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朗讀違章:王澍X謝英俊 建築展 2011.03.11~2011.04.17 在UrbanCore
朗讀違章展覽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策展人阮慶岳策畫的「朗讀違章」展,於2011年3月11日至4月 17日,於台北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推出。
本展邀請兩岸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師王澍及謝英俊,分別利用街區內屋頂、後巷等空間,搭 建「違章」的建築實體作品,並配合兩位建築師十年來的作品及文件展,與台北蔚為風華的違章建築現象進行對話。
策展人阮慶岳提出:「違章是一種所謂非法、無身份、與不被官方(或主流價值)允許的作為。但在此刻建築幾乎 全面被權力(政治、資本)收編的時刻,我們意圖對建築的本質究竟為何,作個思考與再定義;也想藉此聲張:違章是有道理的!」
展覽訊息
主題:朗讀違章:王澍 X 謝英俊 建築展
策 展:阮慶岳 教授
作品:王澍〈亦方亦圓〉、謝英俊〈後巷桃花源〉作品詳情請至官方網頁
展期|2011.3.11~2011.4.17
時 間:文件展:週一~日 12:30 - 20:30 / 裝置展:近日公告於官方網頁
地點:文件展 UrbanCore Gallery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4號1樓)
裝置展:集合地點—UrbanCore Gallery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 89-4 號1樓)
參 觀地點:王澍〈亦圓亦方〉台北市中華路一段 89-6 號屋頂 / 謝英俊〈後巷桃花源〉台北市中華路一段 89-4 號後巷
指導單位:臺北市都 市更新處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協辦單位: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營造研究中心、謝英俊建築師事務 所
贊助單位:忠泰集團
你是否曾經由上往下看過我們生活的城市?或者在高速公路上俯瞰時,是否發現整個城市覆蓋著大小不一、此起彼 落的簡易臨時建築?違章建築被視為非法與破壞市容,但卻又無處不見,其代表的意涵究竟是什麼?
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策展人阮慶 岳策畫的「朗讀違章」展,於2011年3月11日至4月17日,於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推出,本展邀請兩岸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師王澍及謝英俊,分 別利用街區內屋頂、後巷等空間,搭建「違章」的建築實體作品,並配合兩位建築師十年來的作品及文件展,與台北蔚為風華的違章建築現象進行對話。策展人提 出:「違章是一種所謂非法、無身份、與不被官方(或主流價值)允許的作為。但在此刻建築幾乎全面被權力(政治、資本)收編的時刻,我們意圖對建築的本質究 竟為何,作個思考與再定義;也想藉此聲張:違章是有道理的!」
中國建築師王澍相信工匠與傳統營造技術的內蘊多元價值,可能比全球化下的單 一標準產物更值得學習與尊敬,他對時代提出嚴厲的批判,對抗建築的現代性以及其背後所夾帶全球化的簡單專業化議題。他對「以新為尚」的現代文明提出扣問, 將現代城市興建中,大量拆除無用的磚瓦,運用到新的建築裡,再配合在地工人的知識與技法,創造出向傳統「迴圈營造」學習,且不以老舊為恥的建築。
台 灣本地建築師謝英俊則不反對建築的工業化走向,但提出「簡化構法」,讓單一家戶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發展最大的個體與差異性格。他協助921後的邵族家屋重 建,並探討無殼蝸牛住宅問題,認為現代蓋屋技術被壟斷化,非都市地區因缺乏現代技術,也無資金雇工,都市地區則因土地及房價高漲,使許多人沒有自己的房屋 可住,因此提出蓋「人民的建築」,利用「簡化構法」的輕鋼架結構,以及尊重使用者的「開放建築」模式,以回應當前的時代問題。
兩位建築師 均對現代主義的建築思維提出修正,認為建築不應脫離人本的思考,而應該符合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彰顯個體的有機及生命力。兩人對現代建築提出反思,不以此 刻資本主義的後工業文明為據,另外積極探索新的可能,以小型、獨立的建築操作模式,來對抗與修正現代建築的大系統走向,堅持建築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傳統技 法與在地材料,充分展現「由下而上」操作建築的可能,挑戰及再定義建築與權力間關係。
