 博物館 、 紐約 布魯克林 博物館 等城市展出,深受好評。而即將在2023年上半年來到 東京都 現代 美術館 (MOT)的「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展覽,由策展人 Florence Müller 與 知名建築事務所OMA主持建築師之一重松象平攜手合作,以建築的設計視野為基礎,帶領觀眾進入全新的敘事角度,透過沉浸式的場景與多樣化的技術與主題,將 日本 文化與 Christian Dior 品牌歷史作品巧妙結合,為2023年上半年帶來最大、最夢幻的時尚展覽。 《Christian Dior : Designer of Dreams》展覽於 東京都 現代 美術館 (MOT)舉辦,展覽日期從2022年12月21日至2023年5月28日。展覽時間每日10:00-18:00(17:30 最後入場),週一休館。如果你熱愛時尚和藝術,那麼這個展覽不容錯過,期待你能在其中感受Christian Dior品牌的魅力與精神。注意: 請記得先在線上預約看展 。 現代設計新詮釋,展現傳統美學 在 巴黎 舉辦的「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展覽中,共有22個主題展覽空間,其中,設計師以 日本 文化與視覺元素為靈感,重新詮釋傳統建築元素,以現代的設計語彙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透過沉浸式的展覽空間,觀眾能夠深入感受展覽的故事核心與張力,探索 Dior 的歷史、品牌故事與文化內涵。而在即將於 東京 舉辦的展覽中,策展人與建築師的合作,更是期待能夠給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透過多元的技術與主題,展現傳統美學與現代設計的巧妙結合,為觀眾打造一場充滿驚奇與美感的視覺饗宴。 「迪奧和 日本 」的淵源 品牌和 日本 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關聯,迪奧... 閱讀完整文章 »
櫻花台中霧峰新廠預計2023年首季動工 搶攻整體廚房市場 - 1月 14, 2023 台灣廚衛電領導品牌-櫻花(9911)因應逐年成長的整體廚房市場需求,以及未來幾年的交屋潮,將砸下六億元重金打造 台中 霧峰新廠,預計農曆春節過後動工興建,最快2024年投產,年產能可望提高到五萬套,年產值上看30億元以上,助攻集團未來的營收表現。 櫻花表示,台中霧峰新廠基地面積廣達6,650坪,由於目前櫻花外租倉庫的年租金達780萬元,未來在霧峰新廠完工啟用後,可望省下這筆高額租金支出,提高新廠的經濟效益。 櫻花整體廚房生產線設在台中烏日,近兩年受惠房市買氣夯,烏日廠產能供不應求,2021年整體廚房銷售量2.94萬台,其中新建案占約七成,占集團整體營收約25%;2022年整體廚房在新購、換購市場齊揚下,年營收成長15%,無論新建案市場或是生活館皆呈雙位數成長,營收占比進一步提高。 法人表示,近兩年因全台房市交易熱絡、帶動建照申請量創新高,代表未來幾年將進入交屋潮,櫻花的整體廚房在新建案市場看旺可期。 櫻花受惠整體廚房及廚電配備逐年穩健成長,加上近幾年布局的三項新事業-淨水產品、家居事業、越南子公司,同樣開始挹注營收,帶動2022年合併營收達到82.13億元,續創歷年新高,年增8.35%,營收連續12年穩健成長;2022年前三季稅後純益7.5億元,年增4.5%,EPS達3.47元,獲利續創歷史同期新高。 櫻花在新產品布局方面,淨水產品在積極布點淨水專櫃及持續推出新品的雙重效益下,2022年整機及濾心銷售業績大幅成長41%,預期淨水產品在產品創新速度快及通路滲透率高帶動下,2023年可望持續呈現價量雙成長。 閱讀完整文章 »
2022構竹林鐵新銳展,台灣竹構設計新場域 New Field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 11月 18, 2022 2022構竹林鐵新銳展,台灣竹構設計新場域 昔日,竹子和台灣先民的生活密切不分,生活器物、建築、竹筏⋯⋯,曾幾何時,竹子幾乎從現代生活消失⋯⋯,看著滿山遍野荒廢的竹林,台灣有何機會在竹木建築的想望之中?在臺灣竹產業屬於相對傳統的產業,從事者多為年紀稍長的工藝人士,相關的工藝和技術,在過去現代化的進展進程中,已流失不少,竹子領域存在一個傳承與永續發展的迫切危機。 構築於林鐵之中 探尋竹子的蹤跡 也因此2021年林務局開始支持臺灣竹會辦理 竹構造 人才培育計畫,驚喜地得到很多專業者的響應和熱情參與,策展人 陳冠帆 結構技師帶領去年六位建築設計師的創作展現在阿里山林業藝術園區與竹崎車站,得到許多民眾的驚艷與關注,可以看到竹建築在台灣人內心的情感與對永續資源利用的寄望。臺灣竹會理事長甘銘源表示,在重建竹產業的同時,我們要練兵,選擇手作程度高的原竹讓設計者練練手感,讓有心的專業者熟悉竹子,打好工業化的基礎。竹子仍要走進現代建築,不是鄉土建築的附庸;竹子做為建材,長遠目標要工業化,曾經輝煌、但已式微的竹產業也待產官學界共同努力才能重新建立。原竹桀驁不馴的個性恰也要讓年輕的建築設計師磨練,讓設計者有邊界感、接地氣,來日運用起竹集成材方能恰如其分,扎實的工藝文化才是產業發展的靈魂。 而2022年第二屆構築林鐵新銳展,臺灣竹會同樣找來結構技師陳冠帆擔任策展人,延伸第一屆想探索竹子採用新結構手法的可能(New Dimension),2022年依然朝向此目標,但是將焦點放在重新看待竹構中的接頭,並計畫讓竹構與林鐵場域的特性更加結合,以帶來全新的空間體驗(New Field)。第一屆展覽場地在嘉義製材所與竹崎車站,今年則移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的車站,策展人 陳冠帆 表示,這7組新銳建築設計師將會發掘阿里山林鐵環繞著嘉義城市與山林的特色,同時基地以嘉義林鐵環繞城市山林,希望打造出與當地文化、紋理相呼應之地景構造物。延續第一屆構竹林鐵之目標,希望能藉由新的竹構造物進而帶動林業鐵路周邊之活化可能,藉此拉開“新”竹構的序幕,亦作為竹構城市的藍圖。 如果山不能來,不如我們往山裡走去 這次設計的場域拉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車站,從海拔127公尺的竹崎車站,一路爬升至1534公尺的十字路車站,這些車站平日一天行駛一班次,錯過班次想要再上山就得自行開車繞遠路;此外,建... 閱讀完整文章 »
