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6屆ADA新銳建築獎公布入圍名單,10件作品反映台灣建築生態轉變
因應疫情,2022第6屆ADA新銳建築獎的評審團隊透過視訊的方式與國際評審進行討論;經由第一階段初選書審,以及第二階段初選評審與參賽團隊的面談,從公共性、社會、環境、心理、空間、與多樣性等角度切入思考與辯論,ADA新銳建築獎將在2022年10月進行決選現勘,選出即將角逐首獎與特別獎作品,2022年10月31日舉辦頒獎典禮。
參加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的作品,反映了近兩年台灣建築生態轉變的面貌,年輕建築創作者們展現與上屆一樣高度實驗性的設計思維之外,本屆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公共性,描繪了年輕建築師在困難的公共工程環境中勇於挑戰,以多樣的材料、形式,無論新建或整修、同化或異質,豐富的建築面貌,都為今年ADA添上格外的色彩。
2022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入圍作品
以下圖片由2022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提供
范承宗|落水唷 Rainy Dome
作品在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客家文化燈區展出,范承宗將一把傳統油紙傘拆解成分離的眾多零組件,完成了具有數理邏輯的三倍傘骨結構,張起如有機葉形輪廓的防水帆布,能感受到立體的木構產生的特殊空間體感,讓作品帶入植物有機的細節、搭配極具數理邏輯的傘骨架結構,並讓木頭和布混合使用,產生形態上的落差與對比。
延伸閱讀: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客家文化燈區,范承宗、甘銘源、盛郁庭、王識源大型裝置藝術!2021年10月22日~11月27日在新竹北大公園展出
張哲毓+林天永(永哲制作建築設計事務所)|黑屋裹白室
高雄大樹一棟1960年代二層磚造木架構建築的舊建築改造改造重生,以二元性的黑/白-空間論述,隱喻二空間內容-建築設計工作室(A-black)與建設公司(B-white)面對城市的開放與封閉關係,試圖在剖面(Section)上呈現立體的圖底關係(Figure-Ground)。
設計團隊試圖揭露被包覆六十年的紅磚牆,拆除腐朽的木架構,保留殘存於牆面的時間痕跡,打開鄰房之間的採光罩,磚牆與霧面玻璃牆間脫縫20公分,整合管線設備,引入天光與氣流,模糊磚造山牆的建築語彙,以輕鋼構進行補強,透過大面積的黑消弭磚紅的鄉愁,以空間的黯對比時間的重量;將輕巧的鋼化為光帶,以輕盈的光線對抗歷史的沈重。
劉黃謝堯(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利澤飛灰暫存場 – 時間中的地理尺度行動
蘭陽溪口以南,位於沙丘旁的宜蘭縣利澤焚化廠,是宜蘭地區處理一般家戶垃圾及事業廢棄物的主要場所,垃圾燃燒後的飛灰殘餘,透過穩定固化處理;目前都以1立方公尺為單位的太空包,一包包謹慎地堆放在沙丘背後的儲存場地。近年縣政府決定將露天開放式的飛灰掩埋場改進為倉儲披覆式,以降低殘餘化學物質淋雨後汙染環境的可能。
陳冠帆+陳韻愉 |嘉義實驗木場
嘉義市政府修繕舊嘉義監獄的宿舍群,將維新路134巷其中2座4連棟、共8戶宿舍修繕成南、北兩棟,由陳冠帆規劃設計,打造嘉義第1個實驗木場,實驗木場位於舊監獄宿舍群的中心,北棟保留日式宿舍遺構及樣貌,導入現代木構抗震構法,轉化成嶄新木造空間,將作為研究、教學以及展出空間;南棟以日式宿舍作基礎,加入新式木建材,也改採大垮距結構,使內部空間寬闊,作為木工廠,兩棟分別為傳統及現代風格。
配合嘉義對木構「研究」及「加工」的機能需求,陳冠帆於舊建築再利用修復設計時,重整結構系統進而突破空間跨度的限制,且因應日式宿舍建築各部位的條件,嘗試提出符合現代空間需求之特殊木構新結構方式。
姚仲涵+曾睿彬 |光電獸#26 – 你追我跑
「光電獸#26 – 你追我跑」設在基隆知名景點-虎仔山「KEELUNG」字牌的旁邊,為前太平國小的校舍,在田野的調查當中發現,日治時期日人在虎仔山設立一炮台並在午時準點鳴炮,作為統一民間活動的對時標準,可視為早期基隆人對於時間空間的意向之地。 而後在鐘錶及廣播的普及後「午炮」制度才慢慢退出歷史舞台。