違章建築雖不被主流允許,但自有其意義與本質。策展 人阮慶岳以兩人過去十年的作為,對應台北的違章建築,在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請二人分別以手工性材料與輕鋼架,在屋頂以及防火巷內搭建「違 章」,提出對此議題的思考以及再定義。
策展理念
文: 阮慶岳
2000年3月4日邵族長老陳進復入厝,全體「先生媽」共同參與,由長老妻抱著祖靈籃,邊走邊與祖先對話,直到新居內,自此邵族族 人陸續遷入謝英俊與他們合力搭建的921重建家屋,邵族社區正式成形。並開啟爾後謝英俊一系列同樣以「協力造屋」為出發的作品,譬如四川汶川震後的楊柳村 羌族家屋重建,與仍在繼續經營中的台灣八八水災重建工程等。
在「業餘建築工作室」成立的三年後,王澍於2000完成他第一件重要作品:蘇 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宣告此後十年將逐步積累的重要位置點,包括2006以「瓦園」代表中國國家館首度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其後並接續推出二件極重要 作品: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新校區、寧波博物館。
王澍與謝英俊在新世紀的頭十年,雙雙展現耀目成績,宣示兩岸華人將積極承擔現代建築未來走向 的必然責任與使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人都提出了對現代建築的深刻反思,與對操作路線的修正看法,並不以此刻深度依賴資本主義的後工業文明為據,另外積 極探索新的可能。
謝英俊一貫的建築信仰,在操作建築時注重建材的環保與在地性,工法必須輕便簡易、造價力求便宜,關注在地物理環境(採 光、通風、隔熱等);也觸及社會弱勢者(邊緣族群、貧病殘障、低所得者等)的居住權,同時思索建築專業被菁英壟斷等社會議題。
謝英俊並不 反對建築的工業化方向,但遵從的同時,也提出他的修正意見。其中首要的就是「簡化構法」,這是考量構築技術的不斷難度化,與對特殊專門工具的持續依賴化, 會剝奪弱勢者參與構築的權力;整個思維的目的,在於企圖使構築的參與權,能真正下放到更普羅的非專業階層去。其次的「開放建築」,則是在施工合理性與在地 技術的對話上,維持有機的可調整性,也就是在全球化與標準化的時代大趨勢下,顧及單一家戶能微調的權力與能力。
對於當代文明精神家園與文 化本體流逝的悲愴,賦予王澍堅定的使命與力道,而他意圖挑戰的是現代主義的理性思維,以及所面對的「城鄉建築的摧殘」狀態。關於現代性以及其背後所夾帶全 球化的問題,王澍寫著:「在這樣大時代的背景下,我現在所做的工作可以稱之為對差異性的捍衛。我把工作室叫做『業餘建築工作室』,也在於針對全球標準化製 造背後的簡單專業化,對真實的、自發的、差異性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的捍衛。」
在這樣的原則下,王澍相信工匠與傳統工法的價值,他寫道:「但 我以為,傳統中國的建築學,實際上是和我們今天熟習的建築學,完全不同的一種建築活動。這種活動的本質,在於其對自然的敬重與順應,遠比我們近日熟習的建 築學更加優越。但它現在只殘存在中國農村地區工匠手中。這幾年我的建築活動,即在於當這種活動如何面對當代的建造體系,促成其自然的演變,讓一種被貶損了 一個世紀之久的價值觀活生生的復活。」
二人都是以小型、獨立的建築操作模式,來對抗與修正現代建築的大走向,都相信建築必須以人為本,同 時尊重傳統技法與在地材料,展現此刻「由下而上」操作建築的可能。本展覽延續兩人原有的思維,焦點轉到台灣都市現象中,極具指標與爭議的違章建築,思考建 築專業者如何與這樣自發的現象對話與學習,期待從而提出一種以亞洲都市為本的都市眺看位置點。
策展人介紹
阮 慶岳 Roan Ching-Yueh
現任元智大學副教授,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文學著作包括《林秀子一家》等,建築著作包括 《弱建築》等,共20餘本。於台北當代藝術館2002年策展《長安西路神話》與《黏菌城市》,2004與安郁茜聯合策展《城市謠言:華人建築2004》。 2006年策展《樂園重返:台灣的微型城市》,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6年與徐明松於台中TADA center聯合策展《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展。