台中舊城百年歷史建築「台中市役所」再現風華,義式餐廳Narratore、展演空間開幕 - 2月 10, 2023 台中著名地標及歷史建築「台中市役所」,歷經兩年的重新招商、室內裝修與設備更新,2023年2月10日舉行開幕式,副市長黃國榮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表示,台中市役所重新營運,可結合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台中刑務所演武場等官舍群及台中文學館,加上市府近年舉辦多場藝文活動,將有區域活化的加乘效果,對於復興台中市中區、西區充滿期待。 黃副市長今日在營運團隊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穎華的帶領介紹下,仔細巡看台中市役所的內部整體狀況。黃副市長表示,他個人認為台中市役所是所有歷史古蹟中最漂亮的建物,該所建於1911年,民國初年與日治時期作為辦公廳舍,到民國9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當作市府文化局的文化展場,後委外古典玫瑰園營運五年多。 黃副市長強調,近年再重新整修,現委由好役思公司經營,隨文化保存觀念提升,建築利用方式也越來越進步,一樓是藝文空間,不定期舉辦藝文活動、二樓是義大利餐廳,由米其林級主廚料理,歡迎大家來台中市役所參觀體驗。感謝市議員、民間團體單位等支持,一同努力恢復往日光華。 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將以藝文展演、歷史傳承為經營理念,融入飲食文化、生活美學等元素,打造別具特色的藝文交流平台。未來也將串聯台中州廳、刑務所官舍群等周邊文化資產場域力量,打造老時光、新潮流的文化聚落,形塑獨特新舊共榮的聚落氛圍,再現台中歷史風華,重現屬於舊城區的集體記憶。 營運團隊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穎華指出,未來將以「有役思、說故事」為主題,一樓「有役思藝文空間」規劃主題常設展覽,並集結文化與生活選書、特色風格選物等;二樓義式餐廳「Narratore」,取自義大利文「說故事的人」、「作家」,邀請曾任職於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Trattoria Zappatori的台灣主廚林耀輝(Lance),結合人生旅程與各地文化,融合為有故事性的料理,以故事入菜,為顧客端上一道道美味故事料理;三樓保留開放空間,供民眾參觀,可見陽光從古典巴洛克式建築圓頂投射而下,照映刻滿歷史印記的牆面。 文化局說明,台中市役所創建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為台中首見鐵筋混凝土建築,也是舊城區指標建物,更是日治時期全台最華麗的市役所。最初作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後曾作為台中市行政官署、台中市政資料館、新聞室、交通局辦公室等空間使用。市府積極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活化,重新開幕後的... 閱讀完整文章 »
台南市北區勝安社區活動中心重建2023年4月28日動土 - 5月 02, 2023 台南市北區勝安社區活動中心重建2023年4月28日 動土 台南 市北區勝安社區舊活動中心以公賣局倉庫改建,年久失修,經衛福部撥款二千四百萬元、 台南 市府自籌三千五百九十萬重建2023年4月28日正式動土,有請「境主」神明勝安宮開漳聖王坐鎮護境佑民,預計一一三年底完工。 參加 動土 儀式的貴賓包括市長黃偉哲、立法委員陳亭妃、議長邱莉莉、鄰近各里里長及熱情的鄉親也共襄盛舉,由北區勝安關懷據點銀髮族「鼓」力人生敲敲樂及開元國小舞獅戰鼓隊磅礡鼓聲揭開序幕。此次還邀請在地大廟勝安宮開漳聖王親臨駐駕。 北區區長李皇興表示,原勝安里活動中心位於開元 國小 旁學校用地上,平時做為里民活動、巷弄長照據點及長者共餐使用,因建物老舊,一0七年經土木技師公會評估鑑定結構強度不足,建議拆除重建,經市府、地方民意向中央爭取經費新建勝安社區活動中心。 新建 工程 位址前身為菸酒公賣局的倉庫,目前做為勝安社區文化館使用,此棟的屋頂以木桁架工法所搭建,相當具特色,惟位處部分計畫道路上,未來道路開闢時將面臨拆除的命運。 勝安社區 活動中心 由 竇國昌 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兆勝營造承造 臺南市北區勝安社區活動中心新建工程委託規劃設計服務由竇國昌建築師事務所承攬,臺南市北區勝安社區活動中心新建工程由兆勝營造工程有限公司承攬, 竇國昌 建築師事務所特別保留文物館屋頂木建材,整理之後將重新嵌貼於新建活動中心二樓長照服務據點斜屋頂梁架,透過新建築工法讓舊 木構 延續新生命。 新建活動中心樓高兩層,內部規劃一樓設置社區關懷據點、樂齡教室、社區居民活動使用空間;二樓為長照服務據點,面積約一百五十三坪,總樓地板面積為三百零六坪,工期為四百四十七天,預計一一三年度完工。 一週回顧 BG 外界質疑桃園機場第3航廈建設慢 機場公司:115年完工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為孟加拉的孩子們設計一座兒童圖書館 台灣首座國際級 「台中市足球運動休閒園區」台中市南屯區開工動土 北台灣住宅推案量下降22.5% 建商面臨壓力 台中工程美學被世界看見 黃明威「潭心鐵馬空橋」獲德國設計大獎 iF 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 GmbH 工程會「機關辦理公共建設應注意事項」協助地方解決流標問題 看好桃園航空城兆元前景 璟都建設百億開發造鎮 寶舖建設成為全球第一家榮獲BIM全資產生命週期BSI Kit... 閱讀完整文章 »
