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記憶 傳承未來 世博遺產 大阪・關西萬博閉幕 「大屋頂圓環」將獲部分保留
大阪世博 (大阪・関西万博) 已於10月13日閉幕。在萬博舉辦期間的8月,藝術家岡本太郎先生設計的大阪萬博(70年)象徵「太陽之塔」(太陽の塔),經過55年的歲月,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建造物)」。這是萬博相關遺產中的首例。岡本先生在筑波萬博 (つくば万博)(85年)也製作了紀念碑「凝視未來」(未来を視る),並被保存下來。大阪・關西萬博的象徵—大屋頂圓環 (大屋根リング)(全周長約2公里)也決定將部分保留。本文將以岡本先生的兩項遺產為中心,回顧過去的萬博留下了什麼。
■重新確認歷史價值
大阪・關西萬博的象徵「大屋頂圓環」將被部分保留。這是在日本舉辦的第6次萬國博覽會。這將成為新的遺產 。
具代表性的存在,就是由藝術家岡本太郎先生所設計的「太陽之塔」。它是1970年(昭和45年)在亞洲首次舉辦的大阪萬博的象徵。最初預定在閉幕後拆除,但反對聲浪強烈,遂於75年決定永久保存。經過補強等工程後,目前在萬博紀念公園 (万博記念公園) 對外開放。
太陽之塔在55年後,於大阪・關西萬博舉辦期間的8月27日,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建造物)」。岡本先生巨大而奇特的設計,以及用絕妙平衡將設計具體實現的技術,還有「象徵日本高度經濟成長期,具紀念碑意義的遺產」的歷史價值,被評估為符合重要文化財的標準。這是萬博遺產中的首例。
太陽之塔是由被起用為大阪萬博主題展覽製作人的岡本先生所設計,他曾公開表示要「創造一個荒唐的東西」(べらぼうなものを作る)。「べらぼう」 (berabō) 指的是荒誕不羈、超乎常理的意思。這真是符合以「藝術就是爆炸!」(芸術は爆発だ!) 這句名言聞名的岡本先生的風格。
如同他所說的,高約65公尺的塔身上,安裝了單邊長約25公尺的手臂。塔身突破了主會場的屋頂,高聳而立。
塔的頂部設計了象徵未來的「黃金之顏」(黄金の顔),正面中央是象徵現在的「太陽之顏」(太陽の顔),背面則是象徵過去的「黑太陽」(黒い太陽),共有三張臉。每一張臉的眼睛都令人印象深刻。地下還有被稱為「地底之太陽」(地底の太陽) 的第四張臉。此外,塔的內部有座高41公尺、追溯生命演化史的展示品「生命之樹」(生命の樹)。
大阪萬博的主題是「人類的進步與和諧」(人類の進歩と調和)。太陽之塔卻與這個面向未來的主題相反,回溯至生命的起源。這正是一座凝縮了岡本先生哲學的、名符其實的「荒唐」結構物。
岡本先生在大阪萬博15年後,即85年舉辦的筑波萬博中,也製作了紀念碑「凝視未來」。
這座紀念碑高約11公尺,塔身部分設計了三張臉,以巨大的透明眼睛凝視著未來。描繪臉與眼睛的手法,與太陽之塔相同。
岡本先生曾說:「臉就是宇宙。臉是自我,是他人,也是全體。在正中央有眼睛。那是與宇宙合為一體、用以交流的孔穴。」岡本先生這個貫穿一生的主題,想必也反映在太陽之塔與凝視未來之像上。
紀念碑在萬博閉幕後,於科學萬博紀念公園 (科学万博記念公園) 展示。之後,配合05年筑波快線 (つくばエクスプレス) 的開通,移設至萬博紀念公園站 (万博記念公園駅) 的站前廣場。雖然知名度不如太陽之塔,但它作為這片土地曾舉辦過萬博的證明,至今也依舊凝視著未來。
真希望大阪・關西萬博的大屋頂圓環,也能作為萬博的遺產,永遠展現它的存在感。
■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物
大阪・關西萬博於4月13日開幕。在184天的展期中,一般參觀人數約達2558萬人,並於10月13日閉幕。
萬博的象徵就是使用杉木與檜木等材料建造的木造建築物「大屋頂圓環」。全周長約2025公尺,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的木構建築。
9月中旬,相關人士召開了研討會,協商閉幕後的活化利用方式。會中達成協議,「將靠近大阪地下鐵 (大阪メトロ) 夢洲站 (夢洲駅) 的圓環東北側200公尺,以接近原型、可供人走上去的形式保留下來,周邊則由大阪市整備為紀念萬博的市立公園」。
