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仁喜設計南藝大「漢寶德紀念館」,清水混凝土極簡構築紀念大師風範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漢寶德紀念館落成,漢寶德是知名台灣建築師,也是南藝大創校校長,南藝大校舍主題建築圖書館也是出自其手,該紀念館啟用,外界都相當期待。
漢寶德是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藝術碩士,1934年出生,2014年11月20日病逝於台大醫院,建築作品包括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溪頭、天祥活動中心、東海大學建築系新系館、聯合報系新竹南園、自然科學博物館、南藝大圖書館等,生前被譽為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啟蒙者,晚年投身書法,致力推動美感教育。
傳達漢寶德「文藝復興人」博學內涵與高潔人品
南藝大漢寶德紀念館為2層樓建物,造型正立方體,由南藝大提供土地,由漢家屬出資興建,設計出自漢寶德高徒姚仁喜建築師,漢寶德家人於2015年委任姚仁喜建築師設計「漢寶德紀念館」,採清水混凝土極簡構築,二樓外牆懸掛一座貫通內外樓梯,營造出富於禪意的空間氛圍,傳達漢寶德「文藝復興人」博學內涵與高潔人品。姚仁喜建築師以「a cube within a cube」為概念設計漢寶德紀念館
建築物以「a cube within a cube」為概念發想,外部利用純粹幾何之清水混凝土正方量體茲以紀念漢先生如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般在多方面博學及不朽之精神。建築物內部,由入口的緩坡步道越過館前的水池至正方體下方進入建築,二樓挑高13.5公尺學生展示空間,觀其上挑空中漂浮著實牆量體其內即是「漢先生文物展示館」,空間中可以看到自然光透過天窗與外牆開口灑落的光線,光影交錯照映在各處營造出空間戲劇氛圍。經由如舞台般的階梯拾級而上,時而進出於建築物內外以逆時針方向逐步引領參觀者進入到漢先生文物展示空間,再經由峽谷般空間感受的樓梯,最終可以通達屋頂上的露天劇場空間。
開幕當天,紀念館內推出兩檔展覽:「青山餘韻」常設展及「遊于藝」特展,以漢寶德人間歲月及其藝術美學為核心,呈現他孜孜勤學,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回國後至東海大學推動建築教育的歷程;爾後籌畫國際級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台南藝術大學,既是建築人,亦是博物館家。
漢可凡:紀念館是對父親最佳紀念方式
漢寶德兒女漢述祖、漢可凡與漢情感深厚,對紀念館籌備建設投注甚多心力。漢可凡說,讀書、研究、寫作、教育是父親終身信念暨使命,她深信興建一座紀念館,讓世人得以貼近漢寶德生命核心,是對父親最佳紀念方式。「漢寶德紀念館」主體結構使用國產建材清水混凝土,展現完美的嚴謹工藝
想要造就一棟清水混凝土建築並不容易,因為清水模最大特點是一次澆注成型,模板拆卸後表面不再作任何粉飾處理,一體成型的美感呈現,考驗施工的絕對精準。「漢寶德紀念館」主體結構由國產建材實業台南廠供應,內外大量使用國產建材清水混凝土,國產建材實業以其專業淬鍊的高坍流度與自充填(SCC)混凝土技術,透過緻密配比設計,加上施工時採用傳自日本Pikacon的專業耙梳擣差排氣,可杜絕水痕、色差、蜂巢、氣孔過多等缺陷,展現完美的嚴謹工藝。為了降低色差,保持清水模的視覺平衡感,從骨材原料就得把關,混凝土預拌時必須使用同一套拌合機,也需要較長的攪拌時間,才能攪拌均勻,不會像泡牛奶般產生結塊,同時採用三合一配比,飛灰占比5%~10%,坍流度控制在60公分左右,使混凝土保持最佳工作性,這樣澆築出來的成品,才能達到衡美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