參展建築師簡介
王澍
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南京 工學院建築系及建築研究所碩士畢業,2000年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學博士;1997年創辦業餘建築工作室。
現任杭州中國美術學 院教授,建築藝術學院院長並兼建築系主任。
代表作品有2010 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寧 波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一、二期工程、寧波美術館、杭州垂直院宅、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等。獲2010年度德國 謝林建築實踐大獎;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展作品「衰朽的穹隆」獲特別榮譽獎;2007年首屆法國全球可持續建築獎;2006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代表建築師,作品「瓦園」;參加2006年荷蘭建築師協會(NAI)主辦「中國當代建築展」等系列國際建築與藝術大展。
謝英俊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取得建築師執照後,從事營造多年才重回建築設計行列。
以921邵族安置社 區與原住民部落家屋重建受到國內外矚目,之後推動中國農村生態建築合作建房、參與四川512大地震重建、台灣八八水災原住民部落重建。著眼70%人類居所 的問題,對協力造屋、永續建築等議題有深入落實的努力。
曾榮獲遠東建築獎、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獎 (UN-HABITAT's Best Practice) 決選入圍、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組委會特別獎,並參加200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及2009年威尼斯當代藝術雙年展。
展 出作品
王澍 ─ 亦方亦圓
2010年王澍以「衰變的穹頂」,在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獲得特別 榮譽獎,這是以簡潔的木料構築成的一個大穹頂。王澍指出,自己的建築實踐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運用到當代建築中,是建築學對於傳統的創造性傳承。 2011年在台北,王澍延續可快速搭建與拆卸,且對建築環境零負擔的思維,以同樣簡潔的木料做模具構築,堅持消耗資源少,技術難度低的原則,回應了這件為 此次展覽量身定作、顯得輕盈、簡潔也優雅,且具備移動性的作品,來向四圍的都市違章建築表達致意,也是對現代都市快速變化的回應。
↗ 王澍建築師 - 亦方亦圓(電腦模擬圖)
謝英俊 ─ 後巷桃花源
後巷作為都市住宅延伸的空間,因其曖昧 不明的定位,涵容了居民多變的使用方式與其形成豐富的樣貌。相對於絕大部分由建商所提供的 」合法住宅」 而言,民居的智慧與多樣性反而得以在此充分的展現,而長久以來,我們所認定的 」合法住宅」 卻顯得呆板與愚蠢。
謝英俊此次的作品利用常 見的鋼管鷹架系統,在現有的後巷中,搭設一個屬於居民共有的生活場景,除了帶領參觀者穿梭、體驗原有居民共同創作的後巷空間外,更積極作為每戶居民實際生 活的延續與創造公共活動的平台,讓原本負面的違法活動轉變成共同創作的作品。也許,在不被認可的隱暗後巷中,沒有被扼殺的豐富創造才是現代都市民居應有的 樣貌。
↗ 謝英俊 - 後巷桃花源(電腦模擬圖)
開幕系列活動
■ 朗讀違章:二個對談 2011.3.12(六)
[ 第一場│業餘的建築 ] 13:30 - 14:55
與談人∣吳光庭(台北市立美術館館 長)/ 王俊雄(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 第二場│人民的建築 ] 15:05 - 16:30
與談人∣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 系副教授)/ 林崇熙(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所教授)
[ 特別演出] 郭明龍 16:40 - 17:30
■ 開幕PARTY 2011.3.12(六)18 : 30 - 20 : 00
