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建築師:雷諾·塔米 Rino Tami
雷諾·塔米(Rino Tami,1908年8月7日-1994年3月15日)
簡介
雷諾·塔米是瑞士建築師,以其公共文化與基礎設施建築見長,作品遍及提契諾州多座城市。他兼具設計師與公路美學顧問身份,風格多元卻講究環境融合,對當地城市肌理與景觀深具敏感。
早年與教育
塔米生於提契諾州蒙泰焦(Monteggio)里索拉(Lisora)小鎮。1927–1929年間,先後就讀羅馬建築學院,1934–1935年轉赴蘇黎世聯邦理工(ETH Zurich),師從現代主義大師奧托·魯道夫·薩爾維斯伯格(Otto Rudolf Salvisberg),奠定嚴謹的技術與空間思維。
與兄長合夥時期(1934–1953)
• 1934年,與兄長卡洛(Carlo Tami)成立聯合建築事務所。
• 1936年,創作首部作品──貝林索納聖心教堂(Chiesa del Sacro Cuore),融合簡潔立面與地區材料。
• 1940年,完成盧加諾州立圖書館(Biblioteca Cantonale),以流暢的曲線與大膽的窗開洞序列著稱。
• 1950年,設計比龍尼科(Bironico)Usego倉儲,展現工業建築的機能美學。
• 1956年,於盧加諾市中心打造科爾索電影院(Cinema Corso),兼具社交與都市地標意義。
• 1957年,在馬羅吉亞(Maroggia)構築度假別墅,回應湖岸景觀與當地傳統形式。
個人主義時期與基礎設施設計(1953–1994)
• 1960年代起,塔米擔任瑞士公路局美學顧問,參與阿萊奇奧公路(A2)及梅利德/格蘭恰(Melide/Grancia)隧道入口設計(1968–1970),以及1980年哥達隧道(San Gottardo)美化方案,強調工程與自然之間的視覺銜接。
• 1964年,完工瑞士意大利語電台新址(Radio RSI),內外立面以現代材料與傳統拼花技法對話。
• 1973年,與兄長再度聯手擴建盧加諾圖書館,巧妙運用橋廊與樹蔭,延續原有空間品質。
• 1976年,於盧加諾規劃基督復活教堂(Chiesa di Cristo Risorto),展現後現代符號與地區工藝融合。
• 1978年,設計盧加諾市室內游泳館(Piscina Coperta),以大跨度屋頂結構營造城市公共休閒新場域。
建築風格與理念
塔米的建築以「地域脈絡優先」著稱,他善於將當地石材、木構與現代混凝土語彙結合,並在功能需求之外,關注建築與自然、道路、城市肌理的對話。其公路入口設計更為後世工程美學累積重要範例。
遺產與影響
雷諾·塔米於1994年辭世,其手稿與圖紙收藏於瑞士曼德里西奧現代檔案館(Archivio del Moderno, Mendrisio)。他對提契諾州現代城市面貌影響深遠,特別是在公共文化建築與交通工程美化方面,成為20世紀中葉瑞士建築界不可或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