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識英雄的商業遠見:田中仁首度揭露,在藤本壮介沒沒無聞時,便看見他撼動世界的建築潛力與設計底蘊
JINS創辦人田中仁回憶,在品牌草創期,原欲委託當時尚未成名的建築家藤本壮介設計高崎店,雖計畫中止,這段緣分卻促成藤本為其兄打造驚豔業界的住宅「T house」。此案不僅成為藤本躍升國際的墊腳石,也讓田中見證,真正具備恆久價值的創造,往往是在有限條件下,對專業真誠投入的必然結果。這段橫跨近二十年的交會,最終在森美術館的盛大個展與論壇上,昇華為對建築與社會未來的深度對話,印證了伯樂與千里馬之間那段未竟之約的非凡意義。
從萌芽到巨匠:一場未竟之約的建築啟示錄
伯樂慧眼,發掘潛藏於北國的建築新星
當JINS的眼鏡事業於2001年啟航,旋即面臨市場巨浪的無情拍打。新興對手的價格戰,加上供應商倒閉導致的資金斷鏈,無一不是對新創事業的嚴峻考驗。然而,田中仁帶領團隊愈挫愈勇,在地方城市找到打破業界窠臼的勝利方程式。與此時期,他個人對建築的熱情也日益高漲,不僅勤讀建築雜誌,更積極與圈內人士交流。一日,某建設公司高層向他提及一位來自北海道,才華洋溢、前途未可限量的年輕建築家—藤本壮介(Sou Fujimoto)。這個名字,就此悄然烙印在田中仁的腦海中,等待一個風雲際會的時刻。
破舊立新,JINS的地方逆襲與展店藍圖
JINS最初的展店策略,鎖定福岡天神、東京代官山、京都三宮等一線戰區,步步為營。然而,一項顛覆性的決策,是在普遍不被看好的前橋市,導入都會區的商業模式,嘗試開設郊外獨立店(Roadside Store),竟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證明其商業策略的獨到之處。乘此勝績,JINS計畫在同屬群馬縣的高崎市覓得黃金地段,複製成功經驗。正當田中仁思索新店設計該託付何人時,腦中浮現了藤本壮介的名字。透過友人引介,他決定親自造訪這位年輕建築師,為JINS的下一個市場突圍,尋找最契合的空間語彙。
初訪龍穴,模型滿屋預示的創作狂潮
2002年,田中仁動身前往藤本壮介位於東京東中野的設計事務所。那裡隱身於一棟公寓大樓的一樓,空間不大,卻彷彿是創造力的洞穴。室內堆滿了各式建築模型,錯落有致,宛如一座微縮的未來城市,每一件作品都沉默而有力地訴說著主人的無窮想像。當時,除了藤本本人,在場的還有一位日後成為他妻子的女性夥伴。田中仁說明了JINS高崎店的計畫,這位年輕建築家眼中閃爍著光芒,毫不猶豫地應允了這項挑戰。他身上那股純粹的熱情與充滿洞見的提案能力,讓田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峰迴路轉,從泡湯的店舖到催生名作的T house
藤本壮介為JINS高崎店的設計投入了滿腔熱血,廢寢忘食地製作了數個截然不同的設計提案模型。每一個方案都充滿趣味與前衛的魅力,讓田中仁對於新店的落成滿懷期待,彷彿已經看見JINS品牌精神透過嶄新的建築形態完美展現。然而,商場如戰場,人算不如天算。由於地主方面突發的變故,土地租賃合約最終未能簽訂,整個展店計畫被迫回到原點。田中仁懷抱著深深的歉意,向藤本傳達了這個令人沮喪的消息。但緣分的絲線並未就此斷裂,在不久之後,一個意想不到的契機,將他們的合作引向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信任的結晶,一棟挑戰常規的藝術家住宅