呼應外埔田園印象,台中公共圖書館外埔分館/蔡顯恭建築師事務所 - 1月 07, 2022 台中市立 圖書館 外埔分館自1993年落成以來,既有樓地板面積及設備已不敷使用,導致室內書籍排列擁擠,無法再配置適當的閱讀傢俱與器材,也難以提供不同族群與年齡層更完善之閱讀服務,有鑑於此,依照 教育部的「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 規定直轄市立 圖書館 分館必須有1800平方公尺以上,此 圖書館 符合其增建需求與急迫性,於2018年動工擴建, 圖書館 總樓地板面積從168坪增加至689坪,擴增為4倍;不僅閱覽空間變大、可容納的館藏增多, 圖書館 的設計並與緊鄰的外埔國小結合,方便學童到 圖書館 等候家長接送。 外埔分館外觀建築採用垂直分割錯落設計呼應外埔的田園印象,大面積玻璃幃幕納入遼闊的綠景與遠方火燄山及鐵砧山,使民眾充分體驗與山伴讀的悠閒。 鳥瞰建築及周遭環境,透過2、3樓整面玻璃幃幕,可眺望遠方的鐵砧山及火炎山 基地位於台中市外埔區外埔國小的西南角臨甲後路,與外埔國小有區隔可獨立管理,原 圖書館 為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的建築物,面積為553平方公尺,本案申請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基地範圍約為2100平方公尺,但整體校園30000平方公尺的7%面積。 主要的規劃設計特色共有三個層面,由外而內,首先是增建 圖書館 與校園間的關係,其次是增建後所經營出的 圖書館 都市空間,最後則是新館與舊館間的全面整合。 此 圖書館 是全台灣第一個在學校範圍內重新以增建型式整合校園空間跟公共 圖書館 空間的規劃設計案,在規劃設計上必須可慮到公共 圖書館 的獨立性,也必須考量到與校園空間的連通關係。 本案位於學校運動場旁的駁坎平台上,且正好位於北面,無遮蔽物的狀況下,設計團隊在二、三樓設計一整面的玻璃帷幕,可俯瞰整個運動場,讓動與靜之間有不同的交流,遠方則是山峰綿延的鐵鑽山,把窗戶給填滿,讀者不自覺的感覺在大自然裡閱讀。 蔡顯恭 建築師將增建量體集中於基地後方,保留較大的空地給入口空間,形成一個如同「埕」一樣的空間,讓讀者及學童都有個良好可以停留的半戶外活動空間,重新利用圓形的幼兒園遊戲場整合與校園之間的空間,讓學校與 圖書館 間產生有趣且方便的通路。 圖書館 1樓樂齡區特別布置沙發、閱讀長桌、高度適宜的書架營造出家中客廳氛圍,讓長者舒適自在的閱讀;兒童閱讀區運用巧思與色塊,架構出一處歡樂的閱讀天地。沿著書牆樓梯迴旋而上,2、3樓簡... 閱讀完整文章 »
教育 : 張基義老師 -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 3月 17, 2010 Dear all, 每一年看到那麼多優秀的朋友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組,每年口試中過程中也深刻體會這一些充滿熱忱的準建築人需要更多建議 與協助。昨天交大建築所剛初試完,心中頗多感觸,個人急忙中粗淺寫了十點正反面的建議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建築先進與前輩們,也可以提供意見,幫助這些為理 想努力而奮鬥的朋友們。 交大建築所 張基義 謹上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十點建議必要的準備工作 1.上網站上查詢學士後建築組相關的準備事宜:與網友相互交流、鼓勵。 準建築人手札 、 Archifeiled 、 建築人 ...等網站都提供了最好的資訊平台。 2.到大學相關系所旁聽設計課評圖:建築系所最重要的教育模式為設計課,藉由評圖可以體驗設計教育是完整過程的呈現與對話,絕非單項片面的技巧或想法。無法忍受設計評圖激烈的儀典,很難完成建築設計核心教育。 3.參觀設計相關展覽:美術館、博物館、藝文中心、藝文特區…常有設計相關展覽,認真看展覽參與演講、講座,這是建築甜美的成果分享。 4.聽演講:民間 / 誠品講堂、學學文創、築生講堂、南方建築論壇、敏隆講堂…,公部門 /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生活美學館、文化中心,每年台灣有超過一百場建築與設計相關的演講。 5.建築旅行與生活體驗:建築的教室在真實的世界,實際體驗建築、環境與生活的感動是做好建築人最基本要件。 6.廣泛閱讀建築與設計的啟蒙書籍與雜誌: 101 things I learned in architecture school、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等網路上有許多推薦給想入門者的啟蒙書。 7.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建築是一輩子的學習,體力與意志力沒有準備好是無法支撐下來。建築是晚熟的專業,要做好奮戰一生的準備。 8.至建築與設計相關系所大學修習或旁聽基本設計課:動手做與討論,訓練精準的工藝精神與抽象思考轉化能力。 9.認真準備作品集:想辦法找到申請上國內外一流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的作品集參考。請見 各國建築系學生作品集 Portfolio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 10. 提升語言能力:語言是通往世界的基本門檻。托福、全民英撿、英文在校成績…都有助於語言能力的鑑定。 十點應該可以避免的錯誤 1.孤軍奮戰求助無門:學士後建築組的朋友來自各... 閱讀完整文章 »
科技城進化論!MVRDV、郭恆成操刀竹北「市場立方」,非典型市場建築回應新世代需求,形塑河岸門戶新地標意象 - 3月 14, 2025 新竹縣竹北市「東區市場(水岸市集)」圍籬封閉多年,市民關切的進度曝光! 竹北市公所2025年3月14日宣布,國際知名的 荷蘭建築師 團隊 MVRDV 將攜手台灣 郭恆成 建築師事務所聯手打造 「竹北水岸市集」(River Bank 1) ,以創新設計與多功能規劃,結合休閒、親子與藝文為市民帶來全新的市場體驗,現已完成第一階段設計,提送審查多目標使用計畫。 「這不僅是新里程碑,更是與世界接軌的第一步。」竹北市長鄭朝方表示,東區市場(水岸市集)將是北台灣第一件公部門與國際知名建築團隊MVRDV合作的重大開發案。這支來自荷蘭的建築團隊,擅長將市場與觀光結合,代表作品之一「鹿特丹拱形市場(Rotterdam Markthal)」已成為當地城市亮點,吸引大量觀光經濟與資源。 他強調,竹北市公所將以最高標準打造東區市場,並結合周邊景觀、居民需求與交通特色,創造更高的價值。不僅提供便捷的採買環境,更要讓市場成為結合休閒、親子與藝文的新型態市場。 MVRDV主持建築師 Winy Maas 率領團隊專程來台,實地視察東區市場建築基地,並與竹北市公所團隊進行深入交流。