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水岸第一排 煥民新村「水岸人家」再現 展覽日期:2022年9月3日~2023年9月2日
城南水岸第一排 煥民新村「水岸人家」再現
「住在水岸第一排,採光好、景觀佳,在家打開窗就能享有一片山水」,這句話總令人心生羨慕,想像著住在水岸前排的奢侈與豪華。
台北市最重要的灌溉水渠「瑠公圳」是早在 250 年前郭錫瑠家族為了要灌溉松山地區的農田,從新店溪上游開鑿水圳,穿牆造橋一路引水至墾地的水脈。瑠公圳引新店溪上游淨水、一路北行,穿過景美、文山,在羅斯福路四段 123 巷口分為第一幹線和第二幹線,其中第二幹線往公館、溫州路一帶延伸;第一幹線則是沿著蟾蜍山山腳,一直向東北延伸,經過芳蘭、六張犁等地,穿過松山,流向基隆河。
坐落在蟾蜍山腳下的煥民新村,從居民們的訪談口述資料中,家家戶戶都提到 瑠公圳。水岸第一排的農試所宋奶奶回憶「瑠公圳的水很清澈,鄰居韓先生常 帶小朋友在裡面學游泳,曾有小孩掉到圳裡被空作部的阿兵哥救起來,後來這個小孩就認老兵為乾爹。」1940 年代出生的杜政治爺爺,從小到大都住在蟾蜍山裡,「瑠公圳的水道兩側由石頭堆疊而成,晴天時流水清澈見底,雨天時水 變混濁,但水岸的石頭縫會跑出毛蟹,排排站如同衛兵一樣。冬天的雨量少, 水道乾涸,便是抓魚抓蝦的好時機,常能帶一桶回家晚上加菜。」名符其實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水岸人家」特展分成四個展區
《水城台北》從高空俯瞰台北城,這些隱藏 在城市底層的水圳脈絡彷若樹木的根系,隨著地形走勢,築構出各大小聚落。《依水而生的聚落》和《在水一方》則將尺度拉近到蟾蜍山,重現 1950-60 年代瑠公圳沿岸的熱鬧風景,一側可見養育蠶寶寶的高腳房子及雞舍等畜養場景,重現農業試驗所與蠶業改良場在蟾蜍山腳的產業地景,另一側則有古樸的 日式宿舍與水畔人家的生活片段,帶大家回味早期下課後就到水邊釣魚游泳、 放假日子就把塌塌米搬出庭院曬曬,又或把家屋房的果子收成削塊一起丟上屋 頂曬乾的日常生活。搭配居民的口述資料,水岸生活立刻鮮明了起來。
《重返水岸人家》則是展示近幾年社區協同學校、專業者與公部門透過參與及討論,希望建構水綠廊帶,重返水岸人家的想望與共做過程。
雖然總是聽到《我家門前有小河》這首歌曲,對於都市人來說,歌詞裡描述的景象似乎已成為傳奇。住在水岸第一排的生活到底是有蚊子、有惡臭、有淹水?還是有蜻蜓、有白鵝、有花香呢? 邀請市民朋友前來跟我們分享各種觀點!!
台北市的河川水路在都市發展更新中,逐段廢止、蓋上馬路,在沒有污水處理 系統的環境下,每天產生大量的民生汙水、工業廢水只能往河裡排放,也難怪水中原有的魚蝦消失、水邊也不再有蜻蜓、豆娘。事隔半個世紀,這些水圳曾帶給市民的文化記憶逐漸被遺忘,或許透過水綠廊帶的設計,能在都會區裡創造新的景觀環境,讓人們看到水圳生態,珍惜生活中各種形式的水資源,與自然和諧共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參考『城南山水.共聚棲地』臉書資訊。
開幕活動:2022年9月3日 (六)
展覽日期:2022年9月3日~2023年9月2日
展覽時間:10:00-17:00 (週二至週六)
地點:蟾蜍山煥民新村大客廳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 119 巷 66 弄 12 號
活動資訊:城南山水.共聚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