[DJ 演出] 吳牧青(Ouch)
[朗 讀文學] 忠泰基金會李執行長彥良/王澍/謝英俊/陸文宇/阮慶岳
>>相關討論
::朗讀違章:王澍X謝英俊 建築展 2011.03.11~2011.04.17 在UrbanCore::
本展邀請兩岸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師王澍及謝英俊,分別利用街區內屋頂、後巷等空間,搭 建「違章」的建築實體作品,並配合兩位建築師十年來的作品及文件展,與台北蔚為風華的違章建築現象進行對話。
策展人阮慶岳提出:「違章是一種所謂非法、無身份、與不被官方(或主流價值)允許的作為。但在此刻建築幾乎 全面被權力(政治、資本)收編的時刻,我們意圖對建築的本質究竟為何,作個思考與再定義;也想藉此聲張:違章是有道理的!」
展覽訊息
主題:朗讀違章:王澍 X 謝英俊 建築展
策 展:阮慶岳 教授
作品:王澍〈亦方亦圓〉、謝英俊〈後巷桃花源〉作品詳情請至官方網頁
展期|2011.3.11~2011.4.17
時 間:文件展:週一~日 12:30 - 20:30 / 裝置展:近日公告於官方網頁
地點:文件展 UrbanCore Gallery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4號1樓)
裝置展:集合地點—UrbanCore Gallery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 89-4 號1樓)
參 觀地點:王澍〈亦圓亦方〉台北市中華路一段 89-6 號屋頂 / 謝英俊〈後巷桃花源〉台北市中華路一段 89-4 號後巷
指導單位:臺北市都 市更新處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協辦單位: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營造研究中心、謝英俊建築師事務 所
贊助單位:忠泰集團
你是否曾經由上往下看過我們生活的城市?或者在高速公路上俯瞰時,是否發現整個城市覆蓋著大小不一、此起彼 落的簡易臨時建築?違章建築被視為非法與破壞市容,但卻又無處不見,其代表的意涵究竟是什麼?
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策展人阮慶 岳策畫的「朗讀違章」展,於2011年3月11日至4月17日,於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推出,本展邀請兩岸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師王澍及謝英俊,分 別利用街區內屋頂、後巷等空間,搭建「違章」的建築實體作品,並配合兩位建築師十年來的作品及文件展,與台北蔚為風華的違章建築現象進行對話。策展人提 出:「違章是一種所謂非法、無身份、與不被官方(或主流價值)允許的作為。但在此刻建築幾乎全面被權力(政治、資本)收編的時刻,我們意圖對建築的本質究 竟為何,作個思考與再定義;也想藉此聲張:違章是有道理的!」
中國建築師王澍相信工匠與傳統營造技術的內蘊多元價值,可能比全球化下的單 一標準產物更值得學習與尊敬,他對時代提出嚴厲的批判,對抗建築的現代性以及其背後所夾帶全球化的簡單專業化議題。他對「以新為尚」的現代文明提出扣問, 將現代城市興建中,大量拆除無用的磚瓦,運用到新的建築裡,再配合在地工人的知識與技法,創造出向傳統「迴圈營造」學習,且不以老舊為恥的建築。
台 灣本地建築師謝英俊則不反對建築的工業化走向,但提出「簡化構法」,讓單一家戶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發展最大的個體與差異性格。他協助921後的邵族家屋重 建,並探討無殼蝸牛住宅問題,認為現代蓋屋技術被壟斷化,非都市地區因缺乏現代技術,也無資金雇工,都市地區則因土地及房價高漲,使許多人沒有自己的房屋 可住,因此提出蓋「人民的建築」,利用「簡化構法」的輕鋼架結構,以及尊重使用者的「開放建築」模式,以回應當前的時代問題。
兩位建築師 均對現代主義的建築思維提出修正,認為建築不應脫離人本的思考,而應該符合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彰顯個體的有機及生命力。兩人對現代建築提出反思,不以此 刻資本主義的後工業文明為據,另外積極探索新的可能,以小型、獨立的建築操作模式,來對抗與修正現代建築的大系統走向,堅持建築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傳統技 法與在地材料,充分展現「由下而上」操作建築的可能,挑戰及再定義建築與權力間關係。