Winy Maas 指出,東區市場雖然腹地有限,但地理條件優越,其中水岸資源是最大亮點,團隊將透過設計讓市場與水岸環境相輔相成,打造一座兼具地方特色與國際視野的市場。 鄭朝方也與MVRDV團隊針對 市場 的規劃理念、動線設計及材料運用等議題進行討論,期望能結合永續建築理念,打造兼具美學與機能的市場新地標,提升竹北市民的生活品質。 竹北市東區市場基地位於興隆路與自強南路口的經國大橋旁,可使用土地將近1500坪,2016年由前市長何淦銘任內提出規劃,並向高鐵局有償撥用,2022年曾以5.1億餘元工程發包,鄭朝方上任後全案暫停重新檢討。 鄭朝方表示,由於「東區市場(水岸市集)」為多功能使用,目前依法辦理多目標使用計畫前置作業中,除新竹縣政府社會處同意設置親子托嬰服務外,其餘服務功能尚待文化局、產發處等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函許可,方能進入多目標使用計畫審查及縣府辦理都市計畫審查,冀望縣府各單位能加速審查作業,讓此案可進入下一階段細部設計,邁向實現這座嶄新市場的目標。 閱讀完整文章 »
光學玻璃牆創造的都市住宅風景,日本廣島私人住宅Optical Glass House/中村拓志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 6月 17, 2013 撰文:方尹萍 資料提供: 中村拓志&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日本建築師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設 計的 Optical Glass House 位於日本廣島市中心內,基地周邊環繞著高層建築物,基地正面面臨著繁忙的車道道路與路面電車的交集狀態,噪音的干擾是此基地最大挑戰,為創造有私密性又保 有寧靜的住宅,設置 Optical Glass 光學玻璃外牆面對車道,與半室內庭院相鄰,從室內的每一處空間都可挑望二樓挑空的庭院。 在光學玻璃的另一端隱約可見無聲的電車和汽車繁忙的景象、豐富生活的場景,身處在市中心內的住宅裡,感受一天當中自然光與街景的變化及季節變遷。 ↗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 Optical Glass House - Photo 02 - 建築外觀 Optical Glass 光學玻璃 運 用約6000塊50公厘的光學玻璃磚(每塊50mmx 235mmx 50mm),重疊組裝的點貫穿方式交疊施工。為了淬鍊出無瑕疵的塊狀真空玻璃,單元大小與真空狀態的質取決於隔音效能的係數。但因為玻璃內容易殘留應力, 所以需要緩慢冷卻後再行加工;並需要製作非常精準的尺寸,而顯得製作上極為挑戰性,儘管如此,當玻璃磚成形時,表層設計入奈米級處理凹凸質感,創造視覺上 的錯覺效果,以確保住宅內部的私密性。 ↗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 Optical Glass House - Photo 03 - 光學玻璃牆 垂簾式外牆 彷 彿日式溫泉館入口處垂簾的隔間,一種傳統日式空間的美學狀態,充滿輕薄飄逸感,同時將光影曖昧的若隱若現的引入室內區域的垂簾式光學玻璃外牆上。此外牆面 積寬8.6m、高8.6m、深為玻璃磚50mm之厚度,建構透明玻璃外牆是一項有挑戰性的工程。此牆重達13噸,此為RC構造的關係,梁需要加大變粗,所 以僅此處採SRC的結構方法對應,並運用鋼架得到拱預張力上升後,玻璃外牆的重量得以承載後,他處皆運用RC結構方式及縮小梁的尺寸。建築中上方的橫梁上 放置了74根不銹鋼BLOT,玻璃磚之間每10公厘的間隔處嵌入了(40mmx4m)可承載地震力負擔的金屬棒作為主要的支撐架構,並在水平線上置入扁... 閱讀完整文章 »
畢光建老師:日月清明-- 論團紀彥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 - 3月 07, 2011 作者:畢光建老師(本文刊登於2010年12月建築師雜誌) 「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不是 一棟難於理解的建築, 她卻是一件難以「實現」(materialized)的建築。 繞指輕柔 團 紀彥的「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是一件概念上極度「凝聚」,型式上極度「內斂」的作品。他的概念來自基地周邊無以言喻的湖光山色,建築師的人工介入,只因為 有可能誘發出更多山水之間的隱而不顯。團紀彥的建築型式,使人工介入優美從容地過度到合圍的地景,而「與周邊茂盛的樹海相互連動」(註一),人造水景則謹 慎的修飾建築與自然的介面,「近景水面倒映出遠景的湖光水色」(註一),閒閒淡入湖岸之外的壯闊潭水(圖一)。團紀彥的設計處理,雖然著力甚深,然而斧痕 不留,他將功能與型式梳理得如此簡單潔淨,因此,建築語彙呼之慾出,文法脈絡也鎚鍊得繞指輕柔。「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是團紀彥最成熟的一件作品。 ↗ 圖一:閒閒淡入湖岸之外的壯闊潭水 「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不是一棟難於理解的建築,但是她卻是一件難以「實 現」(materialized)的建築。她的型式簡單沉著,因為忠於一個簡單的概念。她收斂含蓄的設計手段處處可見,而紀律森嚴的施工營造,也讓遊人可 以輕鬆自在的享受人工與自然的交替互易。前者是設計師團紀彥的視野與想像,後者則是蘇懋彬建築師事務所五年來的艱苦抗戰。在地的建築團隊是第一次與外籍兵 團合作,而且兵團來自有極度工作潔癖的國度,因此過程中承擔了許多的折衝,也容忍了需多的試煉。蘇懋彬建築師事務所在漫長的承諾中幾乎是無盡的付出,在專 業的養成上,則是踏實的成長與成熟。在諸多台灣年輕輩的建築師中,能有此能耐的團隊確實已不多見。 基地佈陣 兩 棟彎月型的飛鏢量體左右合抱,界定了綠草鋪地的多功能廣場,也明確地建立了基地上的南北軸線,軸線北向勁射合拱交疊的建築實體,打通地景與水景,兩次穿過 34米的框景長跨,直指潭心,輕撫湖上的水色山光。簡單的建築佈陣,將基地上的空間秩序,逐一就位,遠來近悅(圖二)。單層高挑空間的「遊客中心」坐西, 雙層行政辦公的「管理處」居東,遊客中心有一視野通透的咖啡座,一間小演講廳。西側入口在厚實的清水混凝土上,挖出小小的玄關,芝麻開門後,有兩間連續的 展示空間,由粗糙的水泥牆面密實包裹,幻似岩壁中的石窟。 ↗ 圖二:簡單的建築佈陣,將基地上的空間秩序,逐一就位,遠來近悅。 「單體」與「疊層」 ... 閱讀完整文章 »