正當高崎店計畫戛然而止之際,田中仁的二哥恰好在為自宅新建案傷透腦筋。他與本地的設計師反覆溝通,卻始終無法找到觸動心弦的設計方向。田中仁於是向兄長提起了才華橫溢的藤本壮介,促成雙方的會面。藤本再度以他那標誌性的熱情接下委託,雙方一拍即合。2005年,一棟名為「T house」(T ハウス)的住宅就此誕生。此案的設計極其大膽,徹底顛覆了傳統住宅的空間邏輯,充滿實驗性。田中仁事後坦言,若是自己,或許會對如此前衛的設計有所遲疑。然而,他身為藝術收藏家的兄長,選擇了全然的信任,將一切交由創作者揮灑,反而成就了這幢宛如雕塑的傑作。
青森的序曲,低成本住宅成就的建築桂冠
「T house」的誕生,成為藤本壮介建築師生涯中極其關鍵的轉捩點。回溯到2000年,當時仍是無名小卒的藤本,就在「青森縣立美術館」的公開競圖中,從393組競爭者脫穎而出,入選最終兩強。雖然最後由青木淳(Jun Aoki)的方案勝出,但做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獲得第二名的殊榮已足以讓建築界為之震動。這些背景,田中仁都是事後才知曉。而JINS高崎店的短暫交會與「T house」(T ハウス)的落成,恰好就發生在這位建築家即將展翅高飛的關鍵時期。儘管「T house」是個極度貫徹低成本的樸實住宅,設計費可能連支付當時的數趟新幹線車票都相當勉強,卻深刻地證明了,能獲得高度評價的作品,往往是在嚴苛條件下,依舊堅持真摯態度的成果。
森美術館的回響,一場通往建築未來的思想巡禮
時光荏苒,藤本壮介已然成為全球知名的建築大師。近期,一場名為「Futures of the Future」的大型個人回顧展,於東京六本木的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盛大開幕。此展覽不僅是藤本生涯首次大規模個展,更全面性地梳理了他近30年來的思想軌跡。展場劃分為八大主題區,從早期的概念發想到遍佈世界各地進行中的大型計畫,透過大量的建築模型、設計圖、裝置藝術及實物大的樣品(Mock-up),引領觀者深入其「原始的未來」與「建築之森」等核心哲學。這不僅是專業人士的盛宴,更是一扇讓所有民眾得以親身體驗藤本建築精髓的窗口。
虎之門的激盪,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未來建築想像
配合森美術館的展覽,一場題為「探索建築的可能性—從藤本壮介的建築出發」的研討會,於虎之門Hills Station Tower的TOKYO NODE HALL舉行。田中仁也受邀出席,與藤本壮介,以及慶應大學的數據科學家宮田裕章(Hiroaki Miyata)同台,就建築與社會的未來展開深度對談。田中仁在會上分享了兩人橫跨多年的緣分,從最初的相遇到「T house」的誕生,並進一步拋出「何謂百年不衰的價值」、「文化如何由道路來定義」等根本性提問。在與兩位專家的智慧碰撞下,他深刻體會到建築在解決當代社會課題,如社群再造、科技共生等面向上的巨大潛能,獲得了豐碩的啟發。
巨匠的對話,大阪萬博預示的建築新篇
研討會的另一場次,則邀集了日本建築界的兩位指標性人物—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與塚本由晴(Yoshiharu Tsukamoto)進行對談。兩位大師從藤本壮介的展覽內容出發,對其創作實踐與思想脈絡,以及建築的未來性,展開了多角度的精闢論辯。當話題觸及備受矚目的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時,討論的氛圍更是顯得熱烈。儘管對話內容極為高深,對建築門外漢而言頗為艱澀,卻也正突顯了此一專業領域的博大精深。回想起當年藤本在那個堆滿模型的狹小事務所裡,眼神發光地暢談設計的模樣,再對比他在今日國際舞台上的從容自若,讓人不禁感嘆,所有偉大的成就,種子早已埋藏在最初那份不為人知的熱情與堅持之中。