違章建築雖不被主流允許,但自有其意義與本質。策展 人阮慶岳以兩人過去十年的作為,對應台北的違章建築,在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請二人分別以手工性材料與輕鋼架,在屋頂以及防火巷內搭建「違 章」,提出對此議題的思考以及再定義。
策展理念
文: 阮慶岳
2000年3月4日邵族長老陳進復入厝,全體「先生媽」共同參與,由長老妻抱著祖靈籃,邊走邊與祖先對話,直到新居內,自此邵族族 人陸續遷入謝英俊與他們合力搭建的921重建家屋,邵族社區正式成形。並開啟爾後謝英俊一系列同樣以「協力造屋」為出發的作品,譬如四川汶川震後的楊柳村 羌族家屋重建,與仍在繼續經營中的台灣八八水災重建工程等。
在「業餘建築工作室」成立的三年後,王澍於2000完成他第一件重要作品:蘇 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宣告此後十年將逐步積累的重要位置點,包括2006以「瓦園」代表中國國家館首度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其後並接續推出二件極重要 作品: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新校區、寧波博物館。
王澍與謝英俊在新世紀的頭十年,雙雙展現耀目成績,宣示兩岸華人將積極承擔現代建築未來走向 的必然責任與使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人都提出了對現代建築的深刻反思,與對操作路線的修正看法,並不以此刻深度依賴資本主義的後工業文明為據,另外積 極探索新的可能。
謝英俊一貫的建築信仰,在操作建築時注重建材的環保與在地性,工法必須輕便簡易、造價力求便宜,關注在地物理環境(採 光、通風、隔熱等);也觸及社會弱勢者(邊緣族群、貧病殘障、低所得者等)的居住權,同時思索建築專業被菁英壟斷等社會議題。
謝英俊並不 反對建築的工業化方向,但遵從的同時,也提出他的修正意見。其中首要的就是「簡化構法」,這是考量構築技術的不斷難度化,與對特殊專門工具的持續依賴化, 會剝奪弱勢者參與構築的權力;整個思維的目的,在於企圖使構築的參與權,能真正下放到更普羅的非專業階層去。其次的「開放建築」,則是在施工合理性與在地 技術的對話上,維持有機的可調整性,也就是在全球化與標準化的時代大趨勢下,顧及單一家戶能微調的權力與能力。
對於當代文明精神家園與文 化本體流逝的悲愴,賦予王澍堅定的使命與力道,而他意圖挑戰的是現代主義的理性思維,以及所面對的「城鄉建築的摧殘」狀態。關於現代性以及其背後所夾帶全 球化的問題,王澍寫著:「在這樣大時代的背景下,我現在所做的工作可以稱之為對差異性的捍衛。我把工作室叫做『業餘建築工作室』,也在於針對全球標準化製 造背後的簡單專業化,對真實的、自發的、差異性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的捍衛。」
在這樣的原則下,王澍相信工匠與傳統工法的價值,他寫道:「但 我以為,傳統中國的建築學,實際上是和我們今天熟習的建築學,完全不同的一種建築活動。這種活動的本質,在於其對自然的敬重與順應,遠比我們近日熟習的建 築學更加優越。但它現在只殘存在中國農村地區工匠手中。這幾年我的建築活動,即在於當這種活動如何面對當代的建造體系,促成其自然的演變,讓一種被貶損了 一個世紀之久的價值觀活生生的復活。」
二人都是以小型、獨立的建築操作模式,來對抗與修正現代建築的大走向,都相信建築必須以人為本,同 時尊重傳統技法與在地材料,展現此刻「由下而上」操作建築的可能。本展覽延續兩人原有的思維,焦點轉到台灣都市現象中,極具指標與爭議的違章建築,思考建 築專業者如何與這樣自發的現象對話與學習,期待從而提出一種以亞洲都市為本的都市眺看位置點。
策展人介紹
阮 慶岳 Roan Ching-Yueh
現任元智大學副教授,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文學著作包括《林秀子一家》等,建築著作包括 《弱建築》等,共20餘本。於台北當代藝術館2002年策展《長安西路神話》與《黏菌城市》,2004與安郁茜聯合策展《城市謠言:華人建築2004》。 2006年策展《樂園重返:台灣的微型城市》,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6年與徐明松於台中TADA center聯合策展《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展。
參展建築師簡介
王澍
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南京 工學院建築系及建築研究所碩士畢業,2000年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學博士;1997年創辦業餘建築工作室。