蓋樣品屋 龔書章玩出三大獎 - 1月 09, 2007 亞洲知名的日本 JCD 商用環境國際設計大獎於2006年12月初公布得獎名單,台灣建築師抱走的六個銅牌獎中,龔書章獨得三個。獲獎的三個作品統統不是正規的永久建築,全是房地產商用來銷售房屋的接待中心,也就是的「樣品屋」。 龔書章曾獲遠東建築獎,他是兩年前開始嘗試做「樣品屋」,第一個作品是台北信義區的慕夏四季接待中心,一推出就大獲好評。兩年來,他在台北、台中做了近20個樣品屋。其中植心園、慕夏四季獲得 JCD 銅牌獎,新世界接待中心則獲得 JCD 設計獎與深圳國際品牌設計大獎銀牌獎。 龔書章說,樣品屋往往位於交通要衝或顯眼位置;在寸土寸金的台灣城市,這些黃金地點少有機會蓋永久建築。樣品屋壽命通常不到一年,但業主常願給建築師較大的創作空間,允許他在重要位置玩起大膽的「建築實驗」,實驗自己對建築的前衛想法。 以「慕夏四季」為例,龔書章以上萬片的排水塑膠板代替牆壁,彷彿為建築披上一層輕柔的薄紗;當陽光穿過塑膠板,篩過的光線輕柔得如夢似幻。排水塑膠板非常便宜,台灣從未曾有人大量使用在正式建築上。 ↗ 慕夏四季接待中心 在台中的 Twin Park 接待中心,龔書章則在外牆放上宛如抽象畫的結構體。當陽光穿過這些線條大膽的結構體,便會在室內畫下宛如抽象畫般的強烈光影,在接待中心營造出美術館的氛圍。 ↗ 台中寶輝建設「Twin Park」接待中心 「建 築應該改變人的視野。」這是龔書章的建築理念。當他得到在台北101旁蓋「新世界接待中心」的機會時,他想玩的建築實驗是「改變觀者看台北101的方 式」。在這棟樣品屋裡,沿著他設計的參觀動線,訪客可隨高度的變化,透過晶瑩剔透的大片落地玻璃,用不同的位置、角度盡情觀看台北101。 ↗ 台興富發E3「新世界」接待中心 蓋麒園接待中心時,龔書章嘗試將自然光影帶進建築表情;麒園臨馬路那一面全是大片石牆,讓行道樹的樹影自然嵌進石牆中。而在台北植物園對面的植心園接待中心,龔書章將水注入每個房間的「腳」下,讓形狀各異的8個房間享有8種不同水景,波光和樹影交織成光影迷離的氛圍。 龔書章細數自己蓋過的二十座樣品屋,「十棟拆掉了、五棟健在、還有五棟正在蓋!」他說,蓋樣品屋像在城市街頭打一場痛快的建築游擊戰,迅速實驗腦中剛成形的新想法,並讓市民看見。他希望訪客進入這些樣品屋時,除了「看房子」,也能透過房子得到欣賞窗外城市的多重角度。 >>相關討論 :... 閱讀完整文章 »
日本財閥文化資產及藝術藏品的傳承,藤田美術館Fujita Art Museum/大成建設 - 4月 27, 2022 位於 大阪 的「 藤田美術館 」作為向大眾開放的「知識倉庫」並與 大阪 的藤田邸跡 公園 相連, 美術館 於1954年落成,當年是揪藤田宅邸的一間舊倉庫改造而來,收藏了現代 大阪 的代表性商業集團——藤田財閥家族(Fujita Zaibatsu)的收藏品,整修舊 美術館 的目的在於傳承其珍貴的「倉庫 博物館 」歷史,建立與未來的聯繫,傳承給下一代。 藤田 美術館 與 大阪 的藤田邸跡 公園 相連 藤田家族宅邸建於明治和大正時期,遺址範圍廣闊,但隨著歷史發展與時代變遷,藤田家族的私人花園現已成為大型城市 公園 。在重建之前,高大的柵欄矗立在 美術館 與 公園 和街道的交界處,建築師與當地政府反覆協商後將其拆除。採取將 博物館 、花園與周圍環境無縫連接,過去的輝煌歷史和對這片土地的記憶也重現於人們眼前。 藤田邸跡 公園 其實是舊藤田邸庭園 藤田邸跡 公園 :明治時代 大阪 財界的重鎮・藤田財閥的創立者「藤田傳三郎」宅邸的遺跡。在當時寬廣的宅邸中設置的許多建築與本格式的日本庭園。1945年6月的 大阪 大空襲導致宅邸大多燒毀,到了戰後則被分割為結婚禮堂、 美術館 等設施。其後由 大阪 市取得原為日本庭園的地區,並在2003年建設了這座「舊藤田邸庭園」,作為櫻之宮 公園 的一部份受到市民青睞。 原建築的各種舊材料被重新利用,包括獨特的倉庫門、木材、石頭和茶室。它們的存在有助於保留老建築的氛圍,甚至將空間轉變得更加精細和豐富。除了藝術品,建築材料也應該是作為傳承文化的資產之一。 藤田 美術館 內部空間;多片榻榻米組構的大片日式傳統空間 藤田邸跡 公園 :日本傳統茶屋 Tea House 藤田邸跡 公園 :日本傳統茶屋 Tea House 藤田邸跡 公園 :日本傳統茶屋 Tea House 建築圖 藤田 美術館 基地位置圖 平面圖 Plan 剖面圖 Section 立面圖 Elevation 剖面圖 Section 作品資訊 作品名稱:藤田 美術館 Fujita Art Museum 作品位置:日本〒534-0026 大阪 市都島区網島町10番32号 業主:Fujita Museum 作品類型: 建築設計:大成建設株式會社 竣工:2020 總樓地... 閱讀完整文章 »
基隆田徑場設計違約將更換監造 直域建築師事務所提送第二次變更設計仍延宕造成損失 決先由建築師公會協助推薦新事務所 - 1月 23, 2024 基隆田徑場設計違約 將更換監造 二次變更仍延宕造成損失 決先由建築師公會協助推薦新事務所 基隆 市立田徑場拆除重建 工程 2021年發包後,受疫情及變更設計影響,原廠商無法履約,基市府解約重新招標,但承造商清圖作業發現部分結構設計恐有公共安全疑慮,「 基隆 市立田徑場主建築拆除重建(含停車場)及周邊運動服務設施改善 工程 委託監造技術服務 」得標廠商「直域建築師事務所」提二次變更設計,市府認為增加財政負擔、拖延 工程 進度,2024年1月19日宣布將「辦理終止契約」,由建築師公會推薦事務所重新委任,重建 工程 預計2025年8月完工。 2021年 基隆 市立田徑場在前市長林右昌任內完成拆除作業,但重建 工程 卻一波三折,接連受疫情、烏俄戰爭及變更設計影響,導致原得標廠商無法依契約完工;雖然去年3月20日重新發包開工,後續又發現結構設計缺失及公共安全等問題,無法按照原計畫在今年底完成重建 工程 。 市府發言人余治明指出, 直域建築師事務所 提送第二次變更設計內容,因設計缺失造成工期延宕約150天,經換算 工程 進度達20%以上,延誤履約期限情節重大,設計疏失造成的損失約6000萬至8000萬元。 余治明說, 工程 疑似發生「特殊材料綁標」爭議,設計單位仍函文否認,相關資料已送至市府政風處查處;市府規畫下周二依契約規定辦理終止契約,至於變更契約預算審查,市府確認多數責任屬設計單位疏失,研議依照《政府採購法》規定,刊登拒絕往來廠商及建築師移送懲戒等。 