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南河樂廣場到國境之南!MVRDV再度出手改造台灣公共空間,為佳樂水海岸注入與自然共生的韌性靈魂,縫合長年被切割的生態廊道

國境之南_MVRDV擘劃佳樂水新貌 屏東縣政府近期宣布,將由國際知名的荷蘭建築團隊MVRDV,偕同台灣黃偉城建築師事務所,主導南台灣國境之南的佳樂水風景區地景改造案,該處隸屬墾丁國家公園,以風蝕與海蝕作用雕琢而成的砂岩奇石,如兔子岩、蟾蜍岩等而聞名遐邇。MVRDV提出的「Nature Rocks!」總體規劃,不僅是觀光設施升級,更企圖以建築為媒介,讓旅遊基礎建設與地質保育對話,核心在於尊重並延伸在地獨有的自然地貌紋理,為台灣海岸觀光立下新標竿。 仿生設計_縫合地景 過去佳樂水觀光動線單一,一條筆直道路硬生生切開森林與海岸,既有設施亦在颱風與鹽害侵蝕下顯得疲態。面對此景,MVRDV創辦人 Winy Maas 直指核心,認為需打破人為與自然的僵硬邊界。其設計策略便是揚棄傳統都市思維,導入「仿生岩石」概念,將遊憩動線與服務設施化為星羅棋布的地景建築群。這些量體模仿當地層疊的岩層,重新串連被切割的生態廊道,讓建築從地貌中自然萌生,而非強加的外部物件。 韌性工程對抗極端氣候 面對南台灣極端氣候的挑戰,韌性與再生是本案的工程靈魂。設計團隊在鋪面系統預留縫隙,作為導引暴雨逕流的天然緩衝區,大幅降低了颱風洪災衝擊,同時創造了微型生態棲地,供植物與小型動物利用。在建築材料的選擇上,以耐候的混凝土為主體,並積極活化舊建物拆卸的回收建材。建築物表面更刻意處理成有利於青苔、植栽附著生長,企圖在嚴苛的濱海環境中,實現人造建物與自然生態的共生循環。 觀光價值再定義 在園區入口的服務核心區,三座雕塑般的建築體,重新賦予遊客的初訪體驗,分別納入接待、餐飲、展覽與環境教育等複合機能。主建築屋頂的觀景平台,更為園區開拓了夜間觀星與日間眺望太平洋的商業潛力。大幅提升無障礙和可及性,且藉由多層次的戶外廣場與休憩節點,創造舉辦市集、活動的多元可能性,試圖將佳樂水從單純的日間景點,轉型為能提供深度、永續旅遊價值,並帶動地方經濟的地質公園典範。 閱讀完整圖文: MVRDV國境之南新作!屏東佳樂水地景迎來「Nature Rocks!」再生計畫,揚棄傳統道路思維,將建築化為仿生岩石聚落,縫合被切割的森林與海洋,讓觀光設施從千年地貌中自然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