設計者試著將午炮的意義與校園的時光呼應,連結眾人的兒時回憶。學校有威權、引導、關懷等意味;而兒童富有古靈精怪、活力十足等特質。透過科技聲響與燈光的同步,用兩種燈具模擬出對兩者的想像,創作出在整點發生的聲光劇場,召喚現場及山下觀眾的注意,共創一個回憶年華的展演與宣告。
陳乃中|HEITO 1909 屏東縣民公園
屏東製糖工場創建於1909年,1994年紙漿廠因工業廢棄物及嚴重的汙廢水議題而關閉,故於殺蛇溪沿岸遺留了近80公頃的閒置荒地。設計施作過程中透過不斷積極爭取,同步鑽研史料,一邊持續地挖掘、一邊不間斷地修正設計,保有文化資產的前提下,賦予這些歷史遺構新的使用方式,轉化昔日的場景故事。
延伸閱讀:屏東殺蛇溪畔市民專屬,屏東縣民公園HEITO 1909/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胡靖元|▱|新竹市體育館雨庇及館前廣場之增生
面對既有建物的尊嚴與嶄新面貌的期許,把既有中軸線及抬高的破除,場域的自身性並不會就此消失。所以轉為溝通的姿態,以大階梯及坡道創造易親近駐足的場域,同時透過門廳、柱列與雨庇、館前廣場,在外跟內之間,置入數個空間層次,延伸、連通以及緩衝,自此輕盈而自由,天地之間畫一條線。
蘇子睿|台北植物園溫室整建工程
將長期閒置、結構危險的舊溫室以及使用率低及維護成本不俗的水池拆除後,利用既有的空地與拆除後的空間配置足夠植物學者使用的室內空間,努力製造最多樣的微氣候讓更多的植物可以在這裡舒服的展示自己。
王識源+盛郁庭 |珊弧。山瑚
王識源、盛郁庭與逢甲大學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創作的《珊弧·山瑚》,在2021年12月25日開展,展到2022年3月1日的「屏東落山風藝術季」展出,為目前台灣最大尺度一體成形之3D列印裝置藝術,《珊弧·山瑚》利用電腦演算轉化自然界的規則,學習珊瑚之微小細胞彼此互相推擠、複製、生長與擴張之規則,並在經過時間軸向的動態堆疊,慢慢形成一複雜有機曲面的美麗型態,也紀錄了每一個過程發展中的生成切片。此次透過透明材料,表現海底珊瑚美麗的變幻樣態與純淨光澤,而它的色彩則是與其互動的人們與光,相互共生而成的繽紛。
郭恩愷|習森 | Forest-Tree Classroom
在新竹五峰永泰林業的柳杉林場裡,郭恩愷住進森林150天,身處海拔1200公尺高的林場裏,從「設計」到「施作」,親手打造一座森林風雨教室、一座用雙手思考的自然建築。
郭恩愷擔任淡江大學建築系講師時,帶領著淡江建築系學生組成設計團隊「森林木十人」,在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創作,將取自於森林的國產材回饋給森林,利用台灣國產材柳杉疏伐木為材料,以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小的設計工法,鑲嵌、融入在森林自然生態中。
這10件入圍作品將角逐本屆首獎及特別獎,ADA新銳建築獎將在2022年10月進行決選現勘,2022年10月31日(一)舉辦頒獎典禮。後續更多活動詳情,請持續關注2022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粉絲專頁。
關於「ADA新銳建築獎」
「ADA新銳建築獎」是由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ADA )於2012年發起,邀請45歲以下的創作者,以座落於台灣的建築設計或裝置作品參賽,2022年特別邀請a+tec《實構築》季刊負責策展,結合展覽、論壇與出版等形式,展示台灣建築的即時縮影,預計2022年底在台北市展出得獎作品,提供年輕創作者一個發聲與橫向對話平台,與各領域交流,並共同構思更全面的未來。
2022年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頒獎典禮及展覽
頒獎典禮:2022年10月31日(一)
展覽日期:2022年12月10日(六)~2023年1月15日(日)
展覽地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聯合餐廳展演空間
展覽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