基隆 市體育場長林柏樹表示,監造契約方面,體育場發現專任監造人員未確實派員進駐,且專任監造人有兼職其他工地的情事,以及監造單位不認為景觀水土保持是其負責的工作範圍等,市府與監造單位兩造針對履約爭議仍在 工程 會調解中。 林柏樹強調,後續將先採限制性小額採購方式,請建築師公會協助推薦建築師事務所,先行委託2至3個月現場辦理監造及建築師查驗簽證作業,田徑場在該階段,也會重新辦理監造及變更設計工作項目的發包作業。 直域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人是 謝宜家 建築師,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擁有豐富的建築設計經驗。曾任職於戴嘉惠建築師事務所和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擔任建築設計師,專精於專案時程控管、案件評估與專案總執行、合約議價、法令檢討、規劃及建築平面配置以及競圖設計策略。 閱讀完整文章 »
台北都市空間年度盛事「第12屆X-site計畫」徵件開跑!北美館廣場等你來挑戰,即日起至9月23日截止,400萬總製作費等你來拿 - 7月 22, 2024 永續思潮引領創新,北美館X-site計畫徵件開跑 臺北市立美術館(後簡稱: 北美館 )坐落於台北市中山區花博公園旁,是台灣首座公立 美術館 ,自1983年創立以來,一直是台灣現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推手。如今,北美館的年度盛事「X-site計畫」再度啟動,第12屆徵件活動正式開跑,以「永續發展」為核心議題,邀請各界創意人才共同打造一個兼具藝術性與環保意識的實驗場域。 跨領域合作激盪火花,400萬總製作費徵求創意提案 X-site計畫歷年來以其開創性、跨領域合作的特色聞名,鼓勵參賽團隊在建築、當代藝術、展覽、公眾計畫等領域中,提出大膽創新的構想。本屆計畫更將「永續性」納入評選標準,期待團隊在施工工法、材料使用和回收計畫上都能體現減碳思維。獲選團隊不僅能獲得新台幣400萬元的總製作經費,更能將其創意理念實踐於北美館戶外廣場,為市民帶來獨特的藝術體驗。 鼓勵多元參與,豐富公共性對話 除了專業團隊,X-site計畫也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共同參與,透過多元視角,豐富公共性對話。徵選活動除了注重空間體驗,也期待團隊能規劃公眾參與活動,讓北美館戶外廣場成為市民互動交流的場域。為了鼓勵更多新銳創作者投入,進入複審但未獲選的團隊,每隊將可獲得新台幣5萬元的提案工作費,讓創意種子得以持續萌芽。 徵件詳情與說明會資訊 第12屆X-site計畫徵件活動即日起至2024年9月23日(一)下午5時截止,參賽作品須為首次發表,並須符合美術館廣場基地的承重、限高等執行條件。獲選作品預計於2025年5月3日至7月13日在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欲了解參選資格、注意事項、徵選方式及時程等詳情,歡迎參加7月26日下午3時30分於北美館圖書文獻中心舉辦的徵件說明會,或參閱 臺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公告。 歷屆 北美館 X-Site 計畫作品 2024年 北美館 第11屆「 X-site計畫 」獲勝作品:《林木林》整體由25座不時微動的CLT 木構 樹柱及一片幾近無重量的黑色網布屋頂所構成,在 北美館 戶外廣場強烈的日照和簡明的空間秩序下,盡可能地定義出大面積的遮蔭 延伸閱讀: 北美館第11屆X-site計畫《林木林》登場,感想工作室打造都市森林幻境 2023年 北美館 第10屆 X-Site計畫 獲勝作品:「途中」團隊將在 北美館 的戶外廣場,豎立起兩道8公尺的高牆,並夾縫出... 閱讀完整文章 »
教育 : 張基義老師 -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 3月 17, 2010 Dear all, 每一年看到那麼多優秀的朋友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組,每年口試中過程中也深刻體會這一些充滿熱忱的準建築人需要更多建議 與協助。昨天交大建築所剛初試完,心中頗多感觸,個人急忙中粗淺寫了十點正反面的建議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建築先進與前輩們,也可以提供意見,幫助這些為理 想努力而奮鬥的朋友們。 交大建築所 張基義 謹上 給有志於唸學士後建築碩士朋友們: 十點建議必要的準備工作 1.上網站上查詢學士後建築組相關的準備事宜:與網友相互交流、鼓勵。 準建築人手札 、 Archifeiled 、 建築人 ...等網站都提供了最好的資訊平台。 2.到大學相關系所旁聽設計課評圖:建築系所最重要的教育模式為設計課,藉由評圖可以體驗設計教育是完整過程的呈現與對話,絕非單項片面的技巧或想法。無法忍受設計評圖激烈的儀典,很難完成建築設計核心教育。 3.參觀設計相關展覽:美術館、博物館、藝文中心、藝文特區…常有設計相關展覽,認真看展覽參與演講、講座,這是建築甜美的成果分享。 4.聽演講:民間 / 誠品講堂、學學文創、築生講堂、南方建築論壇、敏隆講堂…,公部門 /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生活美學館、文化中心,每年台灣有超過一百場建築與設計相關的演講。 5.建築旅行與生活體驗:建築的教室在真實的世界,實際體驗建築、環境與生活的感動是做好建築人最基本要件。 6.廣泛閱讀建築與設計的啟蒙書籍與雜誌: 101 things I learned in architecture school、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等網路上有許多推薦給想入門者的啟蒙書。 7.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建築是一輩子的學習,體力與意志力沒有準備好是無法支撐下來。建築是晚熟的專業,要做好奮戰一生的準備。 8.至建築與設計相關系所大學修習或旁聽基本設計課:動手做與討論,訓練精準的工藝精神與抽象思考轉化能力。 9.認真準備作品集:想辦法找到申請上國內外一流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的作品集參考。請見 各國建築系學生作品集 Portfolio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 10. 提升語言能力:語言是通往世界的基本門檻。托福、全民英撿、英文在校成績…都有助於語言能力的鑑定。 十點應該可以避免的錯誤 1.孤軍奮戰求助無門:學士後建築組的朋友來自各... 閱讀完整文章 »
