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倫斯·阿洛威 Lawrence Alloway
羅倫斯·阿洛威(Lawrence Alloway,1926年9月17日-1990年1月2日)
簡介
羅倫斯·阿洛威是英國藝術評論家、策展人,1961年起長居美國。他在1950年代英國「獨立團體」(Independent Group)中擔任要角,並於1960年代在美國以推廣大眾文化與藝術之間的對話聞名。阿洛威首創「mass popular art」(大眾流行藝術)一詞,並將「Pop Art」(波普藝術)概念化,強調藝術根植於當代流行文化,並重申影像的力量。
早年與教育
-
1943–47:倫敦大學攻讀藝術史,結識日後同為評論家的大衛·西爾維斯特(David Sylvester)◇。
-
1944–45:年僅17–19歲,為《泰晤士報》撰寫書評◇。
英國生涯與「獨立團體」
-
1949:開始為英國《Art News and Review》(後改名為 ArtReview)撰稿。
-
1952:加入「獨立團體」;提出「低藝」(popular “low” art)與「高藝」(“high” art)之間的圓環互動論◇。
-
1954:出版《Nine Abstract Artists》,推崇戰後英國建構主義畫家。
-
1955–60:擔任倫敦當代藝術學院(ICA)助理館長,策劃《Collages and Objects》(1954)與影響深遠的《This Is Tomorrow》(1956)◇。
-
1958:首度於《Architectural Design》發表「The Arts and the Mass Media」一文,引入「mass popular art」用語◇。
美國策展與教學
-
1961:應巴內特·紐曼之邀赴美,任本寧頓學院(Bennington College)講師;翌年轉任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策展人(1962–66)◇。
-
1963:《Six Painters and the Object》首度系統性展出波普藝術家。
-
1964:擔任第九屆古根漢大獎評審主席◇。
-
-
1966:《Systemic Painting》展覽提出「系統性藝術」(Systemic Art)概念,定義為「以極簡標準化幾何形式組成、遵循明顯組織原理的抽象藝術」◇。
-
1966–67:南伊利諾大學卡本戴爾分校(SIU Carbondale)客座教授。
-
1970–80s:為《The Nation》、《Artforum》撰文,並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UNY Stony Brook)藝術史教授;與唐納·庫斯皮特(Donald Kuspit)合辦期刊《Art Criticism》◇。
推廣女性藝術
面對1970年代新興女性主義藝術運動,阿洛威積極提倡女性藝術家,曾在1977年觀察到惠特尼年展中男、女參展者比例約3:1◇。
「波普藝術」(Pop Art)一詞的由來
阿洛威自認1950年代中期在英國首創「Pop Art」概念,並於1958年「The Arts and the Mass Media」中以腳註方式點名早期同道,包括理查·漢密爾頓、艾杜華·包洛奇等人◇。儘管關於具體首用時點存在爭議,他在1960年代積極以「Pop Art」指涉「源自當代流行文化、重視影像力量」的藝術運動。
晚年與逝世
-
1970s–80s:繼續於學界與媒體撰述,並策劃重要展覽。
-
1990年1月2日:因神經病變併發心臟衰竭逝世,終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