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建築師:丹·漢加努 Dan Hanganu
丹·漢加努(Dan Hanganu,1939年1月27日-2017年10月5日)
簡介
丹·塞爾吉烏·漢加努(Dan Sergiu Hanganu)1939年出生於羅馬尼亞,後移居加拿大並以蒙特婁(Montréal)為事務所基地,是加拿大當代最具國際聲望與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自1970年定居加拿大後,他在魁北克設計了多座重要公共與文化建築,包括龐特卡利耶博物館(Pointe-à-Callière Museum)新館、蒙特婁高等商業學院(HEC Montréal)、里穆斯基音樂廳(Concert Hall of Rimouski)、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UQAM)設計學院等,並在歐洲與亞洲完成多元類型的建築作品。漢加努曾獲加拿大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2008)、加拿大勳章(2009)、魁北克國家勳章軍官勳位(2005)等榮譽,其作品以融合地域文化、精緻細節與城市性格著稱,對加拿大建築界有深遠貢獻。
早年與教育
1961年,漢加努畢業於布加勒斯特的伊昂·明庫建築與城市規劃大學(Ion Mincu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接受嚴謹的歐洲現代建築訓練。1970年,他移居加拿大,在蒙特婁展開職業生涯。漢加努的妻子安卡·漢加努(Anca Hanganu)同為建築師,長期在蒙特婁執業。來到加拿大後,他迅速適應多元文化環境,將歐洲的建築訓練與北美的都市活力結合,為魁北克建築注入新的美學與空間觀念。
學術與專業生涯
漢加努的事務所實踐涵蓋多種規模與用途,從獨立住宅到整個城市街區的更新項目,均有代表性案例。他的作品橫跨住宅、辦公樓、飯店與度假村、多功能綜合體、教育與文化設施,以及多座劇院。其中包括龐特卡利耶博物館新館、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設計學院館、聖伯努瓦湖修道院教堂(Saint-Benoît-du-Lac Church)、蒙特婁檔案中心(Montréal Archival Centre)、蒙特婁高等商業學院新館、馬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納宏·蓋爾伯法律圖書館(Nahum Gelber Law Library)、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工作室、Juliette-Lassonde 藝術中心(Centre des arts Juliette-Lassonde)、Hotel Godin,以及里穆斯基藝術中心等。
他的設計理念常兼顧歷史脈絡與現代需求,強調材質表現與建築在城市空間中的角色。例如龐特卡利耶博物館新館以考古遺址為核心,將當代建築語彙與歷史層次融合,成為蒙特婁舊港的重要文化地標。
國際競圖與重要事件
在加拿大人權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for Human Rights)國際競圖中,全球僅邀請30位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參與,包括倫姆·庫哈斯(Rem Koolhaas)、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札哈·哈蒂(Zaha Hadid)等。漢加努與 Groupe ARCOP 聯合團隊入選前三名決選,雖最終由美國建築師安東尼·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勝出,但其方案仍獲高度肯定,顯示他在國際舞台的專業地位。
榮譽與獎項
漢加努的職業生涯累積超過50項建築獎項,來自加拿大皇家建築師學會(RAIC)、魁北克建築師協會(OAQ)及蒙特婁保育組織 Sauvons Montréal 等機構。他的重要榮譽包括:
-
加拿大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2008)
-
加拿大勳章成員(2009)
-
魁北克國家勳章軍官勳位(2005)
-
拉瓦爾大學榮譽博士(2004)
-
布加勒斯特大學榮譽博士(2003)
-
蒙特婁都會區商會「年度人物」(1998)
-
魁北克 Paul-Émile Borduas 獎(1992)
這些獎項不僅表彰他在建築設計上的卓越成就,也肯定他作為教育者與導師對後輩的啟發。
個人生活與晚年
漢加努在蒙特婁定居多年,除專業實踐外,也投身建築教育與公共文化推廣,擔任年輕建築師的指導者。他於2017年10月5日逝世於蒙特婁,享壽78歲。其遺產不僅包括豐富的建築作品,還有對加拿大城市與文化場景的深刻影響。他的作品持續在國際建築刊物與學術研究中被引用,成為加拿大建築史上的重要篇章。
評價
漢加努被視為能在歷史尊重與當代創新間取得平衡的建築師,他的作品既回應場地與文化脈絡,也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評論者讚譽他能為魁北克與加拿大創造具國際視野的建築語言,並以細膩的材質運用與空間構成,賦予建築獨特的精神與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