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建築大師槇文彦封筆前鉅作,鳥取縣立美術館揭示建築與歷史遺址共存的至高境界
日本建築巨擘槇文彦(Fumihiko Maki)率領的槇総合計画事務所,為鳥取縣擘劃了遲來的縣立美術館。此案坐落於倉吉市,緊鄰七世紀的「大御堂廢寺跡」,建築本身就成為與歷史對話的媒介。設計核心為「OPENNESS!」,透過寬闊的「ひろま」(Hiroma)與「えんがわ」(Engawa)等空間語彙,營造如自家客廳般的親切感。館長尾﨑信一郎強調,美術館應是面向所有人的開放場域。館內收藏含括安迪・ウォーホル(Andy Warhol)至鳥取在地作家,展現多元視野。這不單是藝術殿堂,更是一處承載地方記憶與未來可能性的文化樞紐。
鳥取新地標的誕生,槇文彦的建築最終章
等待半世紀的藝術殿堂終於揭幕,全日本倒數第二個擁有縣立美術館的鳥取縣,迎來了由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槇文彦率領的槇総合計画事務所操刀設計的〈鳥取県立美術館〉。此案不僅是這位建築大師晚年的重要作品,更可能成為其生涯的封筆鉅作。過去鳥取縣的藝術品收藏,長期寄身於〈鳥取県立博物館〉之下,空間早已捉襟見肘,如今美術部門的獨立,象徵著地方文化發展的新里程碑。美術館選址於縣境中央的倉吉市,座落於市立圖書館等文教設施匯聚的倉吉パークスクエア(Kurayoshi Park Square)一隅,此一佈局旨在形成強大的文化聚落效應,引領民眾自然而然地走入藝術生活圈。
古蹟旁的低語,建築如何向歷史致敬
美術館的基地前身為市營橄欖球場,更引人注目的是,它與七世紀的古老寺院遺跡「大御堂廃寺跡」僅一箭之遙。槇文彦的設計並未選擇凌駕或忽視這片充滿歷史記憶的土地,反倒以一種謙遜而尊重的姿態展開對話。主建築立面一道優美的巨大圓弧玻璃牆,如同一雙張開的臂膀,輕柔地環抱著千年廢寺跡的蒼茫景觀。無論訪客身處館內何處,視線總會不經意地被引導至這片開闊的歷史地景,創造出一種跨越時空的凝視。建築不再是突兀的介入者,而是轉化為一個景觀的取景器、歷史的詮釋者,讓新舊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對話與聯繫。
家的延伸,「ひろま」與「えんがわ」的空間再詮釋
踏入館內,宏偉的挑高穿堂立刻攫取所有人的目光,預示著一場不同凡響的空間體驗。設計的核心,在於一個名為「ひろま」的 विशाल開放式大廳。此一名稱源自傳統日本家屋中寬敞的起居空間,意圖打破美術館予人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陽光透過大片玻璃窗灑落,經由戶外名為「えんがわ」(傳統日式廊台)的露台,將室內與室外的「大御堂廃寺跡(Oomido Haiji Ato)」連成一氣,模糊了建築的邊界。柱體採用了近似和紙的溫潤質感,空間一隅還貼心設置了兒童專區,選用沉靜雅致的色彩,在在都傳遞著設計者期望此處能成為「家的延伸」的溫暖訊息。
社區的客廳,美術館的多重角色扮演
「與其將它視為一座拘謹的縣立美術館,我更希望大家把它當成一個『社區文化中心』(Community-Cultural-Center)」,槇総合計画事務所的代表取締役亀本ゲーリー(Gary Kamemoto)如此詮釋道。常年旅居美國的他,見證了當地美術館如何成為舉辦舞蹈表演、甚至婚禮的多元生活場域,這種經驗深刻地影響了本次的設計思維。因此,館內一樓特別規劃了用途靈活的「スタジオ」(Studio),配備了高度不同的桌椅,既能分隔為三個獨立空間,亦可打通成一個完整的大房間,提供從兒童工作坊到社區集會的各種可能性。這種設計理念,正是將美術館從單純的藝術品陳列室,轉化為一個承載在地居民日常活動與情感交流的公共客廳。
彈性與精準兼備的藝術展演舞台
美術館的二樓配置了五間各具特色的收藏品展覽室,展現了設計團隊對於藝術品展示需求的精準掌握。其中,兩間展覽室之間的牆壁能夠拆除,瞬間變身為一個可靈活運用的大型展覽空間,以應對大型策展的需求。另有一間展覽室,擁有高達七公尺的驚人挑高,足以容納巨型的雕塑或織品藝術,為藝術家提供更自由的創作尺度。此外,部分展間配備了符合國寶與重要文化財展示標準的特製展櫃,顯示了美術館在典藏與研究領域的專業企圖。各展覽室的出入口均以簡潔的黑色框架標示,提供了清晰的視覺引導,讓觀者能心無旁鶩地沉浸在藝術世界中。
風土的迴響,展望台上的鳥取印象
三樓的展望露台,是建築與在地風土緊密連結的畫龍點睛之筆。觀者在欣賞完藝術品後,可在此處遠眺包含大山在內的鳥取連綿山巒,讓心情在壯麗的自然景致中沉澱。設計巧妙地考慮到鳥取素有「弁当忘れても傘忘れるな」(忘了便當也別忘了帶傘)的說法,顯示其多雨氣候,因此在露台上方設置了一座巨大圓形天窗,並覆蓋著帳篷般的薄膜穹頂結構,不僅導入了柔和的自然光,也確保此處成為一個不受天候影響的全天候活動空間。天花板的格柵飾板,採用鳥取縣產的杉木,其線條靈感源自鳥取砂丘的風紋及傳統的倉吉絣(Kurayoshi-gasuri),將地方獨有的自然與人文語彙,轉化為空間的詩意表現。
開放宣言,迎向所有人的藝術未來
「OPENNESS!」(開放性)不僅是美術館的品牌口號,更是貫穿建築設計與營運理念的核心精神。館長尾﨑信一郎(Shinichiro Ozaki)明確指出,目標是創造一個明亮、開口部寬大、沒有門檻的美術館,掃除過往藝術殿堂那種幽暗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形象。館內隨處可見的大面積開窗,讓內外視線暢通無阻,時刻提醒人們建築與周遭環境的連結。即將登場的開館紀念展,更是廣邀日本各大美術館的珍品共襄盛舉,從伊藤若冲到安迪・ウォーホル,展現了超越寫實主義框架的多元藝術視野。這裡不僅將收藏過去,更將以開放的態度,積極觸發在地孩童與民眾對藝術的感受力,迎向一個屬於所有人的藝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