萬博的建築物屬於「臨時性建築物」(仮設建築物),通常在閉幕後會被拆除。若要保存,則有維修費、維持管理費等問題。然而,在來賓們的好評等背景下,最終決定部分保留。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這將成為一項重大的硬體遺產 (ハードレガシー)(物質遺產)」。據悉,被拆除部分的木材,將用於能登半島地震的重建公營住宅建材等用途。
■下一次是27年橫濱「國際園藝博覽會」
日本下一次的博覽會,是將於2027年3月19日至9月26日,在橫濱市的舊上瀨谷通信設施 (旧上瀬谷通信施設)(前美軍用地)舉辦的「2027年國際園藝博覽會 (2027年国際園芸博覧会)(GREEN×EXPO 2027)」。主題是「創造幸福的明日風景」(幸せを創る明日の風景)。舉辦目的是為了普及園藝文化、實現充滿花卉與綠意的生活等。這將是自90年的花卉萬博 (花の万博) 以來,時隔37年再次舉辦的國際園藝博覽會。
■「月之石」、「研究據點」、「吉卜力公園」等
以下將介紹在日本舉辦過的6次萬博所留下的遺產。
◆日本萬國博覽會(略稱・大阪萬博)
<1>1970年3月15日~9月13日(183天)<2>大阪千里丘陵<3>「人類的進步與和諧」(人類の進歩と調和)<4>會場舊址於72年作為擁有太陽之塔的萬博紀念公園 (万博記念公園) 開園。由美國阿波羅11號 (アポロ11号) 帶回、當時大受歡迎的展示品「月之石」(月の石),目前在東京的國立科學博物館 (国立科学博物館) 展示。
◆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略稱・沖繩海洋博)
<1>75年(昭和50年)7月20日~76年1月18日(183天)<2>沖繩・本部町<3>「海-人類美好的未來」(海-その望ましい未来)<4>會場舊址於76年作為國營沖繩海洋博覽會紀念公園(後改稱國營沖繩紀念公園 (国営沖縄記念公園))開園。沖繩美麗海水族館 (沖縄美ら海水族館) 相當受歡迎。象徵性的海上都市「水之都」(アクアポリス) 在那之後被解體了。
◆國際科學技術博覽會(略稱・筑波萬博)
<1>85年(昭和60年)3月17日~9月16日(184天)<2>筑波研究學園都市(現筑波市御幸之丘)<3>「人類・居住・環境與科學技術」(人間・住居・環境と科学技術)<4>會場舊址大部分成為筑波西部工業園區 (筑波西部工業団地),進行著醫藥品、高分子材料等的研究開發。也建造了科學萬博紀念公園 (科学万博記念公園),成為休憩的場所。
◆國際花與綠博覽會(略稱・花之萬博)
<1T>90年(平成2年)4月1日~9月30日(183天)<2>大阪鶴見綠地<3>「掌握花卉、綠意與生活的關聯,目標朝向21世紀創造豐潤的社會」(花と緑と生活のかかわりを捉え{21世紀へ向けて潤いのある社会の創造を目指す)<4>會場舊址成為花博紀念公園鶴見綠地 (花博記念公園鶴見緑地),作為能享受四季草花與自然的都市公園而廣受喜愛。植物園「Sakuya Konohana 館」(咲くやこの花館) 等設施現今仍保留著。
◆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略稱=愛・地球博)
<1>05年(平成17年)3月25日~9月25日(185天)<2>愛知・瀨戶市東南部、豐田市、長久手市<3>「自然的睿智」(自然の叡智)<4>會場舊址於06年作為愛・地球博紀念公園 (愛・地球博記念公園)(愛稱Moricoro Park (モリコロパーク))開園。在眾多設施中,表現「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 等吉卜力工作室 (スタジオジブリ) 作品世界的「吉卜力公園」(ジブリパーク) 廣受歡迎。
◆202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略稱=大阪・關西萬博)
<1>25年(令和7年)4月13日~10月13日(184天)<2>大阪灣的人工島・夢洲<3>「設計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いのち輝く未来社会のデザイン)<4>會場舊址附近,預定將建設包含賭場設施、飯店、國際會議中心等在內的日本國內首座綜合型度假村 (IR),工程已經展開。
【註】<1S>舉辦期間<2>地點<3>主題<4>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