Richard Meier在韓國的傑作——Sorol Art Museum 美術館:融合自然與現代建築的詩篇 - 2月 19, 2024 Richard Meier在韓國的傑作——Sorol Art Museum 美術館:融合自然與現代建築的詩篇 由建築大師理查德·邁爾( Richard Meier )設計,在 韓國 江陵市教洞的「索羅爾 美術館 」(Sorol Art Museum,韓語:솔올미술관)於2024年2月14日開幕。這座 美術館 名稱「索羅爾」,取自該地區舊稱,意寓「松樹繁茂之地」,座落於教洞第七 公園 內,擁有地上兩層及地下一層,總總樓地板面積約3,200平方公尺。經過約四年的建設期,這座精緻的建築預期將成為江陵新的地標,同時充當地區新的公共 文化設施 。 理查德·邁爾,作為 柯比意 (Le Corbusier)的精神繼承人,以其利用光線的純白色建築聞名於世。邁爾一生對光線有著深刻的探索,追求明朗而複合、實用而克制的詩意空間。他的建築哲學在許多文化空間如 美術館 和 博物館 中尤為閃耀,包括亞特蘭大高 美術館 (1983年)、法蘭克福應用 美術館 (1985年)、巴塞隆納當代藝術館(1995年)以及洛杉磯蓋蒂中心(1997年)等,均由他巧手打造。 索羅爾 美術館 正是邁爾建築設計與哲學的集大成之作,目的在於創造一個展示藝術本質之美、融合自然與人文的 開放空間 。 美術館 運用了「極簡的白色飾面」和「克制的框架」,充分呈現地名「松樹繁茂之地」的特色,周圍密林環繞,從綠意盎然的山路開始引導訪客進入這片純潔、克制的白色建築世界。從 韓國 傳統建築中汲取靈感, 美術館 主體建築圍繞一個中心庭院,分為三大部分:北翼的懸挑結構提供了壯觀的空間感,內有兩個主要展廳;清晰的方塊形狀展示室和辦公空間,天花板高達7.5公尺,展現冥想般的特質;而透明的亭子則設有主入口、大廳和咖啡廳。 從蜿蜒上山的道路進入,沿著穿過精心規劃的文化 公園 的步行道,便開始了對索羅爾 美術館 的探索之旅。 美術館 圍繞一個中央庭院配置,這一特色受到傳統 韓國建築 的啟發,並分為三個主體建築:北翼是一個大型的懸挑亭,用於臨時 展覽 ;「方塊」是一個潔淨的量體,內含永久收藏、辦公室和 圖書館 ;而透明的亭子則包含了主入口、大廳、咖啡廳和 博物館 商店。流通路線呈T字形,不僅方便在 美術館 不同樓層和空間間移動,也為與室外展品、花園以及更遠的反射池互動提供了更多介面。 美術館 的開幕作品包括「Lucio Fontan... 閱讀完整文章 »
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025年2月15日開展 睽違六年!忠泰美術館再邀平田晃久,展出最新創作 - 2月 14, 2025 「纏繞」與「迴響」: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 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這位備受矚目的中生代 日本建築師 ,其建築哲學深受其導師 伊東豊雄 (Toyo Ito) 的影響,並發展出自我觀點。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擅長從自然界的秩序中汲取靈感,將建築視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 (ecosystem),強調人、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聯性。本次展覽的核心概念「纏繞的相容性 (karamari shiro)」,便是他長期以來探索的主題。他認為,建築不該是獨立於環境的個體,而應該像生物般與周遭環境產生互動、彼此影響。此外,平田更進一步提出「物我交織的臨界」概念,將探討範圍延伸至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層面,試圖透過建築,引發人們對這些抽象議題的思考與共鳴。 從草圖到模型:展覽亮點作品巡禮 本次《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由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2025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 策劃,於台北「NOKE 忠泰樂生活」三樓 Uncanny 空間展出。 展覽 精選了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近年來的代表作品,包括東京 (Tokyo) 原宿 (Harajuku) 新地標「HARAKADO」,以及臺灣 (Taiwan) 在地的重要建築項目等。展覽中呈現了將近40件珍貴的建築草圖與模型,觀眾得以藉此一窺平田晃久 (Hirata Akihisa) 的設計思考過程,並見證他如何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建築空間。展期自2024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免費參觀,建築師本人也將於3月22日親臨現場舉辦講座。 奧夫塞計畫:忠泰美術館的實驗精神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作為一座持續關注未來議題與城市建築的美術館,透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展現其對於當代藝術與建築的實驗精神與前瞻視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是一個長期性的藝術實踐,跳脫美術館的傳統展示空間,選擇在非典型的場域進行展演。這樣的策略,一方面能讓藝術與建築作品,更直接地與大眾產生互動,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創作者的靈感,發展出更多元的創作形式。而本次展覽選址於 NOKE 忠泰樂生活 (... 閱讀完整文章 »
