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建築師:科林·聖約翰·威爾森 Colin St John Wilson
科林·聖約翰·威爾森(Colin St John Wilson,1922年3月14日-2007年5月14日)
簡介
威爾森爵士是英國建築師、講師及作家,以其與合夥人瑪麗·珍·朗(MJ Long)歷經逾30年推動、並最終於1997年落成的英國圖書館(British Library)新館設計聞名。他對理性主義與場地精神的結合、對文化建築的執着,以及在學術與實務之間的游刃有餘,使他成為戰後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人物之一。
早年與教育
威爾森生於切爾滕納姆,父親亨利·威爾森(Henry Wilson)為英格蘭教會主教、切爾姆斯福德教區主教,因支持西班牙共和派而得「紅主教」之稱。威爾森先後就讀費爾斯特德公學(Felsted School)及劍橋大學柯瑞普斯基督學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1940–42年研讀歷史與建築,1942年投身皇家海軍義勇預備役,任航空傘兵通訊中尉,戰後於1946年返英。隨後,他進入倫敦大學學院(UCL)巴特利特建築學院,師承阿爾伯特·理查森爵士(Sir Albert Richardson),1949年取得建築師資格。
倫敦郡議會時期
1950–55年間,威爾森在倫敦郡議會建築部工作,受賴斯利·馬丁爵士(Sir Leslie Martin)領導,與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阿利森與彼得·史密森(Alison & Peter Smithson)、艾倫·柯爾昆(Alan Colquhoun)、威廉·豪威爾(William Howell)等同仁共事。其代表作有受勒·柯布西耶啟發的哈克尼彎道住宅(Bentham Road Estate, Hackney)。
劍橋大學教職
1956年,威爾森受聘為劍橋大學建築系講師,1962–71年任欽奇爾學院(Churchill College)研究員,1969年退休專注事務所工作,1975年繼任威廉·豪威爾教授成為劍橋建築學教授,並於1977–2007年擔任彭布羅克學院(Pembroke College)研究員,1989年榮休並獲教授名譽。
建築實踐與代表作品
– 哈維法院(Harvey Court),劍橋龐維爾及凱尤斯學院(1960s)
與馬丁共同設計,以理性主義體塊與清晰構圖彰顯校園內聚氛圍。
– 英國圖書館新館(British Library,1962–97)
與MJ Long歷經35年「三十年之戰」,從布魯姆茨伯里原址遷至國王十字,外觀呼應周邊維多利亞風貌與劍橋學院建築,細部磚砌、屋頂錯落及鋪階形塑親切尺度。入口吊燈由芬蘭建築師尤哈·萊維斯卡(Juha Leiviskä)設計。1998年獲封爵,並入圍1998年里查德·斯特林大獎。
– 帕拉讚特宮畫廊新翼(Pallant House Gallery Extension,2006)
與Long & Kentish合作,現代主義新翼巧妙銜接原有喬治亞時代宅邸,獲2007年古爾本基安獎(Gulbenkian Prize)。
– 未實現計畫
– 利物浦公民社會中心(Liverpool Civic and Social Centre)
– 大英博物館擴建案
專業服務與獲獎
1974年起擔任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與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受託人。1998年獲英女王封爵(Sir),並陸續獲劍橋、埃塞克斯與謝菲爾德大學榮譽博士。多次受聘耶魯與MIT訪問教授。著有《建築的省思》(Architectural Reflections,1992)、《現代建築的他者傳統》(The Other Tradi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1995)及《藝術家在現場》(The Artist at Work,1999)等。
私生活與逝世
1955年,威爾森與建築師墨瑞爾·拉文德(Muriel Lavender)結婚,1971年離異;1972年與MJ Long再婚,育有一子一女。2007年5月14日於家中逝世,安葬於高蓋特公墓(Highgate Cemetery)。其生平訪談收錄於英國圖書館「建築師人生」(Architects Lives)口述歷史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