現任杭州中國美術學 院教授,建築藝術學院院長並兼建築系主任。
代表作品有2010 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寧 波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一、二期工程、寧波美術館、杭州垂直院宅、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等。獲2010年度德國 謝林建築實踐大獎;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展作品「衰朽的穹隆」獲特別榮譽獎;2007年首屆法國全球可持續建築獎;2006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代表建築師,作品「瓦園」;參加2006年荷蘭建築師協會(NAI)主辦「中國當代建築展」等系列國際建築與藝術大展。
謝英俊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取得建築師執照後,從事營造多年才重回建築設計行列。
以921邵族安置社 區與原住民部落家屋重建受到國內外矚目,之後推動中國農村生態建築合作建房、參與四川512大地震重建、台灣八八水災原住民部落重建。著眼70%人類居所 的問題,對協力造屋、永續建築等議題有深入落實的努力。
曾榮獲遠東建築獎、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獎 (UN-HABITAT's Best Practice) 決選入圍、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組委會特別獎,並參加200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及2009年威尼斯當代藝術雙年展。
展 出作品
王澍 ─ 亦方亦圓
2010年王澍以「衰變的穹頂」,在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獲得特別 榮譽獎,這是以簡潔的木料構築成的一個大穹頂。王澍指出,自己的建築實踐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運用到當代建築中,是建築學對於傳統的創造性傳承。 2011年在台北,王澍延續可快速搭建與拆卸,且對建築環境零負擔的思維,以同樣簡潔的木料做模具構築,堅持消耗資源少,技術難度低的原則,回應了這件為 此次展覽量身定作、顯得輕盈、簡潔也優雅,且具備移動性的作品,來向四圍的都市違章建築表達致意,也是對現代都市快速變化的回應。
↗ 王澍建築師 - 亦方亦圓(電腦模擬圖)
謝英俊 ─ 後巷桃花源
後巷作為都市住宅延伸的空間,因其曖昧 不明的定位,涵容了居民多變的使用方式與其形成豐富的樣貌。相對於絕大部分由建商所提供的 」合法住宅」 而言,民居的智慧與多樣性反而得以在此充分的展現,而長久以來,我們所認定的 」合法住宅」 卻顯得呆板與愚蠢。
謝英俊此次的作品利用常 見的鋼管鷹架系統,在現有的後巷中,搭設一個屬於居民共有的生活場景,除了帶領參觀者穿梭、體驗原有居民共同創作的後巷空間外,更積極作為每戶居民實際生 活的延續與創造公共活動的平台,讓原本負面的違法活動轉變成共同創作的作品。也許,在不被認可的隱暗後巷中,沒有被扼殺的豐富創造才是現代都市民居應有的 樣貌。
↗ 謝英俊 - 後巷桃花源(電腦模擬圖)
開幕系列活動
■ 朗讀違章:二個對談 2011.3.12(六)
[ 第一場│業餘的建築 ] 13:30 - 14:55
與談人∣吳光庭(台北市立美術館館 長)/ 王俊雄(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 第二場│人民的建築 ] 15:05 - 16:30
與談人∣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 系副教授)/ 林崇熙(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所教授)
[ 特別演出] 郭明龍 16:40 - 17:30
■ 開幕PARTY 2011.3.12(六)18 : 30 - 20 : 00
[DJ 演出] 吳牧青(Ouch)
[朗 讀文學] 忠泰基金會李執行長彥良/王澍/謝英俊/陸文宇/阮慶岳
>>相關討論
::朗讀違章:王澍X謝英俊 建築展 2011.03.11~2011.04.17 在Urban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