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探福爾摩沙建築文化與美學 2025年3月4日 公視、TaiwanPlus首播 - 3月 03, 2025 具深厚建築涵養的金鐘導演符昌鋒創作紀錄片《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以黑潮為隱喻,探索不同族群與文化思潮如何建構台灣各個時代的建築,從日治時期到當代,呈現台灣獨特的建築美學與文化底蘊。 2025年3月3日公視、十月影視舉辦紀錄片特映記者會,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會中提到導演符昌鋒過去曾與公視合作《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不羈》等紀錄片,皆獲得金鐘獎肯定。他說「公視一直以來致力於保存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影像,記錄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看過《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後,胡元輝認為「這部紀錄片不僅是一部建築紀錄片,更藉由建築探討台灣歷史、文化與人民之間深刻的連結」。 胡元輝說,「符昌鋒導演透過鏡頭,讓我們看見建築家們在人性尺度與空間上的細膩,以及對於美感的追求」,也認為「這部紀錄片讓人省思人與環境的關係」。 符昌鋒導演說「建築像人一樣,有年青義氣風發的時候。也會衰老,建築是有他獨特的記憶與個性,在不同的天候、不同的時間,都有不一樣的表情,一不注意就消失了,再也補捉不到那瞬間的感觸。」 《黑潮—流變中的台灣建築》係由文化策進院、十月影視、建築師 蘇喻哲 、宋文嶽、莊子華共同出品。導演符昌鋒自2018年開始發想,2022年開始為期兩年半、148處建築拍攝,並採訪超過100位建築師、學者、專家。 符昌鋒從 東海大學建築系 畢業,後赴美修習電影碩士並投入影視工作,記者會上他說「我內心裡一直覺得我是建築人超過電影人」,這次紀錄片也算圓了建築夢。也說我一定要把建築師帶到現場,也感謝 李祖原 、 張哲夫 、 姚仁喜 、 薛琴 、 邱文傑 、 黃聲遠 等建築師到其最得意的作品現場訪談並拍攝「希望讓觀眾看到建築,也看到建築師們談建築」。 郭肇立 也提到,希望這部作品用自己的論述角度去看建築,他認為「建築有各種時間、人間、空間的綜合,建築永遠拍不完」,郭肇立自己蒐集了八萬多張幻燈片與無數的數位檔,但仍然希望「建築用電影來拍,不是靜態攝影的問題,它是立體的、有生命的」,遂有了與符昌鋒攜手詮釋建築。 監製、建築師蘇喻哲也形容懷抱熱情的拍攝狀態說「永遠精神狀態是很亢奮的」,也形容 郭肇立 與 符昌鋒 是「超級理想主義與超級浪漫主義,這案子非常艱辛」;蘇喻哲也提到建築師們聽到要拍台灣建築都首肯且配合,他說「他們把對設計案的掙扎、轉折的奮鬥分享在鏡頭前」,也說「他們都是這... 閱讀完整文章 »
台鐵桃園新站開工,Mecanoo攜手中興工程顧問,重塑桃園都市軸心,迎接未來交通挑戰 - 7月 11, 2024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7月10日, 台鐵 地下化 桃園 新站的開工典禮標誌著 桃園 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台鐵 桃園 新站地上三層、地下二層,設置兩座島式月台、三處出入口, 工程 金額約新台幣119億元,預計2030年底完工。 桃園 車站 每日旅運量達5萬3,000人次,是台鐵全線運量第二名的 車站 。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ecanoo與中興 工程 顧問合作設計的新站不僅將重塑城市地景,更將帶來交通便利。 桃園 市新站興建的歷史背景與未來展望 桃園 市,作為 台灣 西北部的大都會區,不僅擁有全國最大的機場,更是 台灣 的主要門戶。在過去的二十年中, 台灣 逐步將地面鐵路系統轉變為地下交通網絡。然而, 桃園 市中心的發展因鐵路軌道的存在受到限制。在這樣的背景下, 桃園 市政府與交通部共同推動了鐵路地下化計畫,連接城市的南北區域,並改變城市面貌。 Mecanoo的設計概念與機能配置 作為兩階段總體規劃的重要部分,位於 桃園 舊城區的新 桃園 車站 即將成為城市的中心軸心。新站包括商業空間、地鐵、巴士站和地下鐵路,屋頂遮蓋三個建築量體和兩個大空間。重型結構柱被分割成更細的柱子,營造出輕盈的感覺,彷彿屋頂懸浮在空中。 桃園 有「航空城」的稱號,Mecanoo利用摺紙飛機的型態賦予這座 車站 的屋頂折板造型,結合線性燈光的天花板圖案,為使用者帶來動感的視覺體驗。屋頂還提供遮陽和庇護,融合了城市與 車站 的公共特性。 新站的交通便利性與未來發展規劃 作為一個緊湊高效的交通樞紐,新站讓乘客能夠輕鬆地穿梭其間。中央的流通設計使得多方向進入站台層變得容易。照明和 景觀設計 將引導人們流動,並為都市紋理提供綠化。新站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一個社交場所,提供咖啡館、便利商店、 餐廳 和紀念品店等服務。總體規劃的第二階段將在 車站 東側建設一棟商辦大樓。 未來 桃園 新站的都市規劃與期待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全長約18公里,將消除20個平交道、8座陸橋及8處地下道,徹底改變 桃園 的都市面貌。 桃園 新站與捷運綠線及棕線共構,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務。設計融合現代藝術、美學及人文歷史元素,期望在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站能如期、如質完工,為 桃園 市民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此外,鐵道局指出, 桃園 鐵路地下化計畫包含改建 桃園 、內壢、中壢等三座 車... 閱讀完整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