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建築師:威廉·巴特菲爾德 William Butterfield
威廉·巴特菲爾德(William Butterfield,1814 年9 月7 日-1900 年2 月23 日)
簡介
威廉·巴特菲爾德是英國哥德復興運動代表性建築師,與牛津運動(Tractarian Movement)關係密切,以大膽運用多彩磚石(polychromy)而著稱。他的作品強調材質本色與豐富裝飾,對維多利亞時期的教堂建築風格產生深遠影響。
早年與教育
巴特菲爾德生於倫敦斯特蘭德,父母為嚴謹的非國教徒,經營藥房。他16歲入行,先後跟隨建築商托馬斯·阿伯(Thomas Arber)學徒,後在E. L. Blackburne門下學習(1833–1836),1838–1839 年間又在伍斯特建築師哈維·伊金頓(Harvey Eginton)事務所任助理。1840 年,他自立門戶,於林肯茲林菲爾德(Lincoln’s Inn Fields)開業。
主要作品
-
全聖教堂(All Saints’, Margaret Street,1850–1859)
-
被亨利·羅素·希區考克視為高維多利亞哥德式的起點。
-
外部以紅磚配黑磚帶狀花紋,並在尖塔處點綴石帶,是倫敦首例多彩磚牆;內部則以大理石與花磚拼花裝飾。
-
-
聖馬提亞斯教堂(St Matthias’, Stoke Newington,1850)
-
採用大膽的山形屋頂塔樓,雖無色彩對比,造型簡潔有力。
-
-
葉蘭普頓聖巴多羅買堂(St Bartholomew’s, Yealmpton,1850)
-
內部以雙色大理石柱身並條紋處理,搭配豐富馬賽克拼花。
-
-
凱布爾學院(Keble College, Oxford,1868–1876)
-
校舍外牆運用紅、黃、黑等多種磚色,打破牛津傳統哥德式語彙;附屬禮拜堂建於1873–1876 年,規模更顯宏偉。
-
-
拉格比學校(Rugby School,1868–1872)
-
建築色彩更為張揚,磚帶與石帶形成強烈對比。
-
風格特徵與影響
巴特菲爾德深受《七盞建築之燈》(John Ruskin, 1849)中「多彩」理念啟發,巧用磚石本色創造視覺節奏,呈現維多利亞時期哥德復興的「高維多利亞式」(High Victorian Gothic)風格。他的建築兼具結構誠實與裝飾華麗,啟發後世多彩建築的實踐。
晚年與榮譽
— 1884 年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金質獎章(Gold Medal)
— 1900 年卒於倫敦,葬於哈林蓋托特納姆公墓,墓碑為他親自設計的簡潔哥德式構築
— 家中故居(42 Bedford Square)掛設藍牌,以示紀念
巴特菲爾德對多彩磚牆與哥德復興的貢獻,使他成為維多利亞時代最具創新精神的宗教建築大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