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建築師:瑪麗娜·塔巴蘇姆 Marina Tabassum
瑪麗娜·塔巴蘇姆(Marina Tabassum,1968或1969年生)
簡介
瑪麗娜·塔巴蘇姆(Marina Tabassum)是孟加拉國當代最重要且具國際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以結合在地文化、氣候回應與社會關懷的設計理念聞名。她是 Marina Tabassum Architects 的創辦人與首席建築師,作品涵蓋宗教建築、公共空間、住宅以及人道救援項目。2016年,她憑藉達卡的拜圖·魯夫清真寺(Bait-ur-Rouf Mosque)獲得阿迦汗建築獎,2022年成為首位獲得「里斯本三年展終身成就獎」的南亞建築師,並在2024年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榜單。她的設計關注永續與社會公平,並在氣候變遷背景下探索建築如何促進韌性與公平發展。
早年與教育
塔巴蘇姆出生於達卡,父親是一名腫瘤科醫生,家族在1947年孟加拉分治時自印度遷居至此。她先後就讀於達卡的聖十字女子學校與學院,1994年畢業於孟加拉國工程與科技大學(BUET)建築系。1995年,她與卡謝夫·馬赫布布·喬杜里共同創立 URBANA 建築事務所,十年間完成多項重要項目。2005年,她成立 Marina Tabassum Architects,並開始以個人名義深耕建築實踐。
學術與專業參與
自2005年起,塔巴蘇姆擔任孟加拉 BRAC 大學客座教授,開設當代南亞建築課程,並在亞洲太平洋大學帶領本科設計工作室。2015年起,她擔任孟加拉國本格爾學院(Bengal Institute for Architecture, Landscapes and Settlements)學術計畫主任。她同時受聘為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氣候適應建築設計」教授,並曾在國際會議與院校發表演講,促進跨國設計交流。
主要作品與理念
塔巴蘇姆的設計深植於在地環境,強調氣候調適與永續材料使用。她善於運用光影、自然通風與本土工法,創造精神性與社群連結並存的空間。代表作品包括:
-
獨立紀念館與解放戰爭博物館(1997–2006,達卡):與喬杜里合作,榮獲總理頒發首獎。
-
A5 住宅(2001,達卡):入圍2004年阿迦汗建築獎決選。
-
拜圖·魯夫清真寺(2012,達卡):以磚材與自然光線營造寧靜氛圍,獲2016年阿迦汗建築獎。
-
Panigram 生態渡假村與水療中心(2018,賈紹爾):融合自然景觀與生態保護理念。
-
Khudi Bari 微型住宅(2020,孟加拉沿海地區):低成本、可快速搭建的防災住宅,為氣候難民提供庇護。
-
第24屆蛇形藝廊展亭(2025,倫敦):展現其在國際舞台上的設計影響力。
理念與評論
塔巴蘇姆將建築視為回應社會需求與環境挑戰的工具,她在氣候變遷、社會正義與文化延續之間尋求平衡。她曾表示,建築不應只為少數特權者服務,而應為最脆弱的人群提供尊嚴與安全的空間。楊恩達認為,塔巴蘇姆的貢獻在於將南亞的在地智慧轉化為全球建築語彙,使建築成為應對氣候危機與社會不平等的積極力量。
榮譽與獎項
-
獨立紀念館與解放戰爭博物館首獎(1997)
-
印度副總統頒發年度建築師獎(2001)
-
阿迦汗建築獎決選(A5,2004)
-
阿迦汗建築獎(拜圖·魯夫清真寺,2016)
-
阿諾·W·布倫納紀念獎(2021)
-
蘇恩獎章(Soane Medal,2021)
-
里斯本三年展終身成就獎